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全球贸易一体化的大背景下,中俄两国经贸交往取得了巨大进步,并迎来 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额虽然得到了快速增长,但两国贸 易结构也存在一些问题:进出口商品较为集中;中国传统比较优势缺乏长期竞争 力;中俄贸易结构失衡造成两国贸易长期逆差;产业间贸易在商品贸易结构中占 据主导地位,产业内贸易发展迟缓,双边贸易结构不能得到调整与优化等。因此, 针对中俄贸易结构研究对发展我国对俄贸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比较优 势理论、要素禀赋论、产业内贸易理论和贸易结构优化理论为基础,运用定量与 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制约中俄贸易结构优化的因素进行客观分析并提出一 些对策和建议:在贸易政策方面,进一步建立和发展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完善对 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创建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在产业结构方面,加快改进 传统比较优势;重点推进主导产业发展;注重培养战略性产业。在投资方面,分 别采取俄罗斯对华投资方面和中方投资方面的优化策略。在技术方面,增强技术 创新能力;加大高新技术和绿色技术投入;建立中俄经济技术合作区。
关键词:中俄贸易;贸易结构:比较优势;产业内贸易
目 录: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 国际贸易结构理论⋯⋯⋯⋯⋯⋯⋯⋯⋯⋯⋯⋯⋯⋯⋯⋯
四、 中俄进出口贸易规模及其问题⋯⋯⋯⋯⋯⋯⋯⋯⋯⋯⋯
五、 结论总结⋯⋯⋯⋯⋯⋯⋯⋯⋯⋯⋯⋯⋯⋯⋯⋯⋯⋯⋯⋯⋯
六、 参考文献⋯⋯⋯⋯⋯⋯⋯⋯⋯⋯⋯⋯⋯⋯⋯⋯⋯⋯⋯⋯⋯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1.研究背景
作为在世界历史上一直有着密切交往的中俄两国,在多个领域交往频繁,这 种由历史凝结而成的优越条件,必将给新时期中俄两国的经贸发展带来良好的铺 垫。自1949年至今的65年间,中俄两国保持了良好的外交关系,友好合作在多 个领域都取得了快速发展,两国间关系更加密切,特别是江泽民主席执政期间, 双方合作范围与领域不断扩大。中俄两国通过始终保持加强密切、信任的高层交 往,不断丰富和加强双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内涵,从而将政治关系上的密切往 来转化为高水平的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紧密合作。在经贸领域上,双边贸 易额预计2015年达到一个更高水平,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并预计2020年双边 贸易额在2015年基础上再翻一番①,双边贸易从量的变化达到质的飞跃,推动两 国贸易结构多元化发展。
2.研究意义
中国和俄罗斯作为世界贸易大国,在世界贸易范畴及两国双边贸易中均占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截止到2013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已达到683.2亿美元,两国间的 贸易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在各国经济中所占的份量来看,对中俄两国经济发展都 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对中俄贸易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对两国经贸发展及整个世界 经济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中俄贸易的快速发展,双边贸易逆差额的持续扩大,所引起的中俄贸易结构
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的关注。到2012年,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
逆差额为269.9亿美元,2013年俄方逆差额已经达到了350.4亿美元。中俄贸易结 构的发展状况是导致中俄贸易逆差持续扩大的重要原因之一,通过剖析中俄两国 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可为中俄两国未来贸易合作的发展战略、贸易决策和贸易
结构调整提供依据,对促进中俄贸易可持续发展方面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同时,中俄贸易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现状。中国当前贸 易结构层次较低,在国际分工中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低端,贸易结构和产业结构 亟待优化。因此,通过对中俄贸易结构的研究,对促进我国自身进行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提升出口商品竞争力及优化对外贸易结构等方面也具有参考价值和借鉴 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概况
1.中俄贸易发展不平衡性问题
