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诗碑 黄庭坚的诗碑 黄庭坚有哪些诗

黄庭坚诗碑

在全国范围内,西安碑林是中国著名的碑石收藏基地,那里收藏着中国最丰富的碑林石刻,和兰亭一样,是中国书法爱好者最向往的书法圣地。西安碑林始建于北宋时期,现存一千余块碑石。如今,把他们分列在七个展厅之内。而黄庭坚的诗碑,被放置在碑林的第四展厅内。

黄庭坚画像

黄庭坚诗碑由一首一百一十二字的七律诗组成,诗文的主题是怀古,是作者凭吊汉城遗址时所著。该碑文有清代咸丰年间的石刻家倪人垌重刻,并题写序文,并由仇和刻石。该碑文成作于陕西境内。民国时期,陕西省府主席宋哲元将军,将这块诗碑转移到他当时新建的新城小碑林之内收藏。解放前,约1948年,再次将这块诗碑转移到陕西西安的碑林博物馆内,至今未再移动过。

诗碑的作者黄庭坚,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歌极富有个人特色,于当时的大文豪苏轼齐名,后世人称之为“苏黄”。并和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而他的书法自成一派,极具灵感,尤其是行书,对当时和后世都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

现在西安碑林内珍藏的是黄庭坚诗碑的拓本,高0.6米,长约有5米多,全文经过后世装裱,极其精美。全碑竖列有五十八行,共计十六句,加上书名,总共有一百一十五个字。在诗碑的末尾,有“黄氏定坚”和“奉华堂印”两枚印章。

黄庭坚七律

黄庭坚,字鲁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和书法家,他和秦观、张耒、晁补之被后人共称为“苏门四学士”。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诗歌成就可以和苏轼相提并论,所以后人又把他们共称为“苏黄”。

黄庭坚像

黄庭坚在七言律诗方面,有着其独特的成就和个人特点,他作诗的时候,要求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打造了他独树一帜的“山谷派”诗歌。对后世的江西诗派乃至整个中国文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黄庭坚作诗,善于把日常生活中的琐碎融入自己的作品当中,从而丰富了他诗作的内容,丰富了他的创作灵感。真正达到了化腐朽为神奇的功力。

从黄庭坚的七律诗歌艺术风格上来看,可以分成为几个阶段。早期他的诗作,刻意求新,语言却有欠稳妥。之后第二阶段,黄庭坚的诗作开始追求意境,对诗歌的语言运用有了很高层次的提升。从他三十岁开始,黄庭坚的诗歌开始追求声调拗峭,风格变得新奇清新,作品也开始逐渐趋于成熟。这成了他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时期。而在四十岁以后,他的这种风格开始变得越发稳重,逐渐形成了他富有个人特色的“山谷体”,从而开创了一个全新风格的诗派。从五十岁以后开始,一直到他去世的这段时期内,黄庭坚的风格又转向内敛,用语越发显得老成而语言趋于质朴平实,真正做到了浮华落尽的境地。

黄庭坚牧童

《牧童诗》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的诗歌作品之一,被收录于黄庭坚的文集《黄鲁直集》之中。

黄庭坚《牧童》词意图

这首诗应创作于作者晚年时期,他的用词已经趋于质朴,对于塑造意境已经成熟老到。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诗歌第一句作者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来塑造一个乡村牧童骑牛而过的意境。两句话先后突出了一个“远”字。作者站在远处,看到一个牧童骑着牛从前村走过,这时他能听到牧童的吹笛声。虽然他们中间隔着一条田陇,但却依然清晰可闻。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描写乡村景色,但一副生机盎然的山水画却早已跃然纸上,给人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第二句话作者运用了对比,语言平实,通俗易懂。用在长安追求名利的人,来和牧童对比。虽然宋时的首都在开封汴京,作者还是用了“长安”这个词。因为长安是中国历代以来的国都,他这里的长安一词,也有指代之意。那些追求名利的人,整天用尽心机,终日劳碌,但在作者的眼里看来,他们都比不上牧童的逍遥自在。

作者通过歌颂牧童自在的生活,从侧面刻画乡村生活的恬适,表达了他对于乡村生活的向往,又用“牧童”跟“名利客”的对比,来突出牧童不追求名利的清闲。他认为,人生就应该像牧童那样过得自在逍遥,不应该被功名利禄所诱惑,更不应该被名利所驱使。

黄庭坚茶词

黄庭坚茶词,别名《品令·茶词》,是在黄庭坚喝茶的时候,忽然诗意大发而作的一首咏茶词。

黄庭坚《茶词》的词意图

在作者生活的年代,进贡给皇帝的茶叶一般都先制成饼状,然后用蜡把它封起来,最后再盖上龙凤的图案,所以后人称之为龙凤团茶。当时,皇帝偶尔也会赐一些这样的茶叶给他喜爱的大臣,所以龙凤团茶流落在民间的,是少之又少。所以作者在一开篇提到的“龙凤团团饼”,指的就是这种茶叶。

