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高自杀意念大学新生的干预��

摘要:考察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高自杀意念新生的干预效果。方法:本研究通过新生心理普查筛选出高自杀意念新生,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30人,对实验组采取8次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其余30名对照组不予干预,分别在干预前和8周干预结束后及三个月后进行测试。结果经过8次团体心理辅导后,实验组自杀意念因子分和总分(t=6839;3179;2812;4435,均p05)(t=32876;t=6805;t=-3295,均P01)(t=13320;7766;2273,均p
  关键词:自杀意念 认知行为疗法 团体辅导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3-0098-03
  在我国,新生心理测试与访谈跟进是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的一环,其中对新生心理危机隐患进行排查更是测试中的重要目的,目前很多高校多半使用UPI、EPQ或者SCL90等工具对新生自杀风险进行排查[1],然而排查后的访谈筛查工作与干预工作任务却非常繁重,一对一的访谈、干预往往难以满足普查后众多危机个案的处理。
  自杀行为是在校大学生意外死亡主要的方式,而自杀意念(Suicideideation)是自杀行为发生的最为敏感的影响因素。[2]自杀过程中的重要阶段是自杀意念的出现,所谓自杀意念,是指偶然体验到的自杀行为动机,个体胡思乱想或打算自杀,但没有采取或实现此目的外显行动。[3]虽然关于自杀意念的发生率研究结论不统一,但大部分研究者均认为对自杀意念的干预是预防自杀的有效手段,例如李茜(2016)等研究都发现,及时对高自杀意念学生进行面谈咨询,能有效预防自杀行为的发生[4];杨新国(2015)应用研究性心理咨询模式的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进行干预,也得到了良好的干预效果[5];管晓琴(2004)应用认知疗法对大学生个体自杀进行干预,发现认知疗法能有效预防大学生自杀行为[6];还有人应用积极取向和团体辅导干预轻度自杀意念大学生等[7],这些干预方案均显著降低了大学生的自杀意念。
  国外许多研究者也对自杀和自杀意念进行过大量的研究,Miller对以往行为治疗自杀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出行为治疗能有效降低成人自杀行为[8];Labelle给予30名自杀青少年12次团体认知行为疗法干预后,其抑郁和绝望感减少,认知和自我控制方面显著提高。[9]
  大�W新生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刚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脱离家庭走向独立的世界,有着独特的心理变化,对他们的自杀意念干预使用团体心理辅导是否可行?本研究拟通过认知行为取向的生命教育团体辅导,拟探索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其自杀意念干预的可行性。
  一、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某高校新生测试后625名高自杀意念学生(SOISS标准分得分高于60)进行访谈,经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逐一访谈后共筛出89名学生报告有明显的自杀意念的大学新生,然后从中选出60名自愿参加本研究的被试,其中30名学生作为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干预,另外30名作为对照组由专人进行跟踪关注但不予干预,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为男生16名,女生14名。
  (二)研究工具
  1.自杀意念自评量表(SIOSS)
  共26个条目,包括绝望、乐观、睡眠3个因子及掩饰效度因子。条目均以“是”或“否”记分,得分越高,则自杀意念越强。总分由前3个因子分相加而成。本研究采用标准分,总分≥60分作为筛选有自杀意念者的量表划界点。该量表科隆巴赫一致性系数为079,四个月后重测信度为086,适合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各年龄段的人群。[7]
  2.抑郁自评量表(SDS)
  由Zung于1965年编制,反映被试的抑郁主观感受以评定抑郁程度,共20个项目,采用4级平分,得分越高抑郁症状越重[8],该量表经过大量研究,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其科隆巴赫α系数为0798。
  3.焦虑自评量表(SAS)
  该量表由Zung编制于1971年,包括20个自评项目。其中有15项是正向评分,5项反向评分。采用1―4级评分法,量表中20个项目分数相加,得到粗分,将各题及总分的原始分数乘以125即得到各题及总分的标准分,得分越高焦虑情绪越重。
  4.大学生人格问卷(UPI)
  UPI是UniversityPersonalityInventory(直译为大学人格问卷)的简称。UPI是为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而编制的大学生精神健康调查表。UPI主要以大学新生为对象,入学时作为精神卫生状况实态调查而使用。量表采用是1、0计分,共64道题,总分超过25分视为存在一定心理问题。UPI具有较高信、效度(Cronbachsα=0871,效度检验r=-0701,P  (三)研究程序
  团体辅导总共包括8次活动,每次活动3小时,协调组员时间后安排在晚上进行。研究的量表施测安排在团体辅导开始前1周进行前测,结束后1周进行后测,结束后3个月进行追踪回访。对照组未实施任何干预,仅由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进行关注,并在同样的时间进行前测和后测以及追踪,并在最后进行追加辅导。   根据前人研究,要对自杀意念进行干预,需要从不同方面进行干预,包括社会支持、自信、生命态度、人生规划等。根据这些研究结论,本研究根据高自杀意念新生的特点,采取团体辅导方法,构建辅导和成长相结合的团体,包括破冰、人际关系、自信心培育、社会支持、人生规划、生命认识、感恩生活和珍爱生命八个模块,旨在通过团体互动,纠正不良生命态度,珍爱生命,减轻自杀意念,提高生活能力。具体方案如下:
  每次团体活动中,均分为热身、主体活动和结束三部分。其中热身活动的目的是活跃小组气氛,使彼此感觉更加接近,创造小组的凝聚力,使成员更投入小组活动。主体部分是当次团体活动的主题,团体成员完成一张与当次活动主题相匹配的活动单,在每个组员都完成活动单之后,全体组员在小组内共同分享活动的内容。
  (四)统计方法
  采用spss1210forwindows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
  二、结果
  (一)认识行为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的干预及追踪结果分析
  经过8次辅导和三个月的追踪,自杀意念的改变结果如下:
  通过表2可以发现,实验组在团体辅导后自杀意念总分及三个因子得分均显著降低(t=6839;3179;2812;4435,p05),而对照组在团辅结束后,自杀意念因子和总分亦均有所降低,但只有绝望因子降低达到显著性水平(t=3346,p  (二)认知行为团体对自杀意念学生焦虑、抑郁及心理健康影响分析
