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肃上孔明的船歇后语 关于鲁肃上了孔明船的歇后语故事

关于鲁肃上了孔明船的歇后语故事

鲁肃上了孔明船——糊里糊涂。这是一个歇后语,来源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的草船借箭,实际上历史上根本没有草船借箭这个事情,鲁肃也根本没有与孔明同坐一船喝酒,但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我国的影响非常的大,很多人都知道草船借箭这个典故,更加知道以上的这个歇后语。下面我们就讲一下“鲁肃上了孔明船”是怎么回事。

鲁肃画像

《三国演义》中是这样说的,曹操带领大军南下,要攻取东吴,这个时候诸葛亮刚刚被刘备收在身边,诸葛亮于是只身前往东吴,劝说东吴联合刘备共抗曹操,但是东吴很多人都想让孙权投降曹操,于是诸葛亮舌战群儒,极力主战,于是孙权同意孙刘联盟共抗曹操,并且与周瑜不谋而合采用火攻曹营,周瑜想要借口杀死孔明,要孔明几天之内制造十万支羽箭,如果孔明造不出就要按照军法处理。

孔明接下任务,但是鲁肃一连几天都看不到孔明造箭的行动,于是非常的好奇,孔明向鲁肃借了许多的船只,并且在船只上面扎满草人,预备给自己使用,具体怎么用孔明并不向鲁肃说,到了应该交羽箭的那一天江面上下了非常大的雾,孔明邀请鲁肃去取箭,于是孔明与鲁肃同乘一艘小船向着曹营出发了,鲁肃非常好奇,但是孔明又不说明,于是鲁肃糊里糊涂的就跟随者乘船向着曹营去了。等到了距离曹营非常近的时候,孔明让士兵们击鼓呐喊,曹军见到大雾,搞不清楚状况不敢出来应战,于是只是用羽箭射击,于是草人上面扎满了羽箭,等到天亮的时候雾气将要散去的时候,孔明让士兵们大喊“谢谢曹丞相的羽箭”,并且快速的离开了。回去清点羽箭的数量远远超过了需要制造的数量,这就是著名的草船借箭。

三国鲁肃不如西汉樊哙吗

鲁肃是东汉末年,东吴孙权的谋臣,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早年结交周瑜,后和周瑜一起投靠孙权,在孙权处鞠躬尽瘁,为孙权鼎立江东做出很大的贡献。

《三国》鲁肃剧照

鲁肃生在一个富豪之家,虽然祖辈无人出仕,但是家底丰厚,再加上他视金如土,志向远大,在当地也是有名望之人。当时袁术吸纳他做了个东城长,居巢长周瑜带领难民向他借粮时,他二话没说就把仓库一半都借给了他,周瑜感念此人恩惠,鲁肃本是豪爽之人,两人便建立了坚固的友谊。后来,鲁肃被周瑜邀请,一起投靠了孙权。鲁肃认为,曹操一人独大,只有联合刘备才有赢他的可能,遂促成孙、刘联盟,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刘备骗取孙权的荆州,孙权极为不满,鲁肃为了大局,单刀赴会,面见关羽,为世人称道。

樊哙是汉高祖刘邦的心腹猛将,西汉的开国元勋。曾在鸿门宴时救了刘邦,伟西汉的建立南征北战,立下汗马功劳,是楚汉相争时的风云人物。

鲁肃不如樊哙并不是三国时期的典故,而是发生在清朝乾隆年间的故事。一次,大学士纪晓岚坐船而行,后面一艘船赶了上来,船上有一武士,扔给了他一个包着石子的纸条,上面写着“两船并行,橹速不如帆快”。纪晓岚哪能不知道这是讽刺他文臣不如武将,于是纪晓岚就回了一句“八音齐奏,笛清怎比箫和。”纪晓岚以文臣狄青和武将萧何反驳,因此这两句话闻名天下。

影视剧中鲁肃扮演者都有谁

鲁肃是东汉末年的战略家和外交家、军事家,在很多文艺作品中都有鲁肃的形象,特别是近年来拍摄的以三国时期为背景的影视作品中,更是将鲁肃演绎的非常传神,90年代的《三国演义》中,鲁肃的扮演者有曹力、马玉良和宋帮桂。2010年播出的新《三国》中鲁肃的扮演者是霍清。