在唐宋一代,人们喝茶非常讲究,都必须先把茶饼碾成粉末状,才能下水浸泡。第二句作者写道“恨分破”指的就是把茶饼碾成粉末的典故。

之后几句,写的都是加工、煮茶的情形。作者对这种煮茶的方式十分喜爱,从最后一句“早减了几分酒病”就可以看出。古人都爱喝酒,尤其是文人雅士,他们认为饮酒可以增加灵感。就像杜甫题李白那样“李白斗酒诗百篇”。在此处,作者把茶又提高了一个境界,他认为饮茶可以戒酒瘾。

词的下阙以“味浓香永”来承前启后,紧接着作者营造出了一个意境,他把茶的醇香来比作故人的情谊,恰如故人一般,情深意切。特别是当他面对茶的时候,就像他面对老朋友一样,虽然嘴上不说,但心里却是无比愉快的。

这首茶词,出奇制胜的地方在于,作者把当时人饮茶,心里愉快,却又不知如何表达的快感用文字表述了出来,而且表现地十分生动,让人如作者一样如饮甘醇一样心生愉悦。

鹧鸪天黄庭坚

黄庭坚,出生于公元一零四五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黄庭坚从幼年起便已能识文万卷,他的诗作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公元一零六七年,黄庭坚开始了自己的官途生涯,然而,黄庭坚却曾经历过被贬官职的坎坷。

黄庭坚《鹧鸪天》

《鹧鸪天》是黄庭坚的词之一,黄庭坚与苏轼是知己,因苏轼在官场中受到责难,一向与苏轼同为好友的黄庭坚不能幸免于其中,成为了众人的攻击对象,黄庭坚更因此被贬出京城,我们不难想到此刻的黄庭坚对朝廷的黑暗与人生的困惑,因而在与朋友相聚的时候写下了《鹧鸪天》,这首词的写作背景是在这样的一样背景下完成的。

词中描写了庭坚与朋友相约在了菊花盛开的日子,两人将杯中倒满酒,在酒醉的时候才能如此的放纵自己。庭坚还在词中写到,即使头发全部花白了也要有与菊花一样的性格,即能在风霜中坚持盛开的性格。这首词明里是向人诉说着自己与好友一同观菊饮酒的情景,然而却隐藏了庭坚想要离这俗世而去以及具有菊花不怕风霜的特点,向后人展现了其正直、不畏强权的特点,而他的字鲁直,也正好说明了其正直的特点。

后来黄庭坚在其六十岁之时离开了人世,死在了他乡。然而他在人们心中的形象却从没有减弱过半毫,他一直是《鹧鸪天》中的黄庭坚,是不畏外力、正直、坚持自己的黄庭坚。

牧童黄庭坚

《牧童》这首诗的全名是《牧童诗》,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已经政治家的黄庭坚所写的,诗中只有短短的二十七个字,但是所表达出来的思想和意境却是不同寻常的。黄庭坚一生仕途不顺,又因为政治原因许多诗作如今都已经失传遗失,这一首《牧童诗》却是至今仍被人高度赞美的黄庭坚诗作之一。

黄庭坚《牧童》

《牧童诗》中的场面其实很简单,自古以来描写牧童诗作便不在少数,有些是赞美牧童纯真烂漫,也有一些是向往牧童那种无忧无虑的生活,然而黄庭坚的《牧童》诗中却是表达着另一种情感。《牧童诗》原文:“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只是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牧童骑着一只老牛无拘无束地走过山村间,牧童倒是极为的欢快的,他的手中拿着一把短笛,轻轻地吹奏着,与我虽然隔着很远,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轻轻地飘过了田埂传入了我的耳畔。

想着这个世道之中有多少人想要建功立业奔往长安只是为了求取功名,每个人都是用尽了机关,却终究是活得狼狈不堪,反倒不如山间牧童生活的惬意安然了。

黄庭坚诗碑 黄庭坚的诗碑 黄庭坚有哪些诗

黄庭坚的《牧童诗》中借着眼前看到的牧童生活得惬意安然,表现自己心中的淡淡愁思,也是对于世道的透彻,这首牧童诗中便是传达了坐着对于牧童生活的闲适安然无拘无束的赞美之情,以及对于人生意义的探索,不应只是汲汲于功名。

南歌子黄庭坚

南歌子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黄庭坚的词,这首词中字字都是透露着黄庭坚微蒙的爱恋不舍之情,处处都能够表明黄庭坚心中的依依不舍的惜别情怀。黄庭坚很少写离情,因而这首《南歌子》也是异常的不同寻常。

