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20日是中国学生营养日,中国营养学会妇幼营养分会在武汉举办了《中国妇幼人群膳食指南(2016)》发布会。儿保妈妈也在第一时间学习了最新的膳食指南。今天将2016中国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膳食指南分享给大家。
1. 产后尽早开奶,坚持新生儿第一口食物是母乳。
1)分娩后尽早开始让婴儿反复吸吮乳头。
初乳是指产后7天之内分泌的乳汁,呈奶油色或柠檬黄色,每天分泌约15-45ml,量比较少但是富含营养和免疫活性物质,有助于肠道功能发展,可以帮助新生儿快速建立免疫系统。准备母乳喂养应从孕期开始,母亲分娩后,应尽早开奶,让婴儿开始反复吸吮乳头,获得初乳、并进一步刺激泌乳、增加乳汁分泌。让婴儿尽早反复吸吮乳头,是确保成功纯母乳喂养的关键。
2)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口食物应该是母乳。
婴儿出生后第一口食物不应是糖水或者配方奶,而应是母乳,这样有利于预防婴儿过敏,并减轻新生儿黄疸、体重下降和低血糖的发生。
注:有关“黄疸”请大家关注儿保妈妈中“宝宝黄疸,没那么简单!”这篇文章。
3)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开奶过程中,由于初乳量少,水分丢失及胎粪排出等原因,部分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出生后一周左右体重会低于出生时体重,这个现象称之为“生理性体重下降”,此时,不用担心新生儿饥饿,因为婴儿出生时,体内具有一定的能量储备,可满足至少3天的代谢需求,可密切关注婴儿体重,生后体重下降只要不超过出生体重的7%,且10天之内恢复就应坚持纯母乳喂养。
4)婴儿吸吮前不需过分擦拭或消毒乳头。
只需要保持乳母个人清洁,干净毛巾轻柔擦拭乳头即可。
5)温馨环境、愉悦心情、精神鼓励、乳腺按摩等辅助因素,有助于顺利成功开奶。
2. 坚持6月龄内纯母乳喂养
1)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个月,纯母乳喂养能满足婴儿6月龄以内所需要的全部液体、能量和营养素。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6月之内的婴儿只喂母乳,不喂水及其他任何食物。
母乳有如下营养和心理方面的优点:
①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食物,营养成分最合适婴儿生长发育所需。
② 母乳有利于肠道健康微生态环境建立和肠道功能成熟,降低感染性疾病和过敏发生的风险。
③ 母乳喂养营造母子情感交流的环境,给婴儿最大的安全感,有利于婴儿心理行为和情感发展,同时也利于亲子依恋关系的形成。
④ 母乳喂养经济、安全又方便。
⑤ 同时有利于母亲产后健康减重,并降低母体乳腺癌、卵巢癌和糖尿病的风险。
2)按需喂奶,两侧乳房交替喂养;每天喂奶6-8次或更多。
3)坚持让婴儿直接吸吮母乳,尽可能不使用奶瓶间接喂哺人工挤出的母乳,这样有助于刺激母乳分泌。
4)特殊情况需要在满6月龄前添加辅食的,应咨询医生或其他专业人员后谨慎做出决定。
3. 顺应喂养,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1)母乳喂养从按需喂养模式到规律喂养模式递进。
母乳喂养应顺应婴儿胃肠道成熟和生长发育过程,从按需喂养模式逐渐递进到规律喂养模式。
2)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
婴儿饥饿是按需喂养的基础,饥饿引起哭闹时应及时喂哺,一般每天可喂奶6-8次或更多,想吃就吃,不要强求喂奶次数和间隔时间,特别是3月龄以前的婴儿。
3)随着婴儿月龄增加,逐渐减少喂奶次数,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婴儿生后2-4周就基本建立了自己的进食规律,家长应明确感知其进食规律的时间信息。随着月龄增加,婴儿胃容量逐渐增加,单次摄乳量也随之增加,哺喂间隔则会相应延长,喂奶次数减少,逐渐形成规律哺喂的良好饮食习惯。
4)婴儿异常哭闹时,应考虑非饥饿原因,应积极就医。
