【译文】 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
【出典】 韩愈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注:
1、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韩愈
一封朝奏九重天, 夕贬潮阳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 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 好收吾骨瘴江边。
2、注释:
侄孙湘:韩愈的侄孙,韩湘。
左迁:贬官,指作者被贬到潮州。
封:这里指谏书。一封:指韩愈《谏迎佛骨表》。
朝奏:早晨送呈谏书。
九重天:皇帝的宫阙,这里代指皇帝。
潮阳:今广东潮州潮安区。
路八千:泛指路途遥远。八千,不是确数。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想替皇帝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弊事:政治上的弊端,指迎佛骨事。肯:岂肯。衰朽:衰弱多病。惜残年:顾惜晚年的生命。圣明,指皇帝。
秦岭:即终南山,又名南山,太乙山。
蓝关:蓝田关,今在陕西省蓝田县东南。
雪拥蓝关马不前: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拥,阻塞。
汝:你,指韩湘。应有意:应知道我此去凶多吉少。
好收吾骨瘴江边:意思是自己必死于潮州,向韩湘交待后事。瘴江边:充满瘴气的江边,指贬所潮州。
3、译文1:
一篇谏书早朝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广东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立马蓝关,大雪阻拦,前路艰危,心中感慨万分。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译文2:
早朝刚向皇帝上一道奏章,晚上就被贬到八千里外的朝阳。本想为圣明天子扫除年老病多又何妨。云雾横锁秦岭家在何方?大雪覆盖蓝关马不能前行。知道你满怀深情来迎接我,就请你收好我的尸骨在瘴江边吧。
4、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因自谓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公元792年(贞元八年)进士及第。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唐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与孟郊并称“韩孟”。有《昌黎先生集》。
韩愈也是诗歌名家,艺术特色以奇特雄伟、光怪陆离为主。如《陆浑山火和皇甫用其韵》、《月蚀诗效玉川子作》等怪怪奇奇,内容深刻;《南山诗》《岳阳楼别窦司直》、《孟东野失子》等,境界雄奇。但韩诗在求奇中往往流于填砌生字僻语、押险韵。韩愈也有一类朴素无华、本色自然的诗。韩诗古体工而近体少,但律诗、绝句亦有佳篇。如七律《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答张十一功曹》《题驿梁》,七绝《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题楚昭王庙》等。
韩愈在政治上主张天下统一,反对藩镇割据。唐宪宗时,曾随同裴度平定淮西藩镇之乱。韩愈曾经因为进言佛骨一事,被贬潮州,后迁袁州,即今江西宜春,任袁州刺史。任职袁州期间,韩愈政绩卓越,并且培养了当时江西省的第一个状元。现宜春秀江中有一个沙洲,名为状元洲,传说就是当年学子读书之处。宜春城中最高山头建有状元楼,宜春市区有昌黎路,都是为了纪念韩愈的特别功绩。
5、元和十四年正月,唐宪宗命宦官从凤翔府法门寺塔中将所谓的释迦文佛的一节指骨迎入宫廷供奉,并送往各寺庙,要官民敬香礼拜。韩愈看到这种信佛行为,便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劝谏阻止唐宪宗,指出信佛对国家无益,而且自东汉以来信佛的皇帝都短命,结果触怒了唐宪宗,韩愈几乎被处死。经裴度等人说情,最后韩愈被贬为潮州刺史,责求即日上道。潮州在广东东部,距离当时的京师长安有千里之遥。韩愈只身一人,仓促上路,走到蓝田关口时,他的妻儿还没有跟上来,只有他的侄孙子跟了上来,所以他写下这首诗。
诗人韩愈一生,以辟佛为己任,晚年上《谏佛骨表》,力谏宪宗“迎佛骨入大内”,触犯“人主之怒”,差点被定为死罪,经裴度等人说情,才由刑部侍郎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那路途的困顿是不言而喻的。当韩愈到达离京师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这首诗和《谏佛骨表》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韩愈大半生仕宦蹉跎,五十岁才因参与平淮而擢升刑部侍郎。两年后又遭此难,情绪十分低落,满心委曲、愤慨、悲伤。前四句写祸事缘起,冤屈之意毕见。首联直抒自己获罪被贬的原因。他很有气概地说,这个“罪”是自己主动招来的。就因那“一封书”之罪,所得的命运是“朝奏”而“夕贬”。且一贬就是八千里。但是既本着“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谏佛骨表》)的精神,则虽遭获严惩亦无怨悔。
三、四句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 ,富有胆识。尽管招来一场弥天大祸,他仍旧是“肯将衰朽惜残年”,且老而弥坚,使人如见到他的刚直不阿之态。五、六句就景抒情,情悲且壮。韩愈在一首哭女之作中写道:“以罪贬潮州刺史,乘驿赴任;其后家亦谴逐,小女道死,殡之层峰驿旁山下。”可知他当日仓猝先行,告别妻儿时的心情如何。韩愈为上表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家何在”三字中,有他的血泪和愤怒。
后两联扣题目中的“至蓝关示侄孙湘”。作者远贬,严令启程,仓淬离家;而家人亦随之遣逐,随后赶来。当诗人行至蓝关时,侄孙韩湘赶到,妻子儿女,则不知尚在何处。作者在《女挐圹铭》中追述道:“愈既行,有司以罪人家不可留京师,迫遣之。女挐年十二,病在席。既惊痛与其父诀,又舆致走道撼顿,失食饮节,死于商南层峰驿。”了解这些情况,便知“颈联纯作景语”、“境界雄阔”之类的赏析并不确当。颈联上下句各含两个子句,前面的子句写眼前景,后面 的子句即景抒情。“云横秦岭”,遮天蔽日,回顾长安,不知“家何在”?“雪拥蓝关”,前路险艰, 严令限期赶到贬所, 怎奈“马不前”!
