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里,孩子绊倒了,母亲教孩子骂“凳子是个坏坏”;
吃饭时,孩子把桌上的碗碰翻了,妈妈怪自己没放好;
孩子漏做了数学题,妈妈怨爸爸只顾着看报纸,没检查孩子功课;
孩子学校春游,妈妈一晚上醒三次,怕误了唤醒孩子早起……
西方一位儿童心理学家针对中国存在的这些现象曾说:“我不能理解父母为什么要教育他们的孩子推卸责任。一个不懂得承担责任的人是不会有任何出息的!”
孩子是否有责任感,关健在于父母要有这样的意识和行动:让孩子为自的行为负责,而父母也要身体力行做好孩子的好榜样。
原因
父母扼杀孩子责任心的6件事
孩子的责任心是需要从小培养和呵护的,千万不能因为自己的一点失误而影响了孩子的责任心。
1.破坏性的批评
当孩子一件事没做好,家长就进行破坏性的批评,因为做错一件事,就对孩子否定,会令出孩觉得太痛苦了。他会发现负责任等于痛苦。破坏性的批评导致这些恶果,最生后,便会扼杀孩子勇于负担的勇气。
2.过分严厉,使孩不敢负责任
当我们过分严厉,并且在孩达不到要求时对孩子进行各种惩罚。例如:“你必须把这首诗背出来,否则不许吃饭!”“你必须考到钢琴X级,否则太丢人了!”最后,当我产过分严厉,孩子就不敢负责任了,因为他感觉负不起这个责任。
3.越俎代庖,家长包办一切
一旦这种情况产生,家长就要累死了。“每个生命必须独立承担他生命的责任!”这是一个根本性的法则。任何人都不可能对别人负起责任。家长以为自己可以负起,其实你只能负起外在的责任,孩子内在的责任是没人能替代的。
4.对孩子不信任
为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必须信任他们,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子,受到别人的信任就能自我尊重。管束孩子不许干这个,不许干那个,还不如信任他们,耐心地说服他们更为有效。我们如果把坏人对待,他就可能成为坏人。
5.对孩子不放心,时刻监督孩子
孩子对你说:“我可以管好自己,你不必操心了!”即使你真的不放心,你也不能表达你的信任。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问他;你准备怎么管好自己?每天你做什么,看什么书,从几点到几点、、、、、、、这样从开始的笼统地说负责任,到后来确认下来,实际等于双方达成了协议,签了合同。最后孩子做到了,你要进行表扬;若没做到,帮孩子找原因,为什么不行?这样,孩不伤自尊,又知道了什么叫守诺。
6.家长的负面榜样作用
孩子是否责任,父母的影响是最重要的。父母的言谈举止直接影响着孩子,为了教育孩子,父母该特别注意自己的行为规范,不能把错误的、不良的习惯在不知不觉中传染给孩子。
如果你欺骗孩子,孩子也就学会了欺骗他人。
案例
孩子责任感要从小培养
1.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得好坏要先表扬
每次读完书或玩完玩具,乐乐总是乱丢一通。妈妈跟在后面一边收拾,一边唠叨:“自已扔的,自己怎么不整理?”实在受不了妈妈的唠叨,乐乐决定自己收拾书柜和玩具箱。忙活了一具上午,她的房间整齐了很多,可是,下午想和小伙伴玩过家家时,乐乐把玩具筐里的东西翻了个底朝天,才找着想要的洋娃娃。看着女儿把家弄得更乱,妈妈埋怨道:“你把图书都混放到书柜里,大大小小的拼图和积木、遥控车一起倒进玩具筐,当然不好找。唉!还是我来吧、、、、、、”第二天,乐乐又开始乱扔图书、玩具,也不再整理了。
分析:这位妈妈用间良好,但对孩子的行为塑造却是前后矛盾。开始,妈妈的唠叨间接促使了女儿“自己扔的东西,自己有责任收拾”行为的开始;然而,妈妈却没有对女儿这种“负责任”的好行为给予赞赏、鼓励等积极的强化,反倒是看到女儿整理杂物方法不当,还让家更乱了,先是埋怨,后又直接代为整理,最终强化了孩子“我不做,有人为我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和意识。
如果你试图让孩子从整理个人小内务等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责任感,不妨先明确告诉孩子对他的期待是什么,然后把正确方法教给他。一旦孩子做了,不管好坏,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不妥的地方,再用心教授经验、方法。如此一来,能不断强化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积极行为。
2.孩子犯了错,和他商量一个小惩罚
去年初夏,陈女士给儿子云零用钱让他买冰棍吃。谁知,放学回来,儿子哭丧着脸说钱弄丢了,希望再给他钱买一根。陈女士一口回绝:“钱弄丢了,别吃冷饮了,喝白开水吧!”
