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试题 新课程理念试题大全_新课程理念试题


新课程理念试题

新课程理念选择题 A(附参考答案)

1、教师讲课语言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吸引力,声音抑扬顿挫, 并伴有适当的表情,使学生产生兴趣,易引起学生 ( B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共鸣

2、在下列教师行为中,属于心理健康表现的有 ( B ) A、交往中,将关系建立在互惠的基础

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试题 新课程理念试题大全_新课程理念试题

上 B、冷静地处理课堂环境中的偶发事件 C、将生活中的不愉快情绪带入课堂,迁怒于学生 D、偏爱甚至袒护学习成绩好的学生 3、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 ( C ) A、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 B、关注学生在群体中的位臵

C、关注和促进学生的发展 D、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4、为了保证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国家实行三级课 程管理体制。这三级课程是( D ) A、必修课、选修课和活动课 B、理论课、实验课和活动课 C、显形课、隐形课与实践课 D、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现代学生观的基本观点是 ( D )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③学生是自由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④学生是教育活动的主体 C、①③④ D、①②④

6、 个别教师不允许班上学习差的学生参加考试、 随意占用学生的上课时间、
1

指派学生参加一些与教育教学无关的商业庆典活动等。这些行为主要侵害的是 学生的( C ) A、健康权 B、名誉权 C、受教育权 D、隐私权

7、下列哪种情况下造成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承担责任( D ) A、在学生自行上学、放学、返校、离校途中发生的 B、学生或者其监护人知道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患有特定疾病,但未告之 学校的 C、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学校、教师已经告戒、纠正,但学生不听劝阻, 拒不改正的 D、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教育教学活动或校外活动,未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安全 教育,并未在可预见的范围内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的。 8.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C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 C. ①③ D. ②④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④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9、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 A.说出、表演、展示 C.感受、参加、养成 B.设计、制作、创作 D.解释、完成、背诵

10、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等三个层 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C.学生的选择 B.教师的发展 D.课程制度的变迁

11.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 ( 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2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2.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 A )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13.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 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14.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 ——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B ) A.讲解——接受式 C.探究发现式 B.示范——模仿式 D.情境——陶冶式

15.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 C )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C.都是主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D.都是客体

16.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 )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17.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 B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1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19. 世纪 90 年代初, 20 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 《准备学习: 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 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20.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 A.学生 B.学校 B ) C.教师
3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D.校长

21.校本教研的主体是(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22.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 C ) A.学科学习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23、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 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 C )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4.( A )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25、阅读是学生的( A )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 的阅读实 践。 A、个性化 B、整体化 C、综合化

26、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 B )、评价目的和方 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A、学习态度 B、学习方式 C、学习目的

27、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是(①) (1)生活即教育 (2)社会即学校 (3)教学做合一

(2)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目的论; (3) 多元智能理论; 28、所谓?自我反思?是指(③) (1)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之间的交往、互助与合作; (2)是研究者以叙事、讲故事的方式,表达对教育的理解和解释; (3)是指教师把自己日常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作为思考和研究对象; 29、校本教研的核心要素是(①) (1)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2)教育叙事、同伴互助和专家引领;
4

(3)案例、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30、为了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思考、探 究问题的能力和独立学习的能力、苏霍姆林斯基创造了(①)等教学方法。 (1)记忆法、思维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2)观察法、思维法和探险性学习方法; (3)复习法、检测法和研究性学习方法; 31、(①)是多元智能理论确立的直接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并学以致用;(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 (3)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32、建构主义理论中阐述学习的四大要素是(②) (1)理解、记忆、协作、交流。 (2)情境、协作、交流和意义建构。 (3)自主、合作、探究、记忆。 3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 意识。 ②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③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④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 好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34、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 合的现状,整体设臵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臵综合课程,以适 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A B C ) A.均衡性 B.综合性 C.选择性

35、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A B C ) A.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5

B.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6、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 B ) A.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37、 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A ( B C ) A.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信息化课程资源 3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 B ) A.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39、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 B C ) A.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B.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C.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40、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 B C ) A.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B.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 程 C.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41.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 标是建立( A B C ) 考试、选拔方式。
6

A. 学生自由选择 B.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C. 综合评价的 42.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 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A B C)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 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43、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 A )选择。 A 必然 B 必要 C 必需

44、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 B )。 A 改革 B 创新 C 变革

45、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 慧的( A )。 A 发挥 B 发展 C 发扬

46、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 C )。 A 变革 B 改变 C 变化

47、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 B )条件。 A 重要 B 基本 C 必要

48、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 旨在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 C )环节。 A 重要 B 必要 C 首要

6、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 B )。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7

49、教育的根本功能是( C )。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D、为了一切学生

50、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 D )。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51、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A )。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52、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 B )。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53、学科教学要以( C )为本。 A、教科书 C、人的全面发展 54、课程不是教学的( A )。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55、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 C )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56、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 A )。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57、教师是学习的( D )。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58、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8

A、1/3

B、2/3

C、1/2

D、1/4

5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 ) A、确立教育目的 C、加强德育工作 B、设计课程体系 D、选择教学方法

6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 )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61、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 )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62、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 ) A 时代的要求 B 教学要求 C 家长的要求 D 学校的要求

6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 教材改革 B 课堂教学改革 C 课程改革 D 教师素质提高

64、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C ) A 教学大纲 B 学生发展特点 C 国家课程标准 D 课程改革纲要 65、 制定国

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 D ) A.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C.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B.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D.针对性、实效性、科学性

66、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D ) A.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9

D.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67、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 C ) A.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C.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B.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D.相互尊重,共同提高

68、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B ) A.教材就是教科书 C.教材就是课程 B.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D.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69、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A ) A.自主、合作、创新 C.主动、合作、改革 B.自主、合作、探究 D.提高、发展、创新

70、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B ) A.人类至少有 7 种以上的智能,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有的重要,有的是 次要的。 B.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 进行评价的。 C.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 所以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71、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D ) A.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72、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B )
10

A.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D.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73、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A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 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74、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 )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75、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A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②研究教材;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 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 运用教材;④研究学生特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6、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B ) A.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

11

77、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D ) A.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C.让学生学会知识 B.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D.师生的交往互动

78、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C )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 标准为依据,体现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 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79、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D ) A.问题性 B.开放性 C.过程性 D.综合性

80、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C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81、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C )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 力目标;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82、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D )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 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价观的转变。

12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83、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 价值取向出现了哪些变化( C )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由 ② ③ 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④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84、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A )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 学生来说要求过高;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④?刚性?太 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

85、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D )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86.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D )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 困难;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⑥世界 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87、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A )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13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8、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 D )等三个层 面上展开。 A.教材的更新 C.学生的选择 B.教师的发展 D.课程制度的变迁

89.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90.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 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 术教育 9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 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即( 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92.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 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
14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式是指( A )。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C、合作性讨论 B、辩论

D、 异步讨论(如 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93、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 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94.?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 的德育方法是( C ) A、陶冶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95.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 成语是( C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A D、三番五次 )

96.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以综合课程为主 C、以分科课程为主

B、设臵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97.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B ) A、均衡性 发展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互补性 综合性 B、均衡性 D、针对性 综合性 整合性 选择性 自主性

98.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D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15

D.十五大

99.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 C ) A.改革开放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三个有利于?标准 D.和平与发展

100.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 ( C ) A.小康社会 B.信息化社会 C.学习型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01.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B )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D、评价建议

102.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B )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03.?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 是( B )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D )

104.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②学生是独特的人;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④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

105.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③展现教 学过程的魅力;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D C、①③④ )。 B、进行双基教学
16

D、①②④

106.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C、以学科为主教育

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

107.( A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108.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C )。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09.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D )次。 A、7 B、4 C、5 D、8 放在中心位臵。( C ) D.教师和学生 意义

110.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111.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更大。( A ) A.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112.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 ,调动学生的主 体性,为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C )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113.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B )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B.关注每一位学生 D.信任学生 的圣殿。( D ) D.人性养育

114.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115.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A )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

116.?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
17

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 A )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 117.( B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18.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B )。 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

119.?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 价体系( B )的特点。 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

120.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

121.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122.新课程的具体目标除了有改革考试和评价制度、重建课程 管理体系外,还有( A B C D ) A.改变课程功能 B.调整课程结构

18

C.精选课程内容

D.改进教学方式

123.在下列教育评价方式中,属于质性评价方式的有 ( A B C ) A.档案袋评定 C.表现展示评定 B.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 D.成就测验

124.建构主义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环境的构成要素有( A B C D ) A.情境 B.协作 C.会话 D.意义建构

125.下列关于新型知识观的说法正确的是( B C D ) A.个人见解在给定的课程知识面前没有意义 B.知识客观化和科学化的追求必然是以牺牲个人知识因素为代 价的。 C.缄默知识对人类的认识有着深刻的影响

D.知识为一种探索的行动或创造的过程 126.本次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师生关系应该是( A B C D ) A.民主的 B.平等的 C.对话的 D.互动的

127.新课程给教师角色的定位是 ( A C ) A.学习者 B.定向者 C.促进者 ( A B C ) C.选择性 D.平均性 D.定论者

128.新课程结构的主要特点 A.均衡性 B.综合性

129.?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内容包括( A B C D ) A.校本课程开发总体目标 C.课程实践与评价的设想 B.校本课程的结构与课程门类 D.保障措施

130.2001 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旗臶鲜明地把课程改革作 为一项政府行为,明确了基础教育对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的作用是( B C D ) A.前沿性 B.全局性 C.基础性
19

D.先导性

131.地方对课程管理的主要方面是( A B C D ) A.贯彻国家课程政策 C.组织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B.制订课程实施计划 D.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和管理

132.校外课程资源是指学校范围以外的各种可以用来开发和建设课程的资 源,主要有( A B D ) A.家庭资源 B.社会资源 C.校园资源 D.自然资源

133.当今世界,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是( B C D ) A.向学生回归 C.向教师回归 B.向学校回归 D.向教育实践回归