“云横”、“雪拥”,既是实景,又不无象征意义。“蓝关”形容关山险恶,归途渺渺,前途茫茫,“雪拥蓝关”语意双关,明写天气寒冷,暗写政治气候恶劣。“马不前”其实是人不前,三字中流露出作者英雄失落之悲,表现了诗人对亲人、对国都的眷顾与依恋。这句借景语言情思,诗人忠而获罪,远贬潮阳,抛妻别子而南行,心中是极其伤痛的。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 表现韩愈被贬原因。这一联,景阔情悲,蕴涵深广,遂成千古名句。作者原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上表言事的,如今自料此去必死,故对韩湘安排后事,以“好收吾骨”作给。在章法上,又照应第二联,故语虽悲酸,却悲中有壮,表现了“为除弊事”而“不惜残年”的坚强意志。
此两句一回顾,一前瞻。“秦岭”指终南山。云横而不见家,亦不见长安:“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李白诗),何况天子更在“九重”之上,岂能体恤下情?他此时不独系念家人,更多的是伤怀国事。“马不前”用古乐府:“驱马涉阴山,山高马不前”意。他立马蓝关,大雪寒天,联想到前路的艰险。“马不前”三字,露出英雄失路之悲。
结语沉痛而稳重。《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记老臣蹇叔哭师时有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之语,韩愈用其意 ,向侄孙从容交代后事 ,语意紧承第四句,进一步吐露了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
从思想上看 ,此诗与《谏佛骨表》,一诗一文,可称双璧,很能表现韩愈思想中进步的一面。就艺术上看,这首诗是韩诗七律中佳作。其特点诚如何焯所评“沉郁顿挫”,风格近似杜甫。沉郁指其风格的沉雄,感情的深厚抑郁,而顿挫是指其手法的高妙:笔势纵横,开合动荡。如“朝奏 ”、“ 夕贬”、“九重天”、“路八千”等,对比鲜明,高度概括。一上来就有高屋建瓴之势。三、四句用“流水对”,十四字形成一整体,紧紧承接上文,令人有浑然天成之感。五、六句跳开一笔,写景抒情,“云横雪拥 ”,境界雄阔。“横”状广度,“拥”状高度,二字皆下得极有力。故全诗大气磅礴,卷洪波巨澜于方寸,能产生撼动人心的力量。
此诗虽追步杜甫,沉郁顿挫,苍凉悲壮,得杜甫七律之神,但又有新创,能变化而自成面目,表现出韩愈以文为诗的特点。律诗有谨严的格律上的要求,而此诗仍能以“文章之法”行之,而且用得较好。好在虽有“文”的特点,如表现在直叙的方法上,虚词的运用上(“欲为”、“肯将”之类)等;同时亦有诗歌的特点,表现在形象的塑造上(特别是五、六一联,于苍凉的景色中有诗人自我的形象)和沉挚深厚的感情的抒发上 。全诗叙事、写景、抒情熔为一炉,诗味浓郁,诗意醇厚。
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历史上蓝关古道既是防卫来自东南威胁的最后一道关隘,也是争夺天下,发兵东南必经的第一要塞,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五次出巡,有两次经过这里。历代在西安建立王朝的统治者,无不把蓝田视为沟通秦岭南北,促进东西经济、文化、商贸交流和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枢纽。
古时的蓝桥是当时古道中最重要的驿站,因此千百年来的蓝桥便成为秦岭深山中最负盛名的地方。蓝桥距蓝田县25公里,北面是蓝田八景之一的“玉山并秀”,杜甫“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的诗句便指此处;南面是蓝田八景之一的“蓝桥仙窟”,现叫“碧天洞”,也叫“湘子洞”,传说韩湘子在此修道成仙。山青水秀的蓝桥自古被誉为人间仙境和世外桃源。明李本固的《蓝桥道中》诗云:“不尽青山绿水,都来鸟语花香。揽辔,蓝桥幽处,浑忘身在他乡”。就连一些准备去长安应试的举子也在蓝桥发出“蓝桥便是神仙窟,何必崎岖上玉京”的慨叹。
