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少胜多的战役 解析城濮之战是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城濮之战谁赢了

楚国为了争夺中原的霸主地位,以本来屈服于楚国的宋国投靠了晋国为理由,亲自率领军队对宋国进行讨伐,晋国出手营救了宋国。之后,楚、晋在城濮进行了会战,晋国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城濮之战

楚国攻打宋国,把宋国的国都包围了起来。宋成公命人来向晋国求救,胫骨的大夫都认为这是一个称霸中原的好机会。但是晋文公考虑到楚国的兵力比晋国强,而且宋国也不靠近晋国,大老远地去援兵非常困难。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狐偃提出了好的建议:“卫、曹两国投降于楚国,是楚国的盟友,如果我们去攻打这两个国家,楚国肯定会来救的。这样宋国就能脱险了。”于是,晋文公听取了狐偃的意见,很快就攻下了曹、卫两国。可是,楚国见此却无动于衷,仍旧在攻打宋国。宋国又派人向晋国求救,晋国的主将为晋文公想出了万全之策,利用齐、秦的贪婪给他们一些好处把他们收买。不出所料,这两个国家照单全收,最后还投靠了晋国。

在听到齐、秦与晋国结盟之后,楚成王赶到局势不妙便开始撤兵,但是他的主将仍然盲目地想要跟晋军进行决战。晋文公因为之前答应过楚国要对楚军退避三舍,于是他们的军队退到了城濮之地。子玉将军队分成三军,中间为最强的兵力,晋军根据对方布局的势力,先选择击败敌方左右两翼,再用计谋让子玉上当。最终,晋军的计策得到了很好地运用,楚军落败而逃,子玉在半路上选择了自杀。

城濮之战性质是什么

以少胜多的战役 解析城濮之战是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城濮之战是战国时期,奴隶制国家之间的争霸战争,最终以晋国胜利而告终,晋文公从此当上了中原地区的霸主,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城濮之战的路线

俗话说“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在军事上也有“先发制人”的策略,意思都是主张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战争都是要运用“先发制人”这种战术的,历史上也有“后发制人”的军事策略,这种策略主要是积极进行防御,在掌握敌方的基本情况后以反攻为主要的作战策略,它常常运用在较弱的一方对抗较强的敌方时来制胜的法宝。春秋时期的城濮之战就是典型的例子之一。

城濮之战中晋国本来是处于弱势的一方,晋军的实力完全不能跟楚国的大军相比,但是晋文王认真听取大臣们的意见,在救援宋国的时候采取了先占领楚国附庸国的策略,让楚国有所动摇。再后来,利用计谋让齐、秦与楚国产生矛盾,选择跟晋国进行结盟,来增加晋国的实力。这样一来,晋国的军事力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楚国也会因此有所顾虑。

之后,在与楚国主将子玉对战的时候,主动“退避三舍”,避开楚军的锋芒,选择在城濮进行交战,那时候齐、秦、宋的军队也陆续到达了城濮与晋军进行了会合。在作战的过程中,晋军针对楚军的军队布局的情况,伺机而动,右采用“示形动敌”的作战方式诱敌出击,结果使得楚军完全陷入重围,失去了反抗的机会。最终以晋军获得决定性胜利而宣布结束。

城濮之战是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城濮之战中晋国以战车七百乘、五万多兵力击败楚国以及其他国家的联盟军队十余万人,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城濮之战

春秋时期,楚国陆续征服了许多国家,使得众多的中原列国臣服于它的威严之下。当时可以说楚国实力强盛、不可一世。晋国在晋文公即位以来,整顿内政、发展经济、整治军队,对外进行结交,晋国的强大对楚国构成了一定的威胁,同时也阻碍了楚国称霸中原的道路。因此,为了争夺中原的主宰权,楚国跟晋国的交战是在所难免的。在这场对弈之中,楚国处于优势,晋国处于劣势,但是最后晋国却大获全胜,这其中运用的计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战争的导火线是楚国攻打宋国,晋国出手援救宋国。在晋国援救宋国的过程中,晋国企图通过进攻附楚的曹、卫的方法来解宋国之围。计策虽好,但楚国却没有受到影响。接着又利用秦、齐的“喜贿怒顽”的心理特点,使得秦、齐跟楚国发生矛盾,最终选择与晋国结盟,增强了晋国的实力。

