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心病 咳嗽 转:射干,小青龙,支气管哮喘咳嗽肺心病

[来源]《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
  [组成]射干9克(三两); 麻黄9克(四两); 生姜9克(四两); 细辛3克(三两); 紫菀6克(三两); 款冬花6克(三两); 大枣3枚(七枚); 半夏9克(半升); 五味子3克(半升)。
  [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功效]宣肺祛痰,下气止咳。
  [主治]痰饮郁结,气逆喘咳证,症见咳而上气,喉中有水鸡声,或胸膈满闷,或吐痰涎,苔白或腻,脉弦紧或沉紧。
  [类方比较]
  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
  两方同属解表化饮方剂,但前方主治风寒表证较轻,证属痰饮郁结、肺气上逆者,故于小青龙汤基础上减桂、芍、草,加入祛痰利肺,止咳平喘之射干、冬花、紫菀等药。可见小青龙汤治表为主,解表散寒之力大,射干麻黄汤则治里为主,下气平喘之功强。
  [临床运用]本方现代可用于治疗哮喘、小儿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中老人急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皮肤瘙痒症等属上述证机者。
  [实验研究]实验研究表明本方能对抗组胺、乙酰胆碱所致的气管平滑肌收缩作用;能明显减少氨水引起的小鼠咳嗽次数,明显增加酚红排出量,表现出明显的镇咳、祛痰、平喘、抗过敏等作用。
  [方歌]喉中咳逆水鸡声,三两干辛款菀行,夏味半升枣七粒,姜麻四两破坚城。
射干麻黄汤加味治疗外感咳嗽


治疗方法
  基本方:射干12g、麻黄10g、细辛6g、紫菀12g、冬花12g、半夏10g、五味子10g、前胡10g、橘红10g、桔梗12g、杏仁10g、生姜10g、红枣10g。临床辨证加减:寒痰型加荆芥10g、防风10g、苏子10g;痰热型加桑皮10g、瓜蒌皮12g、川贝母10g;痰湿型加陈皮10g、竹茹10g、白芥子10g;气阴不足型加党参15g、寸冬12g、沙参12g,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治疗效果
  疗效标准:痊愈:咳嗽、咳痰及其伴随症状完全消失,各种理化检查恢复正常;显效:咳嗽、咳痰症状基本消失;好转:咳嗽、咳痰症状明显缓解;无效:咳嗽、咳痰症状无改善或加重。
  本组经治疗痊愈92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8%。
  典型病例
  周某,男,40岁,1998年3月20日初诊。患者2周前因外感风寒而咳嗽,伴头痛鼻塞,关节酸痛,寒热无汗,饮食减少,经中西药治疗后,外感等症已好转,但咳嗽不止,痰稀色白,舌苔薄白,脉浮。诊为外感风寒后咳嗽,予炙麻黄10g、细辛6g、荆芥10g、防风10g、苏子10g、射干10g、冬花10g、半夏10g、五味子10g、杏仁10g、象贝母10g、陈皮10g、炙甘草10g、炙枇杷叶10g、瓜蒌皮10g,服3剂后咳嗽明显减轻,痰量减少,继服3剂而愈。
  体会
  外感咳嗽为常见病,肺主气司呼吸,外合皮毛,开窍于鼻,肺为诸脏之华盖,百脉所朝,六淫外邪从皮毛口鼻而入,常先犯肺,肺失清肃,气逆而为咳。射干麻黄汤出自《金匮要略》,方中麻黄、细辛、荆芥、苏叶、防风疏风解表;半夏、紫菀、冬花、杏仁理肺化痰止咳嗽;前胡、陈皮、桔梗利气化痰;射干辛温润肺止咳,配以橘红、瓜蒌宣肺利咽,顺气化痰。本方止咳化痰力量特优,兼解表邪,对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均有良效。

