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名臣之风雨张居正 于谦与张居正 大明第一名臣不是刘伯温,不是于谦,也不是张居正,而是他

大明是个名臣荟萃的朝代,如果我问你谁才是大明的第一名臣?你或许会说是神机妙算的刘伯温,或许会说是“救时宰相”于谦,或许还会说是变法革新的张居正,但是我觉得“他”才是大明第一名臣。他虽是一介文臣,却神通兵法,轻而易举地平定了叛乱,他立德、立言于一身,创立的哲学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地,影响至今。“他”便是能文能武的王守仁,下面我们一起来聊聊他的伟大事迹。

王守仁(1472年—1529年),幼名云,字伯安,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亦称王阳明。乃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

(图为王守仁的画像)

一、少年经历

王守仁出身于浙江余姚一个显赫的官宦之家,父亲王华乃是成化十七年的状元。他的老婆怀孕十四个月,却尚未分娩,王华感到很纳闷,怀疑是个怪胎。一天中午他的母亲梦见天神衣绯玉,云中鼓吹,抱一赤子,从天而降。母亲梦醒之时,娃娃刚好坠地,因此祖父为其取名为“云”,并给他居住的地方起名为“瑞云楼”。

明史中记载,王守仁出生后,一直到5岁还不会开口讲话。但一见书本,就随手抓来,喜欢颠三倒四地把玩着。王华疑心儿子是哑巴,一直闷闷不乐。一天,一位得道高僧恰巧从此经过,见王守仁聪明伶俐,甚是可爱,摸着他的头说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祖父得道高僧的点化后,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改名为“守仁”,随后他就开口说话了。

(图为王守仁的故居)

二、叛逆逃婚

王守仁开口说话后,还是不能让王华省心,他不爱读书,喜欢四方游历,十五岁时,他经略四方之志,出游居庸关、山海关,纵观塞外一月之久。王华数次教育儿子要刻苦读书,早日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结果,王守仁却说自己读书并非为了考取功名,而是为了做圣贤。儿子的不学无术和口出狂言让王华十分担心。

为了使儿子早日步入正轨,他决定给儿子早日迎娶一门婚事。十七岁的王守仁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与一官宦人家的女儿诸氏成婚。可在结婚的当天,怪事发生了,大家怎么也找不到新郎官,直到第二天岳父才把他找回,原来这天他闲逛中遇见一道士在那里打坐,道士还给他讲了一些养生之道,结果,他便与道士相对静坐,忘了回去拜堂成亲了。

三、守仁格竹

十八岁那年,王守仁与夫人诸氏返回余姚,船过广信,王守仁拜谒娄谅。娄谅向他讲授“格物致知”之学,王守仁听后甚喜。回去之后他遍读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著作,思考宋儒所谓“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学说。有一次,他下决心穷竹之理,目不转睛地盯着竹子,“格”了三天三夜的竹子,却什么都没有发现,最后人却因此病倒。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四、初入仕途

不爱读书的王守仁在二十岁那年,第一次参加乡试,考中了举人,这让父亲王华感到很欣慰。同时他的爱好越来越广泛,喜欢骑马射箭,谈论军事。然而,后来两度上京高考,却都名落孙山。他的状元父亲开导他说,“此次不中,下次努力就能中了。”但他一笑了之,“你们以不登第为耻,我以不登第却为之懊恼为耻”。弘治十二年(1499年),二十八岁的王守仁又参加了礼部会试,因考试出色,举南宫第二人,赐二甲进士第七人,观政工部,终于进入了仕途。

可以说没有哪个人的人生是一帆风顺的,官场更是如此,王守仁也不例外。当时朝中宦官刘瑾擅政,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刘瑾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同时,他的父亲王华也被刘瑾赶出北京,调任南京吏部尚书。刘瑾还不死心,派了杀手埋伏在王守仁上任的路上,准备暗杀他。王守仁得到消息后,灵机一动,伪造跳水自尽躲过一劫。

