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立夏习俗或故事

   有关立夏习俗或故事

  立夏之日,我国民间有很多的习俗,其中之一就是“称人”。所谓“称人”就是大人拿来一杆大称,称钩上挂一只大筐,小孩则坐到筐里称体重。后来人们把这种习俗叫做“称人”。

爱华阅读配图

  “称人”的来由有多种传说。其中之一是说元末朱元璋起兵时,手下大将常遇春在一次战斗中不幸被元军活捉了去。朱元璋得知这一消息后心急如焚,后经多方打探险才得知常遇春被关进了监牢。

  朱元璋为了保住常遇春的性命,一面差人买通元军将领,一面通过朋友贿赂牢头禁子,让他们好生对待常遇春,不要让他遭罪。俗话说“有钱能买鬼推磨”,“吃了人家的嘴软,拿了人家的手软”,再加上元军将领和那牢头禁子早就看出元朝气数以尽,正愁没门路巴结朱元璋,哪还敢给常遇春罪受呢?可是怎么才能让朱元璋知道常遇春在牢中得到了厚待呢?弄得不好将来朱元璋得了天下那可是要灭九族的事呢!

  牢头禁子的老婆见丈夫一连几天愁眉不展唉声叹气的就问丈夫何故。听丈夫说了常遇春的事后,他老婆哈哈一笑说:“这事还不好办,你先称一下常遇春有多重,再好酒好肉的养着他,只要他不瘦不就说明他在牢里没遭罪么?”

  第二天,牢头禁子真的按老婆说的给常遇春称了体重,这天刚好是立夏日。打这以后牢头禁子每天好酒好菜地待候着常遇春,生怕他瘦了一星半点。

  一年后,朱元璋率军攻克了那座城池,从牢里救出了常遇春,牢头禁子为了表功,竟当着朱元璋的面叫人又称了一下常遇春的体重,常遇春不仅没瘦反而比去年重了十来斤。而巧合的是这一天也是立夏日。朱元璋大喜,笑着说:“好,好,立夏,立夏,称人,称人。”打这以后立夏称人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了起来。

  立夏“称人”的第二种传说与三国时的蜀后主刘禅有关。

有关立夏习俗或故事

  三国末期,后主刘禅经营的蜀国已是兵微将寡国力不继。这一年魏国大将邓艾奉命率大军伐蜀,兵逼刘禅投降。蜀国有位忠臣叫正,他对邓艾提出“刘禅乃一国之君,投降去了魏都后不能受到半点虐待,不能瘦一星半点肉,不然宁死不降”。 邓艾答应了这一条件。

  刘禅投降后被带到了当时魏国的都城洛阳,魏国公封他为安乐公,赐给他住宅、绸缎万匹、美女百名。刘[禅从此花天酒地吃喝玩乐竟没有半点忘国之耻。第二年正叫人给刘禅称了一下体重,这忘国之君不仅没瘦反而重了二十多斤。这一天也恰好是立夏日,《三国演义》里有诗说“追玩作乐笑颜开,不念危土半点哀。快乐异乡忘故国,方知后主是庸才。”

  刘禅这事传开后,人们也常在立夏日用称人来逗乐,久而久之也就成了民间的一种习俗了。

  立夏“称人”的习俗还有一种说法,这与刘禅的老子刘备有关,在这里我就不一一细说了。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345871/708321169.html

更多阅读

各地的立夏习俗

各地的立夏习俗??? 《礼记・月令》篇,解释立夏曰:“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说明在这时节,青蛙开始聒噪着夏日的来临,蚯蚓也忙着帮农民们翻松泥土,乡间田埂的野菜也都彼此争相出土日日攀长。清晨当人们迎着初夏的霞光,漫步于乡村田

斗蛋比赛作文 有关立夏的顶蛋比赛作文

   有关立夏的顶蛋比赛作文  每到立夏,就是我们最高兴的日子,那一天晚上,妈妈会煮一锅茶叶蛋,我们就会让妈妈别把所有的但打碎,好拿到班级里顶蛋。  第二天来到学校,我先拿出一个比较硬的蛋,和方科臻比。我握紧蛋壳,向方科臻顶

取长补短成语故事 有关成语取长补短的故事

有关成语取长补短的故事【出处】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孟子·滕文公上》【解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

古代成语典故故事大全 有关猴的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

   有关猴的成语故事及典故大全   猴年马月  解 释 猴、马:十二生肖之一。泛指未来的岁月  用 法 联合式;作状语;含贬义  示 例 你这样下去,~才能完成  近义词 遥遥无期  反义词 指日可待  根据农历干支,猴

亡羊补牢成语故事 有关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

有关亡羊补牢的成语故事   这故事出自“战国策”。战国时代,楚国有一个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对楚襄王说:“你在宫里面的时候,左边是州侯,右边是夏侯;出去的时候,鄢陵君和寿跟君又总是随看你。你和这四个人专门讲究奢侈淫乐,不管国家大

声明:《有关立夏习俗或故事》为网友最寳貝妳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