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五斗米折腰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号什么 故事

  陶渊明的气节通过不为五斗米折腰这一小故事中可以看出,不同流俗的性格是他受后人敬仰的一个重要因素。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来了解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和陶渊明号什么。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五斗米折腰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号什么 故事

  陶渊明的高风亮节不仅在历史长河中隽永,也是一代代后生学习的榜样。而他关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更是被后人传颂。这是年过40的陶渊明人生中最后一次当官,在彭泽当一个县令,在陶渊明任职八十多天的时候遇上上级领导督邮来视察,而且这个督邮贪婪凶狠。陶渊明的下属便和他说应穿戴整齐恭迎他,进行必要的贿赂的工作,陶渊明听此感到生气又无奈,认为平时自己谨慎的工作,现在却要为了这五斗俸禄而向小人献殷勤,岂不是违背了自己的心,便辞官回乡,从此再无踏入仕途。

  陶渊明不被权势所捆绑,一心济世,但无奈官场黑暗腐败并不能实现他的抱负。为此他也毫无犹豫毅然离开这个浑浊腐朽的地方,归隐而去。寄情于山水,忘却政治,终生与世无争,过着平淡寡欲的悠闲生活。

  陶渊明号什么

  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相传陶渊明家门口有五棵柳树,这个“五柳先生”的号便因此而来。而陶渊明还写过一篇名为《五柳先生传》的自传,其中有“宅边有五柳树,便因此为号”的语句,也说明了这个号的由来。

  而且柳树向来是代表着深扎根底,顽强不屈,不趋炎附势的品质,想必这也正象征着陶渊明高风亮节的品质。或许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归隐后的陶渊明家徒四壁,过着清贫艰难的日子,四周无桃李,只有这么几颗柳树相伴一旁,带来一分清淡和质朴。

  虽无美好花园,但是却有与自己相像的柳树陪伴一旁,正如道不同不相为谋一样,不喜官场的腐败那就远离之,喜爱山水的恬静便亲近之,这就是陶渊明的处世之道。

  以上便是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和陶渊明号什么的了解,进一步明白陶渊明虽志在济世,但却不为五斗米而折腰,虽生活寡淡困苦却不收嗟来之食,虽身在山间却依旧身怀天下,这样一个贤才之士,不贪图权势名利一心归隐与自然相处,徜徉在山水草木中,怡然自得,安贫乐道。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7951/26915371110.html

更多阅读

五斗米教之米的由来 五斗米教是谁创立的

五米教是由张陵创立的,张陵,东汉人,传为西汉开国功臣张良的后代。传说,张母夜梦神自北斗而降,给她服下了一颗香气袭人的丸药,于是她就怀孕了。又说张陵降生时,异香满室,数日不散。张陵自幼聪明,与“道”结下不解之缘。7岁时,他就开始研读《道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陶渊明桃花源记赏析

陶渊明《桃花源记》原文、译文与配乐朗诵【作者介绍】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东晋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中国文学史上的著名诗人之一。他的曾祖陶侃(kǎn)做过晋朝的大司马,祖父和父亲也做过太守一类的官,到陶渊

五斗米是多少? 五斗米教是谁创立

“岂能为五斗米折腰”,这是大诗人陶渊明的千古名句。人人知晓,五斗米即一日三餐的代名词。自古以来,为了生活,为了温饱,有些人又岂能不为五斗米鞠躬弯腰,甚至屈辱地折腰呢?而当年陶渊明是在什么情况下,留下这名句?书中记载,东晋安

一升米和一斗米的故事 升米养恩 斗米养仇

“一升米养恩人,一斗米养仇人”。故事如下:从前,有两户人家是邻居,平时关系还不错。其中一家人因为能干些,家中要富裕的多。这两家本来没有什么恩怨的,可是,这一年,老天爷发怒,降下了灾祸,田中颗粒无收。这穷的一家没有了收成,只好躺着等死。

陶渊明的故事资料 关于陶渊明的资料

一、童年陶渊明公元365年,东晋大司马的陶侃的孙子陶逸家,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了,算命的瞎子王三看过说,此子根骨不凡,当成大器。陶逸给儿子起名陶渊明。童年的陶渊明同学在这样一个家庭里度过,锦衣玉食自不待言。良好的幼教、家教,先祖的丰

声明:《陶渊明五斗米折腰故事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陶渊明号什么 故事》为网友弄泉试照影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