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胸怀”主题读写
【主题说明】
什么是宽容?“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容。”安德鲁·马修斯在《宽容之心》中说了这样一句能够启人心智的话。
宽容有多“宽”?法国大文豪雨果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为什么要学会宽容?因为“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拥有包容的胸怀,就会包容任何人,包容整个世界。
【名家选文】
送你一轮明月
林清玄
一位住在山中茅屋修行的禅师,有一天趁夜色到林中散步。在皎洁的月光下,他突然开悟了自性的般若。
他喜悦地走回住处,眼见到自己的茅屋正遭小偷光顾。找不到任何财物的小偷,要离开的时候才在门口遇见了禅师。原来,禅师怕惊动小偷,一直站在门口等待。他知道小偷一定找不到任何值钱的东西,早就把自己的外衣脱掉拿在手上。
小偷遇见禅师,正感到错愕的时候,禅师说:“你走老远的山路来探望我,总不能让你空手而回呀。夜凉了,你带着这件衣服走吧。”说着,他就把衣服披在小偷身上,小偷不知所措,低着头溜走了。
禅师看着小偷的背影消失在山林之中,不禁感慨地说:“可怜的人呀!但愿我能送一轮明月给他。”
禅师目送小偷走了以后,回到茅屋赤身打坐。他看着窗外的明月,进入空境。
第二天,禅师在阳光温暖的抚触下,从极深的禅室里睁开眼睛,看到他披在小偷身上的外衣被整齐地叠好,放在门口。禅师非常高兴,喃喃地说:“我终于送了他一轮明月。”
(选自《林清玄经典散文》)
【赏析】
这位禅师以菩萨般宽容的心性,给误入迷途者送去了一轮照亮良知的皎洁明月,终于使他感到惭愧而走向光明的道路。
文章篇幅虽短,但情节跌宕,含义隽永,仿佛从深山古刹中飘来的一阵悠扬的钟声,听似遥远,却以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唤醒人们审视并洗净自己灵魂深处被玷污了的阴暗角落。
宽容
汪国真
宽容与刻薄相比,我选择宽容。因为宽容失去的只是过去,刻薄失去的却是将来。一个不懂宽容的人,将失去别人的尊重。一个一味地宽容的人,将失去自己的尊严。
对待别人的宽容,我们应该知道自惭;我们宽容地对待别人,应该知道自律。
宽容者让别人愉悦,自己也快乐;刻薄者让别人痛苦,自己也难受。
如果别人已不宽容,就不要去使劲儿乞求宽容。乞求得来的宽容,从来不是真正的宽容。
如果你还要想宽容别人,就不要等到别人来乞求。记住一句老话:“给”永远比“要”令人愉快。
(选自《汪国真诗文集》)
【赏析】
这篇小文可以当诗来读,不仅是因为其句子的工整,还有其内涵的丰厚与隽永。当然,也可以任选两句自己喜欢的文字当做格言或座右铭。
【学生例文】
学会宽容
人生在世,要学会宽容。
每个人都会有不如意。每个人都会有失败的时候。当你面临困难,遇到了尽全力仍难以逾越的屏障时,请别忘了:学会宽容。
英国谚语说得形象:“世界上没有不生杂草的花园。”阿拉伯人说得风趣:“月亮的脸上也是有雀斑的。”说到底,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学会宽容,是做人的需要。历代圣贤都把宽容作为理想人格的重要标准而大加倡导,《尚书》中有“有容,德乃大”之说,《周易》提出“君子以厚德载物”,荀子主张“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
宽容是人类情感中最重要的一部分,这种情感能融化心头的冰霜。学会宽容是为人处世的需要。世间并无绝对好坏,而且往往正邪善恶交错,所以我们为人处世有时也要有清浊并容的雅量。眼里揉不得沙子,锱铢必较,为一点小事而争得面红耳赤,不仅尴尬,而且也不值。“天地本宽,而鄙者自缢。”《菜根谭》上的这句话可谓是警世之言。所以清代的申居郧说:“胸中要有泾渭,然亦须气量含宏,不可太生拣择。”弘一大师说得更直接:“精明者,不使人无所容。”我们常说的“得饶人处且饶人”,也是这个道理吧。事实上,宽容并不是无能,而是一种卓识、心胸和人格力量的体现,即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唯宽可以得人”,宽容最终将使伤害你的人情愿或不情愿地走向道德法庭的被告席位,或者受到宽容的巨大感召,放弃伤害,回归到美好的人际中来。
宽容是人类性情的空间,这个空间越大,你的情绪就会有转折的余地,就不会大动肝火,纠缠于鸡虫之争,宽容别人,给别人留条后路,别人才会报之以宽容,这也会为自己留下余地。从某种意义上说,宽容别人也是宽容自己,保护自己,给别人留一些空间,你自己将得到一片蓝天。一个宽容的人,到处可以契机应缘,和谐圆满,微笑着对待人生。
