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肾衰竭又被称之为急性肾功能衰竭,是常见的一种疾病。而急性肾衰竭主要是因为肾小球的下降所引起的。那急性肾衰竭有什么症状表现呢?急性肾衰竭又应该如何进行治疗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感兴趣的朋友就来看一下吧。
急性肾衰竭病因
引起急性肾衰竭的病因有哪些呢?可能有很多人都是不知道的。其实急性肾衰竭的病因一般是分为以下三类。
1.肾前性肾衰竭
占ARF的55%~60%。指任何原因引起的有效循环血容量降低,致使肾血流量不足、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降低所致。
常见的原因包括:呕吐、腹泻和胃肠减压等胃肠道液体的大量丢失、大面积烧伤、手术或创伤出血等引起的绝对血容量不足;休克、低蛋白血症、严重心律失常、心脏压塞和心力衰竭等引起的相对血容量不足。
2.肾实质性肾衰竭
占ARF的35%~40%,亦称为肾性肾衰竭,指由各种肾实质病变所致的ARF。其病和发病机制各不相同。ATN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目前解释有:肾小动脉收缩(由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血栓素、加压素、内皮素和腺苷等局部作用所致),肾小管液体反流,肾小管阻塞,肾小球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蛋白滤过增加或超滤系数降低等)。一般认为早期系入球小动脉持续收缩所致,进入持续期则与肾小管反流、阻塞有关。肾小球疾病,如急性肾炎、急进性肾炎等,主要机制是肾小球内皮细胞、系膜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附着于毛细血管壁,新月体形成等降低肾小球滤过面积,致使超滤系数(Kf=肾小球毛细血管水通透性×肾小球毛细血管表面总和)显著降低所致。
3.肾后性肾衰竭
占ARF的5%。肾盂内压骤升,近曲小管尿流停滞,肾小球囊内压升高,GFR降低,而潴留于下肾单位的尿素等物质被再吸收。常见原因有:先天性输尿管-肾盂连接部阻塞(狭窄、束带和异常血管)、先天性输尿管、膀胱阻塞、输尿管囊肿、结石、血块、后尿道瓣膜、尿道囊肿、尿道损伤和异物、尿道或尿道口狭窄。
急性肾衰竭症状
患上急性肾衰竭的患者会出现哪些症状呢?对我们来说,知道急性肾衰竭的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只有知道急性肾衰竭的症状,我们才可以早发现,早治疗不是吗?那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急性肾衰竭的症状吧。
一、少尿期
少尿期一般持续1~2周,长者可达4~6周,持续时间越长,肾损害越重。持续少尿大于15天,或无尿大于10天者,预后不良。少尿期的系统症状有。
(1)水钠潴留
患儿可表现为全身水肿、高血压、肺水肿、脑水肿和心力衰竭,有时因水潴留可出现稀释性低钠血症。
(2)电解质紊乱
常见高钾血症、低钠血症、低钙血症、高镁血症、高磷血症和低氯血症。
(3)代谢性酸中毒
表现为恶心、呕吐、疲乏、嗜睡、呼吸深快、食欲不振甚至昏迷,血pH值降低。
(4)尿毒症
因肾排泄障碍使各种毒性物质在体内积聚所致。可出现全身各系统中毒症状。其严重程度与血中尿素氮及肌酐增高的浓度相一致。
二、多尿期
指尿量从少尿逐渐进行性增加以至超过正常量的时期,此期通常持续1~3周。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功能已有某种程度恢复,肾小管内阻塞的滤过液从小管细胞反漏基本停止,但由于近端肾小管细胞对水钠重吸收尚未完全正常,因此滤过液无法充分重吸收,从尿中大量丢失;再加上此时肾小球滤过功能已有一定程度好转,少尿期在体内积聚的代谢产物,在通过肾单位时产生渗透性利尿,尿量可以增多,每日达3000~5000ml,有报告可以更多。尿比重常偏低。多尿期早期血肌酐、血尿素氮仍可继续上升,但一般为期不长。由于尿量过多,少部分患者可出现脱水、血压下降等。系统症状大多逐渐减轻,但如有明显失水,可造成高钠血症,而使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继续恶化。如果其他器官功能衰竭在多尿期出现,则又可能使尿量减少,病情继续恶化。不少患者在本期出现各种感染并发症,因此仍需注意。
三、恢复期
指肾功能恢复或基本恢复正常,尿量正常或正常偏多,大多数患者体力有所改善。由于在少尿期及多尿期限制饮食、合并感染及应用广谱抗生素、透析治疗等,患者普遍有不同程度营养不良,老年患者体内还可能残留有某些感染病灶,如腹膜透析或血液透析导致的腹腔或皮肤瘘管感染以及褥疮、尿路感染等。尿比重有所提高,内生肌酐清除率常偏低。有报告半年以后肾活检仍大多有不同程度病变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