中俄贸易发展不平衡由来己久,多表现为中俄贸易额发展不平衡,中国多处 于出超地位。两国贸易发展不平衡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中俄两国学者通过对中 俄两国贸易摩擦、两国贸易政策、两国商品结构互为补充、两国间相互投资水平 等方面对两国贸易发展不平衡性问题开展研究并提出一系列相关对策建议,如开 拓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方式和渠道、加强中俄两国相互投资水平和投资力度、全 方位加强中俄战略性合作伙伴关系来弱化贸易壁垒、加速调整中国的产业结构等。 中俄两国还存在贸易发展水平不高,有实力和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参与较少,合作领域 有限,贸易方式落后以及没有建立健全符合国际法律法规和国际惯例的贸易制度等问 题,指出今后两国经贸发展的关键与重点应该是积极开拓中俄双边经贸合作的方式和渠道。
2.中俄贸易结构的互补性问题
在中俄贸易早期发展过程中,中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进口 能源等初级产品,两国贸易商品结构表现为较强的互补性,竞争性较弱,具有明 显的垂直型互补关系。随着中国的经济迅猛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工业制成品 在对外贸易中所占比重逐渐扩大,尤其是机电产品在出口商品中所占的比重不断 上升,推动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而俄罗斯也逐渐缩减对华能源等初
级产品的出口。采取RCA指数、TCD指数、G—L指数和贸易互补性指数等实证分析 的方法,得出近年来中俄两国贸易呈现稳定上升的发展趋势、两国贸易紧密程度不断 加强、产业间贸易是两国贸易的主要发展模式,中国的比较优势集中在服装、农产品、 小家电等粗加工行业,而俄罗斯的比较优势集中在航空军工、石油煤炭能源原材料等 行业,在这些产品方面两国具有较强的互补性。两国竞争性主要表现在五金、塑料、 珠宝和其他行业。两国较强的互补性主要表现在劳动力、能源原材料、航空军工技术 及产业结构等方面,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和优势,在不断推进和扩大现有合作领域 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新领域的合作;利用WTO提供的机遇,削减贸易壁垒,促进两国 贸易的自由发展;以扩大投资合作带动贸易。
3.中俄产业内贸易问题
国家间产业内贸易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国家间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中俄产业内贸易发展缓慢、水平较低,主要是由于两国产
业结构构成不同、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和国际分工所处地位不同等原因造成的。产业 内贸易发展水平直接影响贸易可持续发展水平。中俄贸易发展存在不稳定性,要 想实现中俄贸易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就应大力发展中俄产业内贸易。通过对中俄发 展产业内贸易的可行性和利益分析,认为两国贸易发展应突破静态比较优势的产 业间贸易,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策略和解决办法,以
推动产业内贸易的快速发展。近年来中俄双边贸易频繁,但两国贸易结构并未因两国 贸易规模扩大而优化。虽然两国具有较高的贸易集中度,但在整体上看,两国问产业 内贸易发展水平不高,经济发展模式和国内经济发展状况是影响两国问产业内贸易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4.中俄建立自由贸易区问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中俄双方对建立中俄自由贸易区的设想, 既存在地缘优势、政治关系、资源互补、日益密切的经济往来等积极因素,也不 可回避的存在一些消极因素,如法规冲突、政治缺乏互信、关税壁垒、贸易逆差、
假冒伪劣等问题。在目前阶段,两国应该克服困难,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区的建立。 对外贸易结构优化内容主要包括:(1)从产业结构优化角度来看,贸易结构
优化的过程就是第二、第三产业在贸易结构中所占的优势,逐渐取代第一产业的 过程。(2)从产业技术含量构成角度来看,贸易结构优化就是资金、技术知识密 集型产业在整个贸易结构中所占的份额逐渐扩大,劳动密集型产业在整个贸易结 构所占的份额逐渐缩小的过程。(3)从贸易商品结构来看,贸易结构优化是由初 级产品在整个贸易结构占优势逐渐向工业制成品在整个贸易结构占优势的历史演 进过程。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阶段和过程来看,一国经济发展速度越快、程度越 高,其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就越快,贸易结构优化的过程也就越快。 贸易结构优化除了要处理好上述三方面内容以外,还应该从整体上把握贸易 结构下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同时结合当前国际贸易发展趋势和本国或本地 区实际发展情况,从把握贸易商品结构这条主线出发,来解决为谁生产、生产多 少、生产何种外贸商品,以及外贸商品以何种方式进行交换等问题,正确处理好 各个部分在贸易结构中的作用。在处理贸易结构优化这条主线的过程中,要坚持 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注重经贸发展与人民福利相结合,经济发展与环境 承载能力相适应的可持续绿色外贸,从而加快一国或地区经济的前进步伐,实现 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态环境和资源与经济的良性发展。
