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我们拍摄人像照片最常使用的方式就是“大光圈”,因为“大光圈”制造出的浅景深效果会更加突出人物,而且仿佛将人物重新置身处于一个更加“梦幻”的,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曾多见的世界。而本次我们将反其道而行之,不再使用“大光圈”追求迷离的虚化,更加注重人与环境的结合,让我们在拍摄人物照片的同时也更加完美的融合环境,重拾那些被忽视的细枝末节。
1.技术准备:通过调节光圈、感光度、白平衡等控制基本调性
拍摄前的准备尤为重要,我们需要调节好相机本身的各项参数,以控制我们照片的基本调性。首先根据现场确认感光度,因为使用了小光圈,所以建议感光度适当提高一些,以保证快门速度不至于过慢而产生不必要的抖动(如果是弱光或夜间拍摄建议带上三脚架)。当然,画面质感的“高级与否”与照片画质密不可分,在选择相机方面就要有所考虑,比如我手中的EOS 750D,配备了2420万的APS-C画幅CMOS图像感应器,高像素可以保证就算被摄体被放大很多,细节也都可以清晰成像。而白平衡则是很重要的建立“情绪”的设定,比如下面的这张,整体想要营造一种偏冷的气氛,所以调节色温使整体偏“蓝绿色”,以达到想要体现的效果。
光圈:F3.5 快门:1/125秒 焦距:35.0 mm ISO:100 草沒味
2.利用道具:添加或充分利用道具,进而与环境“互动”
利用一些道具来结合环境拍摄人像将会给照片添加一些趣味性。比如这张,本身环境是在室内的窗户旁,只有一席白色的窗帘与空空的木质地板,如果只在原有的环境下拍摄人像或许拍摄了几个角度就会变得很乏味,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选择通过添加道具来解决,通过几只玫瑰花既点缀了画面颜色,同时也为整体环境添加许多浪漫的气息,再结合人物的裙子起到遥相呼应的感觉,而此时通过把人物藏在窗帘后面来营造出别样的“虚化”与“梦幻”,这是和大光圈拍摄出的感觉完全不一样的体验,构图方面则选用了竖构图来集中呈现人物的体态与其散发的浪漫气息。
光圈:F5.6 快门:1/500秒 焦距:50 mm ISO:320 猫
3.增加趣味:关注表达的层面,为环境肖像添加故事性
拍摄环境肖像的照片很重要的一点是传递出相应的叙事信息,这是与单纯的人物特写不同的地方,环境可以交代画面中人物的身处地点,烘托整体画面的基调与氛围,也是为了搭建整幅作品的语境。
光圈:F4.0 快门:1/250秒 焦距:35.0 mm ISO:400 姬卡
我们有时为了让照片更加有内容不至于过于空泛,可以预设出一个虚构的剧情,来带入人物情绪。比如下面这张拍摄于一个舞蹈教室内,设定的主题就是与“舞蹈”相关,而如果只是让模特摆几个简单姿势显然不够真实自然,照片也显得空洞乏味。为烘托照片主题作者选择了推至房间最远的角落记录下整个房间的构造,并让模特真实地舞动起来,再结合舞蹈教室特有的玻璃及镜面等,让整幅画面看起来变得特殊。而拍摄技巧则是借助于EOS 750D的全19点十字型自动对焦及最高约5张/秒的高速连拍,得以实现高精度自动对焦拍摄,从而准确捕捉决定性的瞬间。
光圈:F3.5 快门:1/90秒 焦距:35.0 mm ISO:400 姬卡
4.主体倒置:环境充当主体产生别样效果
在传统思维里,我们拍摄人像照片通常会比较注重人物的姿势、表情等,以人物为主题来进行创作,而为了避免画面的单一性,我们可以考虑“主体倒置”的思维,使人充当整幅风景的“陪衬”,或许会有别样的效果。
比如下面这张,是一次在海岛的旅行中完成的,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我们或许会心生“想要留住它的一望无垠”这样的想法,而单单拍摄大海又略显单调,以海为背景的人物特写也拍了许多,这时,我们选择退后至地势更高的远处并选择镜头广角端进行拍摄,更加把人物与环境融为一体,构图上,因为远处的大海比较平静,如果把人物置于偏左下或偏右下的位置会与整体环境产生一种失衡的感觉,于是选择了将人物放置于画面中间偏下的方位,同时也是突出这种对比之中人物的“渺小”以及“大海”的广阔。我们总是说拍摄人物照片要保留并突出情绪,而我认为,即便在照片中我们看不到人物的面目表情,可当人与风景是那么自然的融入到一起的时候,那种情绪完完全全靠感受就都能体现出来了,与单单人物脸上的某种“喜怒哀乐”所不同的是一种让整幅景象产生诗意四散的情绪。
光圈:F11 快门:1/320秒 焦距:28 mm ISO:100 Silvia Camp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