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炸馓子 金瓶梅札记—舌尖上的金瓶梅—油炸馓子

金瓶梅札记—舌尖上的金瓶梅—油炸馓子 


    中国美食馓子

 

不到外地,不知天下之大。不到乡村,不知美食之多。

中国是个大国。不仅仅在于地大物博。更在于她的美食的多样和繁复。

因为面积太大,960万平方公里。从南到北,由西向东。地域不同,气候迥异,物产纷呈。

这次来到威海,仅仅是个海滨旅游小城市,但是她的美食,已经让我流连忘返了。

威海靠海,自然是海鲜当家。且不说各种海鱼,丰富多彩,很多种类让人叫不上名字。更别说去吃了。另外,扇贝,海蛎子,海胆,海蛤,应有尽有。个人认为,要说最为好吃的,当属螃蟹。海蟹的鲜美,不能用语言来形容的。

不过,威海毕竟是个北方的城市,北方是产麦区,老辈子人不会天天以海鲜为主食的,大家都想用面食和海味结合起来,于是,鲅鱼饺子就顺应而生了。

鲅鱼饺子是威海地区的传统民间美味小吃,有幸吃过的话,会很难忘的。

地道的小吃,往往出于民间。老百姓在艰苦的生活中,总要把贫寒的生活用美食加以点缀的。

平时,品读金瓶梅,就很流连于金瓶梅中的上百种美食。有时候,虽然不是很懂书中描述的几百年前的民间风味,但是,通过不懈的努力,经过很多的研读和思考,再加上不耻下问,竟然不知不觉的,读懂了很多金瓶梅中的美食。

总想有个机会,在博客里给大家介绍一下金瓶梅中的美食,可是,一是没有时间,二是光写不做,也就是不亲自去实践着做出这类美食来,就仅凭用文字在博客里给大家介绍,总有点儿隔靴搔痒的感觉。

我看过一些博客,里面试着介绍了一些金瓶梅中的美食,而且是美食博客板块介绍的。不光有文字,还配有图片,是作者或者是厨师仿制出来的金瓶梅美食。其中有些美食已经不是很接近金瓶梅中所描写的了,有些不正宗。但是我觉得,不管做出的金瓶梅食品是否正宗,毕竟为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了可以借鉴的资料,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

几百年前的饮食,肯定和现在不会很一样的。文字上写出来的美食,不一定就是个标准答案,但是,只要去做了,就有意义。

今天,我们说说金瓶梅中的美食—油炸馓子。

说起馓子,大家也不陌生了,现在全国各地,都能买到,

不论是大型的超市,还是农村的集市上,大多还是可以看到馓子的踪影的。

馓子,是我国一种古老的食品。过去以糯米粉搓成细绳的样子,放入油锅炸成金黄色,香酥无比,大江南北都喜欢吃。古人叫寒具,大致是现在的馓子。老百姓有句话叫,点心香,月饼美,回回的馓子甜又脆。

过去都要用糯米面,现在都用白面。不过,糯米面的油炸食品,也不是销声匿迹了,而是更多。

金瓶梅中,提到馓子的地方很不少,因为金瓶梅中描写的是山东枣庄到江苏徐州这一带的生活,而馓子也是徐州的特产。不过,金瓶梅里对于馓子并不是正式的提起,而是在宴会之前,喝茶闲聊的时候,总要摆上一些馓子,作为茶食享用的。

过去,大户人家的礼仪繁琐,西门家的客人也多。很多人,都是女客,在后院上房没有事情坐着闲聊,光聊天多没有意思啊,就要喝茶,仅仅是喝茶,也显得清淡,而且,女人们都爱吃个小零食儿,所以,茶食就要隆重登场了。