射干麻黄汤在儿科咳喘病中的应用浅见

秋风萧瑟,婴幼儿很多先出现鼻塞流清涕,不久咳嗽,继而喉中痰鸣,甚则张口抬肩,鼻翼扇动导致口唇青紫者,无寒热,听诊:双肺布满哮鸣音,舌淡或暗紫。此为寒哮,我常用射干麻黄汤治之,疗效尚称满意。
因原方中细辛之量与紫苑冬花等量,我用细辛一直用辽细辛纯根,经临床实践认为如用纯根则量不应与紫苑冬花相等,以不超过原量五分之一为妥,且以15公斤幼儿为例,辽细辛纯根一日量不应多于一克,煎煮时间务必开锅后再熬20分钟以上为安全方法。切不可偏听偏信,以为细辛量大久煎则无毒之说,因为人之体质有异,一旦遇极度敏感之人,就会授人以柄而致罪无可恕地步,则悔之晚矣。
麻黄之量在原方中最重如紫苑为3份则麻黄为4份,然而临床料病致愈,贵在灵活机动,用量虽无一定之规,却有一定之法,先从小量开始逐步加量至最佳,此是治慢性病之常法,但儿科哮证属急病,来势汹汹,不待用药加量,就变证蜂起,是故用药之初最宜重量为妙,浓煎频服,可立即顿挫病势,待病衰之后则减量,如此服法有利于患儿康复。以患儿体重15公斤为准,我之生麻黄用量恒在2~6克之间,以4~6小时服用一次为宜,诸证皆减后,可减少用药次数,改成一日三次;再轻,早晚分服;再轻,晚间一次,再轻就停药,临床体会疗效突出,因为婴幼儿不似其他哮喘人常年吃药而对药物不敏感。唯觉麻黄过量则儿易夜惊,烦躁,可加蝉衣以治之,出汗方面不显著,因为有五味子的缘故。
另外体会:方中紫苑不如白前根的祛痰效果好。如患儿鼻塞清涕流的多,痰鸣声大者(听诊:双肺湿罗音重),半夏细辛量可适当增加,另加辛夷苍耳子葶苈子效佳。哮喘急性期应遵从仲圣成法,射干麻黄汤中不要用甘草来画蛇添足,待急性期过后,病情稳定了再于方中加用甘草,可使定喘药之效持续,有利于本病的康复。半夏痰少咳重者少用,量也不应多于紫苑等药。射干祛痰结之力不比紫苑冬花。五味子也无敛痰之弊,应是收敛麻黄耗散之肺气的功能,用量以麻黄的一半为宜。
非寒性之咳喘病勿用射干麻黄汤,否则痰粘难咯(半夏细辛可使痰量减少,痰变粘稠),徒添病耳。射干麻黄汤中很好的处理了“痰,咳,喘”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作为临床处理咳喘病的典范来学习,悟此,则咳喘病尽矣!

射干麻黄汤治疗寒痰郁肺之喘证的体会

 喘证主要见于西医的支气管哮喘发作期,心源性哮喘,肺部感染,肺气肿等,当些疾病出现以寒痰郁肺之喘证的临床表现时,均可以射干麻黄汤加减用之

 

  1 用方心法
      
  中医认,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失于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常见病证。关于喘证的病因,如《丹溪心法·喘》说:“六淫七情之所伤,饱食动作,脏气不和,呼吸之息,不得宣畅而为喘急。亦有脾肾俱虚体弱之人,皆能发喘。”明代张景岳把喘证归纳为虚实两证,《景岳全书·喘促》说:“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实喘中包括了由寒痰郁肺引起“呼吸之息,不得宣畅”的喘证。关于寒痰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外感寒邪,客于脏腑或者素体阳虚,不能温煦而生内寒,或两者兼而有之,影响脏腑对水液的气化,使水液转输、敷布发生障碍,以致水液停聚而产生痰饮。寒邪与痰饮交阻,肺气壅滞,故见胁肋胀满,肺气上逆,故见喘促,痰阻气道,气触其痰,故见喉中痰鸣如水鸡声。金匮《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中曰:“咳而上气,喉中如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水鸡,即青蛙,水鸡声,是形容喉间痰声不绝,有如蛙鸣。这两句话所描述的即临床所见的喘证症状。治宜散寒宣肺,降逆化痰。方用射干麻黄汤。该方由共9味药组成。射干消痰开结,麻黄宣肺平喘,生姜、细辛散寒行水,紫菀、冬花、半夏降气化痰,五味子收敛肺气,枣安中,调和诸药。

肺心病 咳嗽 转:射干,小青龙,支气管哮喘咳嗽肺心病

 

  2 验案举例
    
  患者,女,51岁,因“突发呼吸困难半小时”急诊收入我科住院,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入院当时给予琥珀氢化可的松、氨茶碱、糖皮质激素雾化吸入及其余对症支持治疗处理后,病情迅速缓解,喘促停止。患者自诉平素长期口服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晨起胸闷、咳嗽、咯痰,半小时内能自行缓解,近日有受凉病史。入院第二日起,每日晨起胸闷不适、咳嗽、咯痰、微喘,痰液色白质稀。根据中医四诊,患者面色淡白,形体偏胖,畏寒喜近衣被,无汗,发作时胸闷不适、咳嗽、咯痰、喘促,咳吐白色泡沫痰,痰液清稀易咯出,受凉后症状加重,甚则呼吸困难,唇甲青紫,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口微渴,不喜饮,舌淡苔白,脉沉细,属中医诊断的喘证。患者面色淡白,形体偏胖,畏寒喜近衣被为素体阳虚,肌体失于温煦的表现,阳虚气化不利,故产生痰饮,平素亦见胸闷、咳嗽、咯痰,加之近日外感寒邪,客于脏腑,内外合邪,致水液转输、敷布发生障碍,痰饮更生,寒邪与痰饮交阻,肺气壅滞,气机失调,血脉不畅,故见呼吸困难,唇甲青紫,张口抬肩,鼻翼扇动,不能平卧,咳痰清稀。口微渴,不喜饮,舌淡苔白,脉沉细均为寒邪与痰饮内停的表现,故辨证为寒痰郁肺。治宜宣肺散寒,降逆化痰。方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具体如下:射干15g,麻黄15g,生姜15g,细辛3g,紫菀15g,冬花15g,五味子15g,半夏15g,大枣30g,陈皮15g,茯苓15g,苏子15g,白芥子15g,莱菔子15g,上味药水煎服,水量以刚好淹没药物为度,开后15min取药,每次口服100ml,1日3次。服上方后第一日,患者即感晨起胸闷,气促症状明显减轻,咯痰量减少,服上方后第二日,晨起胸闷、气促、咯痰症状消失。继续住院治疗3日后出院,出院后予口服β受体激动剂及少量糖皮质激素吸入维持。
   
