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书籍排行榜 受益终生的100部教育书籍(43)《自我实现的人》

43.《自我实现的人》

(美)马斯洛著,徐金声等译

三联书店 


【内容提要】

    人有两种基本的生存状态:“独处状态”与“人际交往状态”。最好的“独处状态”是“存在性独处”。最好的“人际交往状态”是“通心”。“通心”的交往结果,应该是“双赢”,甚至“三赢”。“通心是道”。可以上升到一种人生哲学的高度。“通心”可以贯彻在人际交往的一切方面。“通心”,甚至可以推广到现在已经不在世上的人,推广到人类以外。“全人”就是最终学会了存在性独处和“通心”的人。本书是作者研究心理学20多年的力作,表达了关于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心理教练、心理治疗的新观念:“通心”。

  这是一个有震撼力的观念。运用这种新观念,可以简化心理咨询的方法,提高心理咨询的效率。它既是一种新颖的心理治疗理论,又是一种深刻的人际交往哲学。

本书是作者研究心理学20多年的力作。新颖、独创、实用性强、可读性强,有相当的理论深度。适合所有对心理学、心理咨询、自身修养感兴趣者阅读。

【推荐理由】

在"人本管理"已经普遍被企业推行的时候,请关注一个人;当"发挥潜能"已经逐渐深入人心的时候,请关注一个人。他,就是"人本心理学之父"马斯洛。他才华横溢,其理论深邃,具有货真价实的独创性;他具有远见卓识,他关于心理学以及人性的洞见,是一种追求真理和社会进步的强大力量,曾经震撼了社会科学界、工商企业界,以及整个文化领域。
此书以生动的文笔,记载了马斯洛不断创新的一生。此书也通过马斯洛的一生回答了这样一个生死攸关的问题:"做一个人意味着什么?人的一生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

【作者简介】

许金声,中国最早的人本心理学、马斯洛心理学、健康人格理论研究学者之一。中国最早的心理咨询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应用心理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社会学所研究员、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1985年起在《心理学报》、《心理学动态》、《光明日报》等发表关于人本心理学、马斯洛心理学的论文和介绍文章共计150余篇。主要著作有《走向人格新大陆》、《活出你的最佳状态》、《人格三要素改变命运》、《唤醒大我》,译著有马斯洛的《动机与人格》、《自我实现的人》(译文集)、《洞察未来》,爱德华·霍夫曼《马斯洛传》等。目前在学术上主攻心理学的第四思潮——“后人本心理学”,同时构建自己的心理学体系——全人心理学。近年来研究重点从理论转向应用,开发了以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为特点的“全人心理学·心灵成长工作坊”。

 