“我并不是有意惩罚儿子,而是要他明白:他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会带来后果,自己要对自己行为负责!不能事事都让大人为他承担责任。”陈女士解释道。
分析:即使孩子犯了错,家长也不能急于惩罚,不妨先听听孩子的理由。如果孩子理由充分,责任不大,家长就不宜责备,否则,会让孩子感觉不公,对家长信任度降低,甚至混淆是非观念;如果确实错在孩子,他需要的也不批评,而家长的分析、指导。家长要告诉孩子错在哪儿,正确的做法该怎么做,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一个补救的办法或不伤自尊的小惩罚。
而像文中的陈女士,她可以再拿钱让儿子买冰棍吃,但要先约定好一个补偿办法,比如要负责在家扫地、摆筷子等,干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些补救和惩罚能让孩子知道,自己要承担自己做任何事情或决定的后果,有助养成负责任的态度。
3.大人偶尔示弱,让孩子品尝责任感的快乐
刘女士带儿子到公园玩滑梯,眼看儿子玩得欢,她了痒痒了,趁人少,她也爬上滑梯,但滑下去时,却挨了个屁股蹲儿。“哎呀,好疼。”她表情痛苦的向儿子撒娇。小家伙飞快的爬上滑梯,当快滑到底部时,夸张的张开又脚撑着地,喊道:“妈妈看,这样滑,就不会挨屁股蹲儿了。”看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她感动的笑了。
这以后,他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当她当儿子背《三子经》时,儿子说会背,她就说:“妈妈相信你一定会背出来,妈妈现在不会了,你教妈妈吧。”这时,儿子会找出《三子经》的书,有模有样地从头开始往下背,不懂的字问妈妈。每当他北完是,总会问妈妈:“记住了吗?”
分析:这个妈妈做得很好,通过“归因”、“移情”等方式,不断强化孩子的责任感。“感动的笑了”、“妈妈相信你一定会背会出来的”,这些表扬、鼓励的神情和话语,把孩子教妈妈滑滑梯、背《三字经》等做法归因为孩子的懂事和聪明。其实,孩子的自我认识都是源自别人,尤其是父母对他的评价,一旦父母认为他是个好孩子或给予了积极的评价,他就会积极表现出和“好孩子”这种自我认知相匹配的行为。
另外,这位妈妈挨屁股蹲儿时向儿子展现的痛苦表情,又激发了儿子去感受她当时痛苦的感觉,这种“移情”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也让他能体会到别人感受,有助于以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家长偶尔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字帮你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让他知道再强大的爸妈也需要他的关心和照顾,不仅能培养他对家庭的责任心,父母的及时鼓励还会让他体会到负责带来的快乐和成就,这会激励他在这方面做出尝试。
4.面对无理哭闹,家长不关注、不妥协
每次到朋友家做客,许女士的女儿就如入无人之境,大家还没坐下,她就拿筷子开吃,当妈的觉得很没面子。于是,这次饭局前,她和女儿商量好,等大伙全部入席、开饭后,才动筷子。做得好,周未就带他逛动物园,做不到,动物园计划就泡汤。结果,女儿一次在宴会席上“失礼”。然后,到周末时,女儿却缠着许女非去动物园不可,开始她不同意去动物园,无奈女儿的眼泪涟涟,许女士心一软,妥协了。
分析:面对孩子器闹,家长一次次的妥协,会强化孩子用哭闹的行为去达到逃避责任或满足无理要求的意识;同时,家长一妥协,孩子就不哭了,也会不断强化家长用妥协对付孩子哭闹的行为。这两种错误的强化模式,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让孩子的“自我中心”愈来愈严重。