  从表3可以看出,实验组和干预组在实验前的测试中焦虑、抑郁以及UPI各量表的分均不存在统计学上显著差异。在干预结束之后,实验组SDS、SAS得分均显著降低(t=23462;t=-4792;P05),但是在实验干预结束后三月进行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实验干预效应在三月后仍然存在,实验组的得分与干预前相比三个量表得分差异均显著(t=32876;t=6805;t=-3295;P  (三)讨论与分析
  大学生新生心理普查工作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新生档案的建�O为后续学生整个大学四年的心理教育、宣传等提供数据佐证。而普查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筛查学生心理危机隐患,黄艳苹(2012)等指出,高校心理普查工作应该引入自杀意念的排查工具。[10]本研究采用夏朝云编制的SOISS自杀意念问卷考察大学生自杀意念水平[11],〖JP2〗筛查出高自杀意念个案165个,检出率为135%,这与许多研究结论较为相符,但是经过访谈后得出真正具有自杀意念的人数仅为89个,这个比率低于前人的研究,这也与前人研究大部分是从量表得分进行的统计和筛查,并没有经过临床谈话的原因有关。
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高自杀意念大学新生的干预��
  本研究是针对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团体辅导。虽然有些研究者对大学生的自杀意念采用过积极团体以及咨询性团体进行干预,并得到积极的干预效果[12],但是大学新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他们刚刚由中学生变成大学生,独立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是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特点,他们有着和其他年级不一样的心理特征。关于大学新生的自杀意念研究也有研究者曾做过探讨,例如黄艳苹(2013)发现新生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较高,并且与焦虑、抑郁和心理健康等具有显著相关,并且指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新生的自杀意念预防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工作。[13]
  本研究通过两周8次的团体辅导对大学新生自杀意念者进行干预,结果发现认知行为治疗团体辅导对大学生新生的自杀意念干预具有显著的效果,这与吴远(2006)等人应用认知疗法对自杀的干预研究一致[14],也与秦�矗�2016)团体辅导对大学生的自杀意念干预研究结果一致。[15]虽然自杀意念和抑郁、焦虑等情况症状有其一定的自我修复功能,并且间隔五个月后的修复效果显著,但是与实验组相比,无论在干预结束后或者在三个月后的追踪进行调查,自然修复的效果也远低于团体辅导的效果,两者差异非常显著。从此也可以分析出,经过了团体辅导的学生,自辅导结束后到3个月的追踪时,自我修复能力也更强,他们在自杀意念总分和绝望、乐观以及焦虑、抑郁、心理健康因子上的得分都要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认知团辅,使他们掌握一种自我调节的能力,在后面的日常生活中面对挫折和困难更能自行化解。
  总的来说,认识团体辅导对高自杀意念新生的干预具有显著的效应,但是本研究没有考察个体访谈与团体辅导两者的干预效果差异,这也是今后值得研究和探讨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林静.大学生人格问卷与症状自评量表相结合用于大学新生心理普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28-29.
  [2]杨振斌;李焰.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探讨[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5(15):89-90.
  [3]李亚敏,雷先阳,等.中国大学生自杀意念影响因素的元分析[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4):117-119.   [4]李茜,李翠,王伟.对有自杀意念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干预对策[J].教育现代化,2016(10):90-91.
  [5]杨新国,段修云,徐明津等.基于研究型心理咨询模式的团体辅导对大学生自杀意念的干预研究[J].学
  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5):72-73.
  [6]管晓琴,吴远.大学生自杀及其认知干预策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4(6):458-460.
  [7]郑小方,陈华莲.积极心理团体辅导对自杀意念大学生的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47-49.
  [8]MJ Rotheram-borus,J Piacentini,S Miller,F Graae,D Castroblanco.Brief cognitive-behavioral treatment for adolescent suicide attempters and their families[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 Adolescent Psychiatry.1994,33(4):508-517.
  [9]R Labelle.Cognitive-behavioral group therapy for depressed and suicidal adolescents[J].Neuropsychiatrie De Lenfance Et De Ladolescence.2012,60(5):S123-131.
  [10]黄艳苹,李玲.高校心理普查危机因子检测系统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4):37-39.
  [11]夏朝云,王东波,何旭东等.自杀意念量表信效度评价及其在大学生中的应用[J].中国学校卫生,2012,2(13):23-25.
  [12]李欢欢.校园自杀的风险因素与干预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6:51-53.
  [13]黄艳苹,李玲.高校家庭经济困难新生自杀意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3(7):806-808.
  [14]吴远,晓琴.知疗法在大学生自杀预防中的应用[J].城��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98-102.
  [15]秦哲,苏亚玲,王新香,等.大学生自杀事件引发心理危机的哀伤团体干预案例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6(11):1736-1738.
  责任编辑:孙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9151/10958087488.html

