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2年、经过数十次试验、做坏了12000多个馒头样品后,由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制的首批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30%马铃薯全粉馒头本月初在北京少数超市悄然露面。
看似简单的马铃薯馒头,实则大有学问。这批馒头用的就是普通马铃薯熟粉和干酵母,可同样材料买回家自己做,老百姓是蒸不出这样又大又香的馒头来。吃个马铃薯馒头有多难?新京报记者就此采访中国农科院马铃薯研发团队负责人,为大家解答一个马铃薯馒头背后的奥秘。
上市:马铃薯馒头价格是普通馒头2倍
在北京通州物美大卖场二楼的食品区,一个堆满馒头的柜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别小看这些馒头,它们可并不普通,这是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制的我国第一代马铃薯主食产品之一的马铃薯馒头。
马铃薯馒头目前售价为每袋5.8元,内装有3个,价格大约是普通小麦馒头的2倍。可能是价格略贵且处于推广初期,据超市店员反映,上市以来,马铃薯馒头每日销量约十几袋,还不是很多。
与小麦馒头相比,这种马铃薯馒头色泽略微发黄,仔细观察还有粗纤维构成的暗纹;吃起来口感略干,不像小麦馒头绵软。一位品尝过马铃薯馒头的顾客觉得,马铃薯馒头的“味道还可以”,没有明显的马铃薯味道。
生产方海乐达食品有限公司称,考虑到消费者接受还需要过程,近期计划每天生产马铃薯馒头1吨左右,主要投放在北京物美、京客隆、超市发系统的100家超市内。后期根据销售市场反馈增加产量,今年9-10月前后将产品分布京津冀地区500个销售网点。
研制:吃上马铃薯馒头历时2年
早在2013年农业部提出马铃薯主食化战略开始,中国农科院加工研究所研究员木泰华就带领团队10余位成员兵分几路研发马铃薯发酵产品,对我国消费主食调研后,最终将重点锁定在马铃薯馒头及面包产品上。
尝“鲜”的消费者并不知道,一个马铃薯馒头的研制历时两年之久,做坏了12000个馒头样品。木泰华说,攻克的最大问题就是马铃薯主食产品的发酵难、成型难、整形难、易开裂、口感差。
不过,目前使用的是普通酵母及老面,不同酵母携带的不同菌种会对马铃薯中的淀粉、纤维、蛋白质等产生不同作用,究竟什么样的菌种更适合,研究还在起步阶段,这一领域还有待探明,“做个馒头看似容易,里面的学问很深。”
他透露,目前农业部正在组织调研,计划针对部分地区试点的马铃薯主食产品加工施行补贴,具体政策措施还在商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