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过着有车坚决不走路的日子?你还坚持着有电梯绝不爬楼梯的生活原则?也许你觉得少走几步没什么,既不会累又节约时间,可你不知道的是,这样的你可能正在一次次的错过“健康”!
走路的这些好处你都知道吗?
头脑
适度的走路可以促使大脑分泌内啡肽物质,这是一种叫做“快乐激素”的物质,能使身体的各种节律处于和谐状态。
心脏
适度的走路在一定程度上会降低血压,减低阻塞动脉的脂肪量,降低休息时的脉动数,促使心脏侧支血管更发达。
胃肠
适度的走路有助于胃肠的蠕动,促进消化。
肺部
适度的走路可以增加肺活量,增强横膈肌肉的强度,缓和慢性肺气肿和支气管炎的症状,降低抽烟的欲望。
骨骼
走路相当于对骨骼实施重量训练,这样能促进身体多吸收钙质,对抵抗骨质疏松有一定效果。
膝盖
适当的走路能预防退化性关节炎,维持下肢良好肌力,又可强化肌肉,对膝关节有益。
腿
人体三分之二的肌肉集中在下半身,运动全靠大腿、小腿的肌肉操作,一旦这些肌肉萎缩,人就无法维持正确姿势,而且容易导致疲劳、膝痛、腰痛等症状。锻炼双腿是预防体力衰退的有效方法之一。
走路还对这些病症有所帮助!
调理肠胃防便秘——扭着走
中国科学院教授杨力指出,运动本身就是改善便秘的天然处方,而走一字步针对性要更强。走一字步的要领是左右脚要轮番踩在两脚之间中线的位置,左右脚掌着地的同时,分别向左右两侧扭胯,上身保持放松。这种走路方式会带动胯部扭动,有助于增加腰部力量,刺激肠胃蠕动,能有效防治便秘。值得注意的是,在走路时,摆髋扭胯的动作幅度不要太大,尽量保持身体平衡,以免扭伤脚踝。
缓解肌肉酸痛——倒着走
倒走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一些田径运动员受伤后,通过这种方法进行身体恢复练习。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武文强指出,正着走会使关节和肌肉受到牵拉,日积月累就有造成肌肉劳损和关节老化的可能。倒走可以锻炼平时很少用到的腰部和背部肌肉。对久坐的人来说,倒走能够有效的缓解身体疲劳和腰背酸痛。

在此,小编也提醒各位,倒着走时,一定要找熟悉的路况。同时小编也不建议老人倒着走,因为相比于年轻人来说,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和平衡感都相对较弱,如果遇到突发情况,很有可能会出现跌倒等情况。
补肾调理前列腺——踮脚走
当我们踮起脚尖走路时,前脚掌内侧、足大拇指在起着支撑作用。而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和足太阴脾经经过此处。这样可以按摩足三阴,通过足少阴肾经温补肾阳。每天踮起脚走10分钟左右,中间可以走走停停,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就可以。
但对于老年人来说,此项运动一定要循序渐进,一开始练习时最好身边有帮扶物。即使长期坚持,每次也不可过量。而患有重度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踮脚走路。
减掉腰围——敲着走
全身胖是种病,肚子胖才要命。女性腰围超过80厘米,男性超过85厘米,就有可能面临内脏脂肪超标的危险。因此,现在提倡“要健康,先减腰围”。可你绝对想不到是,走路时敲带脉,也能减腰围。如果你的肚子软软的,而且还有“救生圈”,走路时不妨两只手敲打左右两侧腰部的带脉穴,每天坚持半小时,保准腰围飞速下降。
带脉穴:以肚脐为中心划一横线,以腋下为起点划一条竖线,两条线的交点就是带脉穴。
有“三高”——击掌走
研究发现,长时间或长距离的走路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专家倡议日行万步,“走”出健康来。步行是人类最基本的、唯一能终身坚持的锻炼方式,并且是一种最安全的运动方式。而一边步行一边击掌,有利于上肢肌肉的收缩与运动。上下肢互相配合,更能增加糖与脂肪的消耗。
锻炼腰肌——学螃蟹走
人如果学螃蟹侧行,要让身体重心随时伴着脚步移动,注意保持节奏感。这种走法有益于锻炼腰肌和臀部肌群的肌力,加强髋、踝关节的灵活性,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
来源:人民日报 健康时报 网络
编辑:宋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