(图为王守仁的剧照)

逃过追杀的王守仁 暗中到南京与父亲王华会面。他在父亲王华的教导下,匆匆赶往尚未开化的贵州龙场,根据当地风俗开化教导当地人民,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正德五年(1510年)初,王守仁谪戍期满,复官庐陵县(今江西吉安)知县。八月,刘瑾被杨一清与宦官张永设计除去。王守仁随即被召入京,担任吏部验封清吏司主事。

五、平定叛乱

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推荐王守仁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官府中不少衙役乃是盗贼的耳目,于是王守仁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吓得浑身哆嗦,如实坦白。王守仁让他们戴罪立功,侦探盗贼的情报,因此对盗贼的行动了如指掌。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王守仁亲自率领精锐假装撤退,出敌不意进攻,连破四十余寨,后又进兵大庾,克左溪、横水,破巢八十四,斩杀、俘获六千多人,荡平为患数十年的盗贼,附近的百姓纷纷传颂其功德,呼守仁是神。

正德十四年(1519年),宁王朱宸濠在江西南昌府集兵甲十万,发动叛乱。消息传到北京后,满朝震惊,明武宗不顾朝臣的劝阻,亲征江南。当时,王守仁正准备前往福建公干。行至江西吉安与南昌之间的丰城,王守仁得到朱宸濠叛乱的消息,而此时他平定盗贼后兵符已上交兵部,手中无兵,于是,他立即赶往吉安,募集义兵,发出檄文,出兵征讨宁王。还在袁州(今江西宜春)聚集各府县士兵,征调军粮、制造兵械船只,在江西境内的朝廷官吏纷纷前来帮助守仁。

(图为宁王叛乱的剧照)

大明名臣之风雨张居正 于谦与张居正 大明第一名臣不是刘伯温,不是于谦,也不是张居正,而是他

王守仁料敌如神,他料定宁王定会顺长江东下,攻取南京。倘若留都南京丢了,那么就意味着半壁江山落入宁王之手,在政治上,叛军自然占有一定的主动,平叛的难度陡增不少。故而,王守人给宁王来了个疑兵之计,拖延叛军东下攻取南京。于是,王守仁假装传檄各地至江西勤王,在南昌城四处张贴假檄迷惑宸濠,声称朝廷派了边兵和京兵共八万人,会同自己在南赣的部队以及湖广、两广的部队,号称十六万,准备进攻宁王的老巢南昌。为了增加此计的真实性,他又写好蜡书授意朱宸濠身边的谋士李士实、刘养正去劝宸濠发兵攻打南京,又故意将蜡书内容泄露给朱宸濠。朱宸濠读了蜡书中的内容,将信将疑,碰巧此时李刘二人进账劝说朱宸濠进兵南京,宸濠大疑,按兵不动。

宁王犹疑不定,在南昌白白等了十多天后,才发觉自己上了王守仁的当,立即发兵沿江东下,先后攻下九江、南康(今江西星子)两城,逼近安庆。这时,王守仁已经临时组建了八万平叛部队,当时有人建议王守仁立即发兵救安庆,王守人不肯,他说如果此去救安庆,与宁王主力相持江上,南康和九江的敌人必上乘虚进攻我军后部,到时我们腹背受敌,必败无疑。此时,南昌守备空虚,倘若我们避实击虚,直捣南昌,必可一举而下,到时,宁王必定回救,我们再迎头痛击,肯会大获全胜。

后来事态的发展果然如王守仁所料,王守仁率兵轻而易举地拿下了南昌,朱宸濠闻讯后,放弃攻取南京的计划,而回兵救南昌。最终,双方在鄱阳湖决战,经过三天的激战,宁王战败被俘。明武宗亲征军尚未到达江南,历时35天的宁王叛乱便已宣告结束,

(图为宁王朱宸濠的剧照)

