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健脾胃 艾灸足三里强胃健脾,每天艾灸让你贫血不贫、气血充盈


相传,有一次唐玄宗偶患脾病,在晚上睡觉时竟梦到一小鬼儿在偷窃宫中财物,他急忙喊叫捉拿,只见一个身材魁梧的人出现,将小鬼捉住并吃掉。唐玄宗问他是什么人,他答道:“落第进士钟馗”。第二天,唐玄宗的脾病便好了。唐玄宗脾病为什么会好,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他的脾病和做梦的事实不无关联。因为脾“在志为思”,脾出现了问题,会影响到正常的思绪,思绪异常,晚上梦见鬼就不足为奇了。那么除此之外,脾还有什么功能呢?


脾是人体五脏之一,主运化水谷精微,是人体的气血生化之源,所以也被称为“后天之本”、“仓禀之官”。对于人体而言,脾的主要功能有三个:主运化、脾气主升和主统血。


脾主运化,这如何理解呢?我们看,“脾”字的写法是右边一个“卑”字,取“卑微”之意。如果把胃比作人体的厨房,那么脾就是辛劳勤勉的厨师,那么这位厨师是如何“运化”的呢?食物进入人体后,会在脾的消化作用下,成为可被吸收的精微物质。不仅如此,厨师还要把自己做好的饭菜端到餐桌上,端给谁吃呢?当然是其他需要营养的身体器官,如心、肺等。这个厨师虽然“卑微”,却至关重要。一旦它生病,便无人做饭,那些平时饭来张口的主人,自己不会做饭,就只能忍饥挨饿。可见,脾既是“卑”的,也是“尊”的,这也体现了我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维。

艾灸健脾胃 艾灸足三里强胃健脾,每天艾灸让你贫血不贫、气血充盈


脾气主升,“升”即上升,升腾,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脾主升清,“清”就是消化了的精微物质,它们在脾的推动下上输心肺,再由心肺布散到全身。所以,脾只把饭菜端给自己的主人,再由它们支配,而不会擅作主张,这也体现它“卑”的一面。二是维持内脏的位置。中医认为,人体的脏腑之所以都有固定的位置,全赖脾气主升的作用。可见,脾还要搞家务,负责好物品摆放整齐。


脾还有一个重要角色,那就是理财,怎么讲呢?因为脾主统血,它对血液有固摄作用。只要脾气旺盛,就能控制住血液,使其在脉管内运行,不至于溢出。此时,脾这个理财师可谓是锱铢必较,一毛不拔;但是如果它生病了,财产管理混乱,那么就难免有部分资金外流,成为糊涂账了。


由此可见,脾的功能是否正常,直接关系到人体的气血、水谷水湿运行,直接关系到各个器官的给养和生理机能的发挥,脾为“后天之本”,名副其实。但脾也会出现问题,比如脾气虚弱会造成消化不良,贫血;脾气下降会造成器官下垂;脾不统血会导致出血症等。下面就脾虚造成的贫血,谈谈脾病的防治方法。


中医认为,脾是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对气血的运力不足,会导致贫血。贫血患者一般症状为皮肤苍白,面色无华,疲倦乏力,心悸胸闷,食欲不振,月经失调等。北京灸道堂中医研究院临床发现,对于治疗脾虚导致的贫血,艾灸足三里、关元和反射区是一个简便的办法,对眩晕、贫血有显著疗效。患者可使用灸道堂健脾养胃专用艾条自行施灸,足三里和关元,用艾条温和灸5~15分钟,或用艾罐灸30~40分钟。特效反射区取腕掌横纹的中点凹陷处,艾条温和灸3~10分钟。






艾灸疗法取穴是关键。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而脾胃互为表里,灸足三里可燥化脾湿,生发胃气,增强消化功能和气血运行。脾胃强健,器官给养充足,贫血就会消除。关元穴也是固本培元的穴位,《腧穴学》说关元可以“虚劳冷惫,羸瘦无力”,这是因为关元是小肠的募穴,手太阳小肠经的寒水之气都集聚在这里,艾灸的热力可以驱除寒气,寒气一除,气血的活力便会加强。此外,灸腕掌横纹的中点凹陷处,能加强血液循环,是足三里和关元的重要补充。


