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年轻的时候哪知道世事是如此坎坷艰难。<?xml:namespace prefix="O"?>
[出典] 南宋 陆游 《书愤》其一
注:
1、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2、注释:
书愤:抒发义愤。 书:写。
早岁:早年,年轻时。
气如山:指收复失地的豪情壮志有如山岳。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楼船:战舰。这是追述25年前的两次抗金胜仗。宋高宗绍兴三十一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州,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长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
塞上长城:南朝宋时名将檀道济。“塞上长城”是用南朝宋文帝冤杀大将檀道济,檀在死前怒斥“乃坏汝万里长城”的典故。这里作者用作自比,现比喻收边御敌的将领。
出师一表:指诸葛亮在蜀汉建兴五年(227)三月出兵伐魏前所作《出师表》。
名世:名传后世
衰(shuāi)鬓:苍老的鬓发。
空自许:白白地自许
堪:能够。
伯仲间:意为可以相提并论。伯仲,原是兄弟长幼的次序,引申为不相上下。这是作者赞颂诸葛亮。
3、译文1:
年青时候,哪里知道世事艰难;中原北望,幻想着收复失地,豪气如山。曾记得,瓜洲古渡,飞雪洒满大宋的楼船;大散关头,铁甲骑兵在秋风中飒爽酣战。可惜啊,我曾经以塞上长城自许,如今壮志未酬,衰鬓先斑。《出师表》真足以万古流传,试问千载之下,谁能和诸葛亮并立比肩?!
译文2:
年轻时哪里知道世事艰难,北望被金人侵占的中原气概有如高山。赞赏刘锜等曾乘着高大的战舰在雪夜里大破金兵于瓜州渡口,吴璘等也曾骑着披甲的战马在秋风中大败金兵于大散关。我白白地自认为是边防上的长城,对镜照看衰老的头发早已花白。《出师表》这篇文章真是举世闻名,千载以来谁能与诸葛亮相比!
译文3:
年轻时候,哪知道世事坎坷多艰难,北望中原,那胸际愤气上涌竟如山!曾记得,夜色飞雪中,战船游移过瓜洲渡口,金秋烈风中,铁马驰骋在大散险关。暗暗自许呵身如长城,今成一桩空愿,曾几何时呵镜里鬓发,忽已点点斑斑!盛名卓著的诸葛《出师表》呵,举世交赞,千年万代还有谁能与它比肩?
4、陆游生平见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和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5、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一,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然而诗人被黜,只能赋闲在乡,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感于世事多艰,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前四句概括了自己青壮年时期的豪情壮志和战斗生活情景,其中颔联撷取了两个最能体现“气如山”的画面来表现,不用一个动词,却境界全出,饱含着浓厚的边地气氛和高昂的战斗情绪。又妙在对仗工整,顿挫铿锵,且一气贯注,组接无痕,以其雄放豪迈的气势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联。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当英雄无用武之地 时,他会回到铁马金戈的记忆里去的。想当年,诗人北望中原,收复失地的壮心豪气,有如山涌,何等气魄!诗人何曾想过杀敌报国之路竟会如此艰难?以为我本无私,倾力报国,那么国必成全于我,孰料竟有奸人作梗、破坏以至于屡遭罢黜?诗人开篇一自问,问出多少郁愤?
后四句抒发壮心未遂、时光虚掷、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废。尾联以诸葛亮自比,不满和悲叹之情交织在—起,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
再看尾联。亦用典明志。诸葛亮坚持北伐,虽“出师一表真名世”,但终归名满天宇,“千载谁堪伯仲间”。追慕先贤的业绩,表明自己的爱国热情至老不移,渴望效仿诸葛亮,施展抱负。
回看整首诗歌,可见句句是愤,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诗便尽是愤。
6、阅读能使人耳聪目明,能丰富人生的体验。我们从幼年进入少年,因为人生阅历尚少,对自然、社会的认识还懵懵懂懂,似懂非懂。陆游曾慨叹“早岁哪知世事艰”,辛弃疾也说“少年不识愁滋味”。要做到“世事洞明”,当然少不了亲身经历,临场体验。但我们正在校园学习,很多事情不能身临其境,那么,读书就是最经济实惠、切实可行的途径。
“心之官则思。”古人认为心是思维的器官。心中窍越多,人越聪明。传说殷代的比干、三国的诸葛亮的心就比常人多一窍。年少无知,糊里糊涂,叫做“不开窍”,对事物一点也不懂,叫做“一窍不通”。反之,“开窍”比喻儿童开始长见识,学习有收获了。而开心窍的妙法莫过于读书。
古人曾说:少年读书如日出之阳。意思是少年时期精力旺盛、思维活跃,读书效果特别好。读书能帮你打开心窍,广收博取,丰富知识,吸收别人成功的经验,汲取别人失败的教训。这样你就可以少走弯路,从粗鲁莽撞、冒冒失失的懵懂少年,迅速成长为遇事不慌、从容应对的有为青年。
7、 珍惜时间就必须从珍惜你的每一分钟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把握了生命的每一分钟,我们才能踏止成功之路,攀上理想之峰,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早岁哪知世事艰”,在当今社会,我们的生活很舒适,有些同学就走向了生活与学习的误区,抛开学习,恣意攀比,沉迷幻想,徘徊不前。孰不知世界上最快又最慢,最长又最短,最平凡而又最珍贵,最易忽视又最令人后悔的就是时间。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对每个人都是重要的,从古到今,凡是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他们都非常珍惜时间,他们都把握住了人生的每一分钟。只有缺乏意志,毫无志向的人才认为今天的事情没有做完明天还可以继续,也只有这样的人才会一生庸庸碌碌,一事无成。
同学们,我们在学校这个知识花园里沐浴着时代的阳光雨露,享受着一流的学习环境,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抛开学习而恣意攀比,没有任何理由沉迷于物质而徘徊不前。对于我们来说,努力学习这是我们成长的必修课,只争朝夕,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义务和责任。那么,你还在犹豫什么,就让我们从这一分钟开始,刻苦学习,不懈追求,在学习的道路上将一点一滴的知识积累,在人生的旅途中将一方一寸的风景珍藏,实现自己的理想,让生命放射出灿烂而又耀眼的光芒!
