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腧穴之大功

背腧穴之大功背俞穴是五脏六腑之气输注于背部的腧穴,与五脏六腑有特殊联系,分布在足太阳膀胱经距离脊柱1.5寸的那条线上,可以称为膀胱经背俞穴段,大体上依据脏腑在体内所处位置的高低而由上向下排列。有歌诀云:
自此挟脊开寸五,第一大杼二风门,
三椎肺俞厥阴四,心五督六椎下治,
膈七肝九十胆俞,十一脾俞十二胃,
十三三焦十四肾,气海俞在十五椎,
大肠十六椎之下,十七关元俞穴椎,
小肠十八胱十九,中膂俞穴二十椎,
白环二一椎下当,以上诸穴可推之。

  背俞穴与脏腑的特殊联系,在临床上能反映脏腑的虚实盛衰,当背俞穴出现各种异常反应,如结节,条索状物,压痛、陷下、丘疹等往往能够反映相关脏腑的异常,因此可以用来诊断脏腑的疾患,同时背俞穴也是很好的调整脏腑虚实的穴位,如肺俞穴治疗咳嗽、哮喘、外感寒热等,手太阴肺经以肺为中心,将许多脏腑器官组织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疾病也可以用肺俞穴来治疗。其他背俞穴作用类似。相对来说,背俞穴对于脏的治疗效果更好一些,对于腑的治疗以募穴治疗更好,如前面所讲足阳明胃经的天枢穴,天枢穴是大肠的募穴,对大肠各种疾患都具有诊断治疗作用。募穴在后面还会相继谈到。在临床上经常用背俞穴和募穴配合起来治疗相关脏腑的病证,称为“俞募配穴法”。

  背俞穴的取法:

  从歌诀中可以看出,背俞穴都是在不同的脊椎下旁开一寸五分,其中肺俞穴在第三椎下;心俞穴在第五椎下;膈俞穴在第七椎下;肝俞穴在第九椎下;胆俞穴在第十椎下;脾俞穴在第十一椎下;胃俞穴在十二椎下;三焦俞在十三椎下,肾俞穴在十四椎下,气海俞在第十五椎下;大肠俞在十六椎下,小肠俞在十八椎下,膀胱俞在十九椎下。
  现代解剖学将脊椎分成颈椎、腰椎、骶椎、尾椎,幼年时一共有32块或者33块椎骨,其中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3~4块。成年后5块骶椎长合成一块骶骨,3~4块尾椎长合成一块尾骨。在成年骶骨前面(朝向腹部的一面)的中部可以看到4条横线,是椎体融合留下来的痕迹,横线的两端有4对骶前孔,在骶骨的后面(朝向背部的一面)正中线上有凸起的骶正中嵴,相当于骶椎的棘突,骶正中嵴下外侧有4对骶后孔,由上而下中医称为第一、二、三、四骶后孔。
  第七颈椎下为大椎穴,第一椎指的是第一胸椎,第十三椎则与第一腰椎相对,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椎则分别对应第二、三、四、五腰椎,第十八椎与骶骨正中线上第一骶正中嵴相对,第十八椎下则与第一骶后孔相平,依次类推,第十九椎下与第二骶后孔相平,第二十椎下与第三地后孔相平,第二十一椎下与第四骶后孔相平。



  如果从上到下一椎一椎的数下来的确很困难,有几个可以迅速确定第几椎体的方法需掌握。
  第七颈椎:正坐低头,从颈部正中向下摸到最高的骨头,即是第七颈椎棘突,再向下摸一椎,为第一胸椎,以下依次类推。
  第七胸椎:两侧肩胛骨的下角平对第七胸椎棘突。
  第四腰椎: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通过第四、五腰椎棘突间的缝隙。身体两侧的胯部可以摸到以较大的骨骼,最高点之间的连线通过第四腰椎下,也就是第十六椎下,旁开一寸五分,便是大肠俞。
  因此在取穴的时候,上半身的背俞穴可以先确定第一胸椎或者第七胸椎,然后再定穴,下半身的背俞穴则先确定第四腰椎(第十六椎),然后再定穴。
中医中有“背薄如纸”之说,是因为背部下有许多重要的脏器,针刺不宜深,深则有刺伤脏器的危险,危险之可以要人性命,因此,很多没有正规学习过针灸,却又认为针灸很安全的胆大者,需注意。

 

  背俞穴治疗作用现代研究举例

  肺俞穴:改善慢性支气管炎症状;增强呼吸功能,增强肺通气量、肺活量及耗氧量,可以调节呼吸功能。靠近肺俞穴的大杼和风门也有类似作用。
  心俞穴:可治疗关心病、多眠症等,可配合厥阴俞。
  肝俞穴:用于胆石症、胃脘痛等。
  胆俞穴:主治胆道疾患,如慢性胆囊炎、胆结石等。
  胃俞穴:用于慢性胃炎、胃溃疡等。
  肾俞穴:肾绞痛、遗尿,改善肾功能等。
  大肠俞:用于治疗慢性结肠炎等
背腧穴之大功
  膀胱俞:用于治疗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
  可用说膀胱经背俞穴段对整个体腔内的脏器都具有功能调整的作用,因此有很强的保健作用,但是背部的穴位自我操作比较困难,用不上力,因此可用一按摩锤,利用敲打的方式进行刺激,根据自身的情况,选用相应的背俞穴,或者同样的力量敲打,哪儿酸痛明显哪儿就多敲敲。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8551/112265338115.html

更多阅读

《推背图》之迷之解读 迷魂记电影解读

《推背图》之迷说:《推背图》在人们心目中曾经是一种很神秘的东西,好像它真的包含着什么"天机",预言着未来的社会变迁,而且有诗又有图,在中国大陆以外被一些人称为"中国七大预言"之首(注一),所以在我们没有见到它的时候,倒是颇能耸动一些好奇

腧穴的现代研究 腧穴 腧穴-介绍,腧穴-腧穴研究发展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分为经穴、经外

中经络与中脏腑的区别 脏腑、腧穴及经络学说概要

脏腑、腧穴及经络学说概要 一.脏腑——五脏包括心、肺、脾、肝、肾。另有心包(又称心包络,也称膻中),是包在心脏外面的包膜,可以说心脏的外围组织,为心之宫城,亦可作为六脏之一,与三焦相表里。六腑即小肠、大肠、胃、胆、膀胱、三焦等。

推拿腧穴降血糖

  由于糖尿病的主要病机是阴虚血瘀,累及肺脾肾各脏,推拿有疏通经络,调和营卫,通利气血的作用,因此,通过推拿按摩,刺激并调节经络和腧穴,进而调节脏腑、气血津液,从而达到养阴益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对糖尿病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实验证明,推拿

声明:《背腧穴之大功》为网友葉落琴聲蕭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