  按语:西医学中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其临床表现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咳嗽,严重者被迫采取坐位或呈端坐呼吸,干咳或咳大量泡沫痰,甚至出现发绀等,可在数分钟内发作,经数小时或数天,用支气管舒张药或自行缓解。与中医学中所描述的突然发生的呼吸急促,喉中如水鸡声,甚则唇甲青紫,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缓解时一如常人的症状如出一辙,亦即中医学中的喘证,故可按喘证辨证论治。其中以喘而胸满,倚息不能平卧,咳嗽咯白色泡沫痰,兼有面唇青紫,畏寒,舌苔白滑,脉沉细为表现者属寒痰郁肺证型,治当温化痰饮,降气平喘。射干麻黄汤中以生姜、细辛温化痰饮,射干麻黄降气平喘,方中其余药物能降气化痰、收敛肺气,故适用于寒痰郁肺之喘证。上述验案中加入陈皮、茯苓、苏子、白芥子、莱菔子,意在增加燥湿化痰,降气快膈之功效。

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选用加味射干麻黄汤治疗

袁某,男,66岁。有10余年肺气肿病史,2年前又确诊为肺源性心脏病,近因哮喘痰多而前来诊治。刻诊:咳喘,喉中痰鸣,痰多色白,胸中满闷,气短乏力,舌淡,苔白腻,脉浮弱,以此辨为寒饮郁肺结喉证,治当温肺化饮,健脾利湿,给予射干麻黄汤加味,射干10g,麻黄12g,生姜12g,细辛10g,紫菀10g,款冬花10g,五味子12g,大枣7枚,半夏12g,桂枝10g,红参6g,白术15g,茯苓15g。6剂,1日1剂,水煎2次合并分3服。二诊:咳喘痰鸣减轻,又以前方治疗12剂。三诊:复以前方加减变化治疗2个月,咳喘痰鸣得以完全控制。之后,复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6g,每日3服,治疗4个月。随访1年,未再复发。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9151/905761628912.html

更多阅读

小青龙汤证 小青龙汤的适用人群

一、咳喘(慢性支气管炎)刘渡舟医案:柴某某,男,53岁,1994年12月3日就诊。患咳喘十余年,冬重夏轻,经过许多大医院均诊为“慢性支气管炎”,迭用中西药治疗而效果不显。就诊时,患者气喘憋闷,耸肩提肚,咳吐稀白之痰,每到夜晚则加重,不能平卧,晨起则吐

小青龙汤 麻杏石甘汤

小青龙汤 (《伤寒论》) [组成] 麻黄去节三两(9g) 芍药三两(9g) 细辛三两(6g) 干姜三两(6g) 甘草三两炙(6g) 桂枝去皮三两(9g) 半夏半升洗(9g) 五味子半升(6g) [用法]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小青龙汤 越鞠丸 保和丸 越鞠丸哪些人不适合

小青龙汤小青龙汤(伤寒论) 麻黄 桂枝 芍药 干姜 五味子 细辛 半夏 甘草小青龙汤麻黄六钱 白芍六钱 细辛六钱 干姜六钱甘草六钱 桂枝六钱 半夏半升 五味半升用药意解按小青龙一方,乃发汗、行水之方也。因太阳表邪未解,以致水气不行,聚于心

小青龙汤的故事 大小青龙汤的名字故事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或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见《伤寒论》太阳上篇第39条。伤寒表不解五字,即寓恶寒、发热、无汗、脉浮紧、或头痛身痛在内。水气之成,缘于水气积蓄在体内,影响所在脏器的功能

声明:《肺心病 咳嗽 转:射干,小青龙,支气管哮喘咳嗽肺心病》为网友欲将心事付瑶琴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