非饥饿原因哭闹时,增加哺喂次数只能缓解婴儿的焦躁心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应及时就医。
4. 出生后数日开始补充维生素D,不需补钙
1)婴儿生后数日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微克 (400国际单位IU)。
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低,母乳喂养儿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量的维生素D。适宜的阳光照射会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但鉴于养育方式的限制,阳光照射可能不是6月龄内婴儿获得维生素D的最方便途径。故建议婴儿出生后数日就应开始每日补充维生素D 10微克 (400IU)。
注:有关“维生素D”请大家关注儿保妈妈中“维生素D你补对了吗?”这篇文章。
2)纯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要补钙。
纯母乳喂养(母乳量足且母乳中钙含量正常)能满足婴儿骨骼生长对钙的需求,不需额外补钙。
注:有关“钙”请大家关注儿保妈妈中“您的宝宝需要补钙吗?”这篇文章。
3)新生儿出生后应肌肉注射维生素K 11毫克。
推荐新生儿出生后补充维生素K,特别是剖宫产的新生儿,母乳里维生素K含量亦不足。通常新生儿在产科医院就已经完成维生素K注射。
5. 婴儿配方奶是不能纯母乳喂养时的无奈选择
1)任何婴儿配方奶都不能与母乳相媲美。
婴儿配方奶只能作为纯母乳喂养失败后无奈的选择,或者6月龄后对母乳的补充。6月龄前放弃母乳喂养而选择婴儿配方奶,对婴儿的健康是不利的。
2)由于婴儿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乳母患有某些传染性或精神性疾病,乳汁分泌不足或无乳汁分泌等原因,不能用纯母乳喂养婴儿时,建议首选适合于0-6月龄婴儿的配方奶喂养。
3)不宜直接用普通液态奶、成人奶粉、蛋白粉、豆奶粉等喂养0—6月龄婴儿。
6. 监测体格指标,保持健康生长
1)身长和体重是反映婴儿喂养和营养状况的直观指标。
疾病或喂养不当、营养不足会使婴儿生长缓慢或停滞。
2)6月龄前婴儿每半月测量一次身长和体重,病后恢复期可增加测量次数。
3)选用世界卫生组织的《儿童生长曲线》判断生长状况,以判断婴儿是否得到正确、合理喂养。
注:有关“生长曲线”请大家关注儿保妈妈中“儿保妈妈教您看生长曲线”这篇文章。
4)出生体重正常婴儿的最佳生长模式是基本维持其出生时在群体中的分布水平。
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过快、过慢生长都不利于儿童远期健康。
5)婴儿生长有自身规律,不宜追求参考值上限。
婴儿生长存在个体差异,也有阶段性波动,不必相互攀比生长指标。母乳喂养儿体重增长可能低于配方奶喂养儿,只要处于正常的生长曲线轨迹,即是健康的生长状态。
生命最初1000天,是国际公认的奠定一生健康的机遇窗口期。7-24月龄婴幼儿正处于这个关键期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重要阶段,适宜的营养和喂养不仅关系到儿童近期的生长发育,也关系到他们成年后的健康状况。
1、 继续母乳喂养,满6月龄起添加辅食
本次指南 再次强调了6月龄以内应坚持纯母乳喂养。6月龄后,母乳仍可为婴幼儿提供部分能量、优质蛋白、钙等重要营养素,促进婴幼儿发育。当不能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应选择配方奶作为母乳的补充。
婴儿满6月龄时,胃肠道已相对发育完善,在继续母乳喂养的同时,应及时添加辅食。此时添加辅食,不仅能满足婴儿的营养需求,也能满足其心理需求,促进其感知觉、心理及认知和行为能力的发展。 有特殊需要时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辅食添加时间。
指南中对 辅食的最新定义:除母乳或配方奶以外的其他各种形状的食物,包括各种天然的固体/液体食物,以及商品化食物。
推荐阅读
母乳喂养也有误区,你造了吗?