认识马斯洛
 --《马斯洛传》译者后记


我曾经在1987年根据马斯洛的几本主要著作,编译出版了《自我实现的人》一书。
此书在当时很受欢迎……时间过了将近十年,1996年我接到一位陌生青年辗转打来的电话。他说他对马斯洛心理学很感兴趣,而他的哥哥正是看了《自我实现的人》考上了研究生。他还告诉我,北京大学有的书店正在卖这本书,书还是原版,但是定价上面贴了一个纸条,由一块多钱变成了九块多……当时,我正因病卧床,连接电话说话都感到吃力,没有和他说更多的话,更没有精力去追问这书的事。--这本书早已脱销,怎么又开始卖了?但是,他的话却使我感到高兴,我体会到这是自己所做的一件有价值的事。我还预感到,马斯洛心理学具有很强的生命力,还远远没有过时。
如果要列举有史以来最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无疑应名列前茅。
与弗洛伊德类似,马斯洛是一位已经对人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且还将产生长久影响的天才心理学家。在今天,他的一些思想,有不少人已经逐渐耳熟能详,例如,"需要层次"、"自我实现"、"高峰体验"、"潜能发挥"等等。国外有的评论甚至认为,他的有些思想已经成了当今世界上公众意识的一部分。
马斯洛心理学在我国也产生了极大影响。1987年,我国曾经有一次"马斯洛热",仅据版权页提供的印数统计,在这次热潮中,马斯洛以及有关马斯洛的书至少售出了五十五万册。
如果说1987年的"马斯洛热"表达了人们在僵化的计划经济模式中,渴望发挥自身潜能的意向,那么,今天人们对于马斯洛心理学的兴趣则是出于社会转型后,重新认识自我,对自我重新进行定位的需要。
铁饭碗被打破,潜能发挥从"奢侈品"变成了"生存压力"。关于潜能,不是我们要不要挖掘的问题,而是不得不挖掘的问题!很简单,你要是不挖掘,你就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被淘汰。
正如马斯洛所说:"任何人类需要都可以成为涉足科学,从事或深入研究科学的原始动机。科学研究,可以是一种谋生手段,一种取得威望的途径,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或者是任何神经症需要的满足。"(马斯洛:《动机与人格》,第3页,华夏出版社,1987年,)人们对于不同类型的科学家有不同的要求。对于一些"纯"科学家,他们的研究与社会伦理、价值观念没有直接关系,人们对他们自身的伦理道德、人格修养等,不会有特别的兴趣,也没有理由对他们在这方面有所苛求。但是,对于其研究涉及到社会伦理、价值观念的科学家,就另当别论了。
对于以自我实现理论著称的马斯洛,人们自然要追问:"马斯洛自己是自我实现的人吗?""马斯洛自己是怎样发挥潜能的?"
在我国,尽管人们对马斯洛心理学的热情长盛不衰,但对马斯洛本人的情况却知之甚少。爱德华?霍夫曼的这本《做人的权利--马斯洛传》是迄今为止关于马斯洛的最详细的传记。作者本人就是一位临床心理学家,由于热爱马斯洛心理学,他为写作此书,付出了极大的精力和心血,历时五年多,采访了二百多人。这不仅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本马斯洛传记,也是最具权威性的一本传记。为方便读者阅读这本书,我在此抛砖引玉,谈一谈自己对于各章的体会。
在第一章"布鲁克林的童年"中,霍夫曼写出了马斯洛童年的特点。难能可贵的是,尽管霍夫曼非常热爱马斯洛心理学,却没有对马斯洛采取一味盲从的态度。在此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毫不回避地记录了马斯洛的一些问题,包括这一章中马斯洛与他的母亲的关系问题。也许在对待母亲的问题上,马斯洛可能会受到这样或者那样的质疑甚至责难,但是,正是这样的问题,这就使我们能够逐渐走近一个活生生的真实的马斯洛。也就是从这一章,我们已经可以醒悟,马斯洛日后何以会与弗洛伊德分道扬镳。弗洛伊德的"恋母情结"在马斯洛那里的确难以解释。
在第二章"心智的奋斗"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斯洛如何开始学习心理学,最早打动他的,竟是华生的行为主义心理学。我们还可以看到当初马斯洛是如何认识贝莎的。贝莎是马斯洛第一个约会的女性,也是他白头到老的伴侣。我曾经就马斯洛的恋爱观和婚姻生活向作者霍夫曼提出疑问,他回答说:据他了解,马斯洛的确不象好些著名心理学家那样追逐女性。
在第三章"一个心理学家的诞生"和以下好些章节中,我们可以读到不少关于美国大学的情况。如果是对美国大学的单纯的介绍,也许不会引起人们这样大的兴趣,但是,围绕马斯洛的经历来介绍,读起来就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在二战前后的美国,马斯洛在极大的生存压力下,在事业上迅速地成长起来。
马斯洛心理学自身的特点,很难使人想到他早年的学术背景,他原来受过严格的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训练。在第四章"喜欢与猴子打交道的男人"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如何对猴子进行实验研究。马斯洛设计的对猴子的研究,十分有趣。在这一章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为了取得双博士学位,他如何进医学院学习,他学医时的一些感受独特而有趣。
经著名心理学家桑代克测试,当年马斯洛的智商高达195!他当时为此颇有些得意。马斯洛对于性行为的研究,也许会同样出乎人们的意料。在第五章"性行为和支配行为的探索"中,我们还可以看到马斯洛与著名性学家金西的一段交往。马斯洛原来在性学方面,也有着开拓性的建树。马斯洛在性行为研究中乐意以女性作研究对象。他的动机并非完全出自科学研究,多年之后,他曾坦率承认,当时他还很年轻,会见女性能给他一种新鲜而刺激的感觉。
第六章"在心理学世界的中心",如果你是一位心理学或者哲学爱好者,你将在这一章中发现众多熟悉的名字,包括霍妮、弗洛姆、阿德勒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的美国纽约,群星灿烂,欧洲的许多著名学者,为逃避纳粹的迫害,集聚在那里,这对于求知欲极强的马斯洛来说,无疑是天赐良机。可以说,马斯洛之所以来日能够硕果累累,与他有机会与这些出类拔萃的智者交流不无关系。
在第七章"与黑脚印第安人共度田园时光"中,你将随着马斯洛走进加拿大土著印第安人的家园,聆听他们悠长的牧歌,体会他们善良而淳朴的心灵。这是马斯洛的职业生涯中极为重要的一次实地调查。看了这一章,你或许会对马斯洛心理学所具有的某些微妙而明朗的气质有所感悟。
在第八章"布鲁克林大学的革新"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斯洛如何既教书,又教人,既搞研究,又搞咨询。马斯洛为何会受到大学生们的欢迎。不光是思想,他的行为也能够给人以许多启迪。现在,中国的大学几乎都有了心理咨询机构,马斯洛看来是大学里最早搞这种活动的老师之一。
在第九章"自我实现之光"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斯洛如何提出了他的需要层次论,如何萌发了研究自我实现者的灵感。马斯洛的两位老师露丝?本尼迪克特和马克斯?韦特海默如何影响了他。
在我国,"文人下海"曾经是热闹一时的话题。也许出乎读者意料的是,由于身体欠佳,马斯洛也曾经有过一年时间的"下岗"。在第十章"加尼福利亚的插曲"中,我们可以读到马斯洛在普里山顿制桶公司时的一些独特感受。面对商界的尔虞我诈,一位思想家似乎也可以做到大事清楚,小事也不糊涂。这一段"插曲"出人预料,但又使人感到新颖而贴近。
第十一章"重返布鲁克林大学"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斯洛是如何发表他关于自我实现的研究的。本章关于自我实现理论发表前后的介绍,有助于我们理解这一理论。与关于自我实现的研究相应,马斯洛还深刻地批判了权力主义。
在第十二章"布兰代斯大学的开拓"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斯洛如何当上了心理系系主任,我们还可以看到,他与赫伯特?马尔库塞、刘易斯?科塞等著名学者的交往。根据他的理论,如果能够使自尊需要得到充分的满足,将有利于自我实现,因此,他常常有意夸奖他的朋友们。
马斯洛受到指责最多的地方之一,就是认为他具有"精英意识"。在第十三章 "失望与新梦想"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与自己研究生之间的微妙关系。马斯洛错了吗?是他功成名就之后发生了变化?或者,这里体现了人类的两难境地?其实,马斯洛体验到的矛盾,我们好多人都有所体验。
在第十四章"墨西哥的慢节奏"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斯洛的唯一的一次出国生活。与墨西哥学者的交往,使他思考在不同文化下自我实现的不同途径问题。在墨西哥的生活的节奏虽慢,但他那天才的头脑仍然在不停地运转。
在第十五章"开明的管理者、神秘主义者和企业家"中,我们可以看到马斯洛是如何关心心理学的实际应用。从马斯洛与美国实业界的关系,我们可以体会到抽象的学术理论如何也能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应用价值。另外,在我国,气功热、特异功能热等历久不衰,在美国,也有类似情况,那么,马斯洛对此又是持什么态度呢?
在第十六章"艰难前行的反传统文化勇士"中,马斯洛与格式塔心理治疗大师皮尔斯短兵相接,面对面地发生了戏剧性的冲突。这种冲突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这是一种什么性质的冲突?谁是谁非?
由于对传统科学的激烈批评,马斯洛多次梦见自己被心理学学会