1958年,为适应大炼钢铁的需要,曾在蓝关古道上修建一条可通汽车的简易公路至蓝桥,称峣山公路。1974年又从古道左侧的古栈道沿蓝水修建了一条从水陆庵至蓝桥的公路,从此永远结束了“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历史,古道只作为历史遗迹供后人凭吊。
7、入夜,万籁俱寂,捧读唐代著名散文家、诗人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诗。当读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时,禁不住唏嘘不已,泪水涟涟。唐元和14年(819年),韩愈因一封谏书触怒唐宪宗,被贬为广东潮州刺史。当他从皇都长安走到蓝关,即今陕西蓝田县的蓝关时,连老马都不愿意再走了,而蓝关离他被贬的当时蛮荒之地岭南还相隔千里。青山隐隐,路途迢迢,长安渐行渐远,家在何方?前途在哪里?大诗人禁不悲从胸中来,深情告诉他的侄孙韩湘〃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一代大才子韩退之,离开久居的都城时尚且沛然泪下,伤感不已,何况我一介凡夫乎。
8、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这是韩愈的名句。
春节就要到了,一个open problem又得面对了:是回?还是不回?
家,对于每个人都是很重要的,甚至是很多人人生中唯一的意义。我们都在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家或许对于很多人是单纯的避风港,而离开家多年的我对于家的感觉却有几分复杂,也难以说清楚。
可以说清楚的是,尽管家乡已经变了太多,在我的印象中,我还是牢牢记得小时候家的模样。沿着平坦的土路,两边是两家的菜园,到了这里,我往往慢下脚步。如果是春夏季,当一阵清风吹过,菜香,如豌豆或是甘蔗油菜等,它们散发的香味是那么清凉可闻。如果是秋冬季,菜园尽管光秃秃,或只是有些矮小的作物,但那皲裂泛白的土地,依然象老朋友一样,似乎在敞开胸怀欢迎我,有话要对我说。这时我知道,自己真的到家了。那个时候,可以一心享受回家的感觉,没有任何顾虑。
现在,我多读了几天书,靠“功名”走出了家乡,离开了与土地厮缠的生活。这样的人也许被家乡人视为有出息的人,从而也被家乡人排除出土著人之列,成为另一个阶级的成员。这种情形下回到家乡,彼此都多了几分不自然,寒暄几句就无话可说。如果不小心谈到了现实问题,就更难堪。改革开放这些年,家乡里也不乏不种地也混得很不错的人,当然更多人依然靠天吃饭。考虑到我自己的情况,组合起来就有四种可能:不种地日子比我过得好,或是过得坏;种地过得比我好,或是比我坏。第一种情景,我真的为他们高兴,为他们祝福,但这不够,我感觉他们有要我羡慕他们的表示,有时候不得已,我必须迎合他们。第二种情景,虽然我相对优越,得鼓励他们,同样也不够,他们往往会逐渐牵扯到自己运道不好,如有人施与援手,自己也必不亚于他人等。当我婉转表示自己只是一个职员而已时,我分明看见了他们眼神的灰暗。第三种情景是和谐的。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们从土地上致福,我很欣慰。但这种情景十年难遇其一。第四种情景,我最伤感。真心真意对待土地的人,却没有多少回报。有时候我们的交谈,尽管没有那么鲜明,但神似闰土与鲁迅的谈话。我很同情却无能为力。
想到这里,我躁动的归心,就像被注进了镇静剂,迅速安静了。
对于农村,农民,平心而论,我们的政府给予了历史上最大的关注。但是问题太复杂了,千头万绪。效果不是太大。当然,一年比一年进步也是事实。我期待那一天,能够有如叶落归根般自然,再度融入我的家乡,不再有横亘在归乡之路上的灰暗的云彩。
9、云横奏岭家何在? 雪拥蓝关马不前。