辅食到底何时添加最好?
2、从富铁泥糊状食物开始,
逐步添加达到食物多样化
7-12月龄婴儿所需能量约1/3~1/2来自辅食,13~24月龄幼儿约1/2~2/3的能量来自辅食。而母乳喂养的婴幼儿来自辅食的铁更高达99%。因此, 婴儿最先添加的辅食应该是富铁的高能量食物,如强化铁米粉、肉泥等。在添加富铁食物的基础上,再逐渐引入其他辅食达到食物多样化。
注:来自肉类、鱼类、动物内脏的铁为血红素铁,相比植物来源的非血红素铁,血红素铁的吸收率更高。 由此可见,肉食的及时添加对宝宝有多重要!!
WHO推荐7-24月婴幼儿每日需动物性食物量
500ml奶+1个鸡蛋+15-75g肉鱼
关于食物过敏
母乳喂养是目前确认唯一可预防和缓解过敏的措施。目前没有研究显示,限制婴幼儿饮食能有效预防过敏,过早、过晚引入辅食都可能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
从6月龄起可以引入不同种类的食物,包括牛奶、鸡蛋、花生、鱼、贝壳类等容易过敏的食物。每引入一种新的食物应观察2-3天,密切观察是否出现呕吐、腹泻、皮疹等不良反应,如果出现需暂停添加该食物,同时可咨询专业医生进一步处理。
推荐阅读
如何预防婴幼儿缺铁?
辅食添加有何诀窍?
孩子添加辅食,这些困惑你有吗?
3、 提倡顺应喂养,鼓励但不强迫进食
随着婴幼儿生长发育,父母应根据孩子的需要进行喂养,鼓励并协助婴幼儿自己进食,培养进餐兴趣。
父母有责任为婴幼儿提供多样化且与其发育水平相适应的食物,创造愉快的进餐环境,在喂养过程中及时感知婴幼儿发出的饥饿或饱足的信号,并作出恰当回应。尊重婴幼儿对食物的选择,不强迫进食。
进餐时不看电视、玩玩具,每次进餐时间不超过20分钟。进餐时喂养者与婴幼儿应有充分的交流,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父母也应保持自身良好的进食习惯,成为婴幼儿进食的榜样。
推荐阅读
孩子挑食偏食怎么破?
孩子不爱吃饭,家长都做对了吗?
4、辅食不加调味品,
尽量减少糖和盐的摄入
1岁以内,辅食不加盐、糖以及刺激性调味品。淡口味食物有利于提高婴幼儿对不同天然食物口味的接受度,减少挑食偏食的发生,同时可以降低儿童以及成年后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代谢性疾病的风险。
1岁以后可以尝试淡口味的家庭膳食,父母应帮助婴幼儿逐步达到与家人一致的规律进餐模式。
油脂对婴儿是必不可少的营养素,7-24月龄婴幼儿能量30%-45%来自脂肪,因此 辅食不加调味品,但是需要添加额外的植物油。
5、注重饮食卫生和进食安全
婴幼儿辅食应单独制作,选择新鲜、优质、无污染的食物及清洁水制作辅食。制作辅食前须洗手。
制作辅食的餐具、场所应保持清洁,辅食应煮熟、煮透。制作的辅食应及时食用或妥善保存。
婴幼儿进餐前要洗手,进餐时一定要有成人看护,以防意外。整粒花生、坚果、果冻等食物不适合婴幼儿食用。
推荐阅读
儿保妈妈教您做辅食(工具篇)
儿保妈妈教您做辅食(图文示教)
6、定期监测体格指标,追求健康生长
适度、平稳生长是最佳的生长模式。每3个月一次定期在专业医疗机构监测并评估婴幼儿的体重、身长、头围等体格生长指标很重要。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生长指标判断孩子的营养状况,并提出喂养指导。 推荐阅读
儿保妈妈教您看生长曲线
WHO推荐的宝宝生长曲线图
本指南适用于2周岁以后至未满6周岁的学龄前儿童。经过7~24月龄期间膳食模式的过渡和转变, 学龄前儿童摄入的食物种类和膳食结构已开始接近成人, 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关键时期。基于学龄前儿童生理和营养特点,其膳食指南应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基础上增加以下5条关键推荐。