134.教学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以下特征( B C D )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135.现代教育评价的产生和发展可分为如下几个时期( B C D ) A.教育测验运动时期 C.多方位研究时期 B.目标分析研究时期 D.教育评价的兴盛时期

136.简述质性评定的主要特征有( B C D ) A.评定是一种自上而下的评价 B.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主体人的发展 C.评价的方式具有情境性 D.评定是不断探索改进的过程

新课程理念试题-选择题

20

(没有答案的,可从前面的试题或《走进新课程》查找) 1、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 A )

① 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 ② ③ ④ 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 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 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

的心理素质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②③④

2、课程改革要改变原有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 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 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 ABC ) A. 均衡性 B. 综合性 C. 选择性 3、新课程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倡导( ABC ) A.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 B.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C. 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和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新课程在课程管理方面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实行 ( B ) A. 国家统一管理课程 B.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C. 学校自主管理课程

21

5、下列属于课程改革提出的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的校内外课程资源有 ( ABC )

A. 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 B. 各种社会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 C. 信息化课程资源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 AB ) A. 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B. 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C. 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 7、新课程体系下要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调( ABC ) A. B. C. 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基础上的教师自评为主 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 8、学校在课程开发中的任务有( ABC A. B. C. 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 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9.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 ABC ) 考试、选拔方式。 A. B. C. 学生自由选择 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 综合评价的 10..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 程的整合,可以逐步实现( ABC )
22

)

A.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的变革 B.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变革 C.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 11、课程改革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历史的(A)选择。 A 必然 B 必要 C 必需 12、课程改革是我国教育领域的一场广泛深入的教育(B)。 A 改革 B 创新 C 变革 13、新课程提倡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而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靠教师集体智 慧的(A)。 A 发挥 B 发展 C 发扬 14、新课程呼唤综合型教师,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C)。 A 变革 B 改变 C 变化 15、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新课程实施的(B)条件。 A 重要 B 基本 C 必要 16、改变应试教育模式下的学科本位课程体系,建构与时代精神相适应的旨在 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的课程体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C)环节。 A 重要 B 必要 C 首要 17、新课程教学改革要求我们首先确立起(B)。 A、先进的教学观念 B、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学观念 C、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 D、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教学观念 18、教育的根本功能是(C)。 A、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B、为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 D、为了一切学生
23

C、促进人的成长与全面发展

19、在新课程改革中,对“课程”含义的理解应该是(D)。 A、教学计划、课程标准、教科书等文件 B、课程标准规定的各学科课程 C、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发的课程 D、包括学科课程、综合化课程、实践活动类课程和潜隐形课程四大类课程 20、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A)。 A、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B、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 C、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过程 D、是知识传授与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 21、教学关系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B)。 A、师生对话 B、师生交往 C、共同讨论 D、课堂活动 22、学科教学要以(C)为本。 A、教科书 B、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C、人的全面发展 D、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23、课程不是教学的(A)。 A、权威 B、方向 C、目标 D、计划 24、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师要用(C)去实施教。 A、嘴 B、耳 C、心 D、眼 25、学生的主体是(C)。 A、教师 B、家长 C、学生 D、学校

24

26、对待师生关系上不应当强调(A)。 A、服从 B、尊重 C、赞赏 D、引导 27、教师是学习的(D)。 A、组织者 B、引导者 C、合作者 D、以上都是 28、新课程主张课堂让学生至少有(B)时间的活动。 A、1/3 B、2/3 C、1/2 D、1/4 29、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A ) A、确立教育目的 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 D、选择教学方法

30、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B) A、自主、合作、探究 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 D、兴趣、发现、研讨

31、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 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 A、双重抑制 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 D、倒摄抑制

32、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 A、针对性 B、逻辑性 C、知识性 D、创造性 (A )

33、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 A 时代的要求 B 教学要求 C 家长的要求 D 学校的要求 34、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 C )

A 教材改革 B 课堂教学改革 C 课程改革 D 教师素质提高 35、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的依据是 A 教学大纲 B 学生发展特点 C 国家课程标准 D 课程改革纲要
25

( C )

36、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 的( ) B 针对性、时效性、积极性 D 针对性、实效性、主动性 ( )

A 积极性、主动性、有效性 C 针对性、科学性、主动性

37、为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本次课改实行 A 国家、自治区、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B 省、县、乡三级课程管理

C 教育部、教育局、教务处三级课程管理 D 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38、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 ( A 保持距离,建立威严 B 加强了解,打成一片 互尊重,共同提高 39、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有利于 ( A 教学方法的变革 C 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 ) )

C 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D 相

B 教学过程的变革 D 学习方法的变革 )

40、下列不属于校外课程资源的一组是 (

A 科研院所、科技馆、多媒体教室 B 教科书、实验室、博物馆 C 家长、教师、工厂 D 自制教具、校园草坪、阅览室 ( )

41、下列对教材理解正确的是

A 教材就是教科书 B 教材是指与教科书有关的教学资源 C 教材就是课程 D 教学参考书不属于教材 )

42、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转变的基本精神是 ( A 自主、合作、创新 C 主动、合作、改革 B 自主、合作、探究 D 提高、发展、创新

26

43、下列关于多元智能理论论述正确的是 (



A 人类至少有 7 种以上的智能, 每一种智能作用不同, 有的重要, 有的是次要的。 B 教育评价应该是多渠道的, 采用多形式在不同的实际生活和学习情景下进行评 价的。 C 每一个人的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 每一种智力都有统一的表现形式, 所以 存在统一的评价标准 D 各种智能是以整合的方式存在,他们有共同的发展规律。 44、关于教学策略的认识正确的是 A 教学策略即教学方法 B 制定教学策略就是做好教学计划。 C 能够找到统一的适用于所有的教学的教学策略 D 教学策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典型的灵活性 45、下列关于教学设计的论述错误的是 A 教学设计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B 教学设计的方案一般不能修改 C 在教学设计过程的模式中包括学习目标、内容、学生特征、教学策略、教学评 价 D 教学设计需要用系统的方法进行设计 46、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转变正确的是 ( ) ( ) ( )

A.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B.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推广者。 C.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模仿者。 D.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者型的独立的教师。 47、在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变化中正确的是 A.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27





B.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权威、批评 C.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教导、答疑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独立自主精神 48、面对新教材,教师首先要做的是 ( ①研究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 )

②研究教材。

③教师要从课程整体设计高度、从学科知识技能整合视角、从教材知识技能的 体系编排审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④研究学生特点

D②③④ )

49、新教材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新的要求是 ( A 教师对教科书的忠实取向

B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恰当的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 C 不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D 只需掌握具体性的专业知识,不需要掌握方向性的专业知识 50、教学过程的本质属性是 ( A 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C 让学生学会知识 )

B 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课堂统一 D 师生的交往互动 )

51、体现今后考试改革方向的是(

①突出考试的诊断、选拔和发展功能 ②考试的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体现 新的人才观和教育观。 ③改进考试的方式,倡导灵活多样、多次机会、双向选 择的原则 ④考试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52、探究性学习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 A 问题性 B 开放性 C 过程性 D 综合性

28

53、新一轮课程改革所遵循的主导理念是( ) A.科学、人文融合的理念 C.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B.终身学习、教育的理念 D.创新教育理念 ( )

54、新课程改革中,学科课程目标均由下列哪些方面构成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 ②德育目标 ③过程与方法目标 ④能力目标 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⑤ D.①④⑤ ( )

55、新课改中教育观念的转变主要是指

①教育功能观的转变 ②教师观的转变 ③学生观的转变 ④教学观的转变 ⑤评 价观的转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⑤ D.①②③④⑤

56、新课程改革从价值取向上看:从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其价值取向出 现了哪些变化 ①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教育 ② 由学科知识本位走向学生发展本位 ③ 由侧重知识层面走向关注整体素质 ④ 由统一、硬性规定走向开放、灵活的管理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②③④ ( )

57、现行的教学大纲明显存在的弊端是( ) ①教学目标上只规定知识方面的内容 ②内容偏难、深、窄、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要求过高 ③只强调教学过程,忽视课程的其他环节 ④“刚性”太强,缺乏弹性和选择性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③ D. ①②

29

58、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是( ) ①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师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标的基本思 想和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②课标是教材的编写指南和评价依据,教材是课标的主要载体。 ③课标只是一个最低限度的要求,是基本的要求。 ④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⑤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标的合理性。 A.②③④ B.①②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59.课程标准对下列哪项内容没有做硬性的规定( ) ①课程目标、内容 ②评价哪些基本素质以及评价基本标准 ③教材编写体系,教学顺序和课时安排 ④评价基本标准和评价具体方法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①③ 60、下列关于课程改革的背景的论述中正确的是( ) ①知识经济初见端倪 ②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③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面临困难 ④我国政治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⑤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需要 A.③④⑤⑥ B.①②⑥ ⑥世界各教育发达国给我国教改的启示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⑥

61、现行的课程体系形成于( ) A.信息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 C.工业经济时代 D.知识经济时代

30、新课程结构区别与现行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征及调整原则是 ( ) ①均衡性 ②综合性 ③选择性 ④系统性 ⑤实用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62.课程改革的的基本理念是; ( C.) ①以学生发展为本 ②、培养环境意识 ③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 ④

30

减轻学生学习负担 A. 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63。 指出哪一组是符合体验性目标陈述方式的: (C.) A.说出、表演、展示 B.设计、制作、创作 C.感受、参加、养成 D.解释、完成、 背诵

64。课程变革可以在课程内涵的丰富、课程理念的演进和(D .)等三个层面上 展开。 A.教材的更新 B.教师的发展 C.学生的选择 D.课程制度的变迁 4 4.新课程提倡的三维教学目标是指(D ) A.知识、技能和方法 B.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C.知识、技能和情感 D.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65. 首倡“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学者是( A) A.斯腾豪斯 B.斯腾伯格 C.杜威 D.赫尔巴特

66. 多元智力理论是新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之一,其提出者为(A ) A.加德纳 B.推孟 C.韦克斯勒 D.加涅 67. 以培养学生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 ——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 B) A.讲解——接受式 B.示范——模仿式 C.探究发现式 D.情境——陶冶式 68. 在“对话?互动”式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 C) A.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 B.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客体 C.都是主体 D.都是客体
31

