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融法师
佛教茶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晋代便记载慧远大师于庐山东林寺,与隐士陶渊明“话茶吟诗,叙事谈经,通宵达旦”。唐代,在寺院里长大的陆羽撰写了一部茶叶专著《茶经》,此书也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茶叶专著,使中国的茶文化走向世界。
今天,我们在二O一四年春节来临之季,向各级领导、各届朋友莅临云南丰泽源植物园参观、考察、指导献上“禅茶”表演聊表敬意。
序:禅茶大意
中国人饮茶之风,最早始于唐代佛家,茶不仅是解渴提神、养生抗病,而佛家修行以饮茶参禅,自古便有“禅茶一味”之说,其茶之“本色滋味”,与佛教淡泊自然的“平常心是道”相契相符。以自在得快乐、以超越得解脱、以放下得自在。“茶禅一味”的典故源自赵州和尚那句著名的偈语——“吃茶去”。佛家的禅茶诗偈很多,如“明心一轮月,见性万树花,空持偈千首,不如吃茶去”。
唐代灵一大师诗云:“野泉烟火白云间,坐饮香茶爱此山。岩下维舟不忍去,清溪流水暮潺潺。”这便是对“禅茶一味”的最高妙说。今天为大家演示的是“禅茶”,共有十二道程序,每道程序皆有其典故,并且内含禅机。
一、焚香合掌(静心)
在进行禅茶演示之前,我们要先焚香合掌、静坐调心,在清雅的佛教梵呗声中进入禅的境界。禅茶并不同于世俗的茶艺表演,一方面是要我们从茶性中悟到佛性,以茶修身养性;另一方面则是一壶清茶供养十方诸佛菩萨,而并非自己享受之用。此是梵香、合掌。
二、丹霞烧佛(烧水)
丹霞烧佛,即生火烧水。这是出自于中国禅宗的一个公案,根据《祖堂集》的记载,丹霞天然禅师将佛像劈了作柴火,寺僧见了就呵责他为什么这样做?天然禅师说:“我焚烧佛像是为了求舍利子。”寺僧说:“这是木头,哪有什么舍利啊?!”禅师说:“既然如此,我烧的是木头,哪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则公案并不是要我们否认因果,而是要我们不能执著于法相,这也正是《金刚经》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的道理。今天是高科技时代,都不用生火烧水了,就方便用电壶烧水了。
三、香汤浴佛(烫壶温杯)
根据原始佛教《阿含经》中的记载,释迦牟尼佛在出生的时候,九龙吐水为其沐浴,后来中国佛教将农历的四月初八定为“佛诞日”。在这一天都要举行盛大的“浴佛典礼”,即用香汤沐浴佛像,以此来表达佛弟子们对伟大佛陀的无限敬仰和深切怀念!“禅茶”中的“香汤浴佛”,即是用开水烫洗茶壶茶杯并消毒及温壶温杯。
四、法轮常转(洗杯、转杯)
法轮又作梵轮,也就是清净之轮。龙树《大智度论》上讲,佛转法轮就是为了去除众生的一切烦恼、障垢。所以,法轮即是喻指的佛法。在“禅茶”的第四道程序里就是洗杯,洗杯是要转动杯子,即是所谓的“法轮常转”。我们洗杯的目的是为了除去尘垢,使茶杯清洁无染,以此来比喻我们以佛法之水清洗内心的烦恼尘垢,使其洁净无尘。
五、拈花微笑(拈茶、赏茶)
佛祖拈花微笑这是我国禅宗里最著名的一个典故,传说梵王到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陀说法。当时世尊拈花示众,并不说法。一时百万人天,都不解佛陀是什么意思,惟独大迦叶破颜微笑,佛即传之以涅槃妙心。此为禅宗的起源。云南鸡足山就是禅宗初祖迦叶尊者的道场。佛祖拈花是指把茶叶拈起。然后示给贵宾欣赏茶叶。