“蓝关”也谐音“难关”。当韩愈策马走过蓝关之后,也就完成了人生的一次涅磐,那些痛苦和愤愆也就烟消云散了,表现出来的是另外一种达观。所以在随后的日子里,他没有了惆怅和忧伤,吟出了“依然风流东江调,殷勤嫦娥梦里人”的雅句。可能是因为韩愈忠君爱国的执著令皇帝翻然悔悟,8个月后,韩愈奉诏回到朝廷,先后担任国子祭酒、兵部侍郎、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很有作为,成为朝廷栋梁。即使是在潮州短暂时间,也没有以待罪之身而怠政,而是全心投入为老百姓办事,兴修水利,兴办教育,是所谓的蛮荒之地成为了礼仪之邦和文化名城。有诗句说“不虚南谪八千里、赢得江山都姓韩”,像韩江、韩山,韩祠橡木、昌黎旧治、昌黎小学等,仅有的一所大学也叫韩山师范学院,每一个名字都述说着潮人从古到今对韩愈的敬仰和纪念。宋时建在韩江东岸笔架山上的韩文公祠有一副对联是这样评价韩愈的:
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10、踏行蓝关古道。好在交通已非昔比,行走不费吹灰之力。马儿何在?马嘶声绝!旷古风情,一声叹息!古道已成名胜地,蓝关犹忆韩昌黎。居高临下,极目俯瞰:悬崖绝壁,不绝行者足旅;高山空谷,不空冒险精神!触景生情,仍能感受到韩愈当年的壮烈诗心:风云突变,天翻地覆;朝奏夕贬,如梦如幻!不亲身经历,不能知其凶险;不身陷其中,不能解其滋味!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豪迈诗句,神来之笔!每每吟之,不胜嘘唏。志在白云之上,才会有“云横秦岭”的巍巍浩气;情在绝境之中,才会有“雪拥蓝关”的郁郁悲音!千古绝唱,饱含着失落与无奈!饱蘸着热血与悲泪!如今我们庆幸我们拥有秦岭,我们庆幸我们拥有韩愈!惟有秦岭的磅礴气势,才能唤起诗人的浩荡诗情;惟有诗人的高屋建翎,才能造就秦岭的诗情画意!或伫立于秦岭峰巅,或行走于蓝关古道,固然扼腕叹息于诗人的茕茕失意,却也由衷叹服于诗人的昂昂斗志。诗人的伟大就在于他的诗不仅仅成就了诗人的声名,更成就了一座山的魂魄!不仅仅成就了人间一段佳话,更成就了峰头一座诗碑!试想,当登临秦岭的时候,缺少了这两句诗壮其行色,会是怎样的美中不足呵!
11、一片雪花,经历几多磨难才变成眼前这付模样?走过几多漫漫寒冬路,才登上秦岭之巅?才在秦岭大山里停住匆匆脚步?才在这儿留下生命的影子?
用心倾听雪落的声音,听到的自然是雪花的真诚倾吐,雪花的不尽情怀;雪花讲述古往今来故事。故事虽然再平凡不过,却也真诚实在:那遥远的西北利亚寒流滚滚南下,太平洋洋流北上,一旦应声符合,就形成了一场场降雪……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道出的却是一个如此苍苍茫茫日子、诗人对世态炎凉的诉说。那正是韩愈最无奈、最悲伤的日子,最悲痛欲绝的苦难时刻。一路雪拥,一路寒冷,一场生死大考验。这些,对于一个曾经显赫无比、如今却官场失意,饱受贬谪之苦的诗人来说,更是漏屋偏逢连阴雨。
唐宪宗欲迎佛骨进长安,“不问苍生问鬼神”,韩愈铮铮进言劝阻,龙颜大怒,遭受贬谪遥远的岭南。诗人心爱的女儿身染沉疴,生命垂危,呼天不应,喊地不灵,最终还是不治身亡。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这样的风雪弥漫日子,似乎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试问,还有什么比这更糟糕、更痛苦呢?真是天杀的日子!
一个为时代大唱挽歌的人,自己抢先一步竟做了末世挽歌的牺牲品。
不管他是多么的不愿意,历史就是这样残酷无情。历史与人,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没有第三条路可走,有的只是默默地承受这一切的一切不幸与苦难。苦难是人生的最好老师,利害攸关,得失相伴。苍天,在冥冥之中,仿佛就是等待着一个伟大诗人此时此刻来到秦岭之巅,来到这闻名遐迩的蓝关!
一首诗,一腔愤,在一个严冬日子,为秦岭雪、秦岭路、还有那站在秦岭之巅,万般无奈眺望大唐长安的着名诗人,画出一幅风雪苦旅长卷!