69. 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 B.) A.计划阶段——问题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B.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C.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解释阶段 D.计划阶段——问题阶段——解释阶段——研究阶段——反思阶段 70.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B ) A.地方课程 B.校本课程 C.国家课程 D.学科课程 7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B) A.备课 B.上课 C.批改作业 D.考试 72 。 20 世纪 90 年代初,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金会提交了一份名为《准备 学习:国家的指令》的报告有七个方面的内容,其中排在第二位的是(A ) A.学校需要家庭的支持 B.学校需要社会的支持 C.学校需要专家的支持 D.学校需要政府的支持 73.教育的中心和灵魂在( B ) A.学生 B.学校 C.教师 D.校长 7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校长 75..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必须包括(C ) A.学科学习目标 B.一般性发展目标 C.学科学习目标和一般性发展目标 D.情感目标 76、综合实践课主要包括( A )几部分。 A、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B、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会实践,劳动技术
32

C、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实践,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 D、信息技术教育,合作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77.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从一开始只定位于语文教学,现在已经开 展到各个学科,提出一种新的“四结合”,及即( D)。 A、课程结构、课程实施、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B、课程内容、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C、课程资源、课程内容、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D、学科教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培养、信息技术运用相结合 78.在交流与讨论中,要求学生之间对各自提出的观点不作肯定或否定的 评价和讨论,而是尽可能多的提出与讨论问题相关的观点,这种交流与讨论形 式是指( A )。 A、头脑风暴(Brainstorming) 讨论(如 BBS、电子邮件讨论等) 79、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 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兴趣 D、知觉 B、辩论 C、合作性讨论 D、 异步

80、“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 德育方法是( ) A、陶冶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 B、说服教育法 D、实践锻炼教育法

81、“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 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 A、自觉性 B、果断性 C、坚持性 D、自制性

33

8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 举一反三 声名狼籍 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 为富不仁 安然无恙 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 漫不经心 川流不息 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 因材施教 再接再厉 相提并论 83、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 用? 。”衔接最合理的是( )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84、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 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 )

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85、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 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 A、平等民主性 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 D、开放创新性

86、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 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 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 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 B、双向性 ) D、成员性

C、多向性

87、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 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34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 9 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88、某教师讲授“价格由 6 元变为 2 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 原来一条围巾卖 6 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 6 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 6 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 6 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89、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 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90、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 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 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 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 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 ) 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91、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 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 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际原则 92、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 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

35

A、学习的实践性 开放性

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

D、思想的

93、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 说明最全面的是( )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 WTO 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94、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 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 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9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96、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刻背景是( A、工业经济时代 农业经济时代 97、不属于引起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因素是( ) B、知识经济时代 ) C、网络信息时代 D、 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D、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同时代发展的要求和肩负的历史重任存在极大的反差 B、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转变 C、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D、基础教育是关系国家、民族前途和命运的千秋大业,振兴教育,全民有责

36

98、新课程结构明确小学阶段的主要内容是( A、以综合课程为主 C、以分科课程为主



B、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相结合 ) 综合性 整合性 选择性 自主性 D ) D十

99、新课程结构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均衡性 发展性 C、针对性 发展性 互补性 综合性 B、均衡性 D、针对性

100.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 A 十二大 B 十三大 C 十四大

五大

101.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C ) A 改革开放 B“三个有利于”标准 C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 和平与发展

102.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是( B) A 人民当家作主 B 实现共同富裕 C 发展生产力 D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03.我国的立国之本是( B) A 大力发展生产力 B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 坚持改革开放 D 坚持党的领导

104. 十六大报告指出,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C) A 小康社会 B 信息化社会 C 学习型社会 D 社会主义社会 A 四项

6. 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是坚持(D )原则。 基本 B 直接“三通” C“一国两制”
37

D 一个中国

105、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独特功能和价值的相对独立的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 互补性,它的本质属性是( ①整体性 ②实践性 A、①② ③开放性 ) ④生成性 ⑤自主性 D、①②③④⑤ ) C、劳动与技术教育 D、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106、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不包括的方面是( A、兴趣化学习 信息技术教育 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

107、下列对“研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关系说法不当的是( 两种学习方式都是必要的,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B、强调研究性学习是因为过去把接受性学习置于中心 C、彻底贬低接受性学习的价值 D、研究性学习是渗透于学生的所有学科、所有活动之中的 108、对信息技术教育所承接的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 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B、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C、加快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D、提高课堂教学中制作及使用教学课件的力度和普及性 109、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是课程标准中规定的( A、课程性质 B、基本素养 C、教学原则 ) D、评价建议 )



110、课程标准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其核心部分是( A、课程内容 B、课程目标 C、课程结构



D、课程理念

111、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教学改革主要任务说法不准确的是 ( )
38

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观念 B、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C、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D、构建新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112、“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这句话体现的课程理念是 ( ) B、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 D、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 ③学生是单纯抽象的学习者 ④学生

A、关注学生对知识的收获 C、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

113、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生观是( ①学生是发展的人 ②学生是独特的人 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③展现教学过

114、创造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努力方向是( ①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程的魅力 A、①②③ ④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B、②③④ C、①③④

②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D、①②④

115、学生张某长期不做作业,班主任将他安排在最后一排,并不许他与同 学们交流,致使张某逐渐荒废学业。教师这种做法违背了课程改革教学行为的 ( )原则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赞赏 B、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强调帮助、引导 C、在对待自我上,强调反思、自我监控 D、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强调合作

39

116、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是( A、主动性 B、独立性

) D、问题性

C、体验性

117、英国在 99 年颁布的国家课程标准中强调四项发展目标和六项基本技 能,传统的学业成就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它体现的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征是 ( )

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B、重视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C、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 D、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 118、当前,教育手段的运用出现了( )

A、多媒体化、综合化、网络化 B、信息化、网络化、自主化 C、网络化、教具化、学具化 D、信息化、多媒体化、超文本化

119、人教社许多教材特别强调科学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加大了对能力培 养的重视力度,其目的是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即体现( A、发现法 B、演示法 C、指导法 D、实验法 )

120、“组织学生观看《林则徐》、《鸦片战争》、《甲午风云》等影片, 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斗争精神,并运用所学知识说明影片的历史背景,讲 述历史故事。”这条历史课程标准对学生的( )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A、学习内容 B、学习方式 C、学习观念 D、学习过程 121、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 D、一切为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 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 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22、 ( )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
40

A、国家课程标准 B、地方教材 C、校本教材 D、教学大纲

123、高中课程结构是以( A、综合课程 活动课程 B、分科课程

)为主。 C、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D、综合实践

124、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是(

)的过程。

A、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B、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 C、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为学服务 D、你讲,我听;你问,我答;你写,我抄 12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管理的政策是( A、以国家课程统一使用管理 )。

B、以省级课程管理为主

C、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D、全部下放权力,实行校本教材教学为主 126、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 )的课程评价。

A、以检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 B、综合学科考试成绩 C、学科考 试或考查成绩 D、立足过程,促进发展

127、解决综合课教师尽快适应实验教学的极好方法是( )。 A、交叉备课 B、准备实验 C、写好教案 D、学习课

128、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建国以来的第( )次。 A、7 B、4 C、5 D、8

129、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 放在中心位置。( C )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130、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对于教育工作者,特别是 意义更大。 ( A ) A. 班主任 B.科任教师 C.校长 D.教研组长
41

131、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关键是根据具体的 ,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为 学生构建广阔的活动空间。( C ) A.教学目标 B.情感态度价值观 C.教学要求 D.教学过程 132、 是树立正确学生观的基础。 ( B ) A.乐观估计学生的天性 B.关注每一位学生 C.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D.信任学生 133、课堂不仅是传递知识的殿堂,更是 的圣殿。 ( D ) A.情感体验 B.师生交流 C.学生成才 D.人性养育 134、 是现代师生伦理关系的核心要求。 ( A ) A.民主平等 B.关心学生 C.以人为本 D.鼓励学生 135、“教师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 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体现出( A )的发展观。 A、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B、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C、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 素的发展 136、( B )是发展性教师评价制度的基础。 A、建立促进学生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B、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 系 C、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137、新评价观强调评价主体应具有( B )。 A、单一性 B、多元性 C、动态性 138、“新的评价体系打破唯一,倡导多元和创新。”体现出评价体系( B )的 特点。 A、科学性 B、灵活性 C、有创意 139、基础教育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 A )。 A、促进发展 B、甄别与选拔 C、展示激励

42

140、课程评价按评价的主体可分为( C )。 A、定量评价法与定性评价法 B、目标评价法和目标游离法 C、自评与他评 走进新课程知识竞赛(案例试题)

1、[案例]“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 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 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 ?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 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 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 问 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 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 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 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 氛围逐步形成 2、[案例]“不是果敢,是残忍。” 一个青年教师在进行公开课《伊犁草原漫记》教学时,课文第二段第三层 写秋天猎人猎熊的果敢,但一名学生没有按要求归纳猎人果敢的特点,而是说 猎人残忍,同时指出猎人的行为是违法行为。原本课文中这一段是歌颂猎人的, 学生却痛斥猎人的猎熊行为,这是教师所始料不及的。可喜的是,这位教师并 不因为学生当着听课教师的面提出不同的观点而气恼或逃避,而是因势利导, 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表自己意见。最后全班学生从保护野生动物的角度出发, 推翻了课文的观点。 问 题:请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

43

当学生的观点与课本、教师有不同之处时,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直接否定 学生的答案,而是采取让学生进行讨论、比较或辨别,达到意见的统一,或者 并不统一意见,留着悬念让学生课后进一步探讨。这样的教学方式打破了惟课 本是准、惟教参是准的传统教学观念,体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行为的转变。 3、[案例]“黄山为什么不在五岳之列?” 一位教师在教学《黄山小记》这一课时,学生对作者引用旅行家徐霞客的 诗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产生了质疑:?为什么黄山不在五 岳之列??这位教师并不作正面解答,在学生争议未果的情况下,留下问题(家 庭作业)让学生课后去探究,去查询有关资料,写出研究报告。 问 题:这种家庭作业布臵,体现了新课程的哪些理念?