【书摘】

来自:马斯洛《自我实现的人》

选自:马斯洛《人性发展能达到的境界》

当一个人自我实现时,他在做什么呢?他是咬紧牙关在拼命吗?在实际的行为中,自我实现是怎样体现的?下面描述自我实现的几种方式。

一 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忘我、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它意味着在体验时不带有青春期那种自我意识。在这种时刻,体验者完完全全地成为一个人。这种时刻就是自我实现的时刻,这种时刻就是自我在实现它自己的时刻。作为个人,我们都偶尔体验过这种时刻,而作为咨询顾问,我们可以帮助咨询着更经常地体验这种时刻。我们可以鼓励他们对某事物全神贯注,抛开自己的伪装、防卫和羞怯,全力以赴地投身于这件事。从外表看,我们会发现这是一种非常美妙的时刻。在那些试图做出强硬、玩世不恭、老于世故的年轻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某些儿童天真的恢复,当他们一心一意地投入某一时刻、全神贯注地体验它时,脸上又现出了一些单纯、可爱的表情。表达这种体验的关键词语是“忘我”。然而,我们的年轻人被自我意识、自我觉知干扰锝太多了,很少进入忘我的境界。

二 让我们把生命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选择过程,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有前进与倒退的冲突。有时可能会走向防卫、安全或畏缩,有时也会向成长迈出一步。一天数次地选择成长而不是畏缩也就是一天数次地走向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一种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它意味着一次次地做诸如此类的选择:是说谎还是诚实,是偷窃还是保持清白,并且使每一次选择都是成长性选择。这种成长性选择也就是走向自我实现的运动。

三 说到自我实现,那就意味着有一个自我需要实现出来。人非白纸,也不是一堆泥或一团粘土。人是某种既存的东西,至少是某种“软骨”结构。从最低限度讲,人是他的气质、他的生化平衡,等等。人们都有着一个自我,我常说“倾听内在冲动的声音”,其含义就是要让自我显露出来。然而,我们绝大多数人,特别是儿童和青年,不是倾听自己的声音,而是倾听妈妈爸爸的声音,倾听权力机构的声音,倾听老人的、权威的或者传统的声音。

作为迈向自我实现的简单的第一步,有时我向学生们提出这样的建议:当面对一瓶酒,并被询问意见如何时,应当试着以一种不同的方式来回答。首先,不要看瓶上标签,这样就不会利用这个线索来考虑是否应该喜欢这种酒。然后,闭一下眼睛,默不作声,这时他们就可以努力挡住外界的声音,朝内看,用自己的舌尖品尝到酒的风味,并听从自己身内“最高法庭”的判决。只有在此时,才可以最终说“我喜欢它”,或“我不喜欢它”。这样得出的结论是与我们惯常迁就的虚假结论大相径庭的。最近在一次晚宴上,我瞧着一瓶酒上的商标向女主人称赞说,她真是选对了一瓶很好的苏格兰威士忌。但我立即停止往下说,想道:“我刚才在说什么啊?”我对苏格兰威士忌几乎一无所知,我所知道的全是广告上说的,我实际并不知道这瓶酒是好还是不好。然而我们大家都常做这种事情,拒绝做这样的蠢事就是在自我实现的不断过程中又迈进了一步。 

四 在拿不准时,要诚实。“拿不准”这一短语,在各种场合都可以碰到,因此我们在此没有必要过多讨论交际手段的问题。我们往往在拿不准时是不诚实的,来咨询的人就是这样,他们往往作戏,装模作样。他们不太容易接受要他们诚实的建议。向内心索取答案意味着承担责任,这本身也就是向自我实现迈进了一大步。关于这种责任,以往研究得太少了,在我们的教科书中找不到有关的研究,有谁能调查白鼠的责任呢?然而,责任在心理治疗中却几乎象触手可及的有形物。在心理治疗中,人们可以看见它、感觉到它,了解它的份量。对于责任是怎样一回事应有清楚的了解,这是最重大的步骤之一。每一次承担责任,都是自我的一次实现。

五 我们已谈到了不带自我意识的体验,作出成长性的而不是畏缩性的选择,倾听冲动的声音,诚实,以及承担责任。所有这些都是迈向自我实现的步骤,它们都确保着更好的生活选择。如果一个人在每一个选择关头都一一做好了这些小事,他就会发现,这些小事合起来就是对生活更好的选择,选择在本质上对他合适的东西。他开始明白自己的命运是什么,谁将是自己的妻子(或丈夫),以及他的人生的使命是什么。只有一个人敢于在生活的每一个关头倾听自己,倾听他本人的自我,并且镇定地说“不,我不喜欢如此这般”,他才能够明智地选择一种生活。