更多阅读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团体心理治疗 创伤后应激性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团体心理治疗国家心理咨询师 吴剑2013年7月30日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是少数具有明确病源的精神障碍之一,是对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事件的延迟和持久的反应。对PTSD的治疗包括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是最常见

行为主义疗法 认知行为心理治疗

华生(B. Watson, 1878-1958)受俄国巴甫洛夫经典条件反射学说的影响,继承了美国桑代克的方法论,建立了“刺激—反应模式”,即R=f(S)模式。他不去考虑刺激与反应之间的中间过程,他认为,即使中间有思维作为中介,那也不过是由内部语言所引起的

几种行为暴漏女人的情感状态太准确了 认知情感行为三维目标

一个真实的案例:有个女孩晚上和男人去约会,约会快结束的时候,她叫来了她的闺蜜。男人离开后,她俩继续溜达。过了一会,男人在朋友圈里看到了她发的她跟闺蜜的合影还有一堆糕点零食饮料的照片,配上文字“晚上跟闺蜜逛街,好开心~”。你们

当代认知学习论与认知行为疗法

  网上提问(承诺24小时内专家解答、免费)  在线咨询(文字、语音咨询室,非免费)认知疗法的出现和发展,弥补了行为疗法只强调环境因素而不重视主观意识的不足,引起了包括行为治疗家在内的整个心理治疗界的极大震动。于是,心理治疗界经

声明:《团体认知行为治疗 认知行为团体辅导对高自杀意念大学新生的干预��》为网友刺骨旳柔情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