参考答案: 改变了传统布臵家庭作业的方式,把问题留给了学生,能够促进学生探索 性学习的形成。 4、[案例]“老师,再给我们布置新的作业吧!” 一位一年级的教师上完《要下雨了》一课之后,设计了两项作业供学生选 择完成: (1)请你回家后把今天和小白兔一起碰到的趣事讲给你最喜欢的人听。 (2)你还想知道下雨前其它动物的表现吗?回家叫爸爸妈妈告诉你。第二天, 学生就围住她汇报作业的情况。到后来,孩子们说:?老师您 再给我们布臵新 的作业吧!? 问 题:请分析一下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 我们按课改的理念和要求,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并赋予作业新的意义和 价值,充分体现作业的愉悦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5.. [案例]“坐下”三例 同是学生被教师的课堂提问难住,甲、乙、丙三位老师的处理方式各不相 同。 1、教师甲:(语气很重,冲着该生)整天上课开小差,结果怎样?这么简
44

单的问题都不能回答,太笨了!坐下! 2、教师乙:(生气,但不表现出来)坐下。谁来帮他? 3、教师丙:(微笑、和蔼地)别急,回忆一下,我们昨天学过的内容,当 时你听得很认真。想想,昨天××同学是怎样回答的? 学生:(思索片刻,说出了与问题答案相关的一句话。) 教师丙:(很兴奋)对呀!看来,你是很棒的! 学生:(体面地坐下,并投入到后面的学习中) 问 题:就三位老师不同做法,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尊重、信任学生是新课改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就 耐心点拨,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而不能冷言冷语,甚至讽刺挖苦。 第三种方式最好。 6、[案例]有人认为在课堂中,师生保持“零距离接触”,学生回答教师的 问题,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只要有这种共同活动就是师生互动。 问 题:你认为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显然,这种认识是肤浅的,这将使师生互动流于形式。作为一种特殊的人 际交往,师生互动旨在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起来,不仅要让他们?在思维?, 更要让他们?会思维?。认知心理学指出,有问必答,有求必应,有时是积极 思维的表现。由此可见,师生互动并不仅仅是一种教学形式,其实质是教学原 则和教学思想的体现。因此,广义地讲,凡是能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来完成认识 上两个飞跃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措施都可以看成是师生互动。 7、[案例]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千克的初步认识”时,在用教具—天平 来称粉笔时,忘了拆下天平物盘下的胶垫,出现了第一次称一支粉笔为 100 克, 第二次称一支粉笔为 10 克。而该老师把两次测量 10 倍之差向学生解释是天平 这种测量工具的误差。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处理错误的方法。

45



题:假如你是这位老师,你用什么方法来解决?

参考答案: 老师在课堂上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而是如何对待和处理的问题。对待 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应该是善待错误而不是放纵错误,并通过教学机智把错误 的事实转变为探究问题的情境,打破课前的预定目标,促使具有鲜活的个性的 探究发现在课堂中创造生成。如前面例举的那位老师,当发现这个?天平?称 一支粉笔会相差 10 倍的错误问题时,假若以此来创设问题情境,把?怪球?踢 给学生,则能迅速激起学生探究的欲望,让他们亲身经历寻找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过程,学生就不仅会发现问题的拆下天平的胶垫,还能通过亲自观察、积极 思考、动手操作等感知和体验,从而获得认识天平、使用天平的经验。 8、[案例]一次公开课过后,我把课堂上用过的精美卡片作为奖励发给同学 们,然后对他们课堂上踊跃的表现给予表扬。从这以后,我渐渐发现我班注意 力不集中的宋振铭同学在课堂上的听课状态有了明显的好转。一个偶然的机会, 他母亲说:“自从你给了他那个‘特殊的奖励’后,他对自己的要求严格了。” 询问,我才知道,我奖励给同学们的卡片中仅有一张是最大的,在我按顺 序发的时候,恰好这张被宋振铭得到了,他回家后对母亲说:“老师可能觉得 我这节课表现最好,所以把最大的一张送给我”。现在这张卡片还贴在他的床 头,谁都不准碰。他说那是“特殊的礼物”。这位老师一次无意中的举动,却 造成了一个“美丽的误会”。 问 题:请你就此案例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一个肯定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话语,一次赞美的微笑,都会为孩子的生命 注入无穷的动力,甚至为他的一生奠基。一次美丽的?误会?,改变了孩子的 学习态度,这份?特殊的礼物?在孩子的美好心灵里是一份至高的荣誉,这份 荣誉也将一直激励着他,成为他前进的动力。 新课标中强调对学生的评价方式,这种新的评价倾注了更多的情感 与人文 色彩。这样一种发自内心的评价更容易被学生接受。
46

9、[案例]老师,让我们自己来 为了让班会开得更成功,我为我们班选了一篇课文改写了剧本。 第二天,把我的计划和大家说了说,全班同学都很高兴,这时我听到了一 段小声议论:?老师怎么选这篇课文,又长又不好演。??你管呢,让你演什 么你就演什么呗。??我可不想演。?听到这儿,我的心一沉,原来是王渺。 下课,我把她叫到办公室请她谈自己对演课本剧的想法。她说:?老师,我觉 得您选的课文不好,而且您每次都是写好了剧本让我们演,您应该让我们自己 来试一试。?她的话让我突然意识到他们并不希望老师什么都是?包办代替?, 他们长大了。于是,我把导演的任务交给了王渺同学,她高兴地接受了任务, 开始和同学商量演哪一课。然后找我做参谋,帮我做道具。课本剧表演得非常 成功,我和孩子们一同品尝了成功的喜悦。 问 题:这个案例给我们留下的思考是什么?请你结合新课程理念谈谈

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我们在教育教学中要适当的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去实践。而不应该 用条条框框的模式去束缚学生的创造力,更不应该让孩子按教师的思维、想法 去行事。要让孩子自己去行动,作一个智能人,开发潜能,追求独特。 10、[案例]某校几名同学以“我市文化市场的现状及其调控”为课题开展 研究性学习活动。研究小组在确定了要访谈的报社主编以后,心里有一种说不 出的兴奋。课外活动时,课题小组的成员兴高采烈的去采访那位相当有成就的 诗人主编。 可是,当同学们来到报社传达室,门卫却认为他们是“瞎捣乱”,拒之门 外。最后,同学们只好败兴而归,非常委屈的说:“白跑了一趟!门卫不让进, 说‘瞎捣乱’。” 问 题:作为老师的你应该如何帮助学生去解决呢?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47

面对学生们的?碰壁?,首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碰壁?的原因,然后鼓 励学生使学生增加信心;其次指导学生重新修改采访计划。 研究性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尝试和探索的机会,如果学生只是 单纯的假设了研究成功的方案时,作为教师还要让学生看到成功中的坎坷,胜 利中的曲折,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在遭遇挫折时,还想方设法让他们去反思、 去体味,才能让他们从失败中崛起,从挫折中起飞。 11、[案例]广播**赛 为推广新的广播操,某校决定举行广播**赛,有人选择某年级四个班针对 广播**赛全过程的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发现四个班主任在动员,训练中对学 生的教育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比赛结束成绩公布之后。 某(1)班(冠军):同学们,经过全班同学的努力,我们班荣获了四个班 级广播**赛的冠军,老师祝贺你们,真为你们感到骄傲。 某(2)班(第三名):老师不打算对这件事进行评价。 某(3)班(第四名):同学们,这次广播**赛,很多同学都尽力了,但还 有一些方面做得不太好,因而成绩不太理想,失败不可怕,只要同学们总结出 成功和失败的原因,并将成功的经验用之于今后的活动中去,改进这次比赛中 反映出来的问题,我想我们一定能够成功的!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这次比 赛同学们成功的方面和失败的教训…… 某(4)班(第二名):这次比赛由于有的同学不努力,我们班没能获得冠 军,老师很失望。 问 题:请你根据四位老师不同的做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 举行比赛,肯定有一个班是冠军,至于是哪个班级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老师不能把这次比赛与整体教育割裂开来,认为纯粹是一次机遇。从动员比赛 到结束的过程中的教育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获胜后怎么教育?失败后怎么教 育? 12、 [案例]会了,可以“不听'
48

单元检测后,照例是一节讲评课。上课不到十分钟,王谨同学又在翻来覆 去弄卷,我用严厉的目光看着他,他稍有收敛。过了一会他又在下面翻找着什 么,我只得来一个?杀一儆百?了。 ?王谨?我大声喝道:?你在干什么?? 他脸陡的涨红了,旋即一梗脖子:?我不想听!? 我听了气不一打处来,?你┉┉?竟一时语塞, 但考虑到教学任务还没有完成,于是我深深吸了一口气,竭力平复自己内 心的愤懑。 ?你,既然不想听,那就请到我的办公室去休息吧!?我故作轻松的说。 他可能考虑到当时的态度,也有些后悔,于是走向办公室,尽管极不情愿。 问 题:当学生不愿听时,怎么办?这时如何协调好师生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 我认为课堂上提倡教学民主非常重要,师生之间的?换位思考?是协调师 生关系的关键。 我们在教学时应该敞开心扉,以平等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只有走进他们, 深入其中,知其所想,给其所需,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他们喜闻乐见的教案, 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取适合学生心理特点和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才是学 生最为欣赏的。学生不愿意听就不能强行他去听。 13、[案例]一位学生档案袋中的老师评语 有一位学生在课堂上总是默默无言,老师为他写道:?在老师的眼里,你 是一个聪明文静的孩子,每一次作业,你总是那么认真,每一节课上,你是那 么专心,什么时候,能让老师听到你甜美的声音。?亲切的语言像漫漫春风, 不仅让老师和学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消失了,而且把学生的兴趣吸引到学生 的学习过程和良好的心理体验之中。 问 题:请你分析一下这位老师评价的成功之处。

参考答案:

49

教师用评语的形式给予学生评价,这是充分发挥质性评价的功能,及时发 现学生的优点和闪光之处,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鼓励,使评价成为学生 走向成功的起点。 14、[案例]欣赏“每一个”学生 --刺丛中也有花 花园里,同学们都纷纷说了自己喜欢的花,这时全校闻名的?调皮大王? 李刚发话了:?老师,我最喜欢的是仙人掌,它虽然全身长满了刺,但它的生 命力最旺盛,而且刺丛中还能开出美丽的花儿呢!? 他的话立即遭到同学们的反驳。 ?你们就看到它的刺了!?你仔细看看人家刺中也有花,也值得我们去喜 欢呀!?平时从不受欢迎的调皮大王,见同学们都不赞同他,便据理力争。 ?刺中有花!刺中有花!?调皮大王的话如一股电流触动了我的神经,赏 花与育人不也同样吗? 我激动地走到李刚身边,搂着他的肩对同学们说:?李刚说得对。仙人掌 声虽然浑身是刺,但是他刺中也有美丽的花,我们不能只看到它的刺,就看不 到它的花啦;更不能因为它刺多就不喜欢它的花。我们对待同学也应像赏花一 样,特别是对缺点多一些的同学,更应该正确看待他身上的潜在的闪光点。'花 '有千万种,各有优缺点,你们说对不对!?说着我拍了拍李刚的肩,我的话蠃 得了一片掌声,李刚也不好意思低下了头。 问 题:(1)读了《刺中有花》一文,你能否就?刺?与?花?进一步

谈谈与之相关的教育观点? (2)您认为对个别学生的转化,应从哪能方面着手? 参考答案: (1)同样面对仙人掌上的刺与花,有的同学只看到刺,有的同学刺与花都 有看到了,但因为讨厌刺,进而连花也不喜欢了。而李刚却有着于众不同的认 识,能带着欣赏的角度去看待刺丛中的花,应该说他的认识对每个教育工作者 来说是很有启发的。他便使教师认识到面对仙人掌刺中的花,首先应该去发现
50

它,其次应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它,辩证地去看待刺与花。其实面对缺点较 多的学生,教育者也应该像赏花一样,去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进而去放大其 闪光点。且不可只看到孩子的不足,而看不到孩子的闪光处。学生生活在群体 里,自然各有长短,对个别学生教育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指导,少冷落。个 别学生转化的关键在于使其树立起自信心。作为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自尊。 因为自尊才能自信,自信才能自强。 经验告诉我们,首先要走近人们,喜欢他们,成为他们的朋友。同时要引 导周围的同学一起关心他。然后发掘闪光点,放大闪光点,让激励唤起自信, 进而培植闪光点,教育中要注意谈话艺术。其次,要重视个别学生的第一步, 哪怕是微小的,也不放过。最后要抓住反复点,促其飞跃。 15、 [案例]王老师是一位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非常高,他对学生的要求十 分严格,他经常要求学生不要讲脏话;不要乱扔废纸??而这位教师讲课情急 时, 常常” 笨猪 “, 死脑子 ” “不绝于耳。 吸烟后,随手将烟蒂抛在课桌下面?? 教育后的班级会怎样呢?虽然王老师没少用嘴皮子,没少用各种惩罚手段。但 是班上说脏话、粗话连篇,纸屑杂物随处可见。王老师百思不得其解。 问 题:请你帮助分析一下,王老师教育的班级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后

果,做一名班主任应怎样教育学生才能有良好的效果? 参考答案: 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王老师?身教?不利,没有?身教?,?言教?就显得苍白无力。 ?身教?即可以增加?言教?的可信性和感染力,而且还能像春雨润物一样起 着细微的、不易觉察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班主任只有严格要求自己, 随时把自己臵身于?榜样?和?镜子?的位臵,事事从自我做起,才能顺利地 ?内化?为学生的需要。 第二是言教不服。?言教?必须以理服人,否则无教育可言。学生中出现 问题,一味的?管、卡、压?,固然不行,只有言之以理,以理服人,才能达 到教育效果。否则一切教育都是徒劳的。
51

第三是心教不诚。教育不过是为了不让学生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 的,错在什么地方,怎样去改正,而不应该把学生的错误化成 给学生的理由。 如果这样学生会产生对立情绪,对教师产生戒备和反感,甚至会?背道而驰?。 由此可见,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必须抱着关心、帮助、谅解、鼓励的态度, 用?心?去爱学生,让学生明白'老师是爱你,才教育你?。让学生感到你的?爱 心?和?诚意?,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才会有效果。 16、[案例]这是一位青年教师的教学反思札记: 这是一节公开课,内容是《北大荒的秋天》。当学到北大荒的小河这一段 时,突然有一个学生站起来问:?老师,‘明镜一样的小河’能换成‘明净的 小河’吗??我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多少让我觉得有些突然。我没有直接说不 能。于是,我给了大家一个?提示 ?,在黑板上写了?明镜?和?明净?。果 然,一个孩子说:?不能,因为两个词虽然读音相同,但意思并不相同。?我 为顺利解决难题而沾沾自喜。 下课了,一位有丰富语文教学经验的老师对我说:?现在,你看这两个词 的可不可以换呢??我仔细一想,真的能换!?其实,这两个词的确可以换, 但你可以提醒学生注意当‘明镜一样的’换成‘明净’,才读得通。当然,用 ‘明镜’更形象一些。?我惭愧极了,原来我最精彩的地方竟然是自己失误的 地方! 问 题:这位年轻教师的失误给我们带来的启示是什么?

参考答案: 走出失误来看失误,有两点启示:首先这位教师潜意识里犯了简单武断的 错误。要知道一名的教育工作者,必须冷静、理智、思维缜密,只有这样,才 能更好地发挥一个引导者的作用,才能敏锐地捕捉各种信息,并恰当地处理这 些信息。其次,要想真正出精彩,就要抓住契机,大胆地让学生自己去感悟、 辩论,从而也给自己赢得思考的空间。 17、[案例]《请善待学生的评价》 1998 年底,学校对教师的年终考核进行改革,在考核时加上了?学生评估
52

教师?这栏目。成绩一出来,我竟是全校最低分,当时我非常愤怒的对学生一 顿痛骂。学生都低着头,满脸的恐惧。第三天,我在改作业时,忽然看到一张 小纸条,纸条上写着:?老师,请你别再生我们的气了,我们不是说你课上得 不好,而是因为你动不动就对我们发脾气、骂人,有时为一点小事大发雷霆甚 至不上课。说真的,听你的课我们总有一种压抑感,生怕一不小心被你骂。老 师,真没想到给你造成这么大的伤害。请原谅我们吧!?下面是 10 个学生的署 名。 问 教学行为。 参考答案: 教学无小事,教师无小节。也许就是你的某一句话或是某一个不经意的小 事,在学生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影响,从而影响了你最终的成绩。我们在埋怨学 生不通人情时,是否反思一下自己是否不通人情?我们在埋怨学生素质低时, 我们为什么不想一下自己的素质。 再说老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学生在学校里,每天都要和多门学科的任课 教师接触,他们对教师的了解程度及所获得的信息量远不是学校领导和其他教 师所能比拟的。每一位教师在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无疑是在 展示自己,所以,教师应放下架子,善待每一位学生的评价。 18、[案例]课堂中的吵闹 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我热爱我的工作,注意在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让他们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我真的感觉学生有的时候实在 是太吵闹了。在讲课过程中,有的学生会在下面说话或插话进来;在自学或做 练习时,有的同学会在那里窃窃私语或很自由地讨论问题;在课堂讨论的时候 更是难以把握,学生会争论不休;在课间休息时更是乱作一团……。 问 题:如果你是这位老师,对于课堂吵闹的现象,你的基本态度和常 题:请你结合案例谈谈教师如何转变学生观,如何转变自己的教育

规做法是什么? 参考答案:
53

基本态度:课堂确实需要纪律,但课堂气氛更加重要。课堂纪律要有助于 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符合儿童的生理和心理发展特点,容纳儿童的不同 个性。学生的动作与声音(言为心声)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学校应适应学生 的发展,允许学生比较自由地参与。动作和语言是儿童情绪、情感的伴随物, 在激烈的讨论中儿童可以表达自己内心的喜悦、愤怒、遗憾和沮丧。教师要与 学生分享这种情感。 常规做法:不追求课堂的绝对安静,保持稍稍的喧闹。改变课堂的权威结 构和主体定位,即由教师作为权威的主体和偏向于教师的权威结构向以学生为 学习的主体、师生民主平等的权力结构转变。 19.[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 Z 和学生 C 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 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 Z 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 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 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 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 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 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 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 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 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 处理用了不到 20 分钟的时间。 问 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参考答案: 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 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4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 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 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 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 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 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 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 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 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 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19、[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臵作业:?每个生字写 5 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 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 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 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 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 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 差事了。 问 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考答案: 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 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 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 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 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20.[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
55

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 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 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 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 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 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 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

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参考答案: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 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 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 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 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 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 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 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 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 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调控、发展功能得不到 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
56

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 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 21、[案例]绿色的启示 为了提高作业批改的反馈效果,我问同学们:?大家喜欢什么颜色来批改 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和热烈,黄色代表宝贵和权力,黑色代表刚、坚强, 蓝色代表大海、希望,绿色代表自然、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说: ?我们喜欢绿色!??老师,你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样决 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用打叉的符号???最好不用!? 于是,在高中三年中,我一直坚持用绿色来批改作业、改考卷。在批改中,我 不用叉号,改用???和批语。绿色的批语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 喜欢我批改的作业,学习的反馈效应很好。同学们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 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 题:这个案例中教师教育为什么会取得成功?

