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唐代诗人李绅,以一首短短二十个字的悯农诗《锄禾》,名声响彻古今中外,然而近年来,常有文章揭发他后来品性不端,如生活奢侈糜烂、对百姓不复有悲悯之情甚至严苛以待,在官场上用非常规手法栽赃陷害打压政敌,甚至有人还爆料说连那首《悯农诗》作者都不是他。
如此众说纷纭,是否为真,是否有抹黑的成份,且看下文一一分析。
小目录:
1、悯农诗《锄禾》是否为其写
2、关于其后来的奢靡生活
3、众说纷纭的“吴湘案”
4、党争背景下的复杂人格
5、张又新事件见其为人
6、刚直削刻的真实性格
7、存小恶,以成大善
1、悯农诗《锄禾》是否为其写
在纷纷扰扰的众多批判李绅的文章中,最为耸人听闻的当属一篇考证说《锄禾》诗作者甚至不是李绅而是另一位诗人聂夷中的文章。假若此论成立,则关于李绅的一切争论都可以终止了,既然连作者都不是他,那再去指责他一边怜悯农民一边过奢侈生活还有意义吗?
该文作者署名司马牛,文章标题为《李绅与<锄禾>诗》,发表于2009年12月14日的太原日报文史版,作者认为,有部分史料笔记记载本诗作者是李绅,但是却另有一些史料笔记将此诗的版权归到另一位悯农诗人聂夷中的名下,他经过考证后认为,聂夷中才是《锄禾》诗的真正作者。
他的立论基础是:其一、最早记录《锄禾》诗作者为聂夷中的是《北梦琐言》一书,而这本书的作者是生活在唐五代时期的孙光宪,距离李绅生活的年代很近;相比之下,说《锄禾》诗作者是李绅的书最早是南宋时期出现的《唐诗纪事》,这本书的著作年代距离李绅生活的年代已经过去两百多年了。因此,他推论出,《北梦琐言》的记载更可靠,也即聂夷中才是《锄禾》一诗的真正作者。
其二,聂夷中出身贫苦,比较能了解民间疾苦,而且他写了好多其他的悯农诗,都是站在农民的立场抒发情感的,与聂夷中相比,该文作者认为李绅“生于官宦之家,中进士后仕途虽有坎坷,却总体是步步高升”,后来又历任高官,甚至当过宰相,像他“这样一个高高在上、享尽荣华富贵之人写出《锄禾》诗,也真是难为他了”。
针对第一点论据,笔者找到确实可靠的证据可推翻其结论:生活于唐僖宗时期的范摅所著《云溪友议》一书已经明确记载,《锄禾》一诗的作者是李绅,而不是司马牛认为的直到南宋时期出现的《唐诗纪事》,这本书的著作年代比《北梦琐言》还更早,因此,该文第一点论据立论基础已失,站不住脚了。
其二,李绅虽然出身不错,曾祖父李敬玄曾当过宰相,祖、父两代也都当过小官吏,但是他六岁即丧父,从此家境衰落困苦不堪,好多史料都有他童年生活过得相当困苦的记载,为了读书他只好跑到寺庙里蹭书看,甚至曾因将佛经拿来当书稿涂画而遭到寺僧的仗打。
与他有相似命运的有诗圣杜甫,杜甫的祖父杜审言还是宰相呢,可杜甫不是照样得在长安城过着“残杯与冷炙,到处潜悲辛”的生活?李绅后来虽然凭其勤奋苦读而与李德裕、元稹等并称“翰林三俊”,甚至一度官居宰相,飞黄腾达,但他年少曾经经历过的贫困生活也是事实,有如此生活经历要写出《锄禾》这样的诗也不算太为难他吧?
除了这两点之外,还有不少例子能证明李绅是有能力写出这种诗的。
其一是他后来在治理地方的时候,曾用一个很具农家特色的比喻重申要坚决将法令执行下去:没见过扬麦子吗?饱满结实的都留在下面,只有那些秕糠才会随风逐流,那些因法令严厉就要流窜到外地的人,好比这种随流的秕糠,不必管他!结果,自那以后外流的人反而少了,他治下的区域从此趋于稳定。若非熟悉农事,如何做得出这样的比喻?
其二,他写过另外一首版权无争议的诗,也是跟底层民众的生活有关的,只是格调方面就显得欢乐一点了:
乡里儿,
桑麻郁郁禾黍肥,冬有褴襦夏有絺。
兄锄弟耨妻在机,夜犬不吠开蓬扉。
乡里儿,醉还饱,浊醪初熟劝翁媪。
鸣鸠拂羽知年好,齐和杨花踏春草。
……(节选)
由此可见,李绅对于农家生活是相当熟悉的,如没有一定的生活经历如何能够将这类农家生活写得如此详尽细致、充满原生态的味道?
因此我认为,《锄禾》一诗的版权归属到李绅名下没有任何疑问。至于为何会有部分史料笔记将这首诗归到另一位悯农诗人聂夷中的名下,这乃是事件在流传过程中经常出现的张冠李戴现象,不必在此过多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