西门庆家的茶食很多,一般的要摆上四十多种,一是显得丰富,选择余地大。二是,也让人觉得西门家阔气,作为主人,脸上也有光。

四十多种的茶食都有啥呢?花生,瓜子,龙眼干儿,荔枝干儿,蜜饯果脯,麻糖酥糖,各种点心,再有就是今天我要说的馓子了。

馓子的历史据说有一千多年了,南北朝时代就记载有了。不过,那时候的馓子应该和现在不会太一样。毕竟,那个时候的物质条件,远非现在能比。

到了晚明时代,粮食的品种,烹调的技术,和现在大致相同。所以,金瓶梅作为晚明时代的作品,书中的馓子,和现在应该差不的不是很多。

中国的农村,几百年来,变化不大,一直是比较穷困的。即使是在建国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不能够摆脱贫穷。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不是说过吗,小时候,山东高密农村留给自己的印象,就是很难吃饱饭。

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们,没有更多的条件去研究美食。能吃饱就不错了,所以馓子这种食品,几百年来,制作的基本技术,不会有太多的变化。同时,能吃到馓子,也是人们奢侈的向往。

我本人第一次吃到馓子,是大概在10岁的时候,那时候,已经改革开放了,农村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家里来了亲戚,给我父亲带了一小纸箱子,我打开了箱子一看,吓了一跳,箱子里面,全是黑乎乎的看样子很怪的一种昆虫,一个个长着个大钩子,看着很吓人。父亲说,这是蝎子。不是说,带来了好吃的吗?这就是吗?亲戚赶紧把蝎子端了出来,感情蝎子就是一层,中间隔着报纸,下面才露出一圈一圈的油炸食品。

爸爸说这是馓子。

我蹲下来,仔细的看看这些所谓的馓子。看样子,馓子是个油炸食品,一丝一丝的像是在百货商店买的卷好了的毛线。不过,好像比毛线香多了。毕竟是香油炸的东西,外表金黄酥脆,色泽极为诱人。

但是,由于旁边放着蝎子,虽然是死的,但是怪怪的样子,也让我感到恶心,所以这个馓子,我没有强烈的吃的欲望。

我问问父亲,馓子和蝎子为啥放在一起?父亲回答,乡下不讲究这个,蝎子是药材,很值钱,送人或者是卖到药店,都能有点收入。至于和为啥和馓子放在一起,因为路远坐火车,装在一起方便。

听到这样的解释,我只好沉默。

后来,家里的条件逐步好了,我也长大了,各种小时候难以想象的美食,都有条件吃到了。不过,天生爱吃油炸食品的我,还真的没有忘却馓子这种乡村的特色食品。

长大后,我有机会去父亲的故乡江苏徐州去看看,到了集市上,我特意去寻找童年的记忆—馓子。

集上人很多,熙熙攘攘,卖小吃的也不少,客观讲都是很家常的一些饭食,包子,饺子,油条,几乎没有啥特别可以形容的。而我今天来的目的是炸馓子。

终于找到了,在集市的一角,馓子像个不谙世事的小男孩,羞涩的露脸了。卖馓子的是个乡村大哥,一脸的沧桑,又加上些许淳朴,由于做了生意,外面还稍稍的有点奸猾。

我首先的看看他的馓子。这些馓子都放在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在车后面,捆了一个大笸箩,上面全是炸好的馓子。馓子金黄,像捆好的毛线一样,一缕一缕的码放在笸箩里。乡村大哥一面用一把几乎黑了半边的破扇子在不停的扇着苍蝇。

苍蝇是除了人之外,对于味道最为敏感的昆虫了。有人住的地方,也许就会有苍蝇。先不苍蝇是否在嗡嗡吧,问问价再说。

乡村大哥倒也痛快,不是因为我是个外乡人而狮子大张口,倒是说原价。一斤2元,也不贵,我买了2斤。他用个劣质塑料代给我装好了,脸上露出淳朴的微笑,外加一嘴的被旱烟熏黑的却很整齐的大牙。

买回来,我有一种莫名的满足感。因为,这是从小到大,我第一次自己买馓子。

回到亲戚家,我把馓子端给他们,他们很高兴,立刻来了几个人,把馓子分了。主要是小孩子吃,看看大人倒是不咋样积极地去贪食,大概是不好意思?我觉得。

后来,我离开老家的时候,我的堂姐对我说,村里来了个卖馓子的,你要不出点钱,给你大爷买点?我个人吃不吃无所谓,当然有点吃更好,说完了,笑笑看看我。

人家都发话了,我赶紧出钱吧,给了她十元钱,让她买五斤馓子,给我大爷,也就是堂姐的父亲去吃。

馓子我没有见到,堂姐又发话了,说我在她家住了两天,临走有点儿表示没有?

