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也是人体最大的排毒器官。因此,肠道的状态决定了人的容颜和美丽。以下是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肠道门诊就诊流程,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肠道门诊就诊流程一. 诊断步骤
诊断是腹泻门诊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许多疾病早期均有腹痛腹泻等非特异症状,应避免“大病小治”,防止误诊,漏诊。
1. 病史
主要内容包括:发病时间、腹痛部位及性质、腹泻次数、大便形状,及是否有伴随症状如恶心,呕吐,畏寒、发热及口渴等脱水症状。
相关内容:是否有明确(或疑似)不洁饮食史及时间;是否同餐者有类似症状;糖尿病、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前列腺增生、青光眼等主要病史;月经史;药物过敏史;治疗经过。
2. 查体
重点包括:体温等一般生命体征;是否有脱水相关体征(如皮肤及眼球弹性);腹部查体(腹肌紧张度,压痛反跳痛,肠鸣音等)
3. 辅助检查
大便常规(必做)
正常大便不应有红细胞,白细胞数量小于3/HP。
白细胞数量大于5/HP应考虑肠炎,如伴有少量或中等量红细胞,肠炎可能性更大。
如有吞噬细胞应高度怀疑痢疾杆菌、空肠弯曲菌等侵袭性细菌感染,建议进一步作大便培养。 如有大量红细胞甚至血便应高度怀疑急性出血性疾病(详见鉴别诊断)
有时大便常规改变与病情不成比例,如大量水样便时大便常规通常无明显异常(疑似霍乱应做快诊)。
血常规
血象增高且伴有中性粒细胞比例增加通常表明细菌性血流感染(包括毒血症),但应注意血液浓缩及应用皮质激素的可能。
血象无明显异常也不能排除细菌性食物中毒(单纯摄入细菌毒素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 腹透,CT, 淀粉酶,血生化,肝肾功,妊娠试验等根据病情选作。
二. 临床诊断
急性胃肠炎:各种原因导致的急性胃肠粘膜炎症。通常表现为急性起病,阵发性腹部绞痛,恶心,呕吐,腹泻,可伴有发热。
急性肠炎:以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大便常规有多量白细胞。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包括细菌感染和毒素中毒两个过程。多表现为急性胃肠炎,肉毒杆菌中毒表现为神经型。同餐者短期内集体发病有重要诊断价值。常见病原体有:沙门菌,副溶血弧菌,大肠杆菌,金葡菌,腊样芽孢杆菌等。
病原学诊断有赖于可疑食物或泻吐物细菌培养。
三. 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对于肠道门诊工作非常重要,必须逢泻必鉴。
腹痛,呕吐症状明显者应考虑
胰腺炎(持续腹痛伴后背放射痛,剧吐,脐偏左或右压痛,可有反跳痛,通过淀粉酶鉴别,注意血清淀粉酶值的时间变化规律),
肠穿孔(腹部巨痛,伴反跳痛,肌强直,通过腹透鉴别),
胆系疾病(多有黄疸,莫菲征阳性,B超有助于鉴别),
泌尿系炎症结石(肾区叩痛,尿常规明显异常),
阑尾炎(转移性右下腹痛,腹膜炎体征,腹部B超可鉴别),
炎性肠病(需肠镜鉴别),
腹型过敏性紫癜(黑便血便或大便红细胞显著增多),
肠梗阻(肠涨气,肠鸣音变化,后期停止排便排气,影像学明确诊断),
妇科急诊(注意月经周期是否规律)等。
黑便应考虑上消化道出血可能。
血便或潜血强阳性者应考虑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和缺血性肠病
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是C型产气荚膜芽孢杆菌感染,导致肠组织出血坏死。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表现,腹痛明显,但出现血便,可有腹水及腹膜刺激征。确诊往往需要剖腹探查,以内科治疗为主。
缺血性肠病多见于老年人,既往有动脉硬化,房颤等心脑疾病。早期往往症状轻微,多以腹痛,大便隐血为首发表现,后可出现血便。需要肠镜检查,预后查,一旦确诊需外科手术治疗。
慢性腹泻应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胃肠型感冒多由科萨奇病毒或ECHO病毒等肠道病毒感染所致,以发热等全身症状为主,腹部体征轻微,腹泻次数通常较少,大便常规轻度异常。
