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人物形象分析

唐僧是小说《西游记》中,人物形象比较丰满的一个人了。对于《西游记》中唐僧人物形象分析大概也就是说唐僧是一个善良慈悲,但是却又无法明辨是非的人吧。这一对唐僧人物形象分析其实也是无可厚非,谁让唐僧只是一个肉眼凡胎的普通人呢。
唐僧剧照
在前往西天取经的队伍中,与其说唐僧担任的是一个师傅的角色,还不如说唐僧是队伍中的一个领导者,他是取经队伍的负责人。是唐僧自己胸怀天下,有着远大的思想抱负,所以被观音菩萨选中成为完成西天取经大业的负责人。他在那十万八千里的取经路途中历经的九九八十一难,都能化险为夷,其实背后都有着满天神佛的身影,当然唐僧的三个徒弟的保护自然也是离不开的。
虽说唐僧只是孙悟空、猪八戒还有沙悟净的师傅,他三个徒弟的本领高超,但是他本人并没有太大的能力。唐僧只是一个善良慈悲的僧侣,他有着一个普通人的性格,他懦弱怕死,容易受到别人的挑拨,所以也有着不能明辨是非的缺点。这也难怪在《西游记》中,唐僧会受到猪八戒的挑拨,以至于误会了能识破妖怪诡计的孙悟空。这在“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那一段可以体现。这也其实很正常,因为唐僧只是一个普通人,而不是圣贤,所以,从某种角度来说,唐僧这一角色代表的并不是一个得道高僧,而是一个凡夫俗子的形象。
唐僧有几个徒弟
唐僧有几个徒弟?随着剧情的发展,细数唐僧的徒弟就会发现唐僧在西天取经的路上分别收了三个徒弟,这三个徒弟分别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他们的曾经都辉煌过,后来都随着唐僧前往西天取经。
唐僧师徒合照
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原本是齐天大圣,他是开天辟地留下的仙石孕育而生的。之后因为在西贺牛州跟菩提祖师学了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等高超的法术,便大闹了幽冥地府和天宫,虽然有受到天庭的招安,但是只是一个弼马温,是给天庭养马的。结果觉得职位低就回到花果山自封为齐天大圣,而后因为搅乱了蟠桃盛会,还偷吃了太上老君的金丹,被关入八卦炉中阴差阳错练成了火眼金睛,于是开始大闹天宫。之后在和如来的斗法中失败,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载要其悔过自新。在经过观音点化后,被唐僧救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在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后成为了斗战胜佛。
猪八戒又名猪刚鬣,他是唐僧的二徒弟,曾经是天庭掌管水军的天蓬元帅,不过因为调戏了霓裳仙子,被贬下了凡间,但是不想他错投了猪胎。在唐僧和孙悟空经过高老庄的时候,他和孙悟空有过一场大战,不过在知道孙悟空是去西天取经后,便提出要去拜见唐僧,之后便成为了唐僧的二徒弟。在大雷音寺被封为净坛使者。
沙悟净,又叫沙和尚,沙僧。他曾是天庭玉皇大帝的卷帘大将,不过因为他失手打破了琉璃盏,于是被贬下凡间,在流沙河兴风作浪。后来经过观音点化,成了唐僧的三徒弟,在修成正果之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2016-04-26 14:33:08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琦0条评论
唐僧师徒四人性格特点
《西游记》中各个角色的性格特点都是十分鲜明,像是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太上老君的清静无为,那么作为小说《西游记》中的主角唐僧师徒四人性格特点又是怎么样的,他们性格会有重合么?
唐僧师徒四人
要问唐僧师徒四人性格特点有没有相似之处,答案自然是否定的。他们师徒四人的性格都是非常鲜明的,都是不同的存在。
唐僧是在《西游记》中,是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的师傅,他是一个善良慈悲的人,也是一个不明辨是非的人。当初,孙悟空杀了几个强盗,唐僧就认为孙悟空错杀了“良善之人”,所以便赶走了孙悟空,以至于孙悟空后来带上了金箍。在三打白骨精这一情节中,他受到猪八戒的挑拨,再次误会孙悟空,又把孙悟空赶走了,结果被白骨精抓走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虽然唐僧是一个善良慈悲的人,但是他也是一个性格懦弱的迂腐的人。
孙悟空最典型的性格特点就是桀骜不驯和敢作敢当了,在学成七十二变和筋斗云之后,菩提祖师要悟空离开的时候,曾说不要在外声张他的名号。所以孙悟空在大闹天宫之后即便被捉拿了也没有报出自己师傅的名号,这就是他的敢作敢当,至于桀骜不驯,在他嫌弼马温官小,自号为齐天大圣,之后更是对天庭大打出手可以看出。
猪八戒在很多人眼中则是好吃懒做,喜欢搬弄是非的存在。其实,八戒也是一个忠厚善良、憨厚淳朴的人。他在高老庄也是任劳任怨的,他虽然吃的多,但是干的事情也多。在取经路上和妖怪打斗中也是颇为勇敢。至于沙僧任劳任怨,老实憨厚已经成为沙僧的标准了,他在取经路上一直是默默的付出。
真实的唐僧
真实的唐僧,俗家名讳:陈祎,是唐代著名高僧,精通“经、论、律”三种,所以又被人称作“三藏法师”。唐僧少年时,家境贫寒,在净土寺中跟随长捷法师学习佛法,因为他爱好佛法,学习起来更加的刻苦,在13岁的时候,就在洛阳正式出家。出家后不改当初对佛法的喜爱之情,反而更加的刻苦努力钻研,熟读各类佛家经典。
聂远饰演的唐僧
学习佛学的时候,为了更好的懂得其中的意思,唐僧经常辗转于全国各地学习佛法,在解惑的同时,也产生了很多新的疑惑。唐代,因前朝经历了很多风雨,唐僧的那个年代,很多佛学资料都已经残缺或者不知所踪,学习起来,往往不能达到解惑的地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决定去佛教的发源地天竺去学习。历经艰苦到达天竺后,唐僧还未休息,就进入了那烂陀寺学习佛法。在学习的同时,唐僧也在天竺与各位佛法大家学习,辩论佛法。唐僧在天竺学习佛法20年,唐僧的声誉在天竺也越来越高,在拒绝天竺人们的热情挽留,唐僧踏上了回程。
回到东土之后,唐僧一边讲经宣传佛法,一边翻译各类佛家经典。他将取经路上的见闻编写为一部《大唐西域记》。他创立了法相唯识宗,翻译了很多佛家经典,例如《大般若经》、《瑜伽师地论》等佛家著作,这些著作在佛家文献里都是经典,而唐僧也因此盛名享誉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