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活动是有规律的,世间万物都遵循着宇宙的活动规律运动着。人体的机能活动也都是有节奏的;无论是一天,一段时间,乃至一生,都有节奏性,这就是人体生物钟节律律。科学家研究生物节律研究了几千年,生物节律客观存在;但生物节律的起源,其说不一:有的说是人类大脑调节系统反应的规律;有的讲,与宇宙、地球同规,随着天地日月的变化而变化。总之,这还是一个未知的迷!科学研究指出:从人诞生那一刻起,三种生物节律就开始有规律的活动,直到死亡。体力周期23天以循环,情绪周期28天一循环,智力周期33天一循环。从出生那一天起,这三个周期都由零点开始进行循环,首先走向正时相,称高潮期。在这个阶段分别与每个周期有关的各种能力均处于高潮期,即释放阶段。达到最高点后逐渐下降。穿过零点,进入负时相,称为低潮期。
人体的心脏,也有自己的生物钟活动规律。
一.心脏的生物钟
首先,心脏本身就是一个准确的生物钟。正常成人的心脏,以60-100次/分的频率跳动着,不舍昼夜,从母腹中开始,直至死亡。那是由心脏的窦房结自律细胞发出节律信号,依次激动心房、房室结、心室,完成心脏的一次搏动。整个心脏按照窦房结给出的节律信号,极其规整有序地博动着。
此外,一些心脏病的发生,也大致遵循一定的生物钟规律:
1.黎明时分:此时是心梗、心绞痛、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刻。经过一夜睡眠,人体通过排尿、呼吸、皮肤蒸发等约损失450毫升水分。因此,清晨起床时,身体处于缺水状态,急需补充。由于清晨体内缺乏水分,导致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增强,再加上脉搏、心率减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心梗和脑梗;也容易造成冠脉缺血。建议:老人清晨起床后要喝一杯约500~800ml的温开水,稀释血液降低血液粘稠度;排便时避免用力屏气,早餐少吃油腻和过咸食品,不做剧烈运动。血压高的人最好此时服降压药,防止血压在清晨睡醒后逐渐升高。
2.上午9—11时:人起床后的活动逐渐增多,心脏活动会达到顶点,儿茶酚胺、5-羟色胺、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多,容易发生严重心律失常。建议:心脏不好的人避免情绪波动和剧烈运动,有重要应急活动前,记住要先服药。
3.午饭后:饮食、特别是饱餐后会造成血压、血糖波动;尤其是有心血管疾病的老人,血压下降幅度比年轻人大,从而导致血流减慢,血管淤血,诱发血栓形成。建议:1.午餐不宜过饱。2.饭后最好午休半个小时。3.睡醒后先躺一会儿,不易过急过猛起身和下床。
4.下午3时以后:心血管状态相对稳定。适合做些快走、体操、游泳等运动。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下午适量运动,到了晚上10时左右,身体和大脑容易进入较为疲劳的状态,人会快速入睡,睡眠深度也比较理想。
5.晚上9—11点:这是免疫系统调节的关键时刻,如果在此时段暴饮暴食、情绪过于激动,时间久了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疾病。建议:读读书或听音乐,完全放松身心,进入睡眠的准备状态。由于人体肝脏合成胆固醇在晚上表现得最活跃,此时服降脂药效果更好。
二.心脏生物钟研究的新进展
据英国《每日邮报》近日报道,一项最新研究发现,人体内有一种蛋白质在调节心脏节律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一旦它不稳定,就会干扰正常心跳,导致心律不齐。尤其在早上,这种蛋白质会升高,这时也是心脏最危险的时刻。这个隶属美国休斯敦贝勒医学院的研究小组首次从“分子层面”证实,心脏存在内在的“生物钟”,并且符合人体昼夜节律。