其实,面对孩子无理的哭闹,家长可采取漠视、不关注的态度,或给孩子一个停止哭泣闹的时间,如果他到时还哭,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惩罚不是责骂或皮肉之苦,而是剥夺他的一些特权,比如取消他晚上爱看的一出动画片的权利等。
策略
8个生活小技巧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1.选择合适孩子做的家务
你一定要避免犯这样的错误:如果你打算收拾房间来训练孩子的责任感,那你很可能会碰壁。原因是如今的孩子都有太多的玩具,而通常都没有很合适的玩具箱。晚上他们会疲劳,但是又不想上床睡觉。这种情况下,你最好不要免强孩子收拾自己的玩具。你可以这样说:“你先在厨房里帮我忙,晚一点我再帮你一起收拾玩具。”
2.让孩子心早了解并参与你们的日常生活模式
要让孩子尽早了解并参与你们的日常生活模式,哪怕刚开始他们理解不了你在做什么。你要告诉他:你有什么样的计划、有哪些家务要做、你以什么样的顺序来安排家务……随后你可以分配工作。就连购物的时候你都可以问孩子:“你来看一看牛奶买的够不够?”“面包买了吗?”等问题。
3.不要老是将物质补偿作为树立责任心的动力
不要让孩子养成这样的习惯:他自我服务或服务家人,是为了得到某种“好处”。有谈化有形的物质奖赏,代之以精神的受抚和勉励,如孩子每天下楼取报纸,他就应该得到大力夸赞,行到一个吻或一个拥抱。父母应在亲友面前对他的尽责表示赞赏,以使他的好行为有一具长久的动力保持下去。
4在新鲜感和持久度之间找到平衡
是让孩子总是帮忙做同样的事,还是让孩子每天自由选择?这里需要有一点点微妙的体会。一方面,变化当然会给人带来乐趣,了解不同方面的知识。一个4岁的孩子一会儿是浴室专家,可以找到他的毛巾和香皂;一会儿又成为美厨助手,认识頟种蔬菜和瓜果。然而另一方面,孩子除了要体会乐趣之外,他们更要学会能够长期地承担一些义务。比如,照顾几盆花可能需要孩子们每天的呵护和浇水,这种定期的浇水和看护对于孩子形成专注持久的习惯非常有帮助。就连洗碗、倒垃圾、准备餐桌都需要持之以恒的能力。
5你要学会给孩子一些夸奖
不要总是试着挑毛病、找缺点、说哪儿做得不够,要对孩子所完成的事情表现出你的欣喜。比如拍拍孩子的肩膀,或都对他说:“真不错,这一周你已经是第三次自己刷牙,并且把小白牙刷得这么干净了!”如果孩子帮你倒垃圾,你可以把他搂到怀里说:“这些天你帮我倒垃圾,妈妈很高兴。”
6.给孩子责任范畴内的事情定一个最后时限
5岁的范荔,责任是每天晚饭前把垃圾拎到楼下去。爸你讲得很明确:“倒完垃圾才开饭”。一天,范荔沉迷与动画片中,无论如何不肯下楼倒垃圾,结果,所有的人都饿着肚子等到晚上7点多。范荔哭着下楼扔垃圾,回来后爸爸还要求他就耽误大家吃饭而道歉。看起来严酷了点,可从此范荔对她的任务尽职尽责,甚到下楼跳绳时也会主动把垃圾拎下去。
7.无论如何,别因孩子做得不够完美而越俎代疱
聪明的孩子一旦发现他“表现无能”就可以逃避做家务,他就会有意的表现无能,以此来逃避责任。不要苛求孩子把家务做成技巧娴熟的艺术。孩子是不是以最快的速度把餐桌摆的井井有条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的孩子慢慢学会怎样来布置餐桌,能够在自己劳动后绕着桌子走来走去,体会劳动快乐。
孩子第一次尝试做事,总有不完善的地方,父母可以帮助他“完善”他的计划和方案,但绝不要亲子动手。
8.跟孩子讲明后果,并让其承担“后果”
一旦确定某个责任是孩子的“自留地”,父母就一定不要进去除草浇水。要对孩子的疏忽持“熟视无睹”状。琪琪妈妈爱种花,琪琪要认养其中一盆吊兰,在坚持给吊兰喝了半个多月的“牛奶洗瓶水“后,琪琪就忘了它。妈妈看在眼里,但就是不给她的宝贝花浇水,等琪琪忽然想起这回事冲到阳台上去看时,她的吊兰已经枯萎了。
琪琪哭了。失职的后果已经惩罚了孩子。一盆枯萎的吊兰,比什么都有说服力—它讲清了“责任“二字的重大。
家长经验
教孩子做个负责的人
经验1.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
6岁男孩的母亲 李黎