六、菩萨入狱(茶叶入壶)
菩萨悲愿无尽,志在普度一切众生,不仅要对人天有情说法度化,而对于地狱中的有情同样也要进行慈悲拔济。这其中家喻户晓的则是地藏王菩萨,根据《地藏菩萨本愿经》等的记载,地藏王菩萨常现化身入地狱中进行救济有情,所以后来人们以“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地藏精神来形容菩萨的悲愿无尽。此是将茶叶入茶壶中。
七、丰泽法雨(泡茶冲水)
“菩萨洒甘露,众生得清凉。”以雨来比喻佛的教法,佛法滋润众生,使其能由迷转悟,犹如丰泽源的雨水普泽草木,使其生长,所以以雨来譬喻佛法。《法华经》说:“普雨大法雨,度无量众生。”这里泡茶冲水,如法雨普降,所以名之为“漫天法雨”。此为冲水泡茶。
八、涵盖乾坤(盖壶、入静)
涵盖乾坤,也就是说真如法性是处处存在,天地之间一切有为诸法无不有此真如之性。于此小小茶壶之中,也蕴藏着博大精神的佛理。此是盖上壶盖泡茶。此时入禅静观。根据茶叶的品种与泡茶时间而闭目禅静。
九、龙潭水声(出汤、倒茶)
此时出汤倒茶。中国禅宗有一个公案,当时有人问禅师:“学人初入禅林,不明佛法,还请大师指点门径。”禅师说:“你听到龙潭的水声了吗?”那人回答说:“听到了。”禅师说:“这便是你参禅悟道的门径啊。”这则公案即是告诉我们“一切诸法皆是佛法”的道理,“青青翠竹,尽是真如;郁郁黄花,无非般若”,这也正如苏东坡所说:“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无非清净身。”我们学佛参禅不在别处,就在身边的一草一木上,能体悟到诸法的真如本性,则自然实证如来的清净法身。出汤倒茶时的流水尽量流畅、稳重、幽雅、自然。
十、普渡众生(献茶)
普渡众生即献茶。佛、菩萨以尘世为苦海,所以要慈悲救度众生,使其出离生死苦海。就好象以舟航渡人,所以称为慈航、慈舟。《万善同归集》说:“驾大般若之慈航,越三有之苦津;入普贤之愿海,渡法界之飘溺。”形容菩萨慈悲为怀,能普遍救拔众生。此时将泡好的禅茶去首先敬佛菩萨,再用禅茶敬客人。或用禅茶来意普渡众生。敬茶意在以茶作为媒介,使大家能够从茶的苦涩中品出人生百味,以此启迪智慧,由迷转悟。
十一、圣泉品茗(观色、闻香、品茶)
圣泉品茗即是观色闻香,此时放下身心,以平和、安详之心,自然而然地吸入茶的香气,使身心完全放松。此时品茗即品茶,品茶即随缘接物,对苦涩不厌憎,对甘爽不偏爱,忘怀得失,以平常心对待一切。只有这样品茶,才能闲适超然,心旷神怡,也才能从茶中感悟到佛理禅机。此时是观看茶色、闻茶香气、品味禅茶。
十二、融通妙觉(回味、入定、谢茶)
融通妙觉,就是对诸法法性作圆满的觉悟。这是“禅茶”的最后一道程序,也就是在品茶之后,还要细细地回味,以从中悟到平等一味之旨。此时要禅修入定。即茶水如一、人茶如一、圣凡如一、禅茶一味。
“禅茶”演示最后,还要谢茶,谢诸佛、菩萨。谢茶即是为了相约再品茶,正如佛教中说的“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我们以茶修身、参禅,就在茶中体证“禅茶一味”与“人与自然”和谐之境。谢茶就表演者起身向上(佛菩萨)问讯、向下(大众客人)问讯。(问讯即鞠躬)!
最后祝愿“人心和善、家庭和睦、人际和顺、社会和谐、人间和美、世界和平”。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