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们讲解了《太极拳论》的来源,今天我们来讲一下《太极拳论》的内容。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这个讲太极是由无极而生,太极是阴阳之母,太极为阴阳学说,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系,中国传统文化整体都是以阴阳五行八卦作为他的哲学基础,所以说才有后面的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第二句,动之则分,静之则合,一动则阴阳分出,一静则阴阳收回一个圈。无过不及,随曲就伸,多了就是顶,我一放你就会空,就会向前顶出。不及,如果你没有棚劲,我一压你,你就会被压垮,就会从腰,从根部断掉。随曲就伸,你来多少,我就走多少,你走多少我就给你填满。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你进攻我,我柔化,这个叫走化,我在走化的过程中让你背势,这个叫做粘。人刚我柔谓之走,我顺人背谓之粘。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虽变化万端,而理唯一贯。你动的快,我就应的急,也动的慢,我就随的缓,虽然有各种各样的变化,道理却只有一样,就是叫做不多不少,不丢不顶。
太极罗老师
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这个是指练拳的三个阶段,第一个层次是着熟,有的又讲的是招熟,其实应该是由着练习的时间长,就会逐渐的进入第二个层次,懂劲阶段。要有懂劲就要建立在听劲的基础上,有了听劲可以走化掉,这个就叫做懂劲。由着懂劲继续练习,就会进入第三个阶段,神明阶段。因为太极拳是练神的拳,神不是神秘的神,而是人的精气神,到了练神的阶段。然非用力日久,不能豁然贯通焉。很多人都说太极拳不是不用力吗?这里的用力不是指用力气的力,而是指练习的时间,正确的方法练久了才能豁然贯通。虚领顶劲,气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隐忽现,这个是讲身法。虚灵领顶劲是讲身法要立身中正,气沉丹田不是说我们要把气努力的压在腹部,而是形容气往下沉,沉于涌泉、沉于下丹田。
师兄互相交流太极实战推手
不偏不倚,这个是讲身法,不要左偏右倚,而要立身中正。忽隐忽现,这个是讲,我们在变化中要忽隐忽现虚实。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仰之则弥高,俯之则弥深,进之则愈长,退之则愈促,这个讲太极拳的圈的大,你向左我就左虚,向右我就右杳,你高我比你还高,你低我比你还要低,你长我比你还要长,你退的快我比退的更快,始终我的圈都将你的圈罩住,都比你大,你就无法攻破我的圈。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英雄所向无敌,盖皆由此而及也!这个是指功夫要练到什么境界呢?功夫练习的目的就是要英雄所向无敌,要怎么做到英雄所向无敌呢?就要我独知人人不知我,这句要反过来说,我知道你,你不知道我。要怎么做到你不知道我,我知道你呢?就要做到轻,轻到一片羽毛都不能落在我身上,连蚊虫、蝇虫都不能落在我的身上,我们长期练习太极拳,到了夏天,蚊子都没有办法咬到我们,我们有敏锐的听劲,蚊子要四条腿儿到我们身上才能下口,刚刚落了一条腿,我们就已经感应到它了,就一巴掌将它拍死,这个就是蝇虫不能落。
2017年太极年会师兄红毯秀
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王宗岳:《太极拳论》

百度搜索“爱华网”,专业资料,生活学习,尽在爱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