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邨的门口,每次经过都看到这么多人)
曾经吃过亲戚为我们排队买后寄到帝都的鲜肉月饼。看到那么多排队的人,心里还是满存感激的,因为听说至少排两个小时才能轮到。我看看月饼档那里的人,都没敢妄想吃口刚出锅的。可来都来了,不吃点好像也说不过去啊,于是去到二楼堂吃。
那个,唉,豪多豪多人啊,很多座位旁边还有人站在那里候着(这跟小时候跟着爹妈去火车站边上的饭馆一样。我一直觉着吃饭的时候被等着是件很恐怖的事,也不喜欢站在人家身后等着,因为那也是件很恐怖的事。)。看到楼梯口一个四位卡座那里有一个座没人,赶紧坐下点单。
点了爆鱼焖肉面和糟溜三白。先上了糟溜三白,顿时觉着,那就是屌丝的欢乐。30块钱,干干净净的百合虾仁青鱼片,满满一盘,味道清晰颜色明白盛盘恰当,虽然稍微有一两根鱼刺,但性价比很合适,正合俺们心意。吃到差不多的时候,面上来了。面没啥好吃的,可俺其实是奔着上面的浇头去的。爆鱼很新鲜,木腥气还外脆里不柴(这还是说明客流大的店里食材更新鲜的道理),虽说味道不是我吃到过最好的,但是,我还是那句话,性价比很重要,焖肉虽然不是最正的味道,但那肥瘦相濡的口感,让我激动了半天,因为在帝都吃不到自己搞不定。
(鱼片、百合片和虾仁,三白味道和谐,汁的味道也正好,糟溜鱼片没少吃,他家的算是不错的,比帝都鲁菜馆子的感觉口感更清些。我给8分,百合略生了,虾仁,我希望是河虾仁更好,当然,30块钱休想)
没敢近拍,就悄悄地拍了老头的侧身,看打扮,有点老克拉的样子,要么孩子在国外,要么亲戚在国外,要么自己能去得动国外,要么买得起这里国外的牌子。。。总之看着不像国内的货;看那帽子T恤都不差(可惜我这屌丝儿看不懂是神马牌子),估计吃口更贵的应该也不是问题。可老头颤巍巍的跟老太在那里耐心地等着座儿,估计这一口,是他跟老太多少年吃到现在的。

(我真的觉着老先生至少85岁以上了)
我正琢磨呢,走过一个迪奥老太,是个戴了黑色假发套挎着迪奥包的老太,可惜等发现开手机有点来不及,就拍了个模糊的身影。老太看着也有八十了,样子好来兮的(除了那发套),也跟俺们屌丝儿凑一块吃呢。我不禁想,她又是吃了多少年的光明邨呢?
出了光明邨,我沿着瑞金二路走,路过了丰裕生煎,想起前日吃的纸皮一样薄面皮的小杨生煎,心想还是丰裕大壶春们更靠谱些。再往前走,看到了北万新,想起这是我曾经路过必买(我是指淮海路店)的包子铺啊,心头一热,就去买了个肉包和松糕。
(如今的肉馒头,真心贵的,尤其当你试着想咬到馅儿却没成功的时候。我最爱的就是肉馒头里的大肉馅儿)
真是坑爹的,那肉馅儿比起从前,缩了至少一半,咬一口没吃到,再咬一口么,馅儿又过去了,那口汤,有股油哈喇味儿,全无了从前的新鲜弹牙。再咬一口松糕么,干干的米粉一样的东西压在一起的感觉,使劲嚼还有些粘口沾牙,或许别人好这口,可我木啥兴趣,我就很败家地把松糕给扔了。
接着往前走,路过老大昌的一个分店。看了看里面的西点,虽然知道他家不是靠拿破仑出名的,但还是人穷志短地买了一块,回酒店就着酸奶吃(路上没买咖啡)。他家的拿破仑,怎么形容呢?酥皮不脆有点粘实,奶油还好但被粘实的酥皮带到一个不鲜爽的地带,有点像二八佳人配个中年季根发。就我自己这人穷志短,害到自己满肚子油气,吃不下晚饭了。
(老大昌的单品,感觉老有了,大和昌,没有)
肚里撑着,脑袋也闲不住,就想着光明邨北万新的事儿。你说光明邨,让那些老头老太小伙姑娘老老实实在外面排着队,就为了一口鲜肉月饼,让那些老头老太小伙姑娘老老实实在别人的座位前等着,就为了一口馄饨生煎面条啥的,这是神马劲头?关键人家为啥能年年如此岁岁不变?你说这北万新,也浑不过几十年的历史,从前还让我每次必买(听@食家饭说她从前每次一顿要两个肉包一个菜包呢),可现在已经沦落成个混腔势的,而我有理由相信光明邨已经成为几代人的赏味要素并将继续保留在魔都人的赏味结构中,而北万新基本就会变成沉底的渣滓了,就算淮海老店味道还不错(这次没去吃),这分店已经足以侵蚀了北万新的地位。