一、规律就餐,自主进食不挑食,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学龄前儿童的合理营养应由多种食物构成的平衡膳食来提供,规律就餐是其获得全面、足量的食物摄入和良好消化吸收的保障。此时期儿童神经心理发育迅速,自我意识和模仿力、好奇心增强,易出现进食不够专注,因此要注意引导儿童自主、有规律地进餐, 保证每天不少于三次正餐和两次加餐,不随意改变进餐时间、环境和进食量,培养儿童摄入多样化食物的良好饮食习惯,纠正挑食、偏食等不良饮食行为。
实践指导
1
合理安排学龄前儿童膳食
学龄前儿童每天应安排早、中、晚三次正餐,在此基础上还至少有两次加餐。
一般分别安排在上、下午各一次,晚餐时间比较早时,可在睡前2小时安排一次加餐。
加餐以奶类、水果为主,配以少量松软面点。 晚间加餐不宜安排甜食,以预防龋齿。
2
引导儿童规律就餐、专注进食
由于学龄前儿童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受环境影响,如进食时玩玩具、看电视、做游戏等都会降低其对食物的关注度,影响进食和营养摄入。 ①尽可能给儿童提供固定的就餐座位,定时定量进餐;
②避免追着喂、边吃边玩、边吃边看电视等行为;
③吃饭细嚼慢咽但不拖延,最好在30分钟内吃完;
④让孩子自己使用筷、匙进食,养成自主进餐的习惯,既可增加儿童进食兴趣,又可培养其自信心和独立能力。
3
避免儿童挑食偏食
家长良好的饮食行为对儿童具有重要影响,建议家长应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并与儿童一起进食,起到良好榜样作用,帮助孩子从小养成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应鼓励儿童选择多种食物,引导其多选择健康食物。 对于儿童不喜欢吃的食物,可通过变换烹调方法或盛放容器(如将蔬菜切碎,将瘦肉剁碎,将多种食物制作成包子或饺子等),也可采用重复小份量供应,鼓励尝试并及时给予表扬加以改善,不可强迫喂食。通过增加儿童身体活动量,尤其是选择儿童喜欢的运动或游戏项目,能使其肌肉得到充分锻炼,增加能量消耗,增进食欲,提高进食能力。此外,家长还应避免以食物作为奖励或惩罚的措施。
二、每天饮奶,足量饮水,正确选择零食
建议每天饮奶300~400ml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儿童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水分需要量相对较多,每天总水量为1300-1600ml,除奶类和其它食物中摄入的水外,建议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800ml,以白开水为主,少量多次饮用。
零食对学龄前儿童是必要的,对补充所需营养有帮助。零食应尽可能与加餐相结合,以不影响正餐为前提,多选用营养密度高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蛋类及坚果类等,不宜选用能量密度高的食品如油炸食品、膨化食品。
实践指导
1
培养和巩固儿童饮奶习惯
奶及奶制品中钙含量丰富且吸收率高,是儿童钙的最佳来源。 每天饮用300~400ml奶或相当量奶制品,可保证学龄前儿童钙摄入量达到适宜水平。家长应以身作则常饮奶,鼓励和督促孩子每天饮奶,选择和提供儿童喜爱和适宜的奶制品,逐步养成每天饮奶的习惯。如果儿童饮奶后出现胃肠不适(如腹胀、腹泻、腹痛)可能与乳糖不耐受有关,可采取以下方法加以解决:
①少量多次饮奶或吃酸奶;
②饮奶前进食一定量主食,避免空腹饮奶;
③改吃无乳糖奶或饮奶时加用乳糖酶。
2
培养儿童喝白开水的习惯
建议 学龄前儿童每天饮水600~800ml,应以白开水为主,避免饮含糖饮料。儿童胃容量小,每天应少量多次饮水(上午、下午各2~3次),晚饭后根据情况而定。 不宜在进餐前大量饮水,以免充盈胃容量,冲淡胃酸,影响食欲和消化。
3
正确选择零食
零食选择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宜选择新鲜、天然、易消化的食物,如奶制品、水果、蔬类等食物;
②少选油炸食品和膨化食品;
③零食最好安排在两次正餐之间,量不宜多,睡觉前30分钟不要吃零食。
此外,还需注意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漱口;注意零食的食用安全,避免整粒的豆类、坚果类食物呛入气管发生意外,建议坚果和豆类食物磨成粉或打成糊食用。对年龄较大的儿童,可引导孩子认识食品标签,学会辨识食品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三、食物应合理烹调,易于消化,少调料、少油炸
从小培养儿童清淡口味,有助于形成终生的健康饮食习惯。在烹调方式上,宜采用蒸、煮、炖、煨等烹调方式。
特别注意要完全去除皮、骨、剌、核等大豆、花生等坚果类食物,应先磨碎,制成泥糊状态进食。口味以清淡为好,不应过咸、油腻和辛辣,尽可能少用或不用味精或鸡精、色素、糖精等调味品。
为儿童烹调食物时,应控制食盐用量,还应少选含盐高的腌制食品或调味品。可选天然、新鲜香料(如葱、蒜、洋葱、柠檬、醋、香草等)和新鲜蔬果汁(如番茄汁、南瓜汁、菠菜汁等)进行调味。
四、参与食物选择与制作,增进对食物的认知与喜爱
鼓励儿童体验和认识各种食物的天然味道和质地,了解食物特性,增进对食物的喜爱。 同时应鼓励儿童参与家庭食物选择和制作过程,以吸引儿童对各种食物的兴趣,享受烹饪食物过程中的乐趣和成就。
家长或幼儿园老师可带儿童去市场选购食物,辨识应季蔬果,尝试自主选购蔬菜。 在节假日,带儿童去农田认识农作物,实践简单的农业生产过程,参与植物的种植,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介绍蔬菜的生长方式、营养成分及对身体的好处,并亲自动手采摘蔬菜,激发孩子对食物的兴趣,享受劳动成果。
让儿童参观家庭膳食制备过程,参与一些力所能及的加工活动如择菜,体会参与的乐趣。
五、经常户外活动,保障健康生长
鼓励儿童经常参加户外游戏与活动,实现对其体能、智能的锻炼培养,维持能量平衡,促进皮肤中维生素D的合成和钙的吸收利用。
学龄前儿童每天应进行至少60分钟的体育活动,最好是户外游戏或运动,除睡觉外 尽量避免让儿童有连续超过1小时的静止状态,每天看电视、玩平板电脑的累计时间不超过2小时。
建议每天结合日常生活多做体力锻炼(公园玩耍、散步、爬楼梯、收拾玩具等)。适量做较高强度的运动和户外活动,包括有氧运动(骑小自行车、快跑等)、伸展运动、肌肉强化运动(攀架、健身球等)、团体活动(跳舞、小型球类游戏等)。减少静态活动(看电视、玩手机、电脑或电子游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修订专家委员会——
(妇幼人群指南修订专家工作组)
致谢:中国营养学会
本文始发于2016-05-25
阅读原文可查阅更多精彩好文!
爱华网www.aIhUaU.com网友整理上传,为您提供最全的知识大全,期待您的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