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结构模式 高考作文结构技巧(2)

 同学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往往偏重于审题立意的训练,偏重于运用语言的训练,而对文章结构要求不那么重视,于是写作时行止随意,信马由缰,造成文章层次不清晰,结构不完整,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什么是文章的结构?结构就是文章内容的组合构造,是文章思路的外现。文章的内容要通过组织安排才能表达出来,文章的主题也要通过结构来加以凸现,所以,轻视结构的作用,忽视结构的训练,是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势必会影响作文的质量,影响考试作文的成绩。 
    试试从三方面着手,使作文的结构质量有所提高。
一、结构要完整
   所谓“结构完整”是与“残缺破碎”相对而言的。知道什么是残缺,也就明白什么是完整了。例如记叙文,写了一件事的开头和结尾,而最主要的部分——中间的过程却写丢了。举例来说,写“规则伴我行”,开头写过去如何缺乏遵守规则的意识,洋洋洒洒写了几十行,然后写现在在新的形势下自己增强了规则意识,这两部分占了全文绝大部分篇幅,而中间的转变过程,也就是“规则伴我行”的“伴”字一笔带过,给写丢了,这就丢掉了文章的主体部分,不符合记叙文的结构特点,也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现在不少同学喜欢写“拼接式”作文,什么叫“拼接式”作文呢?就是分别用小标题把几件事拼接起来,既没有中心事件,也看不出几件事或几部分之间统一的线索,实际上等于是几篇文章的拼接,这是典型的“残缺破碎”。
    再如写议论文,有的同学的作文有“提出问题”部分,有‘“解决问题”的部分,而中间最主要的部分——“分析问题”却给写丢了,这也是结构的“残缺破碎”。至于写了“针对什么问题”,写了“分析这些问题”,也写了“怎么办”,但没有“主张什么”,也就是找不到中心论点,当然也属于结构不完整。
二、层次要清楚
    一篇文章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就是层次关系。层次关系是否合理、清晰,直接反映着思路是否合理和清晰。
     有些考生作文的层次欠缺合理、清晰,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划分段落不合理,不是一段到底,就是分小段太碎,这两种表现形式都让人摸不清文脉;另一个是这个段落的内容和那个段落的内容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纠缠不清。这些表现虽然不同,但是都反映了作者写作前欠缺整体构思,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心中没谱,自然就模糊不清、杂乱无章了。
三、要勾连照应
     这里讲的是首尾照应,前后一致。有的同学作文,段落之间意思跳跃性很大,彼此缺乏过渡和照应,显得文意不是那么圆合贯通,更谈不上浑然一体。请看下面这篇2002年的考生作文:
                                             规则与时代
    时代在不断地发展,人类也在不断地进步,而规则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需求而不断地改变和完善自己。
    古往今来,每一次人类的进步,规则就会随之改变。所以人们只有适应不同时代的不同规则才能使自己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大禹治水,功绩非凡。他分析了长江流域各地段位置所受水祸的不同,使用了不同的方法来治理水患。试想如果大禹不顾各地的不同情况,一味强堵,可能他的下场就与他的父亲相同了!
    我们如果每天穿着军装,背着军用单肩的背包,上面别着一枚三角星,手里拿着毛主席语录,口中念念有词地走在大街上的话,人们可能都会向你投来异样的目光。可在那个时代,这就是规则,这就是他们立足的本钱。时代在前进,人们的思想也在不断地进步,只有合理运用符合时代要求的规则,我们才可以适应社会。
    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建立汉朝。就是因为其合理地利用了当时社会的规则。当时的人们久在秦朝的暴力下生活,百姓积怨繁多,民不聊生。百姓们需要缓和的政治,而刘邦恰恰做到了这一点,终于实现了大统!
    改革开放初,大多数人还抱着合作社、大锅饭的心态时,一些人却合理地运用国家给予的优惠政策,利用合法的规则富了起来!因此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墨守陈规的。只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去自我完善规则的人才能成功。

高考作文结构模式 高考作文结构技巧(2)