三:贸易结构优化相关理论
1.比较优势理论
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比较优势理论,他认为社会各经济主体应集中力量专门 生产自己的优势产品,而进口自己的劣势产品,这就是专业化生产。通过专业化 生产可以促使社会各国家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产品产量和增加产品种类的 丰富程度,最终通过贸易交换行为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当每个国家都按照这 种模式进行专业化生产,然后以物易物,这样各国利益均能达到最大化。
古典政治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David Rlcardo)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国际分
工理论,并在此基础上丰富了该理论,由此提出了比较优势理论,又称为比较成 本理论,并首次将其直接运用于国际贸易问题中来。他认为,每个国家生产技术 水平各不相同,因此产品相对成本和价格都存在差异,所以每个国家或地区都拥 有相对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比较优势产品,并且这些商品是相异的。该理论遵循 的基本原则为:“两弊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由于比较优势理论假设条件非常苛刻,如世界上仅有两个国家,而且只存在 两种商品;这两种商品之间具有差异性;两国均不存在规模经济,其比较利益静 态不变;自由贸易通过完全竞争的市场才能产生,不存在垄断,不存在流通货币; 两国之间的交换是以物物交换作为唯一的贸易行为:任何一国的商品生产要素在 本国国内具有自由流动的条件,但在两国问则无法自由流动;不存在资本积累、 技术停滞等。可见,比较优势理论只是理想化的模型,具有非常大的局限性,在 实际社会中根本无法同时满足这些假设条件,所以比较优势理论的适应性一直被 学者们所争议,但是作为传统贸易理论中最基本的理论原理,比较优势理论的地 位不可动摇。
2.要素禀赋论
经济学家赫克歇尔、俄林先后在他们发表的论文和著作中提出了要素禀赋理 论(Factor Endowment Theory),萨缪尔森等人在此基础上丰富了该理论。该理 论基于要素禀赋的差异证明了如果两个国家技术水平差异不大,仍存在开展国际 分工和贸易的可能性。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由于各类产品的生产要素比例构成各不相同,即资本和 劳动力在生产过程中投入的数量不同,同时由于世界各国对生产要素拥有的丰裕 程度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技术水平不变的前提下,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应由劳动 力充足的国家生产并出口,而相应的,资本密集型产品应由拥有充裕资本的国家
生产并出口。在开展国际贸易时,各个国家都进口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生产要素生 产的产品,而出口本国使用相对丰裕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贸易参与国通过参与 这样的贸易模式提高了本国福利水平。
要素禀赋理论认为,要素禀赋差异是各国开展国际贸易的基础。各国在商品
生产过程中,因各生产因素投入比例不同,生产产品种类就不同,由此就产生了 国际贸易。要素禀赋理论也有其局限性,它只适用于要素禀赋相异的国家之间的 贸易,而对需求偏好相似或要素禀赋相近的国家之间开展国际贸易的情况,要素 禀赋理论则不能对其进行完整的解释说明。
发展中国家拥有廉价的劳动力,而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技术以及雄厚的资本,
若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长期根据各自具有的比较优势进行贸易往来,将会导致 发展中国家始终只能依靠出口低附加值的劳动力密集型产品赚取有限的利润,而 发达国家可以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或依靠雄厚的资本支持生产并出口高附加值产 品,在国际贸易中赚取超额利润。在国际分工中,发展中国家为了获得技术和资 本,则依附于发达国家,并且长期处于此状态。同时,发达国家也会利用发展中 国家对其市场的高度依赖性来控制贸易市场,使得发展中国家优化对外贸易结构 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四:贸易进出口问题
1.进出口商品结构较为集中
随着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我国对俄贸易中,制成品已占据主导地位,发
挥着领导优势。但在中俄贸易结构不断优化的情况下,有些问题必须引起足够重 视,如我国主要向俄罗斯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及原料等,出口商品品种单一。 以2013年为例,机电产品和纺织品占我国对俄出口商品的55.6%,而其他产品都 不到10%,这样的出口结构导致我国对俄出口商品结构较为集中,存在着某种程 度上的市场风险。一旦其他国家不公平地对待我国出口的主导产品,或外部环境
发生改变,那么我国对俄贸易势必会受到严重影响,出口额必将锐减,将严重影 响我国的经济安全。
中国自俄罗斯进口主要以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为主,以2013年为例,其中能源