宽容是心境,是涵养,是境界,它是处世的经验,待人的艺术,为人的胸怀。失败时,多一份宽容,停止对自已的辩解,驱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的阴影,心中就会少一份懊悔,少一份沮丧,就能在心底竖起一个坚强的自我。
人人多一份宽容,人类就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真善,多一份珍重与美好,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也将化做五彩的乐章。
我们要用真诚的心、善良的心去对待别人,宽容别人。这样我们才会心安理得,问心无愧,也不会被思想包袱而压得透不过气来。这样才能不断修德养性,充实完善自我。
生活需要宽容,生活呼唤宽容。愿世间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计较。让生活在宽容的氛围中灿烂夺目。
最后奉上朱老总《游七星岩》中的诗句共勉:“腹中天地阔,常有渡人船。”
【简评】
小作者该是一个有心人,平时善于积累,善于思考。没有积累,文章便不会有这么丰富的材料;没有思考,文章不会写得如此得心应手,开合自如。
在宽容的烛光中,一笑天下
作为平凡人,我们未必想过“王”天下。很难,也很没必要。只是,容身天地之间,俯仰一世,“知”天下,进而“行”天下却是必需的。
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是一次漫步“天下”的旅行,差异只在于每个人的“天下”范围不等。有的困厄局促,有的游刃有余;有的捉襟见肘,有的浩荡无垠。
同样的足印,同样的奔波,何以有异?
“天下”不只在脚下,不只是用脚步去丈量的地域面积;“天下”更在心里,是你用微笑去开拓的信任宽度。你用真诚的笑容“俘获”的信任越多,你的疆域就越发宽广。
一笑天下。
但是,笑得出来吗?面对那些无端的指责,恶意的中伤,还有挥之不去的阴翳,难以释怀的沉痛,可能血已上涌,面已变色,愤怒上膛,仇恨出鞘。是的,这是你的权利。你有权利去澄清从前,为委屈复仇,却就此堵住了一条通往“天下”的路途。
回忆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前行。
当周遭已成为一片黑暗,别忘了有一种光,叫宽容。
而宽容,正是最灿烂的笑容。
宽容是理解的一笑。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恕,一字行天下。站在对方立场,换位思考。
恕,设身处地。面对他人待你的不公,一笑置之。
这一笑,笑出了春秋霸主。
齐公子小白能摆脱窘境,从乱世中一跃而出成为春秋第一霸主,管仲功莫大焉。
而平民管仲摇身一变为丞相管仲(且是春秋第一相),倚靠的正是一个人的琅琅笑声。此人,姓鲍,名叔牙。
管鲍二人为布衣之交。当年合伙商贾,管仲总是利益多占,叔牙却只是淡淡一笑,因为他看见的不是黄金,而是管氏破衣烂履的酸楚;两人一同征战,管仲三次只身逃跑,叔牙犹是淡淡一笑,因为他看见的不是那逃跑的踉跄脚步,而是管氏的老母孤身在家的身影;后来两人各事其主,在管氏兵败末路之时,叔牙还是淡淡一笑,因为他看见的不是英雄穷途的无奈,而是管氏眉宇间汇聚的旷世韬略。
也许是受叔牙笑声的感染,齐国新君齐桓公用豪爽的大笑淹没了当年管仲曾射衣带钩的那一声箭响,成就了良相,更成就了自己的基业。
于是,历史的天空留下了管仲的一声浩叹:“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宽容是怜爱的一笑。
东汉光武帝刘秀的笑容,在火光中盛放。
据《后汉书》载,刘秀败王郎,兵入邯郸,在检视前期公文时,发现了大量自己的部下奉承王郎的信件,这些人投情示好,自 然令刘秀怒火中烧,但他很快平静。自己当年处境维艰,这些前途渺茫的部将要给他们的生命留一个出口,又何错之有?而今大局已定,这些部下一定为曾经的行为惶恐不安。那么,树敌,还是感化?刘秀把信投入火光,作出了决定,“令反侧子自安”。一把火,烧毁了嫌隙,却熔铸了肝脑涂地的忠诚。
可见,怜爱,也是笑容的一种。
宽容是潇洒的一笑。
宽容的天敌是患得患失。得与失原本是一块魔镜的两面,可随时转换,拒绝了在今朝“失去”的义务,也许就“失去”了在明天“得到”的权利,何况那可能的“得到”,还附上了时间的利息。