参考答案: 要改变只让学生适应教育、适应教师的状况,要努力造就适合学生成长的 良好情境和氛围。为学生服务,是教师应该尽到的责任。

新课程知识竞赛(理论试题)

1、当前整个时代发展对基础教育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 同时代发展的主要特征中,可以看到,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
57

的人,对于 21 世纪人类发展具有越来越关键的意义。所谓具有高度科学文化素 养和人文素养的人,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掌握基本的学习工具,即阅读、 书写、口头表达、计算和问题解决;二是要具备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及正确 的价值观和态度。只有这样他才能具有能够和生存下去、有尊严地生活和工作、 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充分发展自己的能力,才能积极参与社会的发展,并能 终身学习。 2、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策略是什么? 第一,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 第二,重建新的课程结构。 第三,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第四,倡导建构的学习。 第五,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 第六,促进课程的民主化与适应性。 3、为什么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 第一,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所产生的危 害影响至深,这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的反差。 第二,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落实。 4、各个国家的课程改革有什么特点? 各国的课程改革表现出以下一些共同趋势。

58

第一, 第二,

政府参与并领导课程改革。 第二,课程改革的焦点是协调国家发展需要和学生发展需

要二者之间的关系。 第三,课程改革具有整体性。 5、这次课程改革的任务是什么? 这次课程改革的根本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调整和改革基础教 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6、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是什么? 1)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 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 臵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臵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 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 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 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改变课程实施过程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 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 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
59

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6)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7、新课程结构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整体设臵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 段设臵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2)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3)从小学至高中设臵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修课程。 4) 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 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 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8、什么是课程结构的均衡性? 课程结构的均衡性是指学校课程体系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课程内 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9、课程结构的综合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加强学科的综合性。 第二,设臵综合课程。 第三,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60

10、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什么特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 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位的转向。 第二,在课程内容上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 综合性。 11、这次课程改革设置了哪些综合课程? 1)《品德与生活》(1——2 年级);2)《品德与社会》(3——6 年级); 3)《科学》(3——6 年级);4)《历史与社会》(7——9 年级);5)《科 学》(7——9 年级);6)《艺术》(1——9 年级);7)《体育与健康》(7 ——9 年级) 12、实施综合课程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知识的锁碎化问题。 第二,教师的知识和经验问题。 第三,管理的问题。 13、综合实践活动包括哪些内容? 从小学至高中设臵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必须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 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 14、综合实践活动的性质是什么?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
61

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 践性课程。 15、综合实践活动的特点是什么? 第一,整体性。第二,实践性。第三,开放性。第四,生成性。第五,自 主性。 16、作为学习方式的“研究性学习”与作为课程的“研究性学习”,二者 是什么关系? 作为一种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结论告诉学生,而 是学生自己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 作为一种课程形态,?研究性学习?课程是为?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充分 展开所提供的相对独立的、有计划的学习机会。具体地说,是在课程计划中规 定一定的课时数,以更有利于从事?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 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为使?研究性学习方式?尽快深入人心,有必要设臵专门的?研究性学习? 课程。再者,即使各门学科有效渗透了?研究性学习方式?,也有必要设臵?研 究性学习?课程。 17、信息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信息技术教育面临任务是: 第一, 加强中小学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

第二,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程,迅速全面地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62

第三,加强信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18、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关系如何? 1)教材编写必须依据课程标准,教材编写者必须领会和掌握本学科课程标 准的基本思想和各部分内容,并在教材中予以充分体现。 2)义务教育的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 努力都能达到。 3)教材是对课程标准的一次再创造,再组织。 4)教材的编写和实验可以检验课程标准的合理性。 19、怎样理解“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 第一,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第二, 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第三,从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 第四,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20、我国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什么? 大致包括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实施建议、附录等各部分。 在目标的陈述上,都包括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 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

63

21、新颁布的课程标准有哪些主要特点? 一、努力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 二、突破学科中心 三、改善学生学习方式 四、体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操作性 五、为课程的实施提供了广泛的空间 22、国家课程标准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一是根据本学科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划分具体的学习领域。 二是根据本学科的内容特征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状况划分学习水平,这种学 习水平不一定与学年水平相重合,在不同的水平设臵相应的水平目标。 三是在各学科课程目标的陈述方面,使用明确的行为动词,以精确表述学 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应表现出来的学习结果。 四是确立了恰当的评价系统。 23、为了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需要遵循哪些原则? 第一,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探究与教师的有效指导之间的关 系。 第二,要恰当处理学校结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过程中的 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之间的关系;

64

第三, 第四,

课时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 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

第五,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 第六,把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和实施过程有机整合起 来。 24、本次教学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首先,要改革旧的教育观念,真正确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体现素质教育 精神的教育观念。 其次,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要致力于教学管理制度的重建。 25、新课程倡导什么样的学生观?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三、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26、怎样理解学生是发展的人? 第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 第二、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65

第三、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7、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一,学生是完整的人。 第二,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第三,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28、学生看成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包含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第一,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依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 观存在。 第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第三,学生是责权的主作。 29、新型师生伦理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去努力? 第一,树立教育民主思想 第二,提高法制意识,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第三,加强师德建设,纯化师生关系。 30、新课程中教师角色将发生哪些转变? 第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 第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66

第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 发者。 第四,从学校与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会型的开放的 教师。 31、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的内涵是什么? 第一,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 第二,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32、新课程中教师的教学行为将发生哪些变化? 第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第三, 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第三,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第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33、教师尤其应该尊重哪六种学生? 1)尊重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 2)尊重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 3)尊重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 34、新型的师生情感关系需要从哪几个方面努力?

67

1)教师要真情对待学生,关心爱护学生。 2)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品味教学成功的喜悦。 3)完善个性,展现个人魅力。 35、尊重学生,怎样才能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1)不体罚学生;2)不辱骂学生;3)不大声训斥学生;4)不冷 落学生;5)不羞辱、嘲笑学生;6)不随意当众批评学生。 36、怎样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赞赏每一位学生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 4)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37、怎样帮助学生? 1)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 够达成的目标。 2)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 3)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 4)帮助学生发现他们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和社会价值。

68

5)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 6)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在化 7)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和性向。 38、自主学习具有哪些特征? 1)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自己制订学习制度, 参与设计评价指标; 2)学习者积极发展各种思考策略和学习策略 3)学习过程有内在动力的支持,能从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4)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对认知活动能够进行自我监控, 并做出相应的调适。 39、什么是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 工的互相性学习,在合作学习中由于有学习者的积极参与,使教学过程远远不 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交往的过程。 40、什么是探究学习? 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实际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 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 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情 感与态度的发展。 41、现代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69

一、主动性;二、独立性;三、独特性;四、体验性;五、问题性。 42、灵活开放与生成发展的课堂运行机制包括哪些内容? 1)提前进入情境的?预演?机制。 2)呈现材料,融入经验的?体验?机制。 3)平等交往的?对话?机制。 4)见机而作的临场应变机制。 5)?场外交流?的信息沟通机制。 6)课后反思的?回授?机制。 43、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有哪些弊端? 第一,以?分?为本,盛行分数管理。 第二,以?章?为本,形式广义泛滥。 第四,以?权?为本,权力至上。 44、面对新课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应如何重建? 第一,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 第二,建立民主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 第三,建立旨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考评制度。 45、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70

一、重视发展,淡化化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 二、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人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 三、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四、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元化。 五、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重心的转移。 46、当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评价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一)评价内容——仍然过多倚重学科知识,特别是课本上的知识,而忽 视了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的考查; (二)评价标准——仍然过多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个体差异和个 性化发展的价值; (三)评价方法——仍以传统的纸笔考试为主,仍过多地倚重量化的结果, 而很少采用体现新评价思想的、质性的评价手段与方法; (四)评价主体——被评价者仍多处于消极的被评价地位,基本上没有形 成教师、家长、学生、管理者等多主体共同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 (五)评价重心——仍过于关注结果,忽视被评价者在各个时期的进步状 况和努力程度,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形成性评价,不能很好地发挥评价促进 发展的功能。 47、新课程提出学生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建立评价学生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71

2)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 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 3)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有机地结合 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 48、新课程提出教师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打破惟?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建立促进教师不 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 2)强调以?自评?的方式促进教师教育教学反思能力的提高,倡导建立教 师、学生、家长和管理者共同参与的、体现多渠道信息反馈的教师评价制度。 3)打破关注教师的行为表现、忽视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传统的课堂教学评 价模式,建立?以学论教?的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模式。 49、新课程提出课程实施评价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2)以学校评价为基础,促进新课程的实施与发展。 50、新课程提出考试的改革重点是什么? 1)在考试内容方面,应加强与社会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考试方式方面,倡导给予多次机会,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打破用纸笔 测验的传统做法。

72

3)在考试结果处理方面,要求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 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名。 4)关于升学考试与招生制度,倡导改变将分数简单相加作为惟五录取标准 的做法,应考虑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51、新课程倡导的发展形评价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一)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发展。 (二)与课程功能的转变相适应。 (三)体现最新的教育观念和课程评价发展趋势。 (四)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评价标准分层 化,关注被评价者之间的差异性和发展的不同需求。 (五)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适应综 合评价的需要。 (六)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 (七)关注发展过程,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 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过程成为评价的组成部分。 52、实施发展性评价有哪些建议? 新课程倡导的发展性评价思想,可遵循行动研究的方法开展工作。 第一, 新理念。
73

学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并了解教育评价发展的特点与

第二,组织有关人员,开展讨论。 第三,反思已有的教育平价工作,寻找与新课程倡导的教育思想 相一致的地方,进行经验总结。 第四,采取行动,具体实施在讨论和反思基础上形成的新评价工作计划。 第五,进行阶段性评价,采用多方面信息,总结经验,分析问题,丰富、 补充和改进评价工作方案。 53、在课程评价改革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1)要善于从以住的工作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2)要善于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 3)有效选择工作的突破口,分层推进评价改革工作。 54、如何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 1)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2)选择并设计评价工具与评价方法。 3)收集和分析反映学生发展过程和结果的资料。 4)明确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要点并制定改进计划。 55、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素质的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 (1)道德品质。(2)学习能力。(3)交流与合作。(4)个性与情感。