鲁肃扮演者曹力

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鲁肃都对鲁肃做了非常传神的刻画,这当然一方面需要感谢导演,另一方面就是需要感谢演员们的精湛演技,下面我们就介绍一下饰演过鲁肃的几位演员。

曹力,出生在沈阳,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是中国内地的演员,出演了很多的电影作品和电视剧作品,早年出演过电影《英雄无泪》和《军营笑声》,后来90年代之后出演的电影作品比较的多有以下几部:

1991年《开天辟地》饰演董必武。

鲁肃上孔明的船歇后语 关于鲁肃上了孔明船的歇后语故事

1994年《生死拍档》饰演公安局长。

1995年《小娇妻》饰演大元旦。

1996年《离开雷锋的日子》饰演大女婿。

2001年《法官妈妈》饰演律师。

2006年出演《悲喜松花江》。

2009年《潘作良》饰演老徐。

2009年《夜店》饰演出租车司机。

曹力的电视剧作品非常的丰富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马玉良和宋帮桂饰演了后期的鲁肃,演技也相当的精湛,其影视作品也非常的丰富。

霍清是新三国中的鲁肃扮演者,可以说新三国对鲁肃的演绎颠覆了以前鲁肃老实人的角色,使得角色更加的可信。霍清的影视作品也非常的多。霍清是一位非常敬业的演员,为了演好鲁肃病入膏肓的状态,自己绝食三天,并且每天跑二十公里,将病入膏肓的鲁肃演绎的传神可信。

三国鲁肃遣子问路的故事

“鲁肃遣子问路”是一则谜语,是1982年五月长江中下游六省市十四个单位在江西庐山举行的“匡庐谜会”,其中九江队为了尽地主之谊,写下一副对联,该对联为:鲁肃遣子问路;阳明笑启东窗。

《三国》鲁肃剧照

鲁肃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将军,字子敬,临淮东城人。难么鲁肃遣子问路,也就是说先把子遣走,没有了子,就只剩下敬了。而且在古文中“问路”又有指导的意思,所以鲁肃遣子问路的谜底就是敬请指导。

看下联,阳明笑启东窗。阳明是指明代的理学家王阳明,这里不像上边那个,巧妙去字,而是回到阳明本身的意思,阳明阳明,意思就是有太阳,很光明,也就是说阳光照进来,简化说就是光临。“笑”暗指“欢乐”的“欢”字,只有欢乐了才能笑出来。打开东窗让阳光照进来,人很欢乐,连起来就是“欢迎光临”。

这副对联巧妙的运用了当地的历史名人的名字,包括人的字。设计的巧妙而又不容易猜出,很有文化气息,谜底蕴意很好,表现了当地人热情好客,欢迎四方来客。后来“鲁肃遣子问路”被作为礼貌用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被频繁使用。

关于鲁肃,他并没有诸葛孔明那样被世人熟知,只是因为他大智若愚的性格,他的聪明一般不在人前表露,只等到孙权需要的时候,他就充分表现出他的大智慧,他所献上的每一条计策都为东吴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名将鲁肃的性格特点是什么样的

鲁肃是一位雄才大略的人,是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人,这样一个人却也是一个谦虚谨慎的人,事实上鲁肃的才能完全不输于周瑜,但是不像周瑜那样有锋芒,所以一般人都会认为鲁肃比较的老实,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将鲁肃描写的有点愚笨,但是鲁肃却是一个大智若愚的人,其一生主要做了一件事,就是孙刘联盟,使得三国鼎立。

鲁肃画像

首先鲁肃是一个性格豪爽的人,鲁肃幼年丧父,由其祖母养大,看到朝廷混乱,群雄蜂起,鲁肃在家乡组织青年人习武练兵,在周瑜做居巢长的时候曾经向鲁肃借粮,鲁肃将家里粮食的一半借给了周瑜,这一半就是三千斛,是非常大的一笔财富,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肃的豪爽,对朋友的仗义。