康熙年间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一日忽接夫人在老家桐城快马送来的书信,言及与邻居为修建院墙发生纠纷一事,请示如何处置。依礼部尚书的地位,要强压强占几乎是不用费力的事,但张英摇摇头,笑了笑,给夫人回诗一首:“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夫人接信照办,退地三尺。邻居自然识理,感动之下也退让三尺。于是,“六尺巷”里你来我往,其乐融融。若张英倚仗权势执意不让,得到眼前的三尺土地一时快意,失去的呢?失去的不仅是邻里的友好,也会失去历史的尊重。无须权衡,得失自明。
世人往往为一些无谓的获得而竭尽心力。有些东西对于自己分明无用,却执手不放或苦苦以求,究其出发点,探其动机,竟然是宁可自己浪费掉,也不让它对别人有用。结果呢?自己不仅为拥有那些“资源”付出了时间与体力成本,而且在心中给狭隘与偏执提供了成长的土壤。在这样的“土壤”里,开不出宽容的花,见不到潇洒的笑容。没有笑容,“拥有”何用?
宽容是遗忘的一笑。
据说世间的傻瓜最快乐,原因在于他什么都不记得。之所以把时间称为疗伤的良药,因为它拥有让人遗忘的利器。那么,擅于遗忘,也就少了心伤。
人间有许多的仇恨,源于一个遥不可及的从前,遥远到已经找不出最初的结怨的原因,只是习惯性地为仇恨而仇恨。在那枪声不绝的中东,有谁还记得真主与耶稣的争执?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家”用几滴廉价的眼泪,来讲述民族的苦难从前,唆使百姓用自己鲜活的生命去祭祀一段已经模糊的宗教冲突的故事。于是,已经远走的“仇恨”在炮声中一次次地被惊醒,用更愤怒的目光诅咒现实,吞噬生命,缔结一份新的仇恨,让明天去痛苦。
如果世间没有遗忘,世界将全部褪色为灰色的历史,那将是一个苍老的世界,更是一个没有笑声的世界。犹如一片枯黄的树叶,面对呼之即来的春风却迟迟不愿落下,就会断送新芽报春的期待。
“天称其高,以无不覆;地称其广,以无不载;日月称其明者,以无不照;江海称其大者,以无不容。”(曹植)人呢?人称其德者,“以无不笑”。
“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于人何所不容。”佛的形象注解了自己会所向无碍满地春风的原由。那么,用一夜沉睡去宽恕昨天、遗忘从前吧,在熹微的晨曦中,深呼吸,露出笑容,给今天,一个拥抱——
霎时,暗夜消逝。天地间,一片灿烂!
【简评】
笑容是宽容的面孔,宽容是笑容的内容,而烛光正是宽容的笑容的现实效果——作者匠心独运,立意奇巧,飘然切题,古而不淡;几多难以言说的曾经,多少不愿提及的往事,都在宽容的烛光中悄然涅槃——证古论今,纵横捭阖,信手拈来,化物无痕。结尾处气象宏大,明丽高远,尤能动人魂魄!
【读写训练】
宽容是一种爱
朱任飞
有一首小诗这样写道:学会宽容/也学会爱/不要听信青蛙们嘲笑/蝌蚪/那又黑又长的尾巴……/允许蝌蚪的存在/才会有夏夜的蛙声。
宽容是一种爱。
激烈的竞争社会,唯利是图的商业时代,宽容同忠厚一样都成了无用的别名,让位于针尖对麦芒的斤斤计较。但是,我还是要说:宽容是一种爱。
十八世纪的法国科学家普鲁斯特和贝索勒是一对论敌,他们关于“定比”这一定律争论了九年之久,各执一词,谁也不让谁。最后的结果,是以普鲁斯特的胜利而告终,普鲁斯特成为了“定比”这一科学定律的发明者。但他并未因此而得意忘形,据天功为己有。他真诚地对曾激烈反对过他的论敌贝索勒说:“要不是你一次次的质疑,我是很难把定比定律深入地研究下去的。”同时,他特别向公众宣告,发现定比定律,贝索勒有一半的功劳。
这就是宽容。允许别人的反对,并不计较别人的态度,而充分看待别人的长处,并吸收其营养。这种宽容是一泓温情而透明的湖,让所有一切映在湖面上,天色云影、落花流水。这种宽容让人感动。
我们的生活日益纷繁复杂,头顶的天空并不尽是梵高涂抹的一片灿烂的金黄色,脚下的大地也不如天安门广场一样平坦。烦恼、忧愁,甚至让我们恼怒、无法容忍的事情,可能天天会源源不断——才下眉头,却上心头,抽刀断水水更流。我说的宽容,并不是毫无原则地一味退让。宽容的前提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宽容的核心是爱。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世故、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温润一些。而不是什么都要剑拔弩张,什么都要斤斤计较,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钩心斗角。即使我们一时难以做到如普鲁斯特一样成为一泓深邃的湖,我们起码可以做到如一只青蛙去宽容蝌蚪一样,让温暖的夏夜充满嘹亮的蛙鸣。我们面前的世界不也会多一份美好,自己的心里不也多一些宽慰吗?