我听明白了,她是要钱,赶紧给了她五十元钱。

一会儿,院子里来了一些乡亲们,大家凑趣问堂姐,你弟弟来家,给你钱了吗?

堂姐大笑:俺弟弟从北京来住两天,那好意思要钱啊呵呵?

我在旁边,看看堂姐的笑脸,突然想起馓子她到底买了没有?

这个疑问,我一直带到北京。

回北京后,我问父亲是咋回事情,父亲说,馓子在淮北农村,是一种礼品。按照现在的说法,算是一种休闲的小吃。早年间,生活比较困难,大家串亲戚,走亲家,望病人,一般的都在荆条大篮子里放上一斤或者是一斤半馓子,外加半斤红糖,就是走亲戚的好礼物了。

到了亲戚家,送上礼物,人家赶紧烧水,水开了之后,在大粗磁碗里放上点儿红糖,抓上点儿馓子,用开水沏上,红糖迅速融化,馓子也飘了起来,一会儿,馓子吸饱了糖水,变得膨胀,润滑,漂浮在大粗磁碗的表面,这样就可已敬客人了。

客人端国碗来,道个谢,送到嘴边喝一口,糖水清甜,馓子软滑,对于很少沾荤腥的乡下人来说,是一种很美的享受。

这就是淮北乡下的有名的馓子茶。

父亲还说,孕妇生完了孩子,就给红糖馓子茶吃,可以补补身子。要是再打两个鸡蛋,就很享受了。

另外,烙馍卷馓子,也是徐州人的美食。

我听了父亲的表述,很奇怪,孕妇的事情,我因为还小,不是很懂。就问老人为啥不用茶叶招待亲友呢?父亲笑了:

穷人家哪里有钱去买茶叶呢?小时候也听说过,不过那是大户人家去消费的东西,老百姓没有那个条件。就是喝点茶,也就去枣树上摘点儿嫩芽来,晒干了,用以沏茶,不过味道,不好说了。

我又问父亲,堂姐要了十元钱,给我大爷买了馓子了吗?

父亲回答说,她用两元买了一斤馓子给老人半斤,自己留半斤,剩下八元自己揣怀里了。

我笑了,你咋知道呢?父亲也笑了,你不了解农村。

这下我才明白,感情馓子是这样一回事情。那么,我又问父亲,现在谈起馓子,一般人就会认为是回族的特色食品,而真正的淮北馓子却远远的没有回族馓子那样有名,为啥呢?

父亲摇摇头,不知道了。

油炸馓子 金瓶梅札记—舌尖上的金瓶梅—油炸馓子

我查了资料,谁也说不出回回为啥爱吃馓子。后来了解到,不仅仅是回族同胞,而是整个西北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同胞都喜欢馓子,尤其是新疆,到了民族节日,大街小巷都是卖馓子的。

西北的馓子很好看,盘成一圈一圈的,像一座黄金塔。即使不吃,看着也很诱人。尤其是在宁夏,家里来了客人,都会在客厅的大桌上摆上馓子,周围再摆上水果和八宝盖碗茶。

这是西北特色的礼仪。每次看到电视里的那一大盘圆圆的的黄金塔似的馓子,我都很馋。

那么,西北为啥喜欢吃馓子呢?

首先是清真教义禁酒。信仰伊斯兰教的人是不准饮酒的。这样,在招待客人的时候,就要饮茶。光饮茶也未免清淡些,这样茶食就上来了,馓子色泽金黄,酥脆可口,就成了待客的首选。

在西北回族人家做客,吃一口馓子,喝一口八宝盖碗子,很有面子。

再加上西北地方干燥,油炸的馓子比较好保存,就流传了下来,不光是馓子,很多类似的油炸面食都保存了下来,首先是容易保存,这是个硬性条件。

由于有了这样的风俗和这样的地域条件,回族制作馓子的技术越发精致了。客观讲,回族制作的馓子,比汉人做的好吃多了。首先,货真价实。西北人淳朴,做吃的讲究实惠,大盘鸡,拉条子,都是量大著称,馓子也一样,招待客人,更是精工细作,馓子的条很匀细,上面还沾上了很多的芝麻。看着就香。