然而,平叛大功却没有得到武宗的认同。一些佞幸之臣希望王守仁将朱宸濠释放,然后再让已经南巡的武宗亲自“擒获”朱宸濠,以满足武宗的虚荣心。面对如此复杂的政治形势,王守仁急流勇退,他将朱宸濠交付当时尚属正直的太监张永,然后称病不出,以避免卷入更多的政治事端中。因此,终武宗一朝,王守仁平叛之功没有得到朝廷的封赏。直到世宗即位以后,王守仁才加官晋爵。

六、立院讲学

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世宗即位,王守仁因父老请归,世宗不许他辞官,说王守仁有擒贼平乱之大功,先升其为南京兵部尚书,不许他推辞,稍后又特许他顺路回去探视父亲。不久,加封王守仁为新建伯,世袭罔替。嘉靖元年(1522年),父亲王华去世,王守仁回乡守制。王守仁于54岁时,辞官回乡讲学,在绍兴、余姚一带创建书院,宣讲“王学”,并在天泉桥留心学四句教法: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图为《王阳明传习录》)

七、病逝归途

嘉靖六年(1527年),思恩、田州的民族首领卢苏、王受造反。明世宗下诏让守仁兼左都御史,总督两广兼巡抚前去平叛。守仁军至思恩,卢苏、王受早就听闻了王守仁的大名,十分害怕,主动投降了守仁。嘉靖七年(1528年)二月,王守仁率湖广兵抵达南宁,先是四面夹击叛军,令其大败。随后官军攀木缘崖仰攻,连连攻破油榨、石壁、大陂等地,直击断藤峡。最后,王守仁密檄诸将移兵剿仙台等贼,分永顺兵、保靖兵各自进剿,叛军退守永安力山,意图顽抗,却被守仁大军围困打败,至此,断藤峡叛军几乎全尽。

平乱后,王阳明因肺病加重,向朝廷上疏乞求告老还乡。嘉靖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卯时(1529年1月9日8时)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舟中。临终之际,弟子问他有何遗言,他说:“此心光明,亦复何言!”丧过江西境内,军民都穿着麻衣哭送守仁。

(图为王守仁的雕像)

王守仁深通兵法,平定叛乱,乃是安邦定国的良臣,而且他创造的哲学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等地,流传千古,影响至今。他是中国历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值得每一个中华民族的儿女们为之骄傲。他才是当之无愧的大明第一名臣。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6451/401270842912.html

更多阅读

郦波-风雨张居正(CCTV百家讲坛全25集) 百家讲坛之风雨张居正

风雨张居正(一)最失败的教育 风雨张居正(二)天才落榜之谜 风雨张居正(三)少年恩怨 风雨张居正(四)直面奸相严嵩 风雨张居正(五)向左走向右走 风雨张居正(六)决胜三字真经 风雨张居正(七)是敌人还是朋友 风雨张居正(八)妙计初安天下 风雨张居正(九)宰相

百家讲坛之——郦波:大明名臣系列戚继光、于谦、海瑞、张居正

抗倭英雄戚继光http://kejiao.cntv.cn/C20903/classpage/video/20100730/100633.shtml(一)一鸣惊人(二)少年壮志不言愁(三)特殊的考试 (四)首战告败(五)寻找戚家军(六)士兵突击(七)夫人出马(八)怒战花街 (九)台州大捷(十)勇闯夺命岛(十一)血战林墩(十二

寻访张居正后裔 张居正之死

以推行“一条鞭法”等改革措施而名垂青史的明朝宰辅张居正,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位极人臣,权倾天下。然其身后却十分悲惨:他死后,朝中大臣群起而攻之,被扣上“专权乱政,罔上负恩,谋国不忠”等帽子,从一代明相一下子变成了十恶不赦的奸

声明:《大明名臣之风雨张居正 于谦与张居正 大明第一名臣不是刘伯温,不是于谦,也不是张居正,而是他》为网友四重梦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