治病不如防病。我们应该养成自我检查身体的习惯,一旦出现消化不良,厌食少食,或者气血虚弱,疲倦乏力等现象,就要警惕是不是脾出现了问题。只有脾的强健,才有人的健康幸福。


掌握了常见脾病的防治方法还不够,最主要的,是要有乐观豁达的心态。中医常说“怒伤脾,气伤肝”。生活中,我们一定要注意情绪的调节,心态的健康,避免过大的火气,这样才能保住我们的“后天之本”。

生活中需要提防的脾病主要有脾气虚、脾气下陷、脾不统血和脾胃虚寒四种,下面我们逐一谈谈其症状和防治方法。


脾气虚弱的主要原因是运化功能减退,生血和运送给养的能力下降,其主要症状为面色萎黄,肌肉消瘦,疲倦无力,气少懒言,食欲下降,胃腹胀满,大便溏薄或腹泻。此时,患者宜多食补脾气的牛肉、鸡肉、猪肉、糯米、大豆、白扁豆、大枣、鲫鱼、鲤鱼、鹌鹑、黄鳝、虾、蘑菇等。


脾气下陷也称“中气下陷”,是脾气虚弱的进一步发展。表现除一般脾气虚症状外,还有气陷症状,如脘腹重坠,食后益甚,小腹坠胀,便秘,大便溏泻,肛门重坠,甚至脱肛,子宫脱垂等,这些都是脾气虚、无法升清导致的症状。中医治疗脾气下陷的原则是益气升提,可常灸百会、气海、足三里和脾俞等穴,达到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效果。


脾不统血,指脾气亏虚,不能统摄血液在脉管中运行的现象。在脾气虚弱症状的基础上,还经常出现月经过多,崩漏,便血,尿血,皮下出血,牙、鼻出血等症。此类患者最好食用双色豆腐煲,能起到健脾益气,固摄经血的作用。


脾胃虚寒,也称为脾阳虚,表现为温煦不足,寒从中生,是脾气虚弱的进一步发展。在脾气虚的基础上,还伴有腹中冷痛,口泛清水,大便稀溏,白带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脉沉细无力等虚寒征象,所以也可以说,脾阳虚=脾气虚+里寒。所以,补阳虚是解决脾胃虚寒的关键,患者要多吃狗肉、羊肉、牛鞭、海参、淡菜、胡桃肉、桂圆、鹌鹑、鳗鱼、韭菜、桂皮、茴香等补阳食品。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8151/400520446441.html

更多阅读

一招两式除脾湿——按揉阴陵泉艾灸足三里 艾灸阴陵泉

脾湿可分为寒湿和湿热.一、寒湿困脾:是指寒湿内盛,困阻脾阳,脾失温运,以纳呆、腹胀、便溏、身重为主要表现。其临床表现为脘腹胀满,口腻纳呆,欲呕,口淡不渴,腹痛便溏,头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体肿胀,或身目发黄,面色晦暗,或妇女白带量

艾灸足三里的作用 太冲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艾灸足三里自古作为保健要穴。名医孙思邈提出:“若要安,三里常不干”。这说明古人用艾灸足三里来治病养生,但古代多用瘢痕灸,现在多用温灸了。足三里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位于:膝下三寸外廉两筋间,举足取之。也就是:小腿前外侧,当犊鼻穴下3寸,

艾灸足三里真实经历 为什么说灸足三里,得长寿

   为什么说灸足三里,得长寿爱华保健知识配图  中国自古有善灸法习俗,特别是其中“灸足三里,得长寿”的养生秘决,更为古今医家和养生大家所珍视。唐代名医孙思邈活到140多岁,他说:“若要安,三里常不干。”就是说常灸足三里,可以

声明:《艾灸健脾胃 艾灸足三里强胃健脾,每天艾灸让你贫血不贫、气血充盈》为网友紫風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