宽容是一种爱,要相信,斤斤计较的人、工于心计的人、心胸狭窄的人、心狠手辣的人……可能一时会占得便宜,或阴谋得逞,或飞黄腾达,或春光占尽,或独占鳌头……但不要对宽容的力量丧失信心。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一天一定会得到回报,也许来自你的朋友,也许来自你的对手,也许来自你的上司,也许更来自时间的检验。
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是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
(选自《华夏时报》)
【阅读思考】
1.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第四段所举的事例。
2.作者认为怎样才能做到“宽容”?
3.文章结尾画线的句子语意含蓄而深刻,请把你对它的理解写下来。
4.请你对下面提供的几则材料作一番探究,围绕“宽容”这一话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自己的观点。(至少两个)(1)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发表联合公报,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
同时,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国政府宣布,从中日两国人民长期友好的大局出发,决定放弃对日本作为侵华战争战败国的战争索赔。这一举措受到了包括日本人民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高度赞扬。(2)小泉纯一郎就任日本首相以来,不愿反省战争罪行,坚持参拜靖国神社,为侵略战争罪犯招魂,激起了中国及其他亚洲各国人民的强烈反对。日本希望借助联合国改革成为常任理事国,却未能赢得联合国大多数成员国的支持。(3)在日本访问的时任联合国秘书长安南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日本需要正视当年侵略亚洲的血腥历史,对当年的战争罪行进行深刻反思和道歉。
【写作训练】
话题作文“宽容”写作导引
【文题展示】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是的,宽阔的胸怀可以宽容自己的仇敌,宽阔的胸怀可以宽容别人的缺点,宽阔的胸怀可以成就伟大的事业……
请以“宽容”为话题写一篇800字以上的作文,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写作导引】
“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行文时,可着重指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爱,是一种处世、为人的技巧,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等。
【素材链接】
1.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
2.正义之神,宽容是我们最完美的所作所为。——华兹华斯
3.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李斯
4.宰相肚里能撑船。——俗语
5.君子不为苛察,不以身假物。——庄子
6.记人之长,忘人之短。——张九龄
7.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讦人之恶。——魏征
8.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一类文】
细究宽容
你因逆反而辜负过老师的厚望吗?因狭隘而误会过同学的帮助吗?因偏执而拒绝过他人的劝导吗?有过,应该都有过。有意无意地,我们几乎伤害过所有真正爱我们的人,然而,我们依然幸运地生活在关心和挂念之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只要静静想上三分钟,想想我们的生活道路,想想道路上给过我们粮食和水的人,想想那些满含热情的脸庞和溢着笑意的眼睛,我们将会承认:宽容是我们生命的阳光。
我相信,关于宽容,每个人都会有讲不完的故事,这些故事构筑着我们精神世界的基本家园。总有那样几个名字,那样几张面孔,那样几句话语,在暗淡的日子里,给我们携来平静和亮光,从而使终结通往新生,岁月焕然一新,征程虎虎生风。感激?是的。一种多么自然的情愫。情意氤氲,信念腾空;成为月亮,或许是我们对太阳最好的报答。
做一个宽容的人,将传到我们手上的暖意递给需要它的下一个人,似乎不难,因为这的确是我们内心的需要。但实际并非如此轻易,在播种与收成之间挥汗如雨者,就一定不会种瓜得豆吗?由此,便产生了下一个课题:怎样才会真正拥有宽容的能力?