鲁肃也是一个熊才大略的人,周瑜带着鲁肃去投奔孙权,鲁肃一见面就分析了天下的形势,为孙权制定了孙刘联合共抗曹操的大政方针,并且准确的预测出将来的天下必然是三足鼎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到鲁肃的眼光独到。

鲁肃也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赤壁之战的前夕,很多人主张投降曹操,是鲁肃坚持要孙刘联合共抗曹操,孙权也是听从了鲁肃的劝说才下定决心与曹操决战到底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名武将鲁肃是具有大智大勇的。后来的单刀赴会也说明了鲁肃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

鲁肃也是一个具有领导才能的人,周瑜去世后鲁肃接替了周瑜的职位,军队只有四千人,鲁肃治军有方,很快部队就扩大到万余人,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鲁肃的领导才能。

鲁肃的一生最主要的就是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坚持孙刘联盟,共抗曹操,使得三国鼎立,可以说没有鲁肃就不会有孙刘联盟,可能曹操能够很快将其各个攻破,也就不会有三国。

东吴大将鲁肃到底是哪里人

鲁肃是临淮郡东城人,也就是今天江苏和安徽淮河两岸地区。鲁肃出生在东城一富豪之家,但是在他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已经去世了,他是由他的祖母抚养长大的。

《赤壁》鲁肃剧照

鲁肃少年时候,骑射样样精通,最爱习武。正值东汉末年,汉朝廷腐朽,宦官当政,那个时候鲁肃就遇见东汉政权迟早覆灭。天下一分为三,数曹操权势极大,另有东吴孙权,西蜀刘备虎视眈眈。鲁肃与周瑜结识是在周瑜问鲁肃借粮的时候,在那个粮食紧缺的年代,鲁肃张口就借给了他三千斛粮食,可见此人豪爽大方,不拘小节,随后,周瑜、鲁肃就成了知己好友。

后来,周瑜劝说鲁肃和他一起投靠东吴孙策,孙策很是赏识鲁肃,只因祖母突然离世,不得不回乡安葬。再等他回来时,孙策已死,孙权当政。只是这孙权也是爱才之人,看重鲁肃,与他同榻而饮,这次榻上饮酒,鲁肃也给孙权“鼎立江东”之策。让孙权据守江东,蓄势待发,将来有望建号称帝,孙权听此一席话,更是敬重鲁肃。

鲁肃一直坚持东吴和西蜀联盟,分析天下局势,北边已经被曹操基本平定,现在就只剩下南方,曹操志在必得,单凭东吴或西蜀一家,根本就是以卵击石,两家联合,还有一些胜算。鲁肃将此想法告诉刘备,诸葛亮也很赞成。经过两方不断商议,孙、刘结成联盟,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东吴的江东之地得以稳固,荆州之地也得以保全。

周瑜死后,将重任托付给鲁肃,并说只要鲁肃在,东吴政权就在。只是天妒英才,鲁肃45岁时就病重身亡,孙权很是痛心疾首,亲自到场哀悼鲁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9051/143982735242.html

更多阅读

读席勒《孔夫子的箴言》 关于读书的箴言

席勒《孔夫子的箴言》只有恒心可以使你达到目的,只有博学可以使你明辨世事,真理常常藏在事物的深底。(一)时间的步伐有三种:未来姗姗而来迟现在像箭一样飞逝,过去永远静立不动。当它缓行时,任怎样急躁,也不能使他的步伐加速。当它飞逝时,任

诸葛亮孔明 诸葛孔明谋臣术缺失——关于管理幅度的故事

 引子: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孔明一生事必躬亲,积劳成疾,卒于军中,终年54岁,虽业绩彪炳,却始终未能为蜀国培养出一些象样的人才,最后落得“蜀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国家大业后继无人的结局。从现代的管理理论来

孔明锁 鲁班锁 孔明锁 孔明锁-鲁班锁的由来,孔明锁-组成结构

孔明锁,相传是三国时期诸葛孔明根据鲁班的发明,结合八卦玄学的原理发明的一种玩具,曾广泛流传于民间。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土木建筑固定结合器,民间还有“别闷棍”“六子联方”“莫奈何”“难人木”等叫法。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

声明:《鲁肃上孔明的船歇后语 关于鲁肃上了孔明船的歇后语故事》为网友剑断青丝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