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速写 《速写》教学(二):理解人体结构

《速写》教学(二):理解人体结构

理解人体结构

理解一、怎样画人物轮廓(图10)

一、怎样画人物轮廓(图10)

人体速写 《速写》教学(二):理解人体结构

图(10)

你在下笔之前,必须知道要画什么,头脑中必须明确所要画的人体的动作。从不同角度研究模特,感觉一下这个运动或静止动态其内在的本质。构思是作画的第一步。所谓意在笔先,即是如此。

1、先考虑画面的平衡和安排,在纸上确定所要描绘人体的位置。

画出两个标记表示所画人体的位置。

2、用短直线画出小方块表示头部的轮廓。脖颈改变方向处需仔细处理。从喉结到锁骨之间的凹陷处画出一条线表示中心位置。

3、从脖颈锁骨之间的凹陷处画出一条斜线表示肩部的运动方向。不要忘了中心记号,它应该位于锁骨之间。

4、以身体承重的一侧开始,从最外侧的一点上勾出髋部和大腿的轮廓线,表示出身体的大致动势方向。(图11)

图(11)

5、接着,对照头部的宽度,画出身体相对静止的另一侧形体的轮廓。

6、然后,再回到动态的一侧,画出脚的一条线,现在,人体的重心已经确定。

7、在人体中间偏上的位置,继续画静态一侧的线条至膝盖。

8、在膝的外侧,画出另外一只脚的线条。(图12)

图(12)

9、再从头部开始,把头部看成一个立方体,有前面、侧面、后面、底面、同眼睛平行,用透视法进行描绘。

10、画出脖颈的轮廓,从脖颈锁骨之间的凹陷处向下到胸部中心画一条线。

11、在这条线的右边,即腹部与胸部结合处,另外画出一条线,然后根据人体姿态,以线条表现或扭曲、或倾斜、或直挺的厚实的胸廓。

12、现在画出支撑身体大部分重量的大腿和小腿,即圆形的大腿、方形的膝盖,三角形的小腿和方形的脚踝。然后画出双臂。(图13)

图(13)

这些简单的线条,勾勒出了人体的轮廓,表示出了人体的大致比例以及人体动态侧面和静态侧面的平衡、和谐及韵律。

记住,头部、胸部和骨盆是人体三大组块,它们本身是固定不动的。我们把它们看成块状物体,有四个面。这样,它们相互间的位置关系可以保持对称与平衡。但是,如果使这些块面向后、向前弯曲或是旋转扭动,那么人体将会因为块面位置的移动和变化而形成动态。

无论这三个组块可以形成什么样的姿态,无论其身体的一侧可以表现出多么强烈的动态,身体的另一侧都会体现出静态的、柔和的线条特性。这种微妙的、捉摸不定的、栩栩如生的和谐特性贯穿整体,这就是人体的韵律。(图14)

图(14)

二、人体比例(图15)

图(15)

一切人体比例尺寸的测量都是把人体分割成若干个固定的比例尺寸的部分。测量的观念多种多样:理性的、感性的,它们之间各不相同。

如果使用特定的比例,即使这些比例反映的是理想的通常的人体比例,也将会导致绘画作品缺乏个性。此外,套用这些所谓的艺术标准,人体必定处于视平线上,且显得僵直。即使是头部或身体做最小的弯曲动作,虽然实际的比例没有改变,但视觉上的比例将发生变化。

从解剖学的角度来看,将头骨视为一个计量单位。若从视平线进行测量,上肢骨,即肱骨,约1.5个头骨长。前臂大拇指一侧的桡骨约1个头骨长。前臂尺骨或小指一侧,从肘到手腕约30cm。大腿骨也称胫股骨,约2个头骨长。小腿骨也称胫骨,约1.5个头骨长。

图例表示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一是保罗?里查尔博士的测量法,二是威廉?里摩尔博士的测量法,另一个是米开郎基罗的测量法。

保罗?里查尔博士测量法为7.5个头骨长(图16)

图(16)

威廉?里摩尔博士测量法,米开朗基罗测量法为8个头骨长(图17)

图(17)

三、测量(图18)

图(18)

首先,需要用眼睛测量,并仔细观察模特,比较人体几个组块之间的尺寸比例,然后,用手进行测量。测量时,用大拇指和其它手指握住炭笔或铅笔,以食指和炭笔笔尖分别标出你所测量对象的上下两个端点。将手臂伸直,头部倾斜,眼睛尽可能靠近抬起的肩膀。

如果测量模特,从食指到炭笔或铅笔笔尖的距离大概为2.5cm ,那么在你的画中,所画出的长度可能是5cm ,或者更多。也就是说,所有的测量都是相对的。如果说头部的长度是整个身体的七分之一,而你在炭笔或铅笔上纪录下来的是“2.54cm ”的话,显然不论你的画面是多大尺寸(通常,这个尺寸你已经预先确定了,你的画可能是一幅缩微画或壁画),你都应在画面上按比例标出七个“2.54cm ”的长度。手臂依靠轴与肩胛骨相连接;眼睛位于手臂之上并更靠前,轴线和半径完全不同;手臂和脖子长度不同。而且,测量物体时,有的人很自然地闭上左眼或闭上右眼,也有人两只眼睛都睁开着。所以,情况各异,没有什么固定的测量方法,用一只眼还是两只眼全看个人习惯。但是不管习惯如何,你的眼睛必须尽可能地靠近肩膀,手臂尽可能伸直。

