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次命中高考(微博)作文题,创造神话;主讲“扬子大课堂”常常爆满。著名教育专家、著名作文教学专家、散文作家,《全国优秀作文选》杂志主编姚卫伟就是这样一位潜心研究作文写作的专家。作为江苏省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校园文学专委会理事长、江苏省考试研究会副会长、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培训中心名师团成员,姚卫伟教授有着丰富的作文教学经验。近日,他将自己的作文教学经验结集为《姚卫伟原创写作辅导系列》,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扬子晚报《成长周刊》将推出“姚卫伟教你写作文”专栏。今天,就高考作文写作,请姚卫伟教授为学生支招。 扬子晚报记者 杨甜子
“今年的高考作文热点是什么?”“我的作文总是得不到高分,这是怎么回事?”在平时的作文练习中,这两个问题恐怕是一线语文老师和学生问的最多的了。对于这样的问题,姚卫伟老师给出了专家良方:高考作文并无热点可言,不能向学生传达错误的信息。但老师能做的是通过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找到高考作文命题的一般规律。学生则应该学会找到自己的作文得分一直上不去的原因,给作文“问诊把脉”,找出症结所在。
为了向记者更加准确的说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姚卫伟老师拿出了同一位中学生的三篇作文进行了举例分析。第一篇作文的题目叫“碰撞”,在作文卷上,老师清晰的写上了得分78的字样:
下课铃声终于响了,全班同学又一次完成了模拟考试。我长长喘了一口气,和同学们一起,兴高采烈地朝教室外面涌。结果刚跨出教室门一步,便和化学老师撞了个满怀。化学老师走进来,让大家回座位安静坐好。同学们一下子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个个耷拉着脑袋,刚才的一点点“解放感”一点都没有了。我首先发难,老师,我们刚刚才完成了一张模拟试卷,上午四节课也都是做练习,现在又要做那么多的练习题,还让不让我们活啊。化学老师一点都不妥协,反复地跟我们讲,这练习题是一定要做的,你们不要以为化学题做得多,哪比得上数学啊,你们数学题做了多少啊,时间又占了多少啊,我的这点化学题又算得了什么!同学们没有办法,尽管一肚子不高兴,但也只好重新坐下来做这一大堆化学练习题。
做完化学练习题后,我刚走出教室,天空划过了一道闪电,远远响起一阵惊雷,接着便哗哗地下起了暴雨……”
“平心而论,这篇作文的取材和立足点还是可以的。作为记叙文,结构和内容也是完整的,层次也比较清楚,其中不乏富有情感色彩的生动语言。”待记者读完这篇文章后,姚卫伟做出了点评。同时也指出了文章的不足之处:仅仅满足于能找一个话题,讲一件事情。“既然是文章,不但要清楚完整,而且还要讲艺术、讲思想。在构思的时候,就要想清楚准备在这篇文章里表明什么样的态度和观点,如赞成什么,反对什么,颂扬什么,鞭笞什么。这种态度和观点形成于胸中,就要在行文的过程中自始至终加以贯穿。”为了让记者更好的理解,姚卫伟说,这样的构思思路就是老师在分析课文时和指导作文时经常提及的“中心思想”或者叫“主题思想”。
记者看到的第二篇作文的题目是“这件事教育了我”,作文分比上一篇更低,只有76分:
前天,考试卷终于发下来了,我的平均成绩很不理想。我怎么向母亲交代啊!昨天晚上,母亲问我考得怎么样,我无言以对,只好搪塞道:分数还没有下来。今天不能再隐瞒了,我照实向母亲说了。我以为母亲要斥责我了,我已经作好了思想准备。但母亲没有骂我,她走过来,把我搂在怀里,抚摸着我的头说,这次没有考好不要紧,下次考好就行了。说着,妈妈流下了眼泪。是啊,我下次一定要考好,否则就辜负了妈妈的一片希望了,我怎么对得起妈妈啊。
“其实,根据这篇作文的实际水平,给76分也不算低,老师打得还是比较恰当的。”姚卫伟一语中的点明了第二篇作文的致命弱点:有形无意,或者说形中无意贯穿。“这篇文章在短短的文字中没有一以贯之的思想态度,仅仅如实地讲述了一件每个学生都会经常碰到的普通事情。这不是说普通的事情不能当做作文的题材,问题在于作为作文题材的普通事情中所隐藏着的有思想意义的东西,是否通过你的加工提炼得以挖掘出来。”怎样才能在审题的过程中挖掘出题目背后的思想意义呢?姚卫伟针对“这件事教育了我”这个题目做了审题示范:“这件事教育了我”,审题时就必须想到:这件事教育了你什么,也就是说这件事能给你什么样的启示?