产品、木材、化肥等大宗商品占我国自俄进口总额的85%,其他商品皆低于5%, 这样的进口结构表明我国对俄进口商品结构较为集中,在一定程度上面临着外贸 安全隐患。由于能源和资源性产品出口不具有可持续性,产品的价格受国际市场 行情影响很大,一旦俄罗斯原材料生产下降或国内需求增加,或者国际市场行情 出现较大波动都会导致俄罗斯对华该类产品出口额的不稳定。并且俄罗斯担心远 东地区沦为消化中国剩余生产力的市场和提供资源、原材料的供应者,在对中国 出口资源和原材料时,制定了一系列相关限制措施。一旦俄罗斯对该类产品实行 严格的许可限制,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就会受到牵制和影响,从而引发一系列经济 安全问题。
2.中国传统比较优势缺乏长期竞争力
中国对俄出口以低科技、低利润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最具传统比较优势,如棉
麻及其生成品、服装、玩具等。由前文分析可以发现自2001年以来,与俄罗斯相 比较,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品(SITC6+SITC8)生产、出口方面具有较强的比较优 势,占出口商品总额的较大比重。虽然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大部分资源密集 型产品具有较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在分析中俄贸易结构的发展变化时,可以发现 中国不断减少对俄资源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同时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增速也 放缓,这说明处于产业链下游的商品正逐步丧失竞争优势,这必然会减弱外商对 其的投资兴趣,迸一步发展会遭遇瓶颈,竞争优势逐渐削弱,出口增长阻力加大, 增长后劲明显不足。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在参与 对外贸易时应把更多的注意力聚焦在资本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上,特别是高新技术
产品等具有明显优势的产品。虽然近些年中国明显增加了对俄技术密集型产品的
出口,但中国在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上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仍然相对较低通过分析我 国工业制成品的竞争力指数,可以发现我国工业制成品缺乏竞争力,技术水平落后, 还远,未形成竞争优势。
六:结论
中俄贸易合作自古有之,历史渊源、地缘优势和“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为两
国贸易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自然条件和政治环境。在此基础上,中俄贸易自1949年 建交以来发展迅速,至2013年,两国贸易额为683.2亿美元,中国成为俄罗斯第 一大进口来源国和第六大出口市场。但中俄贸易在取得可喜成绩的同时,两国贸 易结构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严重影响两国贸易的持续健康快速 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两国贸易逆差额不断持续扩大、贸易集中度过高、产业内贸
易发展缓慢等问题。中俄贸易结构是中俄贸易状况最直接的反映形式,俄罗斯对我国 出口产品中,资源密集型产品占绝大比重,这与俄罗斯本国的制造业水平和科技实力 极不相符。
中国对俄贸易结合度越来越高,俄罗斯对中国的贸易结合度略有下降,但相对于其他 国家仍然处于较高水平之列。由于中俄两国各自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两国在很多行 业具有很强的贸易互补性,这为双边贸易的发展和贸易关系的加强奠定了基础。具体 包括推动战略性经贸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发展;对外贸易政策的完善,产业政策与 投资政策的协调;妥善解决贸易壁垒,营造公平贸易环境;加快改进传统比较优势产 业;重点发展主导产业,提高国际竞争优势;注重培养战略性产业;增强科研创新能 力;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和绿色产业投入;建立中俄经济技术合作区,同时扩大技术的 溢出效应;调整投资方向和投资模式;实施正确的区域投资战略;鼓励对中西部地区 投资,:加强对外资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服务;鼓励境外投资等。通过这些政策建议以 期推动中俄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促进中俄贸易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曹文君.WTO框架下中俄贸易发展研究【D】.黑龙江: 黑龙江大学,201 1
【2】武岳.中国贸易结构变化对贸易差额影响的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 2010年.
[3】麻伟亮.中俄两国经贸的依存关系[D】.福建:厦门大学,2007年.
[4】程礼潮.中俄双边贸易关系分析[J].时代金融,2013年第5期.
[5]张丽.新时期的中俄贸易结构:现状、问题与对策[J】.西伯利亚研究,2004
【6】王健.中俄贸易结构分析[J】.对外经贸实务.2006年第5期.
[7】中国国别报告网站.http://countryreport.mofcom.gov.cn/.
[8]国研网数据库网站.http://www.drcnet.corn.cn/.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