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5日发布《食品销售安全警示》称,辽宁辉山乳业高钙奶被检测出硫氰酸钠超标。9月27日,辉山乳业回应称,经企业委托的第三方机构检测,产品全部合格。
“硫氰酸钠超标”虽是个案,影响不容忽视,近年来不断经受天灾人祸的中国乳业,刚刚恢复一些元气,市场信心正处于缓慢艰难上升之际,那么即便是局部问题,都有可能殃及到“中国乳业”。
要把影响降至最低,压和捂,并不聪明,最聪明的办法,是把“公信”二字放在第一位,不管最终得出怎样的结论,首先要让公众信服,以公开透明、合理合法的检验手段和调查程序,终结这一事件。
原料乳或奶粉中掺入硫氰酸钠可有效抑菌之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三聚氰胺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的功效——没有无缘无故的人为添加。但辉山乳业坚决否认添加行为,又称,经第三方机构检测,产品完全合格。检测结果打架,我们信谁?对消费者来说,不存在难题,可选择的产品很多,只要怀疑,不买便是。
但对于那些喝过“问题牛奶”的人们来说,情况就不简单了:硫氰酸钠是毒害品,少量食入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伤害。接下来企业可能面临消费者维权、索赔等一系列问题,甚至因此陷入危机。也正因如此,企业否认添加、委托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结论,很容易被消费者质疑为自说自话。
检测结论打架,必须有人裁判。河北食药监局发布安全警示后,辽宁食药监局已派员赶赴产品生产地抽样检验。如果得出与河北方面相同的结论,则对辉山乳业很不利。若辽宁与河北的结论相左,势必陷入争论不休的局面。
这种情况下,更权威的机构应该是国家食药监局,或由国家相关部委主持,委托相关机构在多方监督下进行检测。
理论上说,法治国家里,企业、政府部门、检测机构也可以通过司法路径,申请法院确认检测结果中哪一个真实、权威。而最令人担心的局面,是各方各说各话,相持不下之后,不了了之。结果是,企业信誉、消费者利益、政府公信皆输。
“硫氰酸钠超标”事件,涉及企业、地方政府、监管部门等各方的利益或责任,注定存在一个博弈的问题。各方平等争论,依法、据理主张各自的意见和权利,而不是权力部门一言定音,这种机制是合理的,但前提是“终审”机制不可或缺。如何关上“硫氰酸钠门”,事关中国乳业的监管公信与市场信心,以及市场监管范畴的法治公正问题。
公开资料显示,硫氰酸钠(NaSCN) 是一种有毒化学品,硫氰酸钠的毒性主要由其在体内释放的氰根离子而引起。氰根离子在体内能很快与细胞色素氧化酶中的三价铁离子结合, 抑制该酶活性,使组织不能利用氧。氰根离子所致的急性中毒分为轻、中、重三级。
9月28日,江苏省乳品生物技术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主任顾瑞霞介绍,硫氰酸根离子是动物体内正常存在的阴离子,是动物体内不可或缺的组成因子,参与生命活动。根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所属的全球和地区环境监测协调中心(GEMS)的食品监测数据显示,全球13个区域每天食谱中硫氰酸钠的暴露量在2.8-9.5mg。我国尚未制定生鲜乳中硫氰酸钠限值规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编制的风险监测项目问题样品研判硫氰酸钠的参考值为≤10mg/kg。
延伸阅读:辉山乳业硫氰酸钠超标罗生门 公司质疑检测新食品安全法即将实施 国内乳业格局生变科学规划正确引导 促进中国乳业健康发展乳业“审计风暴”后 乳企面临二次洗牌新希望乳业欲22亿布局澳洲光明乳业内部腾挪“增肥” 开启证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