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以前,欧洲人视琥珀为珍宝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欧洲人视琥珀为珍宝,但自从人工合成品与仿制品充斥市场,打击一般人的信心后,收藏和佩戴的热潮才涿渐减退;直至九十年代中叶,琥珀的热潮渐渐再兴起,尤其是香港、台湾和中国大陆为然。
事实上,老琥珀存世量甚少,像阿富汗二千多年前的不规则碟型与筒型精纯原蜡 ( 全透明和没有重新打磨者更稀),中国二百多年以前的旧工精品便很珍罕。不过,目前它们比起钻石、红宝石、蓝宝石、祖母緑和老坑玻璃种翡翠的价钱偏低,换言之,精品将来价値上升的潜力甚大。故要保値收藏,应从珍罕精品着眼。
中国在四千年前至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才有琢磨的古玉出现;而琥珀则早在一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已被人类发掘出来作为饰物。古人认为是虎睛所化,故名为琥珀。古希腊人表示大块琥珀是由太阳神女儿们的泪滴凝成,甚富诗意。古代欧陆和中东人士称作「北方之金」,认为是神奇和吉利象征。
琥珀与蜜蜡
不少人对琥珀和蜜蜡混淆不清,众说纷纭
目前仍有不少人对琥珀和蜜蜡混淆不清,众说纷纭。其实古人所说 「千年琥珀, 万年蜜蜡」的说法是错误的,根本上一知半解和理想当然,并不是科学的深究,也没有从地质学和考古学方面提出充分的证据。
老琥珀和老蜜蜡皆要经过二千万年至六千多万年始能在地层形成,纵使是半化石的「眞珂巴树脂」( TRUECOPAL ),也要经历数百万年才能形成的。试问只有千年或万年,如何能够形成树脂化石呢?

琥珀( AMBER )其实是一个统称,树脂的化石皆称为琥珀,并非只有棕黄色的才是琥珀,更非有虎斑纹的才叫琥珀。琥珀有很多品类,可用地域区分,亦可用品质、颜色、花纹和透明度等区分。蜜蜡实际上仅属于琥珀的其中一个品类,只是近年来访间各处突然流行蜜蜡,蔚为时尚,大家叫惯了,以致遇到其他各品类的琥珀时,就更感混淆,胡乱争议一番。
蜜蜡,因其质感似蜡,大多数的色泽似蜜,故得名。欧美人认为 HONEYAMBER ,即蜜珀,较爲明确和清晰。中国古代也有人称作蜡珀。它们大多数不透明,但质佳者温润如玉。缅甸的蜜蜡便分爲丝蜡、黄蜡、晶蜡、水蜡、黑蜡等品类。
蜜蜡含琥珀酸较多
不大透明和云雾多称为蜜蜡,其余均称为琥珀
现今坊间不少人士虽然知道蜜蜡是琥珀的品类之一,但为了买卖和称谓上的方便,把不大透明和云雾较多的称为「蜜蜡亅,其余的均称为「珀」或「琥珀亅。这样区分其实有点问题,但很多「发烧友」都接受了
有些人则把透明的琥珀也称为晶蜡,不外由于民间熟悉了蜜蜡,反而对琥珀一词较为陌生。如果商人把什么品类的琥珀皆说成蜜蜡,便较易吸引买家和较易售出。
事实上,蜜蜡品类中也有透明和半透明的,像特级的金丝种(柠黄色)、非洲金丝蓝绿蜡、摩洛哥金丝绿蜡、熟透的老松香蜡「皱皮松」,甚至雪山晶(外层较深色,里面是通透的茶色) ;品质极佳,含琥珀酸和杂质较少。
蜜蜡比较其他品类的琥珀含有较多微小气泡,故较多云雾状;大部分所含的琥珀酸超过8%,或者受酸性土渗蚀,因此不透明;有些更像角闪玉或蜂蜡的质地。
蜜蜡含云雾多者,比重应较低;通常蜜蜡也含有较多矿物质的成分,故反使比重增加,像缅甸蜜蜡,皆含有方解石而且土壤的酸性成分重,因此影响颇大。
波罗的海的海琥珀(海珀)长年累月不大受土壤的酸性侵蚀,漂流海中,故透明度较高。
对西藏蜜蜡的误解
《通雅》把蜜蜡的蜡写作腊,误把冯京作马凉
明代方以智着的《通雅?金石》载:「虎魄,蜜腊,一类异色;亦有石类,不独木脂也。琥珀色赤血珀,而淡者金珀, 蜜蜡远西云:『其国海中出黄石,通明发光, 谓之蜜腊。』
我们不妨留意,《通雅》把蜜蜡的「蜡」字写作「腊」,是误把冯京作马凉。「腊」是解作「合祭诸神」和「鱼肉在冬日腌渍」,应与琥珀平品类的形状、特质和颜色等无关。后世人却因此视蜜腊与蜜蜡相通,甚至《辞海》也这样记载。其实因其质感如蜡,才称为蜜蜡。
现今坊间辄呼作西藏蜜蜡,一般便误以为有大量蜜蜡产于西藏;这种观念也是大错特错。西藏根本上无蜜蜡出产。亚洲主要产地是缅甸 ( 泰国产小量金珀)。西藏只是蜜蜡其中一个主要的集散地,来源多自缅甸。不少蜜蜡亦在西藏切割和打磨成大大小小的珠子 (另一主要工场是在巴基斯坦)。情形好比民间著名的「苏玉亅,苏州并无玉岀产,但是苏州的琢玉工人以琢制玉器的手艺见称。
中国出产蜜蜡的地方不多;辽宁抚顺、河南南阳、云南腾冲街、湖北恩施、广西平南和贵县出产的是其他品类的琥珀,但品质大多数很差,远不及缅甸者。西藏蜜蜡中,不少是人工合成的仿制品,有些混和珂巴树脂。大家选购时,切勿掉以轻心。
喜欢琥珀蜜蜡,请添加陶老师微信:71113588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