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05月02日 作者:刘鸿伏
读古人写的食谱,是很有意思的,读多了,就对每个朝代的所谓饮食文化有了一个大概的印象。中国人崇尚吃,西方人崇尚性,这是东西方文化的一大差异。中国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域都能吃出花样来,所谓“一招鲜,吃遍天”就是这个意思。中国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古人吃的东西,都是“无公害”的“绿色食品”之类,所以,我的感觉是古人比今人要幸运多了。
唐代的中国是足以让中国人自豪一万年的伟大帝国,以诗为核心的文化自不必说了,改革开放到跨国婚姻、跨国商贸的程度,也不必说了,博大广袤的疆土与国富民强也不说了,仅唐代的饮食文化,就可以见出一个伟大帝国的创新与广博大气来。
从正史及一些零星的关于唐代的食单上,我注意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经常一起吃一种叫“驼蹄羹”的汤。这种东西是以骆驼蹄掌为主要原料再辅以其他山珍烹制的羹汤,听说“一瓯值千金”,但如何烹制法,史料阙如。唐玄宗除了与杨玉环同吃驼蹄羹,还请安禄山这个胡儿吃过“野猪鲊”。野猪鲊是野猪肉剔骨煮熟,晾干切片,用粳米饭相拌,加上茱萸子和食盐放入坛内,黄泥密封晾晒经月,再蒸熟加各种佐料食之,其味鲜美无比。而奸相李林甫家有一种“甘露羹”,是用何首乌、鹿血、鹿筋制作的美味,在唐代很是著名,据说吃了可以让人返老还童、白发转青。唐懿宗与同昌公主所食“红虬脯”,我是无论如何想不出究竟是什么东西的,查工具书得知“虬”为传说中的无角龙,长须卷曲浓密,而“红虬脯长一丈,以箸抑之,无三数分,撤即复如状”大约是一种韧性极强的带状食物了。“脯”为肉类,什么肉就不知道了。
除了这些皇族和大官的名食,还有一种在唐代颇为流行的美食,叫做“浑羊殁忽”,名字带点“胡”味,何人所创不太清楚,大约是宫廷流传到达官富豪与士大夫家庭的。其制法是:杀鹅去毛除内脏,再填以五味肉末与糯米,再杀一头大羊去内脏,将鹅置入羊腹,放在火上烧烤,待整头羊烤得金黄熟透,弃羊不用,取羊腹中鹅分而食之。这种吃法,似乎早已失传了,肯定好吃,但未免太浪费了些,所以说,大唐就是大唐,讲气派的。
唐代还有两道菜属政治色彩比较浓而且只见于民间的:一是“氽双脆”,猪肚、鸭胗下开水锅,谐音“撺双丞”,恨周兴、来俊臣(二人为武则天时左丞、御史中丞)也;二是“剥豹皮”,乌鸡皮、海蛰皮、猪皮下火锅,以影射时称“三豹”的王旭、李嵩、李全文,老百姓恨他们“鸠毒无仪”、“精神残刻”。
唐代思想开放,社会繁荣,名人自创名菜,老百姓也变着花样,宫廷吃食更是令人匪夷所思,饮食文化发达是十分自然的事。
五代时北方豪族韩熙载到南唐做了大官,但受到后主李煜的猜忌,只好沉湎于声色。李煜派画师顾闳中到韩家窥探,顾氏凭记忆绘出反映韩熙载夜开豪宴的长卷呈给后主。这幅《韩熙载夜宴图》,遂成为中国画史上最著名的一幅反映古人豪宴情况的不朽之作。画面分为五个部分:一部分描绘美髯长身的韩熙载与众宾客宴前听乐伎弹琵琶;二部分表现韩熙载为跳六幺舞的家妓王屋山助兴击鼓;三部分歇息图景;四部分坦腹听乐;五部分散宴送客。整个画面并未涉笔饮食的场面,但你会感觉出那种豪奢程度。
宋代词风大盛,但饮食的创新就逊色于唐代,宋人讲究精致,唐人讲究天下浑融,吸纳性强。宋徽宗很爱华贵的餐具与酒器,他在一次大宴时拿出一套玉制酒器,华美到让他担心臣子们议论太过奢华的程度。他还有一个心爱的骆驼状玉酒瓮,可贮酒数斗,在外游玩时用蜡封住带在身边,只要去掉封蜡,便骆驼吐酒。纵观宋代,宫廷饮食中独创的名食甚少。鹅肉似乎算得上美味,关于食鹅,朝廷还有规定,官员吃鹅会有不廉的嫌疑。大家都知道苏东坡一生最喜吃鹅,有关传说也不少。东坡可谓文学天才,他在饮食上也有不少发明,如“东坡肘子”及煮酒的技巧,他是很懂得享受生活的。除了东坡这样的名人饮食有一定讲求,宋人的吃食,并无特别高明与独到的地方。就是西湖苏堤上被赵构大加称赏的“宋五嫂鱼羹”,也不过就是将鱼汤熬得鲜美一些罢了。其他如宋小巴子的血肚羹,恐怕还不如今天湖南新化县的“三合汤”(牛血、牛肉、牛肚加山苍子油)。《枫窗小牍》记载的北宋不少名牌食品,也不过平常东西而已,无非王楼梅花包子、薛家羊肉饭、徐家瓠羹、梅家鹅炙等等。倒是宋人有一个发明,为后来的文人士大夫们所效仿:以“妓鞋饮酒”。拿妓女的绣花鞋盛了酒来喝,宋人以为风流风雅,今人也许会不屑一顾,因为有碍卫生文明。
