框哥说:“作为全国的文物大省,山西拥有得天独厚的古建筑资源。不仅元代以前早期木构建筑数量位居全国之首,而且依附其中的彩塑、壁画等文物也浩如烟海、佳作倍出,素有‘中国古代彩塑壁画艺术宝库’ 的美誉。除了大家耳熟能详的双林寺、晋城玉皇庙、大同善化寺等等,运城新绛县福胜寺的塑像也当属一颗璀璨的明珠,其中南海观音被文物界称为‘中国最美的菩萨’。”
撰文:解玉霞
摄影:珠联璧合
福胜寺山门小巧精致,单檐悬山式,牌坊形,斗拱施七踩品字拱,柱两侧以高大围墙封闭,柱前后以抱鼓石戗护,山门外部两柱45°角筑有八字硬山式翼墙。
福胜寺位于山西省新绛县泽掌镇光村北。该寺始建于北齐天统年间(565-569年),金大定三年(1163 年)赐名“福胜院”,后赐名“福胜寺”。宋、元、明、清、民国年间均有较大修葺和改建。该寺坐北向南,为四进院落,占地面积在40余亩左右,现存主要建筑为元代建筑遗构。钟、鼓二楼分峙于寺前两侧,中轴线自南向北依次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正殿)、后大殿,两侧有十殿阎君殿、三霄娘娘殿、东西配房、厢房及廉颇、蔺相如配殿等建筑,井然有序,雄伟壮观。
大雄宝殿
福胜寺彩塑现存于正殿及后殿中。正殿内有元明彩塑二十六尊。塑工精湛,堪称山西彩塑的杰出代表。后殿三佛洞内供奉佛像三世佛三尊及六位胁侍菩萨,共九尊,与窑洞同为元代遗作。三佛洞内的九尊塑像,目前尚未打开,无法看到其真面目。
大雄宝殿主尊弥陀佛
主尊背光中的牡丹花图案
仰莲座花瓣背面彩绘图案
须弥座束腰部分的金刚力士
主尊及二胁侍为正殿内体量最大的塑像,位于殿正中佛台之上。 主尊通高 6.1米,坐高2.2米,螺髻,跏趺端坐于仰莲座上,左手置于左腿上,右手向上屈指,作说法印,神态自若。佛像面色重金,面相平和又带有几分威严。两眼下视,嘴唇紧闭,高大端庄,肃穆安祥。身后背光分为两部分,内一层牡丹花图案,花枝缠绕,色彩艳丽。外围一层是火焰背光,施金上彩,错落有致,高至殿顶。须弥座高大,共分圭角、下枭、覆莲、束腰、上枭、仰莲座六层。仰莲座的花瓣背面均有人物、花卉等彩绘图案,其中四个莲花瓣上绘有人物图案,讲述的是佛祖出家的故事。须弥座束腰部分的五个面共塑六个小“金刚力士”。前面四个费力扛顶,后面两个趁机偷懒,表情栩栩如生。
胁侍菩萨
在主尊的两侧,塑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这两尊彩塑菩萨呈立像,身子微微向主尊倾斜,以示护卫。形象丰满圆润。左胁侍通高 3.34m ,右胁侍通高 3.37m,保存比较完整。胁侍大势至菩萨发髻高耸,上身袒裸,配戴项饰,缀饰璎珞,线刻刻画出整齐的发丝。袒胸露臂,面部丰润端庄,肌肤敷以淡淡的肉粉色,晕染自然柔和,臂、腕著钏。发辫垂搭两肩,圆润的双肩凸显女性之貌。肩搭石绿色披帔,帛带于颈部贴体侧垂于座上。内着红色贴体垂曳长裙,裙摆垂覆于脚面,衣褶自然悬垂,尽现绮罗衣料柔软飘动的质感。腹部系带打结,腰束描金围腰。衣裙上的图案纹饰精细逼真,色彩简淡内敛。菩萨跣足直立于莲座上,莲叶宽大饱满,花瓣均贴金饰。腰肢微弯,身材形成曲线,微妙的动势传达女性柔美之态。左胁侍观世音菩萨头戴宝冠,中有化佛,高鼻柔唇,表情静穆柔和,面相庄重而慈祥。胸配璎珞,下系红色长裙,裙衣束腹结带,衣裙下摆衣褶左右分开,长裙及踵,衣褶分明,赤足而立。整体塑像肃穆洁净,庄严和谐,令人望而生敬。
背面悬塑南海观音,被中国文物界的专家誉为“中国最美的观音菩萨”。
观音手部
善财童子
