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期的心理保健
如前所述,中年期大致从30岁到55岁或35岁到60岁,这是以躯体和心理从成熟到衰老的变化标志来划分,是由青年向老年的过渡阶段,也是人生的鼎盛时期。
中年既是建立成就时期,又是人生的生理和心理进入“多事之秋”的阶段。从生理上来说,中年人的体质状况以不如青年时那样健壮,多种生理机能缓慢地出现减退或慢慢地老化,生命细胞的两种功能、免疫力和内分泌等都在逐渐下降。这些生理上的变化,应该说是不能逆转的。
于此同时,中年期又是心理负担、心理压力最严重的时期,家庭是否安稳,事业是否成功,,都会给中年人心理带来某些特有的心理变化。因此如何提高中年期心理承受能力,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年人,尤其是中年知识分子,对各种社会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心理活动比较复杂,精神压力比较大;特别是经历一些挫折后,往往处事过于踌躇,顾虑重重。久而久之,会变得日间忧郁寡言,夜间千思万虑,导致大脑皮层兴奋,抑郁功能失调。
过度的紧张和疲劳也是中年人群出现的特点。过度的紧张造成疲劳也会反应在生理上,甚至会使人产生支持不住的感觉。由生理功能失调与改变而引起的心理烦恼和负担,是中年人又一心理特点。
(一)中年期如何进行心理保健
心理学认为,中年人应有积极向上的乐观情绪。只有充分认识自我,接受现实的自我,才会选择适当的目标,寻求良好的方法。要既不自卑,又不自傲,充满自信地对待一切。
中年人生理机能和心理状态都处于成熟阶段,智力发展到最佳水平,思维发达,善于分析、综合、思维和推理,意志的自制力也较强。可以说中年是人生的鼎盛时期。所以中年人社会和家庭中都是中坚力量,任务多,责任多,且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种超负荷的工作,加上复杂的人际关系需要调处,使其情绪处于紧张状态。所以,中年人特别需要心理保健。
(1)中年期是人生的黄金时代,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知识面也得到的拓展,是实现理想抱负的好时期;然而自身条件,不能忽略客观条件的影响。面对现实,通过努力能实现的绝不轻易放弃,没有条件的要等待时机,这样遇到挫折也就能保持平衡心态。
(2)中年期也是同龄人社会地位升迁、经济收入悬殊较大的时期。面对同龄人成为上司或时代骄子,应以坦然豁达的心理相对;正确认识到别人的长处及有利时机,避免产生妒忌和自卑心理。社会是纷繁复杂的,有时差距是由人为的不平等因素造成的,无须怨天尤人,不可以坏情绪困扰自己,应以踏实的工作、广泛的兴趣来充实生活,取代不良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