在我看来,艺术界已被一小群舆论和趣味操纵者把持,我对他们表示怀疑。这只是我个人的判断,但是有些人自以为有资格并相当有理由这样说:“你们应喜欢我所喜欢的,否则你们就是傻瓜。”我们必须告诉人们要倾听自己趣味的声音,大多数人都不是这样做的。当你站在美术馆一幅令人迷惑的油画前时,你很难听到有人这样议论:“这幅画令人费解。”前不久,我们在布兰德斯大学观看了一次舞蹈表演。舞蹈用电子音乐伴奏,人们跳着超现实主义和达达派的东西,非常怪诞离奇。表演结束时,人人个个头晕目眩、张口结舌。在这种场合,大多数人会七嘴八舌地说一些俏皮话,但就是不说“让我捉摸一下这些舞蹈。”表达诚实的意见,这意味着敢于与众不同,宁愿成为不受欢迎、不随和的人。如果不能告诉咨询者,不管是年长或年轻的,都要作好不受欢迎的准备,那么这样的心理咨询家还不如放弃自己的努力。也就是说,要有勇气,而不要瞻前顾后。

六 自我实现不仅是一种终极状态,而且是随时随刻、点点滴滴地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例如,如果一个人较聪明,自我实现就是通过学习变得更有智慧,自我实现意味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我实现可以包括在钢琴键盘上练习指法。自我实现就是指努力做好自己想做的事情。只想当一个第二流的医生,并不是通向自我实现的良好途径,应当要求自己成为第一流的,或要求自己竭尽所能。

七 高峰体验是自我实现的短暂时刻,是一些心醉神迷的时刻。这种时刻是不可能买到、不可能保证,甚至是不可能有意寻求的。你只可能象C•S•刘易斯所说的那样“喜出望外”。不过,一个人可以创造条件,使高峰体验更可能发生,也可以固执地设置障碍,使它出现的可能性减少。破除一种错觉,摆脱一种虚假的观念、了解自己不擅长什么,知道自己没有哪种潜能,这样做也是在发现自己到底是什么。

几乎每个人都有过高峰体验,但并非人人都了解这一点。不少人对这些细微的神秘体验置之不理。在它们发生后,帮助人们认识这些微妙的心醉神迷的时刻是心理咨询家或超越性心理咨询家的任务之一。但是,一个人的心灵怎样窥入另一个人的隐秘的心灵,然后再努力进行交流呢?心灵的秘密是不能写在黑板上叫人一目了然的。我们必须找到一种新的交流方式。我已经作过一种尝试。在《宗教、价值和高峰体验》一书的附录中,我以“狂喜的交流”为题,对一种方法作了描述。我认为,从教育、咨询、以及帮助成人充分发展自己这一方面来看,这种交流方式也许比通常那种教师利用黑板与我们进行的交流更为合适,假如我热爱贝多芬,我在他的一个四重奏中听到了你没有听到的东西,我如何来教你倾听呢?显然,声响就在这里,但是我听到非常非常美妙的旋律而你却很茫然,你只听到了声音,怎样才能使你领会其中的美呢?这是教育中更困难的问题,比教你ABC或在黑板上演算数学题或解剖一只青蛙更困难。后面这一类事情对于教学双方都是外在的,一个拿着教鞭,一个学习,两个人同时都能看到目的物。尽管另一种教育更加困难,它却是心理咨询家工作的一部分。这种咨询就是超越性咨询。

八 发现自己是谁,是哪种人,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什么对自己有好处,什么对自己有坏处,自己要向何处去,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也就是向自己敞开自己,这一切意味着心理病理的暴露。这也意味着识别防卫心理,这种防卫被识别后,就要寻求勇气来抛弃它们。这样做是痛苦的,因为防卫体系是针对某些不愉快的事而建立的。然而,放弃防卫是值得的。如果说心理分析文献没有告诉我们别的什么,至少已使我们明白压抑并不是解决问题的上策。

我现在讲一下心理学教科书没有提到过的一种防卫机制,它对于当今一些青年人来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防卫机制,这就是去神圣化防卫机制。这些青年人怀疑价值与美德的可能性,他们觉得自己在生活中受到欺骗或挫折。他们大多数人的父母就很糊涂,他们也并不十分尊重自己的父母。这些父母自己的价值观念就是混乱的,他们看到自己孩子的行为只是吃惊,从来也不惩罚或制止他们。这些年轻人由此已得出这样一个非常广泛的结论:他们不听任何长辈的话,尤其当这位长辈的话使用了伪善者使用的字眼时更是如此。他们曾听到他们的父亲谈过要诚实、勇敢和大胆,而他们看到父亲的行为却刚好相反。

这些青年人已惯于把人降低为具体的客观物,不看这个人可能是什么,不从人的象征价值看人,不从永恒的意义上看人。例如,这些青年人已经使性弄得过于自然,使它在许多场合已失去诗意,也就是说,性已失去几乎一切含义。自我实现意味着放弃这种防卫机制,学会“再神圣化”。

再神圣化的含义如斯宾诺莎所说,是重新愿意从“永恒的意义”看待人,或者从中世纪基督教统一的概念中来看待人。也就是说,能看到神圣的、永恒的、象征的意义。例如,看待女性是看大写的女性,看到这个大写所意味的一切,甚至在看一个具体的女人时也是如此。再举一例,一个医科大学的学生解剖大脑,如果他没有敬畏之感,缺乏统一的深度,仅仅把它看成是一个具体的东西,那么肯定就会有某种损失。采取再神圣化态度,一个人就会把大脑也看成是一个神圣之物,看到它的象征价值,看到它的诗意方面,把它看成是一种修辞的用法。