菩萨是“真善美”的化身,是佛教理想主义的重要体现。她协助佛传播佛法,普度众生,“上求菩提,下利有情”,所以历代对菩萨形象的塑造均是不遗余力。这样使得佛教中本无“性”的菩萨,唐代以后多以女性形象出现,通过表现女性温柔妩媚、美丽善良的母爱特质,塑造信仰者与造神者理想中的慈悲为怀、垂悯众生的菩萨形象。当时众生对菩萨可以“随情而造”,因此菩萨的形象具有了凡人气质,缩短了凡圣之间的距离。这些特征在正殿弥陀佛像背面的“南海观音”塑像的塑造上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塑像采用高浮雕的手法,比例适度。菩萨顶戴华冠,手贯环钏,胸挂璎珞,身披天衣、和蔼可亲、体态丰腴,面容秀丽写实,神情静谧恬静又有几分超脱,体态修美轻盈,衣装贴体简约,衣纹舒展自然,色彩典雅古朴,散发出返朴归真的美感。她脚踏祥云,由朝天吼神兽驮承,由远而近徐徐飘来;善财童子紧随其旁,头绾童髻,双手合十,做礼拜状。善财童子的塑造也极有神韵,尤其是面部天真的神情,胳膊、小手及脚丫的肉乎乎的质感都塑得极其逼真。背景采用高浮雕手法,塑造出装饰性很强透视效果突出的远小近大的海浪纹图案,增强了三度空间感,这种塑造手法在古代雕塑艺术中较少见,在河东一代当属孤例。
明王
明王面部表情丰富
左右中下方各塑有一尊明王,脚踏风火轮,三头六臂,怒目圆睁。头发上扬,红脸红肤,呈愤怒状。手持法器,胸前绕一蛇,动作凶猛夸张,令人望而生畏。这组悬塑珍品已被收入《中国美术全集》(古代雕塑卷)中,颇受国内美术界专家学者赞誉。整组悬塑的左上角部位有一题记,上写“至治二年六月十三日……工毕”,记述了此组悬塑制作的年代为元代1322年。
天王
四大天王位于东西壁佛台上最南端,东西各两尊,均为明代塑像。均为武将坐姿,威武雄健,身穿铠甲,头戴花冠状头盔,颇为独特。东边两尊分别为南方增长天王,双手握宝剑;东方持国天王,手持琵琶。西边两尊为北国多闻天王手握雨伞和西方广目天王手抓灵鼠。四大天王分别掌管着风调雨顺,身材威武雄壮,面相又慈善可亲,色彩艳丽又谐调统一。
十六罗汉,明代塑像。
到明代,中国佛教造像就越来越世俗化。不仅注意到造型的生动,而且注意个性的刻画,成功地表现着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身世、不同性格的人物特征。罗汉一般为出家比丘形象,光头,身着僧衣,不配戴缨络饰物,造形朴实无华,基本上都是坐姿。福胜寺十六罗汉的塑造都如真人般大小,神态各异。或目视前方,器宇轩昂;或盘膝而坐、闭目苦修;或慈祥憨笑,慈眉善目;或颦眉立目,面目坚毅,气宇不凡。有面相丰满,目光下视,做思考状的;有眉清目秀,张嘴欲言状等等,真是惟妙惟肖。所有的塑像身躯比例精准,丰者肌肉停匀,癯者脉络在手,形象传神鲜活,充满了世间人情味。十分可惜的是,上世纪90年代,罗汉头部大多被盗,如今文物部门正在进行修复工作。
背面蛟龙悬塑
福胜寺正殿彩塑是一部多朝代工艺和材料研究方面的教科书,在修造规制、佛教人物印相、服饰等方面保留了大量珍贵的历史信息,对研究晋南地区元明佛教传播及本土化历史有着重要的意义。福胜寺彩塑不仅具有元代佛教彩塑和明代佛教彩塑的典型特点,也分别代表了两种风格卓越的艺术成就,尤其是南海观音悬塑,在构图方面具有严谨周密、空间感、整体感极佳的特点,在同时期、同地域作品中亦不多见,不仅是研究元代雕塑艺术的典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造型艺术处理构图和空间之手法的重要标本。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将世界收入囊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