人情薄,世情险,风雪路,世事几多艰难。生命的脆弱与无奈,一切的一切,都与这秦岭厚厚积雪相关联。
苍天有眼,冥冥的之中,悄然成就着千古绝唱诗人的英名。
大风雪里,我情不自禁,目光的遥控板,将秦岭山山卯卯一遍又一遍搜索。总想与伟大诗人对话一番,想必沟通不存在太大问题。虽然时过境迁、沧海桑田,然汉字沟通无限,却是绝无仅有般通畅,话语里不时夹杂进一些“之乎者也”,并不会成为困难。总想寻到一片雪花里的诗味灵感。
车子在西商高速上、风雪迷漫中,继续飞翔,对照着昔日的秦岭古道影子。一面历史镜子,竟然由这厚厚的秦岭积雪注塑而成。
驻车,即兴捡一片雪花,托于掌心,珍藏起来当书签。好慢慢解读历史的昨天,思考日子的今天,憧憬岁月的明天……
12、一年四季,山里各有不同,每次探访,也各是不同。韩愈曾诗道:“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喜爱秦岭,出自心内,不仅因他是自然景观,还沉醉欣赏于他集众山之有、又兼得众山所无,连绵的秦岭,让关中与陕南相望。岭之南,气候湿润宜人,安康、汉中及四川等地的富饶丰沛,有“小江南”的美称。而岭以北的关中地区,气候偏冷,雨水较少,但岭北麓流淌下来的数条小河水,滋润着关中平原八百里秦川。
千年前因属秦国之岭,故而得名,成为南北两地的自然分界线,山岭横陈,峦峰险峻,阻隔南北,气度非凡,司马迁《史记》里也称,“秦岭,天下之大阻也!”正因为此,才有了山南山北景观气候的骤然不同与差异,才有了巍巍秦岭独特无二的魅力!
雨后的青山,如同洗过的良心,使得每一次的面对,都有泪出的冲动。瓶中户县酒,墙上终南山。独眠仍独坐,开衿当风前。禅僧与诗客,次第来相看。要语连夜语,须眠终日眠。除非奉朝谒,此外无别牵。
一次笑谈说,这辈子最不能被自己厌倦的,有两样,一是秦岭,二是巧克力,一个眼福,一个口福,反之亦然,料青山面我也应如是吧。溪水中寻一方青石,坐下,脚下是流淌的清泉,青山对面静立,在秦岭,才能有相看两不厌的感觉。
13、暮色中的秦岭,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浑厚雄亘,凝重苍凉。月照蓝关,杳无人迹,凄清寂寞。路边挺拔的白杨树在夜风中飒飒作响,好似月宫广寒仙子在翩翩起舞……秦岭雪,蓝关月,年终至,人增一岁,树老一轮,此情此景,即便俗人亦不免发古之幽情。唐代文人韩愈被贬潮州,途经蓝关时留下“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诗句,至今仍脍炙人口。
人生苦旅,山重水复,坑坑洼洼磕磕绊绊一路走来,不经意间,一些山随逝水流年,久矣,远矣,越来越模糊……无意回首,见山水苍茫间,已然撒下一串串的美好和快活。回忆起来,仿佛瞬间的事儿,还是那么美丽,美妙,美满,清晰……
秦岭雪白,蓝关月皓。
14、曾经,有很多年,我以为读了万卷书,便是行了万里路。天地之大,只要能安放下一张平静的书桌,便心满意足了。
就这么寂寂地苦捱着似水流年,远离了姑苏烟雨、长安落花。一日日地,宁愿坐在我的文字里,相信纸上可插绿柳,笔下可涌清泉,字里行间,能长出一个诗意的春天。
春天,就在我的窗根儿啾啾鸣唱;春天,就在我的门外荡着秋千。然而我的稿笺上,却还是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一个人胸中的山山水水,是深一脚、浅一脚走出来的。是的,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纸上得来终觉浅。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行而知之。人生,没有终点。
胸中盛得下千山万水,目光也必然阔远深邃。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该是挂向心房的一幅对联。
15、从韩愈先生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的古代,到现在的“一洞横穿南北,千里变通途”的今天,从以前的“雄关漫道真如铁”,到现在的“而今迈步从头越”,千难万险的骤然排除,数十日的时间一下子浓缩为几小时,数千里的距离一下子缩短为几十公里,这是何等的时代,这是何等的气魄啊!劳动人民的伟力,科学技术的进步为我们创造出了多少经济价值,战略价值,恐怕真是难以估量!而至于像牛郎织女那样各别天涯一处的痴男怨女的又会因为它而结束了多少“念之断人肠”的伤悲!
16、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我纵有千般牵挂更与谁人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一程程山水的旅途中,我只有把一份感念,诉诸于这流散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