晋国在跟楚国进行对峙时,晋文公念在楚成王对其有恩便选择退避三舍,这样一来能显示出晋国是有礼之国,但同时又能避开楚国的锋芒。在进行交战中,晋国针对楚军的弱点,对楚军的左右翼进行攻击,最终导致楚国被击溃。

城濮之战是哪两个国家

春秋时期,楚、晋为争夺中原霸主地位展开了一场具有战略性大型战役。在这场战争中,楚军在实力上占了优势,但是晋军善于利用计谋,在策略上采取了后发制人、扬长避短的仿真,从而击败了傲慢不羁的楚军,雄踞中原。

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的导火线是晋军援助宋国导致楚军没有攻下宋国。在晋文公同意援助宋国的时候,楚、晋之间的战争就正是打响了。晋国没有直接去营救宋国,而是攻打趋附于楚国的曹、卫两国,这两个国家相继被晋国攻克。之后,晋军让宋国去贿赂齐、秦两国,让他们劝楚国不要再打宋国了,另外晋国又送了土地给宋国以示自己抗楚的决心。楚国没有听从齐、秦的建议,从而使得齐、秦两国大怒,这两个国家就顺势与晋国结盟。

楚成王见势不妙就下令撤兵,让主将子玉撤离宋国。但是子玉没有认识到当时的局面,依然坚持与晋国进行对战。楚成王摇摆不定,但仍然派兵给子玉。子玉等到增援之后,更加狂妄了,他要求晋国放了曹、卫两国。晋国想了一个万全之策,在私下答应恢复曹、卫两国,但要跟楚国断绝关系,曹、卫两国也照做了。子玉非常生气,于是决定攻打晋国。晋军的大部队退到了城濮之地,晋军以“诱敌深入”的计谋让楚军落入了他们的圈套,子玉被晋军撤退的假象所蒙蔽,导致最后被楚军击溃,只能落荒而逃。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19551/352991568785.html

更多阅读

以少胜多的战役 小不点何以战胜大巨头? 以少胜多的商业案例

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类似的案例永远会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话题。无论是战争上的还是商业上的,历史的新陈代谢为我们提供了诸多的反思的案例,任何一个大公司,都是从零开始的,因此,以少胜多的商业案例,并非是特例,而是大多数创业企业都要思考的,

解读Hulu视频广告成功模式:以少胜多法则

  据国外媒体报道,美国知名报纸《纽约时报》网站近日刊文指出,目前美国各大视频共享网站都在苦苦探索网络广告盈利模式,而运营仅一年的美国视频共享网站Hulu所采用网络广告投放方式具有重大借鉴意义,其核心内容就是“以少胜多”法则

国外以少胜多的战役 国外品牌很可能输掉3G手机这一战役

系列专题:3G营销观察1G和2G的时代,手机基本上是国外厂商的天下,1G所有的手机都是国外企业生产的,这个时代手机基本上靠进口,中国花了大量的外汇,这是在我们还是非常不富裕,每一美元都是非常珍贵的时代。因为我们没有任何技术,也没有话语权,

第51节: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系列专题:《打开成功之门:领导的艺术》  以少胜多的官渡之战  --曹操、袁绍用人的不同风格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亲率十万大军,进抵黎阳,包围了曹军。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之下,曹操先以精锐突袭白马的袁军,斩袁绍大将颜良,再败袁军于

声明:《以少胜多的战役 解析城濮之战是不是以少胜多的战役?》为网友白日放歌须纵酒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