“令人不能满意的是,作者的这篇文章没有回答出这个问题,读者看不出作者究竟在哪一方面受到了教育。而且,对整件事情的叙述也比较拖沓,没有比较集中的核心点,其思想意义就更难表现出来了。”姚卫伟说。
在姚老师的点拨下,这位学生的第三篇作文已经开始有了扣题意识:
“上午,父母带着我来到医院看病,他们焦虑不安地向大夫讲述我的病情。医生一面给我上药,一面安慰我不要着急,并教我许多止血的好办法。'如果真流血了,不要急,用手压迫出血点,敷上我给你开的药粉,马上就好。’别看平时父亲安慰我没用,可医生一说,我就像吃了定心丸似的。临走,医生拍着我的肩膀说:'好好考,祝你成功!’多好的医生啊,我真感激他!”
“这一段讲述的是医生为自己看病的情景和过程,作者没有过多地讲医生为自己用的什么药,这种药的药理是什么,自己用后产生什么效果,而是把重点放在医生的语言和态度上,并通过它展示自己当时的真实心情:医生的安慰和鼓励给了我信心。由此可以看出,作者在生动的事实叙述中是如何扣紧主题思想的。”姚老师分析道。
专家把脉:三篇作文的通病在哪里
“分析完同一位中学生写的三篇不同的作文,却发现他原来犯了同一个忌讳。”待记者全部阅读完毕,姚卫伟对文章进行了“专家把脉”:文章其实是不能有什么就写什么的,文章中的每一个材料,哪怕是每一句话,都是要经过精心选择的,选择的依据就是要看是否对表现“意”即中心思想有用。“我们常常惊叹某人是写作高手,任何材料一旦到了他手中就会变成一篇像样的文章。写作高手的本领就在于对生活材料有较高的提炼水平。”姚老师告诉记者,不久之前,他刚刚看了一篇写得很漂亮的散文,题目叫做《跨越百年的美丽》。“看完以后,我就有这样的惊叹,任何材料一到这位作者手中就变成了一篇漂亮的文章。” 《跨越百年的美丽》讲的是一个“老而又老”的故事:居里夫人从事科学研究,发现放射性元素镭。这篇约三千字的散文中的大部分篇幅介绍了居里夫人和丈夫比埃尔是如何以坚韧不拔的意志和非凡的智慧完成镭元素的科学发现的。这些介绍中当然也包括居里夫人的求学过程,学生时代的生活等相关背景。“应该说,这些材料是大家所熟知的,材料本身没有多少新奇,但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能根据时代的特点,抓住居里夫人发现放射性元素镭100周年这个契机,从老故事、老材料中提炼出对当前社会和科学界具有深广启迪意义的思想内容。”
技巧点拨:巧用摹仿,但要跳出摹仿
“有经验的老师非常重视指导孩子如何去摹仿作文,而不是一味地强调如何创造。”怎样能在教授的过程中让学生的作文水平“快速提高”?姚卫伟告诉记者,巧用模仿、借鉴和创造十分重要。
摹仿作文可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摹仿主要通过阅读和背诵优秀的经典的作品,让典范性语言逐步内化为自己的思维,甚至达到条件反射的程度,这是摹仿的大背景,这个背景的建立能让一个人终身受益。狭义的摹仿就是分层分类训练,也叫目的性、针对性训练。它大体有表达方式和文章结构两种方式。
(一) 表达方式的摹仿训练。
同学们都懂得,任何作文内容都要通过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这五种表达方式表现出来。小学生的摹仿训练可较多地采取这种形式。
(二) 文章结构的摹仿训练。
古人说过,文无定法,也就是说文章的写法千差万别,没有一成不变的固定的模式。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意味着文章就没有一定的规律。比如说文体的衍变和分类,就是文章规律产生的必然结果。
不同的文章体裁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某一类别的文体,一般具有不同于其他文章类别的结构形式。
为了使自己的作文本领真正过硬起来,坚持不懈的以片断摹仿为方式的自我练笔是十分重要的。其实,任何作文都走不出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这五种表达方式的范围。你将这五种表达方式的基本功练得过硬了,练得融会贯通了,练得能举一反三了,还有什么样的作文不能应付呢?不但能应付,而且简直能做到应付自如。片断摹仿训练,不仅仅是练语言,而且能练思想,练观察,练毅力,练习惯。这是最终解决作文难题的关键和根本。
作文是不是能永远停留在摹仿阶段或摹仿的水平上呢?
姚老师指出,如果写作文只会摹仿着写,那你的作文一定是僵硬的,缺少生气和活力的。摹仿较多的是相对于训练的需要而言的,最终还是要跳出单纯摹仿的圈子的。跳出单纯摹仿的圈子,便意味着开始懂得学习,善于借鉴,所谓的借鉴,就事而言,是以他人之事为鉴,就文而言,是以他人之文为鉴。摹仿与借鉴,或者说借鉴与摹仿,也不是截然分开的,有的时候,摹仿中包涵着借鉴,借鉴中也有摹仿的因素。摹仿、借鉴既是一个由浅入深的循序渐进过程,也是一种互为依存互为作用的相辅相成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