对象上没有标记可以证实你的测量是否准确。此外,模特位置可能远远高于你的视平线,这样人体比例会发生很大改变。只有模特位置平行于你的视平线时,才能用铅笔进行垂直测量。高于视平等或者低于视平线,物体和执笔手臂之间就会有一个角度。准确地确定这个角度需要一些练习。要准确地确定这一角度,先找一面墙或者垂直的杆子,上面竖直标出七八个标记,每个标记之间相隔2.54cm 左右。坐在几米外的远处,伸直手臂,眼睛靠近肩膀,用炭笔或是铅笔准确地画出每两个标记的间隔。反复进行这种练习,这就能够手执炭笔在不同的距离非常准确地判断角度。这种测量角度的方法也适用于测量人体(图19)。

图(19)

测量(图20)

图(20)

活动的块(图21)

头部 (20.32厘米高   19.05厘米深   15.24厘米宽)

胸廓 (30.48厘米高   20.32厘米深   25.4厘米宽)

骨盆 (20.32厘米高   15.24厘米深   25.4厘米宽)

图(21)

1、头骨 2、锁骨 3、胸骨、 4、髂骨 5、耻骨 6、坐骨 7、肩胛骨 8、髂骨顶部 9、骶骨(图22)

图(22)

四、楔人、穿过和固定(图23)

图(23)

靠榫眼和凸榫,上肢和下肢连接在胸腔和盆骨上,称为球窝连接;肘部和膝盖是靠铰链关节分别连接的。周围的肌肉通过改变位置、形状和大小,在关节结构允许的情况下能过各种方式移动关节。

当身体做出动作时,各部分本能地调整姿态协调动作。肌肉通过收缩身体各部分扭转弯曲。这时,肌肉本身拉长、缩短、膨胀,形成更小的楔块或者与更大的、更为结实的组块一块形成各种不同的形状。肌肉的这种收缩膨胀的特性使各个肌肉块的形状相互交织、叠合、伸展成为一个整体。这些形状相互交错,从视觉上给人以楔入或者相锁的感觉,就像布料褶皱一样,褶皱改变,外形也随之改变。

对象轮廓上画出的每个块面或是线条,都要对照具体实物,这个快面或线条就是这个实物的轮廓。同样,轮廓中各种块面或线条交错、叠合,表示具体实物之间的相互楔入、榫眼相接和连锁。(图24―26)

图(24)

图(25)

图(26)

画人体轮廓时可以不用考虑它是由什么样的块面组成。另外,对象厚度以及各人体组块中小块面之间的交错、叠合是用来表示具体东西的体积和厚实感。(图27―30)

图(27)

图(28)

图(29)

图(30)

五、平衡(图31)

图(31)

如果将几个物体竖着摞起来,在不同的角度上它们处于平衡状态,那么它们共有一个重心。对于一幅画面,不论中心线在哪儿,各种力相互作用一定要使画面有稳定感、平衡感。无论姿态如何,这一点都是很重要的。一个站立的人体不论他是向前、向后还是向侧面,他的姿态体现在画面上都是稳定的。重心从脖颈处的胸口落在承重的那只脚上,或同时承重在两只脚之间。

某种意义上讲,静态站立着的人体如同垂直悬挂的钟表,他和这个钟表一样,是静止不动的。当钟摆成弧形左右摆动时,它的重心总是固定不变的。钟摆从重心处呈弧形摆至两侧的极限位置,其远离重心的程度,正相当于人体远离平衡的程度。这个位置体现了最大的运动角度,画中此点为人体运动的最大角度。即使在运动角度达到最大时,动态中也必须有一种稳定感,就像钟摆一样,人体可以重新回到稳定的重心上来。这种平衡感在绘画中表现出来的是动作的连贯性和韵律感。(图32―34)

图(32)

图(33)

图(34)

六、韵律(图35)

图(35)

我们意识到韵律的存在并不是从哪个时期或者哪些艺术家、艺术群体开始的。我们知道在1349年,一群佛罗伦萨画派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艺术团体,研究色彩的变化、画面的构成等,其中包括对运动进行科学化的研究。但是韵律并不是发明出来的。韵律是宇宙中有规律的运动,这个世界开始时它就存在。大海、潮汐、恒星和行星,树木和花草,云朵和飞絮,它们的运动都是有韵律的。韵律是所有动植物生命的一部分。用重读和非重读音节表达说出的话语、说话中的停顿,都有其韵律的变化。诗歌和音乐都是艺术载体,是用适当并富有韵律的声音、美好的思想、想象或情感来表现的,没有韵律就没有诗歌和音乐。在绘画中,图画的轮廓、色彩、光和影都是富有韵律的。