最近好想吃馓子。可是自己不会做。问问父亲,他也不会。可是他小时候,见过人家炸馓子。他说,炸馓子要用高筋面粉,用矾,碱,盐,按照一定的比例加好,一般是一碱二矾三盐的比例。不过,盐的比例要稍稍的小点。用开水将矾碱盐冲开,等待矾碱盐化开了,水也温了在放入高筋面粉,再打上一些鸡蛋,将面活好。

面和好以后,醒一段时间,让面团充分醒发。然后,把面团揉好,擀平,用刀划成小细条,不过,要顺着面团转圈的划条,不要断了。划好的条用手慢慢的抻长,放在大圆盆里,一圈一圈的盘好,为了避免粘连,要用清油将小细条沾匀,整个的大圆盆里,几乎都是油。

小细条盘好后,从上面看,中间是空的。面条都很匀称的盘在盆里,大小都几乎一样。

再醒一段时间,加好油锅,将小面条一条一条的缠绕在手指上,再盘到竹筷上,放在油锅里,在馓子快定型的时候,用竹筷将其缠绕成花样,再用油炸定型了。然后抽出竹筷,将馓子炸熟就可以了。

说着简单,干起来很不容易。这些技术,纯粹是手工技术,没有一定的力气,没有一定的耐心,没有一定的热情,是很难做好的。

这一点,我不能不佩服那些西北的回族妇女来,她们在家里,任劳任怨,细致的做出了享誉卓著的精美馓子来,要付出多大的努力啊。

馓子除了直接吃或者是泡茶外,也可以作为了凉拌菜和皮蛋或者是青菜一起伴着吃,味道也很别致。有些人也把馓子擀碎了,加上炒鸡蛋,和青菜一起包饺子吃,味道很好。

在北京,也有和馓子异曲同工的美食,就是排叉儿,味道很好吃,逢年过节,很多人家会炸点排叉,当零食吃,点缀过节的气氛。现在条件好了,随时可以买到排叉,很多人也不去自己炸了,去超市卖点就行,不过价格有点贵。北京老字号稻香村的排叉是每斤15元,有点黑。

另外,麻花也算是另一种馓子。比起排叉来,麻花更普及一些,全国各地都有。其中,天津的老十八街的桂发祥麻花享誉全国。

 


    老北京的炸排叉



   任何一种的小吃,要成为中国的美食,要成为舌尖上的享受,不知道要付出多少代的努力,不知道有多少人默默无闻的在为让别人夸一句好吃,而毕生耕耘呢。

金瓶梅里,没有特别的提出馓子的制作技术。只是在茶食的描写中,经常提到罢了。要是没有这种食品,书中也不会说到。不过,没有在正式的宴会里说道馓子,恰恰在宴会前的茶食果桌里,一笔带过。因为,在当时,喝茶吃馓子也是一种极为平常的休闲方式,没有特别提出的必要。当然,这是富裕人家。在穷人家,也是难以想象的。

现在生活好多了,不仅仅是馓子,中国的,外国的,很多的油炸食品,让国人感到腻歪,媒体警告大家少吃油炸食品,说是垃圾食品,唉,不用说远了,倒退三十年,中国人连垃圾食品都吃不起。

吃垃圾,也是一代人的奢望!

但是,现在的油炸食品,的确不让人放心,因为炸馓子的油是地沟油,没有人能够禁止,也有很多人因为利益的关系不想去禁止。因此,这种真正的垃圾又一次回到了人们的餐桌上,过去是想吃那种所谓的垃圾食品,因为没有。现在不想吃了,或者说是垃圾太多了,又不得不去吃。

啥时候,才能吃的到真正的可以吃的食品,而不是垃圾呢?