真正称得上将饮食文化发扬光大的,要算明清两代。这两代著录吃食的书极多,几乎凡文人都会在笔下提及饮食,专门研究的著作也不在少数。明代万历年间有一个大官叫周舜五,此人对太湖中生长的一种草本植物——莼菜极其偏爱,几乎食必有此物,且有辞官归隐太湖专为吃那莼菜之举,一时传为佳话。所以画家张君度还专为他绘了一幅《采莼图》,名士题跋者不少。此事流传极广,不过,周舜五这人,我看倒有几分做作,无非文人故伎,以此搏名而已。在明代一些笔记体小说中,常见有关于“盒子会”的描写。“盒子会”是南京青楼妓女炫耀烹调技艺的一种聚会,也是烹调比赛的意思。妓女们将自制的菜肴、菜点、面食,用提盒装了,约定时间和地点,齐集一起,然后请风流名士或美食家逐一品尝评点,分出高下。一者张其艳帜,再者作一集体广告,当然也是姐妹们嬉戏与交流的机会。余怀的《板桥杂记》曾对此作过详尽的记述,《金瓶梅》第四十五回也描写了桂姐在五姨妈家做过盒子会。“盒子会”自明代才有,明代社会风气糜烂,娼妓业发达,妓女们连带着也推动了饮食文化的发展。妓女们的食品讲究的是“精洁”两字,名酒好茶、荷花细饼,加上丝竹袅袅,“盒子会”便有一种独特的饮食韵味了。
和妓女的“盒子会”有相同之处的是文人的“蟹会”与士大夫的“汤饼会”。大文豪张岱与一帮文友在绍兴城曾成立过一个“蟹会”。九月秋高,菊黄蟹肥之时,张岱便邀集一帮文友聚于菊圃,设蟹宴、饮美酒、品佳茗、赋好词,逸兴遄飞,望之如神仙中人。据《陶庵梦记》上记录,蟹会上是每人六只大肥蟹,以小木锤敲开蟹壳,就了花雕、女儿红这类美酒食之。
其实,这种文人的饮食聚会,自古就很流行。文人爱成堆,成堆便离不开饮食、棋书琴酒。如“曲水流觞”就是一例,王羲之的《兰亭序》对此写得十分精绝生动。“觞”为酒器,以漆、木、铜为之,双耳,质轻薄,以之盛酒,放入曲曲流水之中任其飘流,岸上雅士文人顺手取而饮之,可谓别出心裁,见出文人的风雅与生活的情趣,堪称饮食文化的高境界。唐代诗仙李太白与长安城中其余酒中七仙一起名扬海内,太白的饮酒且不论,写酒的诗也不谈,他作过一篇堪与书圣《兰亭序》齐名的文人饮宴聚会的名篇,叫《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有“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以醉月”的句子,且有“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这样不朽的绝唱。由饮宴而文化,由文化而哲思,只有中国人才会从“吃”中悟出道理来。宋代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也是文人宴乐引发的千古名文,所以真正的饮食文化是离不开文人们的创造的。当然,还有另一篇由文人聚会饮宴引发的旷古绝响,我们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忘记的,那就是唐代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国人千余年来都会背诵“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名句。王勃参与了一次著名的宴会,写了一篇著名的散文,这是否算饮食文化的派生物,且不必去深究。
本文摘自刘鸿伏先生的著作《文物古董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