慢动作画面使我们能够从新的角度欣赏所有能够看见的运动。在撑杆跳、障碍赛这样的画面中,我们可以用眼睛观察每块肌肉的运动,观察人体或马匹在整个动作中的和谐关系。(图36)

图(36)

描绘人体时,要表达出它的韵律。同时,我们需要保持人体各组块之间的平衡。相对静态的、动作幅度较小的一侧应配合动作幅度较大的、力度较大的一侧,头脑中始终注意整个画面内在细微处的对称。(图37―39)

图(37)

图(38)

图(39)

七、旋转和扭动(图40)

图(40)

人体由头部、胸部和盆骨这些组块组成。每个组块都有它的高度、宽度和厚度。把身体这几部分看作组块,它们固定在脊柱上,平衡、倾斜、扭转,摆出不同的动作。当组块扭曲旋转时,它们之间的空间变长、变短或成螺旋状。

我们可以把这些运动和各组块之间的空间比作正在拉奏的手风琴。当人体一侧产生棱角分明、刚劲有力的动态时,就像用力合上手风琴的琴叶一样,用力把形体的两侧往中间挤压,结果,产生了动态相对剧烈的一侧。像手风琴的琴叶一侧,而相反一方的褶皱会变得稀松,动作会显得柔和,幅度平缓。

人体各组块靠肌肉,腱和韧带运动。肌肉是成对的,彼此之间向相反的方向拉伸,就像两个人使用横锯一样,当拉伸的肌肉紧绷着时,没拉伸的肌肉是松弛的。当两块或更多的组块,譬如胸部和盆骨,被紧紧地拉拢到一起,这一侧的肌肉就会绷紧,形成动势较强的一侧,而另一侧肌肉相对舒展,人体组块处于相对静态之中。角度和曲线的密切关系在任何时候都是需要考虑的。成对肌肉之间的从属和主被动关系在每个生命体身上都是存在的。这种关系使身体的扭转弯曲产生出谐调的运动,表现出形体细微的连贯性。不断变化和难以捉摸的特性恰恰就是动态的本质所在。(图41―45)

图(41)

图(42)

图(43)

图(44)

图(45)

八、光和影

画好外轮廓后,加上明暗,能够使对象富有体积感,体现出它的宽度和厚度。头脑中先有这样一个概念:立体人形的四个侧面是由几个大组块组成的面,避免多余的明暗色调,否则会影响头脑中再现实物的能力。比如实物侧面是什么样,在画中就应该得以体现;实物正面是什么样,也应表现出来。这就是再现实物的能力。(图46)

图(46)

相同强度的色调或相同大小的色块不应该在一起,对相同色调的安排应该灵活并且错开。

色调之间应该有明显的区别。色调越少越好,避免多余的明暗色调,如果只需要三个色调,就不要用四个。头脑中要明白,组块简单,上色调就要概括,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图画毕竟不是明暗效果(图47―51)。

图(47)

图(48)

图(49)

图(50)

图(51)

九、组块的分布(图52)

图(52)

必须承认我们不能记住很多复杂的图形,所以绘画人体之前最好考虑所要画的人体主要由哪些形状组成。用下面这个方法,简单且容易记住。

从人体的正面来设想各个形块之间的楔合和交叉:呈方块形的脚踝和呈三角形的小腿相连接,然后小腿连接到呈方形的膝盖上,膝盖连接到圆形的大腿上,大腿又和髋部组块相接,在髋部的两侧,三角形的楔子伸入胸廓。胸廓下面是椭圆形的,肩部近似方形。在这个方形上面接入立柱状的脖颈。头部位于脖颈上,与脖颈的形状相比,头部是方形的。(图53)

图(53)

从人体的背面来设想各个形块之间的楔入和交叉:头部是方形的,位于圆柱形的脖颈上。肩部的胸廓呈方形,向上楔入颈部,胸廓下部呈三角形,楔入髋部。方形的髋部位于圆柱形的大腿之上。膝盖是方形的,腿肚子呈三角形,脚踝是方形的。(图5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7851/668510862264.html

更多阅读

《瀑布》教学课堂实录 紫藤萝瀑布课堂实录

《瀑布》教学实录成都树德小学冉艳一、教学目标1.学会认识本课的8个生字,会写“松”、“丈”两个字。2.学会在文中理解“叠叠的浪”、“阵阵的风”、“衬着”等词语。3.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第一、二小节,背诵课文第一

《巴西》教学案例分析 教学案例分析

《巴西》教学案例分析一、教材分析(一)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本节教材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近国家中重点介绍的一个国家,它的经济发展过程、社会背景、文化特点基本上代表了拉丁美洲的发展过程和社会现状,巴西是拉丁

一年级《画》教学反思 一年级美术教学反思

一年级《画》教学反思导学《画》这课,我用了一课时,导学过程中鉴于大部分学生已经会读本诗,但没有见过画幅。我采用的方法先让学生看一幅字画,再由谜题诗导入——观察图画——初读课文——学习生字——研读课文内容——指导朗读的步骤

声明:《人体速写 《速写》教学(二):理解人体结构》为网友微笑姑孃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