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了那么多的关于感冒,但还有几种特殊类型的感冒,值得单独拿出来介绍给大家:
疱疹性咽峡炎也属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一种,但其与一般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又有所不同。一般类型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感冒,一般由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等感染引起;而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病毒A组。
疱疹性咽峡炎好发于夏秋季。一般起病急,患儿可表现出高热、咽痛、流涎、厌食、呕吐等。如疱疹长在咽部,不溃破时,患儿还能够吞咽食物,一旦溃破,即使不咽东西,也会感到剧烈疼痛,吞咽疼痛加剧。因此,拒绝进食或婴儿喝奶时哭闹,往往是疱疹性咽峡炎的典型表现。
患儿就诊,医生检查时可发现咽部充血,在咽腭弓、软腭、腭垂的黏膜上可见多个2~4mm大小、灰白色的疱疹,周围多有红晕,1~2日后破溃形成小溃疡,疱疹还可发生于口腔的其他部位。
疱疹性咽峡炎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病程是1周左右,发热可持续3~4天,如果不合并细菌感染,可自行痊愈。
治疗和护理:在治疗上没有什么特效药物,因为其一般1周左右能自愈,往往不需要给孩子喂口服药。局部涂药也没有什么意义,只能给孩子带来疼痛,就不要折腾孩子了。
护理上,对于不愿意吸吮的婴儿,可以用小勺一点点地喂奶。因为凉能缓解疼痛,就和冷敷是一个道理,因此建议给孩子偏凉的奶或流质食物。
咽结合膜热的病原体为腺病毒3、7型。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好发于春夏季,有传染性,散发或可以发生小流行。患病的孩子多表现为高热(可达39~40摄氏度)、咽痛、眼睛发红、眼部刺痛等,有时还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不适的症状。病程较长,一般1~2周。
医生体检时可发现咽部充血,能看到白色点块状分泌物,于疱疹性咽峡炎不同的是,这些分泌物周边没有红晕,且容易剥离;眼部可发现一侧或双侧滤泡性眼结合膜炎、充血、水肿,甚至有球结合膜出血;患儿颈部、耳后的淋巴结可肿大。
治疗和护理:咽结合膜热也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结束后自行痊愈。因此往往不需要过度给予药物;体温过高时,常规使用退烧药;眼部症状较为严重时可局部使用滴眼液;其他护理和疱疹性咽峡炎类似。
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引起。传染性较强,一般有比较明显的流行病史。
与普通感冒比较:普通感冒一般散在发病,不造成地方性流行;症状轻,鼻咽局部症状明显,全身症状较轻,绝大多数不需要药物治疗,如无合并症,1周左右自愈。
流感,一般群体发病,可造成地方性流行,传播迅速;病情多较重,局部症状较轻,全身症状较重,常有高热、头痛、全身酸痛、乏力、咳嗽、咽痛等;病程较长,需要药物治疗。
治疗和护理:往往需对症治疗减轻症状,包括解热镇痛和支持治疗,可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以及要注意继发细菌性肺炎的可能和防治。护理上要保证充分休息、保暖、注意多喝开水、房间多通风消毒等。
流感重在预防:
(1)接种疫苗:注射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有效措施。流感疫苗自应用以来,对降低发病率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每年要在流感高发期到来之前,一般是在秋末进行接种。有效保护时间为半年至一年。但必须注意,对鸡蛋过敏者为接种禁忌。
(2)隔离:流感流行时,应尽可能隔离患者,加强环境消毒,减少公众集会及集体活动,不带婴幼儿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尽量不去医院。出入人多的公共场合时注意佩戴口罩。感冒患者尽量不要接触婴幼儿。成人在清理鼻涕或用手捂嘴打喷嚏后,一定要有效洗手。
(3)日常防护:室内要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定时通风换气。坚持多带孩子到开阔的自然环境进行户外活动,经常用冷水洗手洗脸,增强耐寒能力。较大的儿童可以服用板蓝根、大青叶、金银花泡水等方法预防流感,绿茶漱口也有一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