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调并不意味着无聊和枯燥,如果可以我宁愿说单调更多的时候意味着专一和永恒。如果我们能够忍受每天的单调,我想我们就不会受到任何诱惑的迷惑。
爱华经典美文配图
看到一段关于蔡志忠的生活方式,很特别,裤子,汗衫,外套,同样款式,一买就一打,连颜色都不变,从不穿袜子,因为感觉影响灵感。简单得不能再简单。
他不喜欢应酬,来北京,除了必要的应酬,待在宾馆里画画写文,他最长纪录是42天没下楼。创作中国古典文化的那两年,他待在日本,没见任何朋友。他的观点是,待在原地,就是天下;待着不动,可以怀抱天下。
跨界设计师欧阳应霁,很时尚,但他对时尚穿着的定义是简单,永远是白T和黑裤,自己设计T,一次做很多件,白T的区别是领口的区别,很简单。简单的东西穿不腻,永远不会过时。
最近在看扬之水的《读书十年》,厚厚的三大本,也就是流水笔记,编书,看书,走访的小流水账,但看得不断唏嘘,感动。她的生活相当简单,业余就喜欢逛北京小胡同淘旧书,看到一本好书激动不已,几乎就是与书相关的事。那一代文人,做事情单纯认真,简单得像白描画,特别清雅,旁人看着都有一种舒适感。后来,她离开了《读书》去了社科院专业研究古典器物,走一条细分得无比偏门的小路,越来越简单了。简单才能盛放。
听过一场中国最美图书的设计者朱赢椿演讲,说过自己短暂的困惑,但某一天,他想明白了,“住在校园里,房子很小很小,每天四点起床,走在校园里就感觉很幸福了,小房子也没关系啊,我也不怎么吃肉吃高档西餐,后来发现,真的花不了什么钱,决定就这样生活了,潜心做想做的一件事,人一用心,气质就不一样”。
现代人的生活是越过越复杂的,因为选择多了,看似丰富,实际是一种庞杂和浪费。
比如说,晚上的休息时间,可以选择的方式太多了,吃饭,喝酒,会朋友,K歌,看电影,逛商场,上网,看电视,电视频道越来越多……很丰富,但是越是这样,越是显得支离破碎。国外一些有教养的人家,家里是不摆放电视机的,有,也只是小孩偶尔看看,绝对不能成为生活的主导。在他们看来,这么弱智的东西如何能引导他们的生活?
日系的文化中有一种光泽是我们所丢失的,那就是简单。小津安二郎的片子清淡得不像电影,但他是电影大师,影响了很多人。他说,曾经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不拍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他说,我是开豆腐店的,让我去做咖喱饭,不可能好吃。他只拍简单清淡的风格。
偶尔想放松一下时,有朋友推荐我看《面包和汤和好天气》这样的简单剧集,没有任何情节,一家小小的店开在街道转角,有很好的阳光,就是做面包和汤,温暖坚持,做到最好,慢慢地改变着周围人的气场,就是做一家很简单的店。用心做足。有些人,能够成功,是因为简单,没想太多。
我自己,走过岁月,生活是有意识地越来越简单了。业余生活尽量选择单调,因为感觉时间浪费不起。关于不需要,我真的有话讲,很多东西都在更新换代,比如电视,手机,衣物面料,商家造就时尚名词就是为了刺激消费,一句我不需要就够了。我十几年前的理念用到如今都是时尚:简单为上,家具用了十几年,原木色很朴素,时间一长更显沉淀;我家最多的是书,植物和杯子,倒无意中成了另一种时尚。我看重的是能改变心情的小事。很简单。
人生需要单调的存在,大千世界,纷繁复杂,能够做到单调的人我觉得他们才是真正的大智大慧的人,他们才是不被世俗同流合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