再神圣化意味着要进行大量“不实际的”谈话,年轻人会说“太陈腐了”。但对于心理咨询家,特别是为老年人提供建议的心理咨询家,由于人到老年这些关于宗教和人生意义的哲学问题开始出现,这是帮助人们走向自我实现的最重要的途径。年轻人可能会说,这都是老一套,逻辑实证主义者也许会说,这是无意义的,但对于在这一过程中来寻求我们帮助的人,这显然是很有意义和很重要的。我们最好能回答他的问题,否则就是没有尽到责任。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自我实现不是某一伟大时刻的问题,并不是在某日某时,号角一吹,一个人就永远、完全地步入了万神殿。自我实现是一个程度的问题,它是一点一滴微小进展的积累。我们的咨询者倾向于等待某种启示的降临,然后说:“在今天三点二十三分我自我实现了!”那些符合自我实现标准、被选为自我实现被试对象的人是不断从这些小事做起的:他们倾听自己的声音,他们承担责任,他们真诚无欺,他们工作勤奋。他们不仅根据自己一生的使命,而且根据一些细节发现了自己是谁,是干什么的。例如,穿什么样的鞋脚会痛,是否喜欢吃茄子,啤酒喝多了时是否能熬夜。这一切就是真正自我的含义。他们发现了自己的生物学意义上的本性、先天的本性,那都是不可改变或很难改变的。

教育孩子的书籍排行榜 受益终生的100部教育书籍(43)《自我实现的人》

我们为什么孤独?我们为什么沮丧?我们为什么恐惧?我们为什么会得忧郁症?我们为什么丧失了生命力?我们为什么活得没有意义?

就如同但丁在《神曲》中写得那样:当走到生命旅程的中途,我发现自己在一片幽暗的黑森林里。

幽暗的黑森林象征着人在生命的中途所遭遇的精神危机(精神危机一般发生在35岁到45岁之间),一切都变得没有意义,个体生命被迫重新评估生命的真正价值。

到底什么才是生命的真正价值呢?为了探索这一存在性的命题,每一个渴望真正活出自己的人,都开始了一次艰难的冒险。我们勇敢地穿越世俗琐事的纠缠,赤裸裸的面对人性中的野心、贪婪和自大。同时我们也意识到我们的无助,因此在朝圣者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一点光,需要一些支持,还有一个真正的向导。

我们需要从“沮丧”、“愧疚”、“自恨情结”、“过敏症状”、“压抑”还有“成瘾”(吸烟、酗酒、药物)中走出来;我们需要从伤口走向疗愈,从分裂走向整合,从孤绝走向连结,从荒寒走向温暖。