金瓶梅那个时代,馓子不是垃圾。

 

 

一直以来,想写点金瓶梅中的美食,终于有点时间可以写了。又不知道咋样写个题目,最近看了舌尖上的中国,很喜欢,所以就借花献佛,用人家的题目,写点金瓶梅的食品。好在能为弘扬中国的古典文化做点工作,谁也不会大张旗鼓的说我侵权的。说到底,是为了弘扬中国的传统文化。

因为要写馓子这篇文章,问了问很多的朋友。大家都对馓子不是很感兴趣。一是油炸食品,不健康,而且大家对于食品卫生很在意了。馓子现在仍旧是小作坊式的生产难以形成规模。馓子的制作过程,也很复杂,手工程序很多。卫生条件不尽如人意,制作用油又难以保证质量,谁愿意买呢?

我又问,肯德基和麦当劳不也是油炸食品吗?大家回答,毕竟是国际品牌,相对注重名誉,制作已经是工业化生产,产品质量也比较讲究。再者国人崇洋,凡是西洋的食品都好吃,尤其是年轻人这样。中国自古就有远来的和尚好念经的老话了。

看看我们周围,有几个叫得响的民族饮食品牌呢?

馓子是在国家民族相对贫困的条件下产生的食品,过去是个宝贝,也只是西门庆这样的大家庭能够经常吃到,老百姓也只能作为礼品的时候,才能够吃点。可是现在,可以送礼的东西太多了,谁又能去多看一眼馓子呢?

过去,在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不懂得品牌经营,很多的食品品牌老字号都随着时间湮没了。有些老字号的当家人,有点儿品牌意识,把麻花这种小食品做大了,就像天津的桂发祥大麻花一样。虽然桂发祥也不尽人意,但是毕竟有点盼头。希望我们的有识之士,要看到民族品牌的竞争力,将自己的聪明转化成品牌的动力,把馓子这种有着千年历史的食品做大做强,早日跻身于国际名牌,而不是光想着坑人,做假货,那样早晚会完蛋。

前两天,在网上看到一篇介绍朝鲜特产的博文,其中描写面对中国游客,人家朝鲜售货员理直气壮地说,我们没有假货。这话听了,让我们脸红。人家是比我们穷点儿,但是人家说这句话的时候,很自豪。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7451/314880621191.html

更多阅读

油炸馓子 油炸馓子营养

  油炸馓子知识介绍:馓子是用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松脆可口,是新疆回族、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喜爱的风味名点。油炸馓子营养分析:馓子是用油水面搓条炸制而成,主要营养成分是脂肪及碳水化合物,属高热量、高油脂类食物,不宜多食。油炸馓

李娇儿 金瓶梅札记—金瓶梅中的风流娘们之李娇儿

金瓶梅札记—金瓶梅中的风流娘们之李娇儿   《金瓶梅》中有一位李娇儿,是一位不大不小的角色。说她大,她是西门庆府中中六位娘中的排行第二的娘,其地位仅次于大娘吴月娘,按照皇宫里的排法,人家李娇儿是皇贵妃呀,除了皇后就数她了。可是

虎眼窝丝糖 金瓶梅札记—舌尖上的金瓶梅—虎眼窝丝糖

西门庆家里过节宴会    北京,腊尽春回。天气越来越暖和了,走在小区的路上,都能感到阵阵春意。小草绽出点点嫩芽,倔强的迎着春风,我知道他也渴望春的到来。春天,是希望的季节。由于刚刚过完年,很多的东西还没有吃完呢。看着满桌

烧香疤 金瓶梅札记—西门庆的性虐待—烧香疤

金瓶梅札记—西门庆的性虐待—烧香疤 远足,这个现在社会再也平常不过的休闲举动,换在晚明时期却是很难得的,尤其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妇女当中。晚明社会,在经济开放,生产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在不断的变化着的。随着物质生活的不

封建社会禁书札记 金瓶梅札记—晚明社会的断背山

金瓶梅札记—晚明社会的断背山 金瓶梅是一部现实主义的小说。既然是现实主义,就意味着要将生活中的很多方面都要涉及到。至少在作者所处的那个年代。要了解金瓶梅,首先要看到晚明的现实特征。晚明是指明朝嘉靖到崇祯17年明亡,这一百

声明:《油炸馓子 金瓶梅札记—舌尖上的金瓶梅—油炸馓子》为网友承诺早已泛黄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