金黄的稻穗,脚下必定有其赖以根植的沃土。同理,宽容也不会是横空出世的虹霓,我们对宇宙和人生的基本知识构成它存在的大背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话不仅预示着牛顿定律与宇宙飞船之间的潜在联系;我们应该可以想到,心灵的力量照样需要雄厚的知识基础作为依托。那么,让我们静心而观,在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推究有关宽容的前因后果、方方面面。
纵观人类进步的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讲,可将其描述为一个个“异端”不断地走向“正统”的过程。从孔子到孙中山,从耶稣到穆罕默德,从哥白尼到马克思,从爱因斯坦到弗洛依德,“异端”络绎不绝,文明源远流长。雨果的浪漫主义、巴尔扎克的批判现实主义、左拉的自然主义及很久以后的“新小说”,都是法兰西文学的瑰宝。小说家们对这个世界持有不同的立场和视点,他们从各自的路径进入世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结论,从而给我们领悟人生提供不同层面的参考和借鉴。可以说,尽管人类文化存在种种肃杀和偏狭,但总体上并不缺乏宽容精神。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既然我们承认宽容是一种伟大的能力,我们将进一步追索隐于其后的所有秘密。既然我们愿意承认自然界物种多样化这一美好现实,我们也将把同样的欢呼给予社会和人性未来,并以此作为我们心灵的背景。我们将具备良好的耐心听取别人的陈述,持有平静的期待观察事态的发展,比如尝试一种自己不习惯的食物并从中汲取营养和乐趣,理解一个自己不熟悉的人并给予其体察与尊重。“多样化”才是世界唯一的真相,才是心灵步出狭隘走向博大和宽容的唯一坦途。如果耳朵不漠视世界的呼唤,心灵将洞悉所有的奥秘。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们从早晚晨昏而来,我们咀嚼着独特的疼痛走过各自的阅历,赤橙黄绿青蓝紫汇聚绚丽彩虹……由此,我们明白:宽容是人类进步发展的前提,我们将选择“多样化”作为心灵的基本背景。
【点评】
本文从构思到行文,都显得大气,有底蕴。开阔的视野,深入的分析,显示出作者认识事物超出一般同学的较高层次。“宽容是我们生命的阳光”,起笔就不同凡响。但更为高超的是作者能从“人类文化的大背景”下去推究有关宽容的前因后果,难能可贵。
文章说理扎实,而且语言生动形象。如“如果耳朵不漠视世界的呼唤,心灵将洞悉所有的奥秘。我们从四面八方而来,我们从早晚晨昏而来,我们咀嚼着独特的疼痛走过各自的阅历,赤橙黄绿青蓝紫汇聚绚丽彩虹”,就把理性和感性绝妙得结合在了一起。
【二类文】
宽容
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一语中的,多一些宽容,公开的对手或许就是我们潜在的朋友。
三峡工程大江截流成功,谁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著名的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这样回答外国记者的提问:“那些反对三峡工程的人对三峡工程的贡献最大。”反对者的存在,可以让你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做事更周全;可以激发你接受挑战的勇气,迸发出生命的潜能。这不是简单的宽容。这宽容如硎,磨砺着你的意志,磨亮了你生命的锋芒。
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有义务捍卫你说话的权利。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它包含了宽容的民主性内核。良言一句三冬暖,宽容是冬天皑皑雪山上的暖阳。恶语伤人六月寒,如果你有了宽容之心,炎炎酷暑里就把它当做降温的空调吧。
与朋友交往,宽容是鲍叔牙多分给管仲的黄金。他不计较管仲的自私,也能理解管仲的贪生怕死,还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的上司。
与众人交往,宽容是汉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反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成了坚固的事业之基。
你要宽容别人的龃龉、排挤甚至诬陷。因为你知道,正是你的力量让对手恐慌。你更要知道,石缝里长出的草最能经受风雨。风凉话,正可以给你发热的头脑“冷敷”;给你穿的小鞋,或许能让你在舞台上跳出曼妙的“芭蕾舞”;给你的打击,仿佛运动员手上的杠铃,只会增加你的爆发力。睚眦必报,只能说明你无法虚怀若谷;言语刻薄,是一把双刃剑,最终也会割伤自己;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血脉贲张,最容易引发“高血压病”。
【点评】
全文紧扣主题,材料丰富,这是明显的优点。但例子太多,缺乏前后逻辑上的联系,不严密。语言方面,有粗糙之处。如“以牙还牙,也只能说明你的‘牙齿’很快要脱落了”,要表达什么意思,并不清楚。文章最后草草收场,收束无力,点题也不充分,既没有深化主题,也没有含蓄蕴藉发人深思的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