74

56、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第一,促进?全面发展?不等同于追求?全优发展?。 第二,评价技术的有限性和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57、新课程倡导质性的评价方法,有哪些意义? (1)质性的评价方法通常记录了学生的各种行为表现,作品或者思考等描 述性的内容,而不仅仅是一个分数,不仅具体直观地描述出学生发展的独特性 和差异性,而且较好全面反映了学生发展的状况。这种评价方法对于新课程倡 导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因为质性的评价方法多以描述和记录为主,即可真实、深入地再现学 生发展的过程。新课程强调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那么,质性的评价方法无疑 提供了非常有效的评价手段。因此,质性的评价方法对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扮演 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58、对成长记录袋进行评分,应注意哪些问题? (1)评分者的选择。由教师评分,还是由学生评分。 (2)评分方式的选择。把成长记录袋作为整体来评分,还是将各项目单独 评分,然后计算平均分。 (3)评分结果报告与交流。 59、多元智力理论对教育界产生了哪些影响? 首先,它直接影响教师形成积极乐观的?学生观?。 其次,多元智力理论直接影响教师重新建构?智力观?。
75

再次,多元智力理论帮助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 60、促进教师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四个工作环节? 一、明确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 二、设计评价工具。 三、收集和分析反映教师教学和素质发展的资料和证据。 四、明确促进教师发展的改进要点,制定改进计划。 61、反映教师创新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应包括哪些内容? (1)职业道德;(2)了解学生,尊重学生;(3)教学设计与实施;(4) 交流与反思。 62、如何开展教师自评? (一)帮助教师对自评及其价值建立正确的认识,创设具有支持性的教师 自评氛围。 (二)帮助教师掌握科学的自评方法。 (三)慎用自评结果,不宜与奖惩挂钩。 (四)与他评结合,促进教师反思能力的提高。 63、推行学生与家长参与教师评价的重要原则是什么? 重要原则之一,学习信任学生和家长。 重要原则之二,学习分析看待评价结果,珍惜相互了解的机会。
76

重要原则之三,校方应综合分析多方信息,不要草率地下结论。 重要原则之四,学生、家长参与教师评价时需要引导。 64、新课程课堂教学评价带来了哪些变化? 课堂教学评价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 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一视角的变化对我国现行的课堂教学、教师 教学行为及其相关的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全新的启示。 首先,改变了教师教学的方式和学生学习的方式。 其次,改变了教师课前准备的关注点和备课的方式。 再次,改变了教师对教学能力的认识。 65、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原则是什么? 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 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 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 发展需求。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 水平相适应。 66、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是什么? 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不断地跟踪和预测社会需要的发展动向,以确 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把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 素质;

77

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 的各种课程资源; 第三,开发和利用课程实施的各种条件,包括图书馆、实验室和各种活动 场馆、专用教室等的合理建设; 第四,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 尚未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及素质并据此确定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 第五,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与人文环境,各种机构、各种 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等资源; 第六,建立课程资源管理数据库,拓宽校内外课程资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 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67、怎样理解国家课程? 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统一课程,它体现国家意志,是专门 为未来公民接受基础教育所要达到的共同素质而开发的课程。国家课程的开发 主要是根据不同教育阶段的性质与培养目标,制定各个领域或科目的课程标准 或教学大纲,编写教科书。它是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主体部分,涵盖 的课程门类和所占课时比例与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相比是最多的,因而在决定 一个国家基础教育质量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68、怎样理解地方课程? 地方课程是在国家规定的各个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内,由省一级的教育行 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依据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发展需要而 开发的课程。地方课程在充分利用地方教育资源、反映基础教育的地域特点、 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方面,有着重要价值。
78

69、怎样理解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教师为主体,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提下, 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科学的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根据学校的办学思想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校本课程的开 发主要依据国家教育方针、国家或地方课程计划、学校教育哲学、学生需求评 估以及学校课程资源,强调以学校为主体和基地,充分尊重和满足学校师生的 独特性和差异性,特别是使学生在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难以满足的那部分发 展需要得到更好的满足。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一项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70、怎样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 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和直接的条件。例 如,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 方面的因素,就是课程的要素来源。它们的特点是作用于课程,并且能够成为 课程的要素。 71、校外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 校外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校外图书馆、科技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士 资源等。 72、校内课程资源主要有哪些? 校内课程资源包括各种馆室、礼堂、球场、宿舍、景点绿地、学校网站、 信息中心。 73、课程改革为什么要强调课程资源的作用? 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 性,不仅设臵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
79

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 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 对于学校教师而言,不仅校本课程的开发需要大量的课程资源的支持,而 且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也离不开广泛的课程资源的支持,特别是像综合实 践活动,它虽然是国家规定课程名称和课时、制定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但 具体实施的内容和形式则完全要由学校来决定,是在实践过程中动态生成的, 这就需要对课程资源有充分的认识和便捷的获取途径。否则,课程改革的许多 目标就会落空。 74、开发和利用教学活动资源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1)调查研究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 2)确定学生的现在发展基础和差异; 3)为学生提供反馈资料。 4)安排学生从事课外实践活动。 5)制定参考性的技能清单。 6)总结和反思教学活动 7)发挥网络资源的作用。 75、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1)验证、修订并正式颁各学科课程标准。 2)形成教材编写,审定和选用的有效机制。

80

3)形成三级课程管理的具体工作机制。 4)形成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5)初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 6)促进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提高专业水平。 76、校本课程开发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1)具有明确的教育哲学和办学宗旨。 2)具有民主开放的学校组织机构。 3)具有钻研精神和专业技能的教师队伍。 4)具有科学的课程评价体制。 5)具有基本的办学经费和必备的教育设施与设备。 77、校本课程开发方案及设计流程是什么? 第一项,成立校本课程发展委员员。 第二项,确定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的依据。 第一,国家或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指导性文件;第二,学校教育哲学或办学 宗旨;第三,学生需求的评估;第四,社会学校课程资源的评估。 第三项,校本课程总体目标。第四项,校本课程总体结构。 第五项,《课程纲要的撰写》。

81

78、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是什么? 第一,校本课程是我国三级课程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校本课程开发可以 弥被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 第二,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形成学校办学特色,满足个性化的学校发展需 求。 第三,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尤其是科研能力的提高。 第四,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 的需要。 79、校本课程开发活动的具体方式有哪些? 1)课程选择;2)课程改编;3)课程整合;4)课程补充;5)课程拓展; 6)课程新编。 80、校本课程实施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1)校本课程的原型评价;2)校本课程的试验;3)选择校本课程的教学方 法;4)校本课程的时间安排。 81、校本课程开发指南的制订包括哪些方面? 包括需要评估,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目标,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课程开 发的基本程序,校本课程开发的管理条例。 82、怎样理解课程资源?

82

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 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主要是形成课程的因 素来源与必要而直接的实施条件。 83、学校课程管理的原则是什么? 1)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2)坚持权利与责任相统一。 3)正确处理好三类课程的关系。 4)充分利用和开发校内外课程资源。 84、学校课程管理的目的是什么? 1)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而主动的发展。 2)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3)实现学校的课程创新,形成学校的办学特色。 85、发展性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作为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主体,学生、教师和学校成为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 的主要考察对象,因此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主要包括: 1)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2)促进教师发展的评价体系。 3)促进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走进新课程》考试题
83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5 分)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 界 , 面向未来 ”,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 2、 新课程的三维目标是 标。 3、 新课程的课堂实施要改变传统的以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 械训练 为中心的状况。 、机 目标、 目标和 目

4、新课程实施中,要对课程结构方面过于强调 学科本位 、 科目过 多 和 缺乏整合 的现状加以改变,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

比例,并设置 综合课程 。 5、在教学实施中,新课程倡导学生 主动参与 手 。 6、对于学生,新课程强调要建立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7、各学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 教学 、 评估 据。 8、新课程指出,要改变课程评价过于强调 评价的甄别与选拔 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9、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材的单纯执行者转变为 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 者 。 10、新课程提倡通过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 教学内 容 的呈现方式、 学生学习 方式和 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
84

、 乐于探索

、 勤于动

的评价体系。 和 考试命题 的依

的功能,

方式的变革。

二、选择题(从每个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在答案题 号上打√;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1、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 (B) A . 充分地传授知识 B. 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

C. 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 D.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 12、新课改整体设计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在小学阶段(A) A. 以综合课程为主 B. 以分科课程为主 C . 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D. 分科课程为主,综合课程补充 13、“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 差异 (C) A. 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 B. 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 C . 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 D. 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 14、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 A.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B.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 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
85

D.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 15、新课程强调将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转化为形成正确价值观 的过程,其价值观是指 (B) A. 充分认识知识对社会的价值 B. 学科、知识、个人、社会价值有机地结合 C . 让学生尊重知识尊重教师 D. 将知识转化为巨大的经济利益

三、判断题(在你认为正确或错误的说法后面的括号内打√或打×;每小 题 2 分,共 20 分) 16、新课程改革实际上就是新一轮的教材改革。(×) 17、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18、新课程在小学阶段是以分科课程为主,在初中阶段是以综合课程为主。 (×) 19、新课程把中小学教材由“国定制”改为“国审制”,形成了教材编写、 出版、选用混乱的局面,不利于教师把握教学和考试的标准。 (√) 20、《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的培养目标,只能 在语文、美术、音乐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 21、《纲要》提出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一培养目标很有必 要,不但应该在心理健康教育课中培养,其他课程也都应该关注和培养学生的 心理素质。(√)
86

22、《纲要》提出的要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的培养目标,只能在思想品德课中才能实现,其他课程无法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 23、强调教师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表明传授知识已经不再是新课程对教 师的要求了。(×) 24、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把实验新课程的过程作为自己专业成长的过程。 (√) 25、新课程提倡的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就是要求老师讲课时多提问, 学生积极地举手回答。 (×) 四、简答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6、谈谈你对“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为主体”的认识 27、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对新课程提倡的“促进者”这一教师角色 的理解。 答案参考《走进新课程》125页 28、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你将怎样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问题性? 五、论述题(15 分) 29、请运用多元智能理论谈谈你对新课程主张的“尊重学生个性,关注个 体差异”的理解。 答案参考《走进新课程》160或142页
87

