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见钟情的酒吧实验
2010年,来自荷兰奈梅根大学(Radboud University Nijmegen)、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学(Vrije University Amsterdam)以及加拿大皇后大学(Queen’s University)的几位研究者在《性行为档案》(Archives of Sexual Behavior)期刊上撰文介绍了他们对一见钟情现象的研究。研究者们以考察当代大学生的生活方式为名招募了115名奈梅根大学单身本科生,他们的性取向都是异性恋。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跟他们异性同伴在一间类似酒吧的实验室里进行5分钟的交谈,谈论某个电影或者城市的夜生活。
而事实上,这些同伴都是从其他学校里挑选出来的同龄人“卧底”,他们经过严格训练,能够以同等友好、开放和感兴趣的态度对待所有的谈话者。两人的谈话过程被安放在灯罩里的照相机偷偷地拍摄了下来,而在谈话结束之后,参加实验的学生会被问及对同伴身体吸引力的评价,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想跟对方约会。
几位心理学家对该研究进行了严格控制:卧底学生的漂亮程度已经被另外一批本科生评价过,他们从中选出了低分和高分两组;选择参与者的标准和实验的目的也是保密的,即使是参加实验的卧底学生也都不知道实验的真正目的。
研究结果非常有趣:相比于不漂亮的同伴,男性在漂亮同伴的脸上停留的时间更长,前者是4.51秒,而后者则长达8.20秒。但是,女性好像对同伴的长相不感兴趣,她们注视同伴脸庞的时间在不漂亮和漂亮两种情况下没有区别,前者是7.54秒,后者是7.31秒。另外,男性对女性同伴注视的时间越长,他们想要跟她约会的想法就越强;而在女性中,注视时间跟约会意向之间没有任何关联。
美貌会抓住我们的眼球
早在30年前,就有心理学家通过现实情境研究个体的注视偏好。1975年,达特茅斯学院的克雷克(R. E. Kleck)和史密斯学院的鲁宾斯坦(C. Rubenstein)发现在模拟面试过程中,女面试官穿戴更漂亮之后,男面试者会花更多时间注视她。令人惊讶的是,即使2周以后,面试者们对美女面试官还是会记忆犹新,常常想起她,依然很喜欢她。 1977年,阿克隆大学(University of Akron)的几位研究者得到了相同的结果。不过,他们的研究中只采用了男性参与者,而且“卧底”通常也都知道研究是跟自己漂亮不漂亮有关的,这些是早期研究的软肋。
参与者性别的问题在后来的研究中得到了解决。2003年,佛罗里达州立大学的迈纳(J. K. Maner)跟他的合作者招募了一群美国大学生,有男有女,要求他们自然地观看电脑屏幕上长相不同的男女照片。在观看的过程中,眼动仪会记录参与者的注视时间。迈纳等人发现,男人会花更多时间看美女,女人会花更多的时间看帅男。这印证了“爱美之心,人皆有之”的俗话,似乎意味着只要长得够美够帅,异性的目光就会在你脸上停留更长时间。
他们还注意到,人们对异性的注视跟择偶动机有关:一个人越花心,就越会花更多的时间注视异性漂亮的脸蛋。不过,同样是花心,男人和女人似乎还有小小的区别:有亲密伴侣的女人会较少地表现出对漂亮异性的关注,而有没有亲密伴侣都不影响花心男人对漂亮女人的关注。不过,迈纳等人的研究的弱点是,参与者只是观看几张静态的照片,而没有跟真人进行动态的交谈互动。而且,跟早期研究一样,迈纳等人没有测量人们跟漂亮同伴的交往意向。因此只能说,这些研究发现了美貌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无论男人女人都会对美貌的异性多看几眼。除此之外,是否人们更想跟美貌的异性结识以便发展关系,则不得而知。
注视背后的择偶动机
跟迈纳等人研究不同的是,2010年的研究发现在真实的交往环境下,男人的确对漂亮女人会另眼相看,他们的目光会在对方脸上停留更长时间,而女人则对男人漂亮不漂亮一视同仁,没有像男人那样表现出过于明显的“花痴”行为。研究者们认为,男性和女性的注视反应可能跟他们择偶心理的无意识激活有关。
在暧昧的酒吧环境中跟一个异性单独谈话,这会无意识地激活男人和女人的择偶心理,但是这种激活的后果对男人和女人来说是不同的。对于选择长期伴侣来说,男人喜欢年轻美貌的女人,女人则偏爱拥有资源的男人,因此美貌对男人的影响更大,而对女人的影响则可以忽略不计。
同时,在有效的避孕方式出现之前,女性在择偶过程中相对投入较多,对与陌生异性的交往通常持有慎重的态度;而男性相对投入较少,对于跟陌生异性常常抱有积极的期望。说白了,要女人在极短的时间里决定是不是跟一个男人开始交往,实在是一件无比残酷的事。要知道,她们选择错误的代价通常是巨大的,因此谨慎矜持对她们而言无疑更有利。相比之下,男人即使选错了人,自己再怎么倒霉也不会有怀孕的风险和流产的代价,一见钟情对他们来说没有多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