这篇考生作文的第三自然段举了我国古代“大禹治水”的例子,第四自然段就一下子跳到了现代,第五段又猛地返回古代,这样的转折太突兀,仿佛中断了文意以后又突然另换了一个开头重新接上,缺少“思维的片断”之间的关系;让人感到文章不是那么统贯圆合。如果作者调换一下这几段的顺序,同时各段之间加上过渡语句,使前后照应,就会显得思路通畅,各段之间的意思也就连贯了。
   怎样解决以上种种结构问题呢?从根本上说,要做到写作前做好“锻炼文章思路”(张志公语)的工作,体现在结构上,就要“整体构思,列纲定局”,列个简单的写作提纲,哪怕寥寥几笔,也可做到心中有数。写作前做好“布局谋篇”的工作,成文自然就不会出现结构方面大的问题了。
作文的结构
    结构是就表现形式来说的,是思路的归宿,表现为文章的骨架。我们常说的段落、层次、结尾、过渡、照应、等等,就是文章结构的内容。一般来说,有了好的思路,自然会有好的结构。好的结构应当合理、清晰,还要力求匠心,必要时可以尝试着改换一下文章的“外壳”,换点花样。 
根据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下面介绍一些结构的技法: 
  1、 照应圆合法
  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谈创作时曾说:“要是你在头一章里提到墙上挂着枪,那么在第二章或第三章就一定得开枪。如果不开,那枪就不必在那儿。”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技法呢?前面写作的事物,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到的事物,前面要交代,这就是所谓的“照应圆合”法。“照应圆合”,一般分以下几种:
  (一)首尾照应。文章开头与结尾遥相照应,就是说,把开头描写的事物或提出的问题,在结尾处有各种方式加以深化或回答,给人以首尾圆合的印象。
  (二)文题照应。这种照应法,往往用在标题含蓄的文章中,文中须有一定的注释、说明。因些行文标题起了注释和点化的作用。
  (三)对话照应。就是以典型人物的语言多次重复照应。比如鲁迅《祝福》中祥林嫂的口头禅“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下雪的时候野兽在山坳里没有食吃,会到村里来;我不知道春天也会有”。这句话多次出现,突出了孩子之死祥林嫂的沉重打击。
  (四)细节照应。生动而典型的细节反复出现,可以突出细节的典型意义,比如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中,小通迅员衣裳上的破洞出现四次,突出了小战士羞涩、淳朴的性格。
  (五)关键词句照应。即表达主旨的关键性词句在行文中互相照应,互为补充。
  (六)悬念照应。在作品中设下悬念,并不急于解开,而是反复暗示,使读者关心人物命运或事件结局的兴趣愈来愈浓厚。比如萧乾的《枣核》
  (七)伏笔照应。作者在描写、叙述的过程中,对有联系的人物或事件预先提示,先埋下伏笔,待其出现后自然形成一种照应关系。比如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就充分体现了前伏后应的特点。
  2、 对话互动法
  对话属于口语交际的范畴。“言为心声”,通过语言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同时,谈话内容无所不包,对话又显得自由灵活。作文中运用对话的形式,可以是现实社会中人与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幻想中今人与古人的对话,可以是与未来世界中人的对话,甚至让古今中外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进行对话。在结构安排上常采用以下形式:
  (一)辩论式。即采用辩论会的方式,确定论题之后,让正方与反方交错发言。在辩论中应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并用确凿的事实、严密的推理加以阐述,针锋相对地驳斥对方的见解,从而确立自己的观点。辩论的语言应讲究逻辑性。
  (二)访谈式。这是以提问和交谈的方式,从采访那里了解有关情况的一种对话形式。运用这种形式作文,要选好采访对象,围绕话题精心设计问题,让采访对象逐一回答,介绍情况,采访中,采访者也可以对问题发表与被采访者不同的看法。
   (三)座谈式。即采用“实话实说”的方式,由主持人和各位来宾共同参与,一般先由主持人提出话题,来宾依次阐述自己的观点,最后由主持人归纳总结。来宾可设想形形色色的人物,不必拘泥于现实。