孤独的灵魂

人类从农业时代走向工业时代走向信息时代,一路上浩荡、顽强而悲壮。我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物质奇迹和文化财富,但与此同时,人类心灵上也出现了一道惊人的挣扎裂痕————我们越来越孤独。
  当一个个孤独的灵魂在痛苦难以忍受时,会转化成受伤和愤怒,然后我们开始指责他人。这种指责最终会让人成为“受害者”,让他人来为自己负责。于是我们不仅仅是孤独的,我们还开始变得不负责任。
  是的,我们爬上了月球,我们像个好奇的孩子一样把月球翻来覆去的看了个遍,可是只到今天,我们还没有勇气试着来看看自己心灵。  
  对于生命,我们还知道的太少,我们甚至不了解什么是我们的感受?于是我们几乎丧失了我们的感受,我们顽强的抵制我们的悲伤、愤怒、恐惧,还有我们的爱。当我们把这些珍贵的人性情感都抵制住的时候,喜悦与幸福也与我们无缘了。
  当我们感受不到喜悦与幸福的时候,我们就更加恐惧了,我们就更加痛恨自己了,我们就更要抓住一点什么,于是一个又一个孤独的灵魂前赴后继地奔向一条道路,想在这条道路上寻找安慰,这条道路叫做“荣耀之路”。
  荣耀之路的代价
  这条道路上,拥有人类欲望所向往的一切:财富、权势、荣誉、名望……正因为我们梦寐以求,所以我们摒住呼吸,躬起脊梁,承载重负,一步步地向上攀爬。我们冒着颈部僵硬、心脏衰竭、免疫系统失调等种种危险向上攀爬,我们不惜抛弃对身体的照顾,牺牲了对亲密关系的守护,我们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得到荣耀之路上的那个最高荣耀——理想我的实现。  
  理想我的实现既是荣耀,也是魔咒。希腊神话中的一位神——“西西弗斯”所背负的就是这样一块被诅咒了的巨石。这个理想我最终将变成一个严厉的监督者,成为许多高成就者一生携带的内化法官。
  当这个内化法官没有被取悦时,它会严厉批判,或“鞭笞”当事人一顿。而这种鞭笞就叫做“愧疚感”。正是这份愧疚感让我们成为了奴隶,让我们的生命失去了真实的自由。
  也许只有登上了荣耀之路顶峰的人才真正知道——他们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
  就如同那位叫做“西西弗斯”的神一样,永远展现出这样一卷画面:一个紧张的身体千百次地重复着一个动作——搬动巨石,滚动它把它推至山顶;我们看到的是一张痛苦扭曲的脸,看到的是紧贴在巨石上的面颊,那不堪重负的肩膀,沾满泥土的双脚,完全僵直的胳膊,以及那双颤动的双手……
  只有这些如同“西西弗斯”般的高成就者们自己心里清楚,无论他们的成就在别人眼中是多么的出色,但是他们却一点都不快乐。按社会的标准来看,他们是非常成功的:他们身居要职、权势显赫,他们拥有物质世界里的一切,然而他们经常感到沮丧,有着深沉的罪恶感,觉得生命是空虚没有意义。他们拼命工作,有辉煌的建树,但是他们永远都觉得不够,于是再一次地被驱使得到更大的成就——搬动更大的巨石上山。
  他们没法子对自己的存在感到愉悦。他们跟自己的感受失去了接触,他们也没办法在关系中得到滋养,于是在身体、心理或是灵性上渐渐产生各种病态症状。这就是在奋斗之路上所付出的代价:身体失去活力与健康,关系变得冷漠恶劣,心灵变得麻木僵化,并且自我憎恨。
  有一位诗人这样说:我们生病和憎恨是因为灵魂受了伤。  
  当我们的灵魂受了伤,我们的生命就走向关闭和自我保护。这种关闭和保护会让我们的身体变得僵化,呼吸变得僵化,情感变得僵化。
  当一切都变得僵化了,我们就更没有能力去敞开自己了。于是,西西弗斯的神话便注定是一个荒谬的悲剧了。
  魔咒怎样才能解除?心门怎样才能敞开?人世间的孤独怎样才能溶化?我们怎样才能重新找回生命的意义?  
  敞开中的脆弱  
  就像一朵花的绽放,无比的脆弱,却无比的美丽和充满勇气。  
  它用它的敞开与这个世界一起分享它的美与芬芳。  
  敞开意味着我们愿意献出我们自己。当我们愿意献出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就被整个存在祝福了;当我们愿意献出我们自己的时候,我们就与所有的生命连结了。
  真正的敞开需要勇气,因为敞开伴随着呈现脆弱。
  “脆弱”这个词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文化中都不受欢迎,认为那是软弱的表现。“脆弱”意味着可能受伤、可能被抛弃、可能被蔑视,可能被拒绝……“脆弱”也意味着呈现悲伤、无助、羞怯、不安……这些感受的确令人尴尬难堪,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宁愿孤独的活在坚硬的盔甲中,也不愿意冒险来呈现自己的“脆弱”。
  但是要想打破死气沉沉的角色壁垒,要想结束“西西弗斯”的悲剧魔咒,所以不管情况多么的令人害怕,你需要冒这样一个险。
  的确,界限与盔甲可能会让一个人感到安全,但是我们却要付出缺乏活力和孤独的代价。特别是在亲密关系中,如果一个人是封闭的、孤独的,那么另外一个人也是孤独的。亲密关系中的孤独是最深的孤独。
  而如果我们愿意分享我们内在的所有面向,包括怀疑、不安全、痛苦、恐惧,别人就会对我们更加了解。
  “脆弱”中所呈现出来的悲伤与无助,虽然令人痛苦却让我们彼此连结,让心灵靠近,把我们的生命沉淀到更深处,为我们带来更深的觉察。同时也使我们承领到别人体会自己痛苦的欣慰,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内心力量。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
  “我的命运只是我自己的。  
  但是我能得救,
  因为那儿曾经有你存在。”
  说出爱、写下爱都不难,难的是将这爱许诺给一个孤独的灵魂。通过敞开,我们得到的最大礼物就是获得真正的亲密关系。在亲密关系中,当一个人开始敞开,而另一个人有兴趣回报这份了解时,会促成一种互相接纳的气氛。特别是当两人都呈现脆弱时,就没有任何一个人控制对方,而是各有各的力量。于是我们带着尊重、好奇与诚实进入了所爱之人的世界。
  当我受伤的时候,我呈现出我受伤了,并且明确地告诉你,我受伤了;当我愤怒的时候,我呈现出我的愤怒,并且与你分享。但是痛苦的分享中不包含掌控,只是对自己的感受负责任而不去责怪对方,这将促使双方体验并欣赏这份伤痛。终有一天我们将明白我们各自的痛苦就是对方的痛苦——这痛苦不仅仅是相似的,它本来就是相同的。
  于是,亲密关系成为了两位孤独者所共享的深情。
  这样一份深情将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最大滋养,使我们经验到人与人之间特殊的亲密、爱与关怀。  
  在冒险中转变  
  齐克果曾说“冒险导致焦虑,但不冒险则失去你自己。”
  对于我们来说,笑是一个冒险,可能会呈现你的愚蠢;哭是一个冒险,可能会呈现你的悲伤;向他人伸出援手是一个冒险,你可能受到牵连;爱是一个冒险,你可能不被爱回报;生存是一个冒险,因为死亡如影随行;信仰是一个冒险,因为随时都可能绝望;尝试是一个冒险,因为失败不能设防……
  但是冒险一定是需要的,因为生命中最大的危险就是从不冒险。
  从不冒险的人,或许避免了受苦或哀伤,但他们无法学习、感受、改变、成长、爱、生存。从不冒险是一道枷锁,让那些崇尚安全的人们丧失了自由,成为了奴隶。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至今方兴未艾的人类潜能运动——“个人心灵成长活动”,一直有一个未被言明的确信:转变是可能的,人类的潜能是无限的。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确信,期待着克服人类的缺陷与苦难。
  许多人都开始迈出了冒险的第一步,人们来参加心灵成长的课程,想要处理他们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精神、事业和家庭关系上的危机。然而事情的真相是:根本没有任何问题能够被处理。心灵成长的课程只在于一种教育性的启发和揭露,它使每个人都更有所觉察。它让人们知道,最重要的事情是从现在开始停止逃避自己,并且更深入的沉淀个人的经验。  
  那么,奇妙的事情就会发生。
  对于生命来说,重要的并不是去寻求改变,那是一种麻醉或强迫症的状态。我们需要的是拥抱生命,连同拥抱生命中的一切痛苦和喜悦。我们试着忠实的去了解自己,而不是试着根除它。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握有一副牌,但是大部分的人都害怕出牌,或是因为没有拿到更好的牌而愤愤不平或束手无策。就算生命一路走来一直缺乏足够的支持与好运,就算造物主并没有给我们最好的,但是尽我们所能的把手中握有的牌都打出来不是更好吗?  
  潜能开发就是激励我们把手中的牌都打出来,而所谓心灵成长则是通过这一场人生的博弈,让我们获得最大的内在智慧。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谦卑、为什么需要学习,我们为什么需要对彼此保持好奇。
  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为自己的痛苦负责,并且处在当下的见证他人所受的苦难。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分享而不是指责。只有在分享中,整个人类才能共同精进。
  寻找生命的意义
  答案就在问题的最深处。
  我们的时代要求我们
  敞开堵住的洞穴
  并且发现彼此  
  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愈合痛苦的灵魂  
  并且开放我们的心胸去爱!
  我们坚定不移的相信,经过这样一种生命的学习,会有一群新人类将诞生。这样一群新人类认为工作过程的品质比结果更重要。他们对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感到满足,对生命充满了兴趣,愿意去体验各种探索与成长的可能性。他们与他人保持连结,对别人与自身的需要都很敏感。他们尊重他人的界限,但也有兴趣呈现脆弱和保持亲密关系。他们关怀别人但拒绝照顾他人,认为每个人都有潜力对自己的生命负责任。
  报着这种对生命负责任的态度,我们将重新评估生命的价值:我们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原因的,但是这个原因和意义得由我们自己去寻找。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种独特的天赋及其独特的表现方式——有某件事情你能够做得比这个星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出色。这是存在送给每一个生命的礼物。
  记住,每一个生命降临这个世界时,存在都送出了这份礼物,无一例外。  
  所以让我们静静地坐下来,深深的呼吸,冥想一下,沉淀一下,问一问自己独特的天赋是什么?问一问自己的潜能在哪里?看看存在到底送了怎样的一份礼物给自己。
  当这独特的才华与你的需求相结合时,就撞击出了创造富有的火花。那不是一种短暂的富裕,而是永久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你表现这一天赋的独特方式让整个人类都受惠不浅。
  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忘记了时间;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当你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你感到你是在为整个人类服务,而不是我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那么,这就意味着你承领了存在的礼物,同时你的生命也受到了祝福。
  当受到祝福的生命越来越多,我们就再也不用在拥挤在“荣耀之路”上争得你死我活,我们将拥有更多的生命立场和道路,我们将向这个世界贡献出更多的潜力,我们就再也不畏惧敞开我们的灵魂,我们将彼此连结,互相馈赠,因为存在送出的礼物是如此的丰盛。
【书评】