新课程理念试题 一 选择 1 2 3 子 4 5 美国心理学加德纳提出的理论是(多元智能理论) 教育的最高宗旨是 (培养人) 服务政治 发展经济 培养人 提高 1983 年提出面向(现代化)(世界) (未来) 教育的个性化包含三层含义:人性化 个性化 (学校的个性化) 荀子 老子 孔

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孔子) 孟子

升学率 6 法 7 8 9 10 11 夫 12 13 创新教育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 提出教育生活理论的教育家是(杜威)布鲁姆 陶行知生活教育的方法论是(教学做合一) 新课程回归生活最明显的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现代活动教育理论形成的心理学基础是(发生认识论) 主张教法要根据学法的教育家是(陶行知) 叶圣陶 苏霍姆林斯基 1992 年第一次以国家课程身份出现在课程计划中的课程是(活动课程) 现代发现法的倡导者是(布鲁纳) 布鲁纳 奥苏贝尔 杜威 施瓦布 ) 陶行知 赞可 加涅 创新意识 创新态度 创新方

14、教学要志在学生发展和全面的理论根据是(A、主题教育理论

15、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形式的教学模式有:支架式、认知学徒式、随机访 取式和(D、抛锚式) 二、判断 1、新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生要打好基础,即要学好主要学科(如语文、数学) (F )
88

2、中心教育不只是一种指导思想,而且要提供某种固定的教学模式(F ) 3、现代教育是教育机会均等的教育,但并不意味着必须让所有的儿童接受同一 种教育(T ) 4、“以人为本”是终身教育理论的精神内容(T ) 5、培养学生学会创新并不是要求每个学生都成为发明家(T ) 6、教师起主导作用是无条件的(F ) 7、生活教育回归之时,也是教育真正走向振兴之日(T ) 8、创新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多搞小制作、小发明活动(F ) 9、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民主,但不能完全否定教师的权威作用(T ) 10、注意基础知识的教学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不可能统一起来的(F ) 11、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着内在的契合点(T ) 12、今天大力提倡人文教育就是因为过去科学教育过头了,要让人文教育超过 科学教育(F ) 13、“教育即生活”并不是要在教育与生活之间划上等号(T ) 14、今天的我国的活动课程也就是过去杜威主张的那种活动课程(F ) 15、教师必须尊重学生,所以我们主张建立无批评的学校(F ) 16、先进的信息技术普及化将会导致教师职业的消亡(F ) 17、陶行知在美国留学多年师从杜威并深受其影响,但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并不 是杜威理论的翻版(T) 18、尊重的教育要求尊重教师的个性(T ) 19、发生认识论是建构主义思想的最主要的来源(T ) 20、加德纳认为:认为在多元智能结构中各种智能的地位是不平等的(F ) 三、简答题 1、 创新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答:1.)创新意识的培养 培养创新意识就是培养推崇创新、追求创新、以创新为荣的观念和意识。 2.)创新思维的培养
89

创新思维是由于热爱、追求、奋斗和奉献所形成的精神境界高度集中,沉 浸在那种境界里所产生的自觉思维。 创新思维具有五个明显的特征,即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 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 3.)创新技能的培养 创新技能是反映创新主体行为技巧的动作能力,是在创新智能的控制和约 束下形成的,属于创新性活动的工作机制。创新性技能主要包括创新主体掌握 和应用创新技法的能力,以及创新成果的表达能力和表现能力及物化能力等。 4.)创新人格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过程并不仅仅是纯粹的智力活动过程,它还需要以 创新情感为动力,以创新性人格为特征。创新教育需要创新人格的生成,创新 人格有利于创新性成果的产生。 2、 你从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收到了哪些启示?

答:(1)现实的教育必须现实生活的变化。 (2)教育应对复杂的社会生活发挥简化、净化和平衡的功能,应有计划、有系 统、有组织地融入现时的社会生活, (3)教育本身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更是儿童生长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见够理 想生活的活动。 3、 进行活动教育必须抓好哪些基本点?

答:第一,活动教学坚持以“活动促发展”为基本教学指导思想。 第二,活动教学倡导以主动学习为基本习得方式。 第三,活动教学强调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素质整体发展为取向。 4、 尊重的教育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答:1)、尊重教育规律 尊重教育的一般规律,具体包括两条:尊重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规律;尊重 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规律。前者又包括教育要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教育要 与政治经济相适应。后者是指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发展。
90

尊重教育规律,还包括在微观上尊重教育的特殊规律,即教育的具体规律,指 存在于教育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不同活动之间的规律,如德育过程、体育过 程、智育过程等的规律。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尊重的教育强调尊重教育深层 的各个方面的规律,特别是教学规律。 2)、尊重受教育者 尊重受教育者,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对学生有正确的认识。 再次,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 3)、尊重教育者 我们这里谈的教育者主要是指狭义的教育者——教师。尊重教师,必须做好以 下几个方面: 首先,尊重教师的劳动。 再次,尊重教师的社会地位。 4)、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尊 尊重的教育,特别强调培养受教育的自尊,就是培养学生认识自我、意识到自 己每一分成长的能力,并学会自我控制,对自己负责。受教育者的自尊包括自 律、自强、自信、自尊、自爱。 教育者的自尊,就是热爱生命、维护尊严、发展自己。包括:尊重自己所从事 的事业;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和职业;尊重自己的社会价值和地位以及自己对 尊严的恪守。 5、如何处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的统一性? 1)、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先进的理念 “尊重的教育”是一种理念,并非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形式。它并不是像智 育、德育、体育等各育一样是独立的教育形式,而是从观念上统领各育,指导 整体的教育实践。 2)、平等是尊重的教育实现的前提 尊重是一视同仁的,并无层次划分。尊重的理念一旦根植于心,就会对每
91

其次,尊重学生的权利。 最后,要尊重学生的劳动。

其次,尊重教师的权利。 最后,尊重教师的个性。

一个生命个体都持尊重的心态,不应因被尊重者的年龄、背景等客观条件而改 变。 3)、尊重不等同于放任 尊重是有底限的,并非无边界。尊重可以尊重一切生命个体,但并非纵容 被尊重对象的一切方面。它还有一个价值引导过程,要坚持尊重与要求相统一 的原则。尊重的教育既信任儿童的力量和能力,尊重他们的活动和活动成果, 帮助与扶持他们,但也要把他们当作正在发展中的人来看,有一个明确的价值 取向,这也是对人的终极尊重。 四、论述题 1、 结合教育实践谈谈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启示? (新理念 p263-265) 答:(一)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提供了更加广阔的智能领域。 (二)多元智能理论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三)多元智能理论提倡学生智能的多维度发展。 (四)多元智能理论将活动作为其促进智能发展的主要方法。 2、你认为如何实施创新教育? 答:(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观念决定行动,改变过去重知识传授轻学生能力培养的“传统”。创新教 育需要尊重学生的首创精神,保护学生的创新积极性,鼓励学生在创新活动中 的主动性。创新注重的不只是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思想、情感、人格及个性。 创新教育需要教师具有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一定的教育科研 能力、较强的教学监控能力;应有高尚的道德、教育的爱、对学生的责任感、 丰富的知识结构。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原则 1.个性化原则 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力,每个学生都有可能成才 。 ②要谨慎地使用学生档案袋中的各项资料,并且对于同事所提出的其他意见,
92

也要小心地采纳 。 ③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给每位学生同等的参与讨论的机会。 ④要经常仔细地自我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文化背景、不同性别的 学生上有差别。 ⑤如按能力实施分组教学,要不断检视学生在分组中的位置,以便随时更动。 ⑥要尽量公平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⑦在实施奖励时,务必做到公正、公平、公开,不可因学生来自不同种族、 群体、社会阶层、男性和女性等而有不同的对待。 ⑧要经常了解学生的意见,看看他们是否觉察到了自己在期望上有偏差,随 时检视,随时修正。 2.自主性原则 3.探索性原则 4.开放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 (三)创造良好的创新教育环境和氛围 为学生创新性学习能力的培养提供和创造各种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创新性学 习能力的培养成为一项自觉选择与行动。 以训练发散思维来培养青年人的创造 力。不仅在课堂教学中,还要在课程的设计、社会实践活动中,都要渗透创新 教育的要求,处处体现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五)解放学生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应有的自由支配时空,确保学生在 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生成,以提 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作为教育目标。 (六)注重创新思维的训练 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吸收、记忆、理解、运用、 处理和加工信息的能力,注重学科之间知识的交*、渗透与融合。设立相应的综 合课程,通过综合课程的开设使学生了解各门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学会 从多维的视角来思考问题 。 (七)开设创新课程
93

5.民主性原则 6.实践性原则 7.

在创新课程的开设方面,要遵循创新人才成长及培养的规律,充分考虑到 不同阶段教育教学的特点,在内容和方式等方面精心设计,使之丰富,各具特 色,并注重实效。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得到间接的创新体验,从间接的体验 中得到对创新的初步认识和启迪。 (八)重视家庭的影响 家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渗透作用。好的家庭环境是 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基础和重要条件。有利于创新的家庭氛围主要表现在家庭 教育的目标、家庭人际关系等方面。

94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7851/960120230875.html

更多阅读

2011年高考新课标文综卷——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1新课标文综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政治试题及答案(采用:宁、吉、黑、晋、豫、新)第Ⅰ卷(选择题 共48分)本卷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2010年某企业的

新安全生产法知识试题 新安全生产法试题及答案

 新安全生产法试题及答案  一、 填空题(每空 1 分,总计 50 分)  1. 新安全生产法自 起施行;  2. 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依照前款规定受刑事处罚或者撤职处分的,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受处分之日起, 不得担任任何生产经

新党章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我国第一个环境保护法是 B 年制定的。  A、1984 B、1989 C、1990  2、新修订的《环保法》自 C 起施行。  A、2014年6月1日 B、2014年12月31日

新党章考试试题及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新环境保护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30个小题,共30分,每个小题1分,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新环保法明确规定,本法自 起施行。每年6月5日为 。( C )  A、2014年10月1日;联合国环境日  B、2014

声明:《新课程理念试题及答案 新课程理念试题 新课程理念试题大全_新课程理念试题》为网友无言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