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人当有态,这种态不是狐媚妖佻、扭捏作态,而是活泼轻盈之态、得体闲雅之态。明末清初戏曲家李渔,写过一本书叫《闲情偶寄》,其中一章格外强调女人的“态”。他说:“态之在人身,犹火之有焰,灯之有光,珠贝金银之有宝色,是无形之物,非有形之物也......”他说,无“态”的女人,面容即便较好,先就失了七八分美;反之,面容即便稍逊,只要风韵丰沛,也就先舔七八分美。
香港美食家蔡澜说:“样子普通,但有一股灵气的女人最值得爱。”文豪林语堂说:“女人的美不在脸孔上,是在姿态上。”贾平凹也说:“女人的漂亮不会永驻,女人的态却长伴终生。”这些观点大都与李渔差不多,他们喜欢的女人具备的特点是知性、有魅力,而美貌倒在其次。
所谓“态”,是一种风韵、心性,有着清风淡月的自然。这样的女人可能不绝色倾城,与之偶遇,仿佛初春的风,拂过你的身边,舒服而愉悦。比如“飘”中的梅兰妮、《浮生六记》中的陈芸,她们姿色平平,但那份温和与端庄,让人不由得钦敬有加。
“态”是一种气质、境界。比如在灯下读书的女人,柔和的灯光射出她托腮思索的影子,宛如芝兰,让人沉醉。“回目一笑百媚生”的娇态,仿佛是一种引诱,让人赏心悦目。记得一篇文章,说一大户人家的千金,家道中落,她开始吃粗茶淡饭,穿粗布衣裳,受尽苦难,唯独保留着以前喝咖啡的习惯。这种优雅之态,装点着生活,也陶冶着自己。
“态”要有度,把握到七分刚刚好,过了,就有些冷硬的感觉,反倒失去那种美。有“态”的女人是一朵花,开放在时光深处,不随光阴的打磨而凋谢。她的一举步,一伸腰,一掠发,一转眼,都如蜜在流动,水在荡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