按下“进”的按纽
主持人:各位朋友,大家好!又到了“社会与生活”和大家见面的时间了。今天,我们要讨论的是“传统美德与竞争意识”的问题。众所周知,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来有许多的传统美德,比方说“谦让”。然而,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似乎与社会发展起了某种意义上的矛盾。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样几幅画面。
画面一:世界歌咏比赛颁奖晚会上,中国队与美国队并列第一,上台领奖的只能各派一名代表。中国姑娘们你推我,我推你,笑嘻嘻地说:“你上!”“不,还是你上吧!”……美国姑娘们却是走到一边,各自一展歌喉唱了几句,最后,大家投票选出最好的上去领奖。颁奖台上,美国姑娘早早地站在上面,而中国姑娘却迟迟不见上来,引起一片哗然。
主持人:中国人的美德意识可真是根深蒂固啊!可美国姑娘这种竞争方式是不是比中国姑娘的谦让更让人心悦诚服呢?
画面二:经理室里,小王与小李并肩站着,经理说:“这次前往韩国会谈的只能是一人。你们俩谁上?”小李说:“经理,我有足够的信心与能力证明,我是最佳人选。”小王却迟迟没有开口。经理又问话,小王才低低地说:“让小李上吧,我这人向来讲究礼让。”然后就退了出去。经理看着小王的背影,深深地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主持人:孔融让梨虽成为千古美谈,可在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之际,为何不选择竞争而讲究礼让,使机会白白失去呢?
画面三:某公司到人才中心招聘销售部工作人员。应聘者很多,但招聘单位却只留给应聘者一个座位。在应聘者抢占座位做准备时,一位叫张媛媛的女大学生却几次主动让座,让别人先面试。结果,该公司负责人虽对她的条件较满意,却认为她过于谦让而不适合做销售工作,因为销售市场竞争激烈,员工应“锐意进取”。只见张媛媛睁着一双无辜的大眼睛,一脸茫然:“谦让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吗?”
主持人:诚然,谦让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竞争意识却更为重要。竞争,能让你在环境中取得有利地位,便于更好地前进;而过度的谦让,过度的讲“美德”,却只会是阻止你前进的绊脚石。在人才济济的今天,想成功的我们,难道不该按下“进”的按纽而奋发向前吗?好了,本期节目就到这里,下次再见!
  点评:以电视节目载体,以画面与主持人评说相结合的方式,巧妙渗透“传统美德与竞争意识”的关系之观点,观点不偏激,不武断,语气委婉,容易为观众接受,显示了一种面对面谈话形式的特点与优点,新颖的表现形式,赢得了读者的肯定。文章不仅形式吸引人,在材料的选择上,作者撷取了领奖、出国、求职三件事,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说明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国人骨子里的那种传统美德亟待加入竞争意识,引人深思。
  3、 镜头剪接法
  根据表现主题的需要,选择几个典型生动的人物、事件或景物片段组合成文,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镜头剪接法”。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是串联全部内容的思想红线,因此,所选的镜头片段,无论是人物生活片段,或是景物描写片断,甚至是故事、抒情片断,都要服从于表现主题的需要。
   选好表现主题的镜头后,怎样把镜头接起来呢?主要有两种组合法:一是横向排列组合,二是纵向排列组合。例如写“灯”这个话题,可以选择如下镜头来作文:先祖点明灯,祖父点桐油灯,父亲点煤油灯,到我们这一代用电灯,将来可能有更先进的灯。通过这些片断的描写,歌颂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这就是纵向排列法。如果用横向排列法,可以这样安排材料:家里明亮的电灯,街头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边防线上的探照灯,山洞里的战士以烛光代灯……通过以上片断,歌颂为保卫祖国而甘于奉献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纵向和横向排列是两种常见的镜头组合法,在实际写作中,还有其他不同的剪接方法,如纵横式、阶梯式、对比式、跳跃式等。镜头剪接法运用得当,能充分展示作者的联想、想象能力,又能使文章条理清晰,重点突出,内容丰富.

例文:

浮 光 掠 影
   我曾以为,胜利即是弱肉强食。昨夜翻开书扉,我终于明了,对于一些人,原来压力便是射出胜利之箭的那把弓。
                                 卧薪尝胆
   一边是战鼓如雷,战旗猎猎;一边是血浪翻飞,哀鸿遍野,兵败如山倒。我仿佛望见你无奈地伫立在古铜色城头,金乌血阳下,双目悲痛凄凉。
   是临别时的痛哭流涕,群情激愤,还是为奴时处处轻蔑的目光,冷嘲热讽?你瘦窄狭长的脸微微地抽动,我仿佛看见你汹涌着的殷红的鲜血,听到你勃然抨动的心跳,声嘶力竭地呼嚎。
   独自卧薪而眠,黯然舔抚着败军之伤,求降之痛;每日痛斥自己三遍,刻意地舔品苦胆,不忘自勉,默默地忍辱负重。我渐渐读懂了夫差拥西施夜夜笙歌朝朝筝舞和你的自加压力,觉出了你那再战得胜的欲望犹如穿云裂石的利箭即将离弦劲射。
    吴人何苦怨西施,吴人何苦怨西施?你站在姑苏台上仰天长笑,无与伦比的豪迈。
                                 巨鹿之战
  一边是尘沙满天,草霜兔黄水泱泱;一边是刀剑锋利,兵马强壮,秦师如虎似狼。鹤唳豺嚎,人人胆战心惊,心神欲裂。只有你,负手而立,铁骨铮铮。
   乌骓悲鸣,挥刀饮血,你飞墨般的长发迎风激扬。
   破釜沉舟,渡水而战,你将全军生死重压在白光闪闪的刀头,你已预见胜利的呐喊声惊天动地。
   “力拔山兮气盖世。”巨鹿的漳水永远汹涌着你西楚霸王绝世的气概。
                                 乌台诗案
   只有冷的牢狱,无尽的折磨,在寂寞中孤独地徘徊;只有昔日汴河风光无限,名噪天下。如今的你,无奈地被贬下黄州,心似北去的寒雁,寻不出这广漠的迷茫。
  你彷徨,你哀伤。“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雪泥。”无奈呵,无奈呵!
  而我愿陪你垂泪,“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我会欣赏你的豪放,“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你想起了老父苏洵为人需正直的谆谆教诲,你决然与黑暗抗争到底。当玉兔东升,松涛阵阵,你凝视碧墨苍穹,将胸中的一口浊气吐尽,刹那间,心如碧海青天般澄清。
   江风依旧,明月依旧,三月牢狱,你终获胜。我看到,忍受了肉体和精神的压力与摧残,坚持了正直,早已脱胎换骨的你。
   点评:本文以具有哲理意蕴的“压力便是射出胜利之箭的那把弓”为行文线索,笔势纵横,铺张扬厉,大气包举,写了历史上的三件事:勾践灭吴、巨鹿之战、乌台诗案,三个镜头写出了勾践、项羽、苏轼在人生的转折关头顶住了压力,取得了辉煌千古的胜利,奏响了人生路上的强者之音,表现出了深刻的主旨。


例文: 

           千年的选择 
    翻开千年的文化扉页,走进灿烂的文化长河去采撷那最美最好的。顿然感悟,是谁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是谁说“心静如水思如潮”?
   夜阑人静时,走进文化大家的心灵,我睁大了惊愕的眼睛:饥寒、疾病、颠沛流离,报国无门、壮志难酬、亡妻伤子、破家失国……世间所有的苦难毫不留情地吞噬着他们的心,原来长存世间的名字背后是饱尝艰辛的痛苦,原来隽永瑰丽的文化需要面对苦难作出大无畏的选择。
    漫漫求索。
   我听到有人在江边独吟: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他选择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忍着满腹经纶,一腔热血随着汨罗江水静静逝去,他饱尝了无尽的怨愤。但那千年之后仍让人为之涕泣的爱国情怀却穿越时空,永驻世人心中。他就是屈原。
    燃烛吟诗。
   我看见一个狂人正仗剑高歌。对长安有如火的相思,却又高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于是他选择在痛苦中咽断萧声,登临天下千古名胜;他选择在悲寂中于青冥长天之际,痛饮四万八千个日月。他受尽了抽刀断水水更流的长恨,但他的选择让他名垂青史而让后人为之赞叹!他就是李白。
    苦雨品词。
我听到历史的磨盘在轰然作响。大丈夫披一身豪情冲向报国的前线。不料身后轰响而来的是小人的诽谤、昏君的猜疑。他忍受着屈辱和愤怒选择了沉默。于是他像一粒铜豆在磨盘中滚动。他选择“把栏杆拍遍”,却在“山深闻鹧鸪”的凄凉中为国献出一生。是他的选择将这样一位将军逼成了伟大的词人,是他的选择将黑色的文字铭刻成为钢刀镌铸的人生。他就是辛弃疾。
    漫长、遥远。
   无言的冷月,永逝的春水。
   在这穿越时空而亘古不变的选择中,我已心有所悟。
   此时此刻,天外深处,正有清脆的歌声,悠然而来。
   点评:本文作者以超越时空的写法,写了屈原、李白、辛弃疾着三位文化大家的艰难而伟大的选择,充分展示了其较深厚的文字底蕴,他以诗词的意境来丰富深化自己文章的意境,明珠璀璨,熠熠生辉,文采飞扬,意蕴深远。 
                
例文:

当上帝不在时当上帝不在时,我们就是自己的上帝。
一、 两个和尚
   从前有两个和尚。一个和尚受到富人的接济,家里很富有。而另一个非常贫穷,经常吃不饱。
有一天,这两个和尚商量决定到天竺去取经。富和尚说:“我要让富人帮我造一艘船,准备好食物,然后我再去。”穷和尚说:“我没有别人帮忙,只好自己去。不过,我相信我一定可以到达的。”于是穷和尚带上自己的破碗马上出发了。穷和尚一路上靠自己的双脚行进,虽然很累,可是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时候,穷和尚一两天里只能化缘到一碗粥。但是,他仍然坚信,只要自己活着就能够到达天竺。
    时间一晃过去好几年。穷和尚凭借自己的毅力到达了天竺,并且学习了佛法。回国后,成为了高僧。
   有一天,穷和尚正为弟子讲经,外面来了一位乞讨的老和尚,穷和尚认出那就是以前的富和尚。原来穷和尚去后没多久,富人就去世了,富和尚没了接济,只好沿街乞讨,落到了现在的地步。穷和尚摇摇头,说:“善哉,求人不如求己啊。”
   求人不如求己。有时候,能救你的人只有你自己。
二、乌鸦喝水
   有一天,那只用石子填瓶取水喝的乌鸦带着小乌鸦去沙漠旅行。最后他们都累得筋疲力尽,喉咙发干。“妈妈,我要喝水。”小乌鸦说。可是他们忘了带水瓶。大乌鸦同样很渴,幸运的是,他们发现一个玻璃瓶里还有一点剩水。大乌鸦很高兴,认为自己又有救了,他对小乌鸦说:“我去找石子,妈妈帮你弄水喝。”可是,茫茫沙漠里,除了沙子还是沙子,哪有石子?大乌鸦犯了愁。小乌鸦越来越渴,他只好用嘴在沙里乱翻,希望能发现石子,突然,小乌鸦发现了一根塑料管。他兴奋地嚷道:“妈妈,我们可以用这个!”可是大乌鸦仍旧觉得只有用石子才能喝到水。小乌鸦把管子插到瓶子里,马上就喝到了水。大乌鸦目瞪口呆。
   有时候,别人的意见和建议不一定正确。自己依靠自己才是最现实的。
   上帝也许会守护每一个人,可是上帝不可能一天二十四小时都守在你身边。当上帝不在的时候,就请你自己为自己守侯吧!
   点评:这篇文章很得考场作文的个中三味:标题有哲理,能引人思索;开头的题记承标题展开,结尾的议论化用名言,既点明题意,又呼应开头,首尾连成一体,强化了自己的观点。主体部分由两个故事构成,故事之后的简短议论,能够点到要害上,起到了以少胜多的作用。全文眉目清楚,条理分明,结构谨严,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练习题:
1、岁月匆匆,十五六岁的我们已走进花一样的季节,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十六岁,我多了一份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2、请以“想起了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在文题横线上填写上人、物、景、事等方面的词或短语,除诗歌、剧本外,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得抄袭试卷中的阅读材料。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6351/377704921930.html

更多阅读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教学案 记叙文常见题型

记叙文常见结构模式教案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掌握常见的记叙文结构模式;2、通过范文 理解结构模式在作文中的具体体现;3、学生在实践写作中能运用其中一种结构模式。教学课时:2课时结构指的是文章中组织材料和编排内容的具体形式,它

记叙文的结构模式 记叙文的结构特点

一、冰糖葫芦法葫芦本是一种草本植物的果实,这种果实两头粗,中间细,像两个球连在一起。小买卖人为了招徕顾客,把冰糖着色加工成葫芦状,并以小棒穿插成串,这种东西既是可吃的食品,也是可供观赏的手工艺品。借用这个名称用于快速作文的构思,意

高考作文:高考考场议论文的结构范例

高考考场议论文的结构范例“结构清晰”一直是考场作文一个重要要求,也是改卷场上老师断定一篇好文章的一个主要途径。如何快速写出一篇符合题意、内容充实而且结构清晰的作文,是我们考生急待解决的一个难题。当我们掌握了审题技巧,积

议论文结构模式及范文赏析 议论文怎么写

规范的议论文模式: 1传统式2中心句式 3一个材料打天下式4小标题式议论性散文模式:1首尾排比起兴呼应式 2首排比尾点题式 3首段对偶点题式 4中心句成段作结式二、规范议论文模式(一)规范的议论文传统式之一没有付出哪有累累硕果?(1)①

物流公司组织结构图 浅析物流企业组织结构模式的创新

摘要:物流组织要解决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安排企业里负责物流活动的人员,以鼓励他们更好地相互协调、相互合作。而这些组织活动要通过推动在物流系统规划和运作过程中频繁出现的成本平衡来提高货物和服务的供应、分拨效率。本文主要对

声明:《高考作文结构模式 高考作文结构技巧(2)》为网友其实我很美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