(有谁能理解,因为里面的奶油是动物脂肪的,已经令我激动万分了 - 凯司令的奶油羊角)
在每方土地上,有着各色食材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人。食材的质素、料理人的质素变化,对当地人的赏味结构和赏味要素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每一个成功的料理店,不分大小,只分高下。能够保持对品质和要求和稳定特色的店,肯定是能久留在当地人必去的清单里的,并成为几代人的赏味要素;反之,就算曾经热闹,终究也会归于沉寂。不过,更可怕的,是连特色都没有,流行啥做啥,当期毛利是有的,中期资产就难说,远期么,不去想不去做,各么只当昙花一现了。看看这篇人家写的《光明邨排队三十年》(http://xmwb.news365.com.cn/bf/201106/t20110628_3073840.htm),或许可以支持我的观点。 光明邨排队三十年
日期:2011-06-28 作者:马尚龙 来源:新民晚报麟康/画 麟康
文/马尚龙(上海作家)
“光明村”个熟食像煞是老有名气个。礼拜六礼拜日,买熟食排队总归是老长老长,到了节日里更加了,有人会从大杨浦开了车子过来,勿讲排队个辛苦,拿停车费算进去,还真勿便宜。光明村个旁边是条弄堂,也叫光明村,弄堂勿长,排队个人就顺了弄堂排进去,差勿多就排到了弄堂笃底人家屋里门口了。据讲光明村个鸭翅膀蛮灵个,翅膀到了光明村,真个是是插翅难逃了。
上海滩浪卖熟食个店交关,就是光明村生意顶好,名气也顶响。有人弄勿懂,到别地方去买了眼熟食以后,就弄清爽了。有交关人家个白斩鸡酱鸭卖相差勿多,吃到下底头是连刀块,光明村个生活就是清爽。有人问我,侬老早住辣光明村弄堂里向,侬讲是啥原因呢?我讲,我勿认得伊拉,勿是做广告,光明村排队除了味道好,还有是伊“风水好”,伊拉排队勿是现在,老里老早就排队了,至少有30年,30年里向伊门口头是一直排队个。不过伊老早勿卖熟食,不过侬要晓得,老早勿叫熟食,叫熟小菜或者熟菜。光明村顶早个人气是菜馒头。真个,三十多年前头光明村个馒头名气老响。搿辰光是叫“光明村点心店”,还勿是现在叫大酒店。精白粉菜馒头肉馒头豆沙馒头,5分洋钿一只,半两粮票。有人客来了,大人拨我5角,半斤粮票,去买10只馒头,一般是五只菜馒头五只肉馒头;人客吃勿脱,就是阿拉自家吃。所以买馒头是一桩开心个事体。排队排上去,人虽然小,口气勿好小:“五菜五肉”!人家一听就晓得是一直吃个朋友,实际浪面孔就勿像个。有辰光排队排上去,一笼馒头卖光了,只好等,里头是菜馒头个麻油味道飘出来,外头是西北风吹进去,人就立了风味当中。后来馒头勿稀奇了,光明村又拉过一只潮头。现在80后小鬼【ju】头小辰光老有可能是伊拉阿爷阿娘外公外婆领得来个,就是为了一只“一口鲜”,是豆腐衣包起来,里向有肉丝金针菇等等,面拖油炸个。一口鲜味道勿错,不过地浪向踢踢踏踏得来是一天世界个油污,当初还呒没环保意识,所以一口鲜个排队一点勿输拔现在个光明村熟食。
光明村像是台湾歌手黄小琥,又红起来了,“爱没那么简单”,一记头就唱到了“排队没那么简单”。有辰光看到光明村玻璃房里堆了老高个鸭翅膀,我会想到另外一只歌个歌词:“我知道,我一直有双隐形的翅膀,带我飞给我希望。”我想得忒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