这些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发表论文,提及心室心律失常与人体生理节律的关系。一般而言,在一天24小时内,人体内的生物进程会伴随事件变化。研究人员把蛋白质“Klf15”定为关注焦点。先前一些研究结果显示,这种蛋白质是生理节奏的“控制器”。另外,一些遭受心脏病袭击的患者体内缺乏这种蛋白质。研究人员借助基因技术,“制造”出体内缺乏“Klf15”或含有过量“Klf15”的实验鼠,以判断这种蛋白质与心脏病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两种实验鼠出现心律失常的风险均高于普通实验鼠。美国得克萨斯州休斯敦贝勒医学院学者赞德·韦伦斯告诉法新社记者:“这是在分子机制层面发现的第一个例子,证明生理节律的变化与心律失常相关。”研究人员还发现,一种名为KChIP2的蛋白质对一种通过心肌细胞的钾电流水平产生影响。如果体内KChIP2的含量水平变化,会造成这种钾电流的不稳定,使心脏受损,造成心律失常,降低心脏泵血的效率。研究人员相信,影响心脏机能的蛋白质种类还有不少。论文作者之一、美国凯斯西保留地大学医学院学者穆凯什·贾因说,进一步研究可能揭开其他与生理节律相关的心脏病诱因。
三.损害心脏的六种职业
美国《健康》杂志最新载文,列举了六种有害心脏健康的职业。
1.久坐型工作。美国心脏病专家马莎·格罗根博士表示,工作需要长时间久坐的人群,患心脏病危险更大。其具体机理尚不清楚,但可能的原因是:久坐会导致胰岛素敏感度降低,多种分解脂肪的酶水平下降。所以,专家建议,久坐工作的人,要经常起身或走动,最好改为站立工作。
2.倒班员工。医生、护士、车间生产工人都属于倒班员工。有专家说:“倒班会影响人体的生物钟节奏,生物钟则是人体调节血糖含量和血压的关键机制。”经常倒班工作的人,打乱了自身的生物钟规律,也破坏了心脏活动的生物钟节律,发生心脏病和植物神经紊乱的几率增高。
3.桥梁隧道工人。美国学者对5000多名桥梁隧道建筑工人进行的调查显示,他们患心脏病的风险比普通人高出35%。研究人员认为是因为这些工人往往在密闭通道中工作,不见阳光,难辨昼夜,影响了心脏的生物钟;在隧道里,还会吸入更多一氧化碳,也会对心脏有一定的影响。
4.流水线工人。流水线的工作往往对工作人员要求很高,员工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同时又无法控制生产线上其他领域的工作,只能埋头做自己的事。有研究人员指出,不能掌控自己的环境,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压力因素。笔者曾见到一位在日本面包生产流水线包面包的中国工人,要求3秒钟包好一个面包,一天工作8小时;半年后得了心脏病回国治疗。
5.长期超时加班的工作。在一项对英国公务员健康状况研究中发现,每天工作11个小时乃至更长时间的人,相对于每天只工作七八个小时的人罹患冠心病的风险要高出67%。可能长期熬夜、持久的工作压力,破坏了心脏生物钟,容易诱发冠心病的发生。缓解的办法很简单,专家建议多吃水果和蔬菜等健康食品,保障充足的睡眠,每周要保证至少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的体育锻炼;尽量少加班加点、避免熬夜。
6.无健康保险的工作。美国学者的统计显示,2010年1/6的美国人没有医保。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没医保的人健康状况普遍较差,特别是心脏健康情况不佳,而如果没医保的成年人一旦拿到医保,其健康水平往往会提升。有医疗健康保险,一方面使人有一种心理依托;另一方面,早期发现和治疗心脏病几率也比较高。
总之,心脏也有生物钟。心脏病、尤其心律失常与心脏生物钟之间的关系的揭示,已经在分子层面上初露倪端。一些职业有损于心脏、特别扰乱心脏的生物钟活动规律,不利于心脏健康。重视和遵循心脏生物钟活动规律,有利于心脏病防治和人类的健康长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