孩子刚上一年级时,全家人都高兴,认为孩子从此长大了。但哪知他经常在学校打电话回来,一会语文书没拿,一会儿数学书忘带,一会儿作业本落在家里了……全家人“惶惶不可终日”。后来,我去向老师请教,老师指出,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看课程表收拾、整理书包,慢慢地就能学会对自己负责任了。如果我们总是替他整理书包,等于替他承担了责任,他与就理所当然地认为是你们的责任。听了老师的一番话,我们才恍然大悟。于是,我们按老师说的,每天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准许备学习用品。孩子没有了依靠,反而渐渐对自己的事情上心了,也不再发生稀里糊涂忘带学习用品等事情了。
经验2.学会换位思考,体会他人的感受
8岁男孩的母亲 王珍宇
孩子每次出去玩,我都要求他和家里说一声。有一次,孩子出去玩,我在家里左等右等不见他回来。当孩子回家时,已经比预计的时间迟了几个小时。我先询问他去了哪里,和谁在一起,等情况搞清楚以后,我就语重心长的告诉他,妈妈不知道你发生了什么事,在家里等得非常着急。被我这么一说,孩子才明白,原来自己出门,家里人要担心的,自己出了什么意外,家里人是要伤心的,后来孩子每次出去玩,都会先打个电话告诉我们。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把自己的行踪随时告知家人的习惯。我认为,这也是对家人负责的一种表现。所以,要让孩子对家长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家长要和孩子交流你的感受、你的担心,从体贴父母做起,让孩子明白父母的心思,孩子就会自觉改进自己的行为。
经验3.明确责任义务,习惯成自然
7岁女孩的父亲 钱少君
我觉得孩子对家里的事情不负责任,有很大的原因是自己的责任义务不明确。比如,看到爷爷奶奶洗碗、爸爸妈妈搞卫生,就觉得自己没事可做,以为这些事跟自己没关系。但是,如果大人在做事时,适当的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孩子也就知道该干什么了。原先的的孩子回家,鞋子一脱,换上拖鞋,只顾自己去玩了,我们只能在背后一边帮她收拾东西,一边数落她。从每次的情况看,她一定是没听进去过。我们想了个办法,把家务事分成几份,落实到每个家庭成员身上,比一比谁做得好。比如理鞋柜的任务给女儿做,她就不再乱扔自己的鞋子了,我们回来时还要听他的话把鞋子放整齐。这样到后来,孩子越来越能干了,责任心也自然越来越强。
经验4.点明利害,逐渐放手
7岁男孩的母亲 周青
有一次,儿子的同学来家里玩,他热情的把玩具拿出来,放了满满一客厅。我对儿子说:“妈妈看到你们玩得这么开心,心里很高兴。但是要给你一个任务,玩好后,要把这些玩具放回原处,以后我会更欢迎他们来的。”傍晚,儿子的同学回家了,撒了一地的玩具。我估计儿子会让我帮他整理玩具,就抢先说道:“这些玩具我不知道放在哪里,如果我去放的话,下次你玩的时候找不到了可不了怪我。”儿子二话没说,马上利利索索地整理他的玩具,而我只是边做饭,边看他干得怎么样,需不需要帮忙和指点。想不到的是,儿子把每一样东西都放回原位,放得整整齐齐。看来,孩子自己的事情经过努力是能做好的,但是需要我们家长该放手是就放手。
观点
要从小处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晚饭后,甜甜的小身影就在厨房里忙开了。今天是周未,按规定,甜甜要帮妈妈一起洗碗。她一会抺桌子,一会帮妈妈擦干洗好的碗,有说有笑的,很开心的很投入。因为他总是说自己是这个家里的小主人,以后还会成为一个女主人。
可能女孩子天生对家务劳动就有着更多耐心和热情。从她很小时候起,我们会经常说:“甜甜,你帮助我一起做件事,好吗?”他总是很乐意地跑来帮助我们,在帮忙的过程中,她的动手能力和耐心都得到了培养和锻炼,比这些更重要的是,她感受自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爸爸妈妈很需要她。
孩子的责任感从哪里来