 

倾听,让关系更美好

——评《自我实现的人》

 1.
  自我实现者具有奇妙的反复欣赏的能力,他们带着敬畏-兴奋-好奇甚至狂喜,精神饱满地-天真无邪地体验人生的天伦之乐,而对于其他人,这些体验也许已经变得陈旧.对于自我实现者,每一次日落都像第一次看见那样美妙,每一朵花都温馨馥郁,令人喜爱不已,甚至在他见过许多花以后也是这样.他所见到的第一千个婴儿,就像他见到的第一个一样,是一种令人惊叹的产物.在他结婚三十年以后,他仍然相信他的婚姻的幸运;当他的妻子六十岁时,他仍然像四十年前那样,为她的美感到吃惊.对于这种人,甚至偶然的日常生活中转瞬即逝的事务也会使他们感到激动-兴奋和入迷.这些奇妙的感情并不常见,它们只是偶然有之,而且是在最难以预料的时刻到来.这个人可能已经是第十次摆渡过河,在第十一次渡河时,仍然有一种强烈的感受,一种对于美的反应以及兴奋油然而生,就像他第一次渡河一样.  
  我越来越相信对自我幸福的熟视无睹是人类罪恶-痛苦以及悲剧的最重要的非邪恶的起因之一.我们轻视那些在我们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我们往往用身边的无价之宝去换取一文不值的东西,留下无尽的懊恼-悔恨和自暴自弃.不幸的是,妻子-丈夫-孩子-朋友在死后比生前更容易博得爱和赞赏.其他现象,如身体健康-政治自由-经济富强等也是如此.它们的真正价值只有在丧失后才被认识到.

自我实现者一般都强烈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自身之外的问题上.用流行术语来说,他们是以问题为中心,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他们自身一般不存在什么问题,他们一般也不关心他们自己,这正与不安定的人们中发现的那种内审形成对照.自我实现者通常有一些人生的使命,一些有待完成的任务,一些需要付出大量精力的他们身外的问题.

除了几个例外,可以说自我实现者通常与那些我们已学会称为哲学或伦理学的永恒问题和基本争论有关.这些人习惯生活在最广泛的合理的参照系里,他们似乎绝不会见树不见林.他们在价值的框架里工作,这种价值是伟大的,而不是渺小的,是宇宙性的,而不是区域性的,是从长远出发的,而不是从一时出发的.总之,尽管这些人都很朴实,但都是这种或那种意义上的哲学家.。他们超越琐事-视野开阔-见识广博-在最开阔的参照系里生活-笼罩着永恒的氛围,给人的印象具有最大的社会以及人际关系的意义,它彷佛传播了一种宁静感,摆脱了对于紧迫事务的焦虑,而这使生活不仅对于他们自己并且对于那些与他们有联系的人都变得轻松了.

2.