四. 治疗
1. 病人应卧床休息,消化道隔离。能进食者,鼓励其多饮ORS, 或糖盐水,急性期以流质
或半流质易消化食物为主,后期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大量血便或呕吐剧烈者应暂时禁食。
2. 一般治疗 静脉补充足够水分,维持酸碱、电解质平衡。腹痛明显者可肌注山莨菪碱(注
意副作用及禁忌症);恶心呕吐者一般不主张应用止吐剂特别是中枢止吐剂,可予VB6或抑酸剂,对于恶心呕吐症状明显者可酌情使用甲氧氯普胺。发热者慎用解热镇痛剂,以防虚脱。对于寒颤发热等毒学症状明显者,在使用足量抗生素的前提下可应用小剂量皮质激素。
3. 病原治疗 一般病例无需抗菌治疗,对于高热,泻吐症状明显,粘液血便者可酌用抗菌
药物,通常选用喹喏酮类,头孢菌素或氨基糖甙类(注意其耳肾毒性)。
4. 其他治疗 蒙脱石有助于减轻腹泻次数,保护胃肠粘膜,对于轻中度腹泻有一定疗效。
微生态制剂补充肠道益生菌,恢复肠道稳态,有利于腹泻恢复,避免出现抗生素相关腹泻,特别适用于儿童和老年患者,活菌制剂须注意避免与抗生素同时使用。蒙脱石及微生态制剂均可用于孕妇及哺乳期妇女腹泻治疗。
腹泻的原因非常复杂,不一定由肠道炎症引起。其他一些疾病的早期表现不典型,有时可只表现为慢性腹泻。例如:
1.糖尿病:糖尿病引起的腹泻与其导致的胃肠道植物神经病变有关。腹泻呈顽固性、间歇性,发作时间可为几天至几周;间歇期可为数周至数月,腹泻昼夜均可发生,约5%的腹泻病人同时有脂肪泻。
2.甲亢:甲状腺机能亢进症患者由于肠道蠕动快,消化吸收不良而出现大便频繁甚至腹泻,大便一般呈糊状,含较多未消化食物。
3.肝癌:以腹泻为首发症状的肝癌并不少见。肝癌患者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肠黏膜在有害化学物质的刺激下产生肠毒素,促使肥大细胞增殖,释放组织胺,使肠黏膜变性水肿,通透性增加,对水分的重吸收减少,致大量水分排入肠腔引些腹泻。
4.大肠癌:大肠癌多数发生在中年以后,位于左侧结肠者常为环状生长,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当肿瘤有糜烂、溃疡、坏死时,可表现为腹泻、血便和里急后重,尤其是肿瘤位于直肠者,主要表现为血便、排便次数增多、排便不畅和里急后重。
5.克隆病:又称节段性肠炎,发病年龄主要在20—40岁,起病缓慢,以腹痛、腹泻开始,逐渐加重,大便稀或水样,常无脓血。病变肠段的炎症、蠕动增加及继发肠道吸收不良是引起腹泻的主要原因。多为间歇性发作,病程后期呈持续性。
6.溃疡性结肠炎:女性多于男性,起病可急可缓,症状轻重不等,腹泻系在炎症刺激下,肠蠕动增加及肠腔内水、钠吸收障碍所致。轻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泻与便秘交替;重者排便次数频繁,粪便多为糊状,混有黏液、脓血。
本病可有结节性红斑、虹膜睫状体炎、关节炎等肠道外表现。引起慢性腹泻的原因还有很多,如肠结核、肠道真菌感染、慢性细菌性痢疾、药物等。出现腹泻时,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较为典型,则比较容易诊断;如果原发疾病的表现不典型,就比较容易误诊,有时误诊会长达数月或数年。
因此,出现慢性腹泻不可掉以轻心,应当进行认真的检查,只有查清病因,才能得到正确的治疗。反之,仅对慢性腹泻给以对症治疗,效果往往较差,甚至还会延误病情,失去治疗的时机。
肠道门诊就诊须知1.肠道门诊每年的开设时间为5月1日—10月31日。可根据疫情适当提早或延长。
2.设肠道门诊科,医务人员须持证上岗,内设有专用厕所;专用便器;专人负责管理消毒实施情况,并有消毒记录。
3.肠道门诊限于每天二次以上的腹泻患者就诊,所有就诊腹泻病人(初诊和复诊)必须按专用的肠道门诊登记表要求登记。
4.初诊病人需化验大便三联(常规、02培养、沙门菌志贺菌培养)缺一不可。三天内复诊病人化验大便常规即可。(三天后复诊病人按初诊时需重新化验大便三联)。无大便的病人可用肛拭子取样.
5.粪便采集应在肠道门诊内的专用厕所、专用便器,由专人负责进行随时消毒并有记录。做到有泻必采,有样必检。
6.医务人员的手及时消毒。
7.专人负责日报工作。凡诊断为胃肠炎、肠炎、菌痢等的病人,医生应及时填报传染病报告卡交防保科,发现甲类传染病或按甲类管理的乙类传染病应在2小时内完成网络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