孩子的责任感从哪里来?我们可以抓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积极创造条件,从点滴做起,让孩子养成对自己行为结果负责的习惯。在“做”中培养他们的责任心,璔强责任感。这也是我们年轻一代父母真正的爱心、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自己的事,除了及时、独立的完成功课外,还要学会自己整理忆包、收拾房间、修补图书等等,让孩子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不仅让他有事可做,还要逐步要求他做事的质量。当然,无论孩做得怎么样,父母都要给予一些正面的评价,让他在情绪上有满足的体验,这样他才经常愿意接受委托。有条件的,还可让孩子自己饲养一些小动物,这也是一门最有效地培养孩子爱心和责任心的课程。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在孩子的眼里,父母的言行永远都象一面镜子,对他们的影响具有最直接的作用。所以,做父母的要在孩子面前做好榜样,尊重和孝敬我们的长辈,同时注重培养孩子一颗知恩图报的感恩之心。要经常和孩子讲讲爸爸妈妈小时候的事情,爷爷奶奶是如何含辛茹苦地殷自己培养成人。要让他学会记住家人的生日,懂得借住这个日子,挑选或者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小礼物,对哺育和帮助自己的亲人表达感激之情。慢慢地,孩子会知道,等我长大了,不仅要照顾自己,还要照顾亲人。
但是,孩子的责任感如果仅仅体现在为自己,为家庭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应该体现在为他人、为集体、为社会上。所以,我们来要多鼓励支持孩子参加集体活动,如,代表班级参加各种竞赛、集体舞比赛等,或都参加大扫除,参与出黑板报等,孩子在认真完成的过程中,能认只到自已存在价值和意义:“自己的存在不仅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从而能渐渐明白:“我读书也不仅仅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国家和社会。”在集体中犯了错误,也要勇于承认,不可以推卸责任。
此外,还要多鼓励孩子去多看一些伟人的传记,让他们从小就能够以伟人的眼光高度去识识和看待社会和自己。随着孩子年龄不断长大,要鼔励和带领孩子去接触社会,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一些社会活动,在实践中认识到个人与社会关系。这样,孩子更容易形成一种社会责任感,懂得要服务于社会,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小测试
测测你的小孩有没有责任
1. 孩子与人约定见面时间,通常准时吗?
2.你认为孩子可靠吗?
3.他懂得未雨绸缪而储蓄吗?
4.他发现朋友犯了错,会告诉老师吗?
5.出外旅行,找不到垃圾桶时,他会把垃圾带回家吗?
6.他经常运动保持健康吗?
7.他没有偏食、挑食等不良饮食习惯吗?
8.他永远将正事列为优先,再做其他体闲活动吗?
9.他积极参与班级集体活动吗?
10.你告诉同学有事找他,他会立刻回电话吗?
11.既然决定做一件事情,那么就要把他做好。”他相信这句话吗?
12.他与人相约,从来不会耽误,即使自已生病时也不例外吗?
13.他曾经违反社会规范吗?
14他经常迟交作业吗?
15.他经常帮忙做家务吗?
计分:“是”记1分,“否”记0分
结果分析:
分数为10分—15分:你的孩子是个非常有责任感的人,行事谨慎,懂礼貌,为人可靠,并且相当诚实。
分数为3分—9分:你的孩子大多数情况下,都很有责任感,只是偶尔有此率性而为, 没有考虑得很周到。
分数为2分以下:你的孩子是个完全不负责任的人。他会一次又一次的逃避责任,做事不能持之以恒,手上的钱也老是不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