他们常常可以超然于物外,泰然自若地保持平静,而不受那些在其他人那里会引起骚乱的事情的影响.他们发现远离尘嚣,沉默寡言,并且平静而安详是容易的.这样,他们对待个人的不幸也就不像一般人那样反应强烈.甚至在不庄重的环境与情景中,他们似乎也能保持尊严.他们的这种沉默也许会渐渐地转变为严峻和冷漠.

在人数众多的社会关系中,超然独立招来了一定的麻烦和难题.它很容易被”正常的”人们解释为冷漠-势利-缺乏感情-不友好甚至敌意.相比之下,一般的友谊关系更具有相互依恋-相互要求的性质,更需要再三的保证-相互的敬意-支持-温暖,更具有排他性.的确,自我实现者并非在一般意义上需要他人.然而,既然被需要和被想念通常是友谊和诚挚的表现,那么显然超然独立就不会轻易为普通人接受.

自主的另一层含义是自我决定,自我管理,作一名积极-负责-自我训练的-有主见的行动者,而不是一个兵卒,完全为他人左右,做一位强者而不是弱者.我的研究对象们自己下决心-自主拿主意,他们是自己的主人,对自己的命运负责.这是一种微妙的素质,难以用语言形容,但它却十分重要.这些人使我懂得了我以前理所当然地视为正常的现象,即,许多人不用自己的头脑作决定,而是让推销员-广告商-父母-宣传者-电视-报纸等替他们作决定.这实际上是十分反常,病态-软弱的表现.这些人是供他人指挥的兵卒,而不是自己作决定,自己行动的人.结果他们动辄感到无助-软弱-由他人摆布.他们是强权的牺牲品,软弱的哀怨者,不是决定自己的命运,对自己负责的人.对民主政治和经济来说,这种不负责的态度无疑是灾难性的.民主-自治的社会必须自我行动-自我决定-自我选择的成员组成,他们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是自己的主人,具有自由意志。

这些人都具有显著的民主特点.他们可以也的确对于任何性格相投的人表示友好,完全无视该人的阶级背景-教育程度-政治信仰-种族或肤色..实际上,他们甚至好像根本意识不到这些区别,而这些区别对于普通人来说却如此明显而且重要.

3..

既然自我实现者是由成长性动机而不是匮乏性动机推进的,那么他们主要的满足就不是依赖于现实世界-依赖于他人-文化或达到目的的手段,总之,依赖外界来实现的.宁可这样说,他们自己的发展和持续成长依赖于自己的潜力以及潜在的资源.正像树木需要阳光-水分和养料一样,大多数人也需要爱-安全,以及其他基本需要的满足,而这种满足只能够来自外界.但是,一旦获得了这些外在的满足物,一旦人们内在的缺乏由外在的满足物所填补,个人真正的发展的问题就开始了,这也就是自我实现的问题.

既然对于受匮乏性动机促动的大多数人,其主要需要的满足(爱-安全-自尊-威信-归属)只能来自他人,那么,他们就必然离不开这些有用的人.但是,由成长性动机推进的人实际上却有可能被他人妨碍.对于他们,决定满足以及良好生活的因素现在是个体之内的,而不是社会性的.他们已变得足够坚强,能够不受他人的赞扬甚至自己感情的影响.荣誉-地位-奖赏-威信以及人们所能给予的爱,比起自我发展以及自身成长来说,都变得不够重要了.我们必须记住,要达到这种超然于爱和尊重的境界,最好的方法(即使并非唯一的方法),是事先就有完全同样的爱和尊重的充分的满足.

他们觉得不管一个人有什么其他特点,只要某一方面比自己有所长,就可以向他学习.在这种学习关系中,他们并不试图维护任何外在的尊贵或者保持地位-年龄之类的优越感.甚至应该说,我的研究对象都具有某种谦卑的品质.他们都相当清楚,与可能了解的以及他人已经了解的相比,自己懂得太少了.正因为如此,他们才可能毫不装腔作势地地向那些可以向其学习的,在某些方面较自己有所长的人们表示真诚的尊重甚至谦卑.只要一位木匠是位好木匠.只要某人精于自己使用的工具或是本行中的能手,他们就会向他表示这种真诚的尊重.

自我实现者有一种难以琢磨的最深奥也最模糊的倾向:只要是一个人,就给他一定程度的尊重,甚至对于恶棍,他们似乎也不愿超越某种最低限度去降低-贬损或侮辱其人格.然而这一点与他们强烈的是非-善恶观是共存的.他们更可能,而不是更不可能挺身抗击邪恶的人和行为.对于邪恶引起的愤怒,他们不会像一般人那样表现得模棱两可,不知所措或者软弱无力.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9451/769780053539.html

更多阅读

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儿童教育集团

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你了解你的孩子吗?只要你针对他的特点教育就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下面,推荐常见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几种类型孩子的表现及主要教育方法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1、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 2、精力过剩的孩子。

教育孩子的方法 教育孩子的方法话

教育孩子的方法作者:生根活佛在我与众多居士的接触中,发现一个几乎让所有父母都感到头痛的话题,那就是关于孩子的教育问题。总的来讲,孩子不听父母的话,大致有两个原因,那就是先天与后天。如果属于先天性不听父母话的,父母应该为孩子多做一

第30节: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1)

系列专题:《解读老卡尔教子密语:卡尔·威特的教育》  第四章正确教育孩子的方法  我教育儿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为他打开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够敏锐地观察到社会上的坏事,洞察出社会上的矛盾和缺陷。我们人类的理想,决不应当像亚当和夏

声明:《教育孩子的书籍排行榜 受益终生的100部教育书籍(43)《自我实现的人》》为网友滥情种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