黄庭坚《南歌子》

“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玉人邀我少留行。无奈一帆烟雨画船轻。”这两句是南歌子里面开头的两句,整首诗的大致意思是说:此时此刻正好是初夏十分,五月榴花照眼明的时候,槐树的绿叶也是枝繁叶茂的,独有黄庭坚所在的居室里面是昏暗的,看着眼前的楚楚依人,黄庭坚的心头不禁一阵的伤感,离别的时候已经到了,可是彼此都不愿意离去。江面上烟波浩渺、烟雨凄迷,一叶扁舟在浩浩汤汤的江面上却是那么的渺小,轻舟挂着帆欲走。当真正临近离别的时候,黄庭坚的心中顿时涌起了哀愁,两个人相视对望眼中悬满了泪滴,顿时回想起了从前最初相见时候的场面,那时候却是那么的欢颜,如此却要面对着深重的离别之苦。最后频频回首、步步回头,伊人终于上了船远去,可是黄庭坚还是一个人伫立在风头舍不得离去,那时候才发现原来在早已经月夜渐渐散去了,而自己的酒也恰好醒了,只剩下自己一个人了。

南歌子是黄庭坚为数不多的一首词,词中描写的对于离人的深情无比的细腻真挚,给人一种十分哀婉动人的感觉。

清明黄庭坚

清明在中国历史上一直以来都是一个沉甸甸的词汇,无论是作为一个节日或是一个节气,都有一种深沉的压抑之感,然而黄庭坚的诗文《清明》中却让清明有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诠释,某个北宋的清明时节,原本是令人黯然销魂的时候,黄庭坚只是触景生情,只是他的笔下只是浅浅地写道:“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黄庭坚《清明》

清明时节,万物复苏,倒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春雷惊醒了世间万事万物,春雨也是绵绵不断地下着,春风化雨便是这般了,花草都开始绽放着崭新的生命力和向往。可是在那个早已经荒芜的农田里面,却都是死者的坟墓,如今依然活在世上的人不由地想起了从前死去的人,或许是缅怀或许是不舍牵挂。黄庭坚看到了眼前的景象,有的因为春天带来了生机而欢喜着,也有人因为死者的离去而伤悲难过着,黄庭坚的心中不由一阵扼腕。

黄庭坚的心中只是想着死去也有很多种意义,有一些人的离去却比有一些人苟喘残延地活在这个世界上有意义的多,并不是因为生命的长度,而是因为每个人的人生价值、人生的意义。

清明这首诗是黄庭坚触景生情之作,诗中对比手法非常的浓烈,抒发了黄庭坚对于人生无常的感叹,同时也表明了黄庭坚自己的志向以及他的人生价值观。

黄庭坚的诗

黄庭坚是北宋时期的著名的诗人,主要在诗上面的贡献是在于黄庭坚的诗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因此黄庭坚也被人称为是江西诗派的开山之祖,由此而红极一时。

黄庭坚图片

黄庭坚和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被后人齐称为“一祖三宗”。黄庭坚的诗作风格主要是以吟咏书斋生活为主寄托心中的理想政治抱负,同时黄庭坚的诗作中又非常的重视文字的运用,值得耐心地推敲打磨的。其中《清平乐·春归何处》是他诗作里面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

黄庭坚的诗之所以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和作用,主要还是因为诗作之中的内容和感情去取向,黄庭坚的诗不像苏轼的诗作那样气势恢宏辞藻华美,黄庭坚的诗作倒是显得朴实黯淡一许,但是黄庭坚的诗中字字都可以成为一句诗一首诗,黄庭坚极为地注重实用字词,在风格上面和杜甫有异曲同工之妙,虽然黄庭坚的诗远远不及杜甫的诗,然而黄庭坚的诗中却又是有着很多的哲理的,黄庭坚也是根据杜甫的诗作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诗作风格的,后来变衍生出了由黄庭坚为开山之祖的江西诗派,可见黄庭坚的诗作影响极大,跟随者和听众都很多,甚至黄庭坚的诗还影响到了南宋以后的诗作风格。

黄庭坚的诗是讲究诗法的,但是黄庭坚却又偏偏不墨守陈规,在原有的诗作的风格基础上面,黄庭坚进行再度的创作和拓展,终于奠定了黄庭坚在诗坛中的独有地位,同时黄庭坚的诗也被人广为传颂。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8651/139701718324.html

更多阅读

《万州太白岩闲话》——黄庭坚的《西山题记》 太白岩风景区

黄庭坚的《西山题记》古时的太白岩,奇石凌空、清泉流淌;云梯栈道、洞窟祠舍;摩崖刻石、名人题记,美不胜收,可谓巴蜀名山。宋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西山题记》中这样描写道:“西山者,盖郡西。渡大壑,稍陟山半,竹柏荟翳之门,水泉潴为大

黄庭坚的书法 黄庭坚书法是什么字体

黄庭坚的书法黄庭坚画像黄庭坚《王史二氏墓志铭稿卷》,纸本,书约于元祐元年(1086),30.3X78.5l厘米。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黄庭坚为何能在宋代书坛脱颖而出?北宋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大变动时期,国家统一后形成的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对于

声明:《黄庭坚诗碑 黄庭坚的诗碑 黄庭坚有哪些诗》为网友只是睫毛溺水了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