8、三十年的思念使我们难忘老师之情。三十年的依恋使我们难忘母校之恩。三十年的追忆使我们难忘同学之谊。
正是因为这份不停的思念,我们来到了老师讲学的圣堂;正是因为魂牵梦绕的依恋,我们从四面八方来到母校的身旁;也正是因为深深的追忆,我们开心地畅谈少年的情怀和梦想。
三十年过去了,老师变了,变得白发满头,皱纹上额,不由得想起那伟大的诗人之叹:“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原来老师的青春洒在我们人生成长的路上。所以他们无悔,我们情深。
三十年过去了,母校变了,变得高楼林立,绿树成荫;“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不变的是年年桃李芬芳,声名远播;母校晋江一中,是我们在各地的学子谈论的骄傲。
三十年过去了,同学变了,变得成熟稳健,澹定不惑,“早岁哪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那少年的梦想已耕耘出百味人生。在这匆忙的步伐中,是这不变的同学情谊再次将我们联系在一起,弹扫心灵的尘灰,去开心畅谈少年的趣事,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9、人生在世,白云苍狗。陆游晚年诗句“早岁哪知世事艰”,讲得很真切。有的人悟性高,朝阳蓬勃时,就知道朝阳来于黑暗,并还要落进黑暗;有的人(如我这样的浅陋之人),大半生则是生活在光明的幻境之中,太阳落山了,才恍然大悟,才知道天地间有黑暗。
10、或许是受电视剧、电影和小说等艺术作品的影响,当人们看到一对恋人走到一起时,就觉得故事该结束了,或者说是爱情最艰难的时刻结束了。有时候,甚至是当事的恋人也如是想。殊不知,真正的艰难才刚刚开始。曾经轰轰烈烈的爱情,是否能够经受得住日复一日的平平淡淡呢?潮起潮落,爱一时容易,爱一生难。曾经以为的蓝颜或红颜恋人,是否在经过时间的考验后,还被认为是一世都难寻的知己呢?又或者,曾经以为的知己,仅仅是在对对方有限了解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遐想而勾勒的假想的知己。曾经以为,相爱,就是简单的两个人在一起共同生活,是不是能够让彼此一起走到白头呢?就像一首歌里唱的:相爱容易相处难。一辈子,一段恋情,这期间你可能会不得不打碎许多年轻时候的梦想。一旦不舍,或许,这段恋情就要终结!早岁哪知世事艰,年轻时候的有些梦想,或许偏离现实太远。
11、人生在世,白云苍狗。陆游晚年诗句“早岁哪知世事艰”,讲得很真切。
有的人悟性高,朝阳蓬勃时,就知道朝阳来于黑暗,并还要落进黑暗;有的人(如我这样的浅陋之人),大半生则是生活在光明的幻境之中,太阳落山了,才恍然大悟,才知道天地间有黑暗。
年过半百的人,知黑知白了。年过半百的人,对许多事物的认知深刻了,其人生观、世界观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愚陋者,年过半百才可能品尝到真正的世味。
愚陋者年过半百后,对许多事物的感觉,才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某些曾经日思夜想的事物走向反面了,才大梦初醒;某些曾经梦寐以求的事物,才避之不及。
天地间任何事物,都会变化。夏天炎热冬天寒冷。生命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夏天炎热冬天寒冷,热时感觉不到热,冷时感觉不到冷,那肯定不是地球人。水涨船高,水落石出,生命个体的人生观世界观,必然随着世道的沉浮而变化。
年过半百的人,对许多事物的认知深刻了,其人生观、世界观可能发生很大的变化。年过半百的人,才有可能品尝到世味。人世,不尽是善良之辈;人生,可能要倍尝艰辛。世间某些神圣的事物,原来大都是被极少数人操纵的法器。
“他人就是地狱”!萨特这句话,真是至理名言。“集体”就更是地狱了。任何一个人,又都是社会的人。所以,人生是挣扎于地狱内外。
“他人就是地狱”,挣脱,是短时的;挣脱不了,才是长久的。有时感到挣脱了,但还没来得及庆幸呢,就又陷进去了。挣脱一个,紧接会陷入另一个。挣脱不了,才是人类的宿命。
12、青涩岁月里,有一首歌,曾让我和我的同龄人心醉不已,那是来自海峡那边的一曲《再回首》:“曾经在幽幽暗暗、反反复复中追问,才知道平 平淡淡、从 从容容才是真”。早岁哪知世事艰,青春的吟唱里,总有挥之不去的落寞和感伤,现在想来,颇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经过了生命中的一些山山水水,而今越来越体会到,那份平淡从容的真意,确乎是沧桑历练后的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