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知识问答

  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非常重视的问题。那么你对心理健康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爱华网小编整理关于心理健康知识问答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心理健康知识问答

  1、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学科,说它古老,是指人类探索自己的心理现象,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说它年轻,是指心理学最初包含在哲学中,并不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19世纪70年代末,心理学才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专门研究人的心理现象的科学。-----心理学尽管年轻,但科学的心理学有着巨大的生命力。当前,心理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人们生活实践的各个领域。

  2、你知道“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的来历吗?

  -----2000年5月,在北师大心理学院(原心理系)团总支、学生会的倡议下,北京团市委将每年的5月25日确立为“北京大学生心理健康日”。2003年团中央、全国学联向中国大中学生发出倡议,把每年的5月25日(谐音“我爱我”)确定为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倡导大学生关注自身心理健康、珍爱自我、追求更高生活质量。

  3、什么是心理健康?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成立宪章中,对健康下的定义是:“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可见,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人们不仅应关心自己的躯体健康,还应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以及自己与社会相融合的程度。

  4、心理健康的一般标准是什么?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

  (1)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3)有幸福感;

  (4)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

  5、心理健康水平一般分为哪三个等级?

  -----心理健康又称精神健康,它是一种持续的心理健康状态。心理健康的水平大致分为一般常态心理、轻度失调心理、严重病态心理三个等级。

  -----一般常态心理者表现为经常有愉快的心理体验,适应能力强,善于与别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调节情绪的能力。生活中大多数人属于一般常态心理者。

  -----轻度失调心理者表现出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与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生活自理有些吃力。若主动调节或通过心理辅导专业人员的帮助,就会消除或缓解心理问题,逐步恢复常态。

  -----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严重的心理适应失调,不能维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如不及时治疗就有可能恶化,成为精神病患者。精神病是严重的心理疾病。

  6、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

  -----根据心理健康的定义,结合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所处的特定社会角色和环境特点,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应符合以下标准。

  (1)正确认识自我和接纳自我。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能对自己的能力、性格和优缺点做出恰当的、客观的评价,给自己确定的理想目标较为适合实际情况。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能理智地对待自我,使自己的心理状态在运动变换中达到平衡。

  (2)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往往乐于与人交往,不仅能接纳自我,而且也能接受他人,能够认识到他人存在的重要性和作用,同时也能被其他同学所理解和接受;能够与其他同学较好地沟通和交往,使人际关系达到和谐状态。

  (3)良好的适应能力。大学生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应该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不仅能面对现实和接受现实,而且能进一步地改造现实,而不是逃避现实。能够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需要和愿望,使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与社会协调一致。

  (4)具有顽强的意志。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和强大的挫折承受能力。在大学生活中,能够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旺盛的求知欲,并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5)具有良好的情绪状态。一个心理健康的大学生,虽然也会出现悲伤、忧愁等消极情绪,但是不会持续很长的时间,能很快地让愉快、乐观、开朗等积极情绪替代消极情绪。

  (6)具有完整和谐的健康人格。一个心理健康的学生,其人格结构包括气质、能力、性格和理想、信念、需要、动机、兴趣等各方面都能得到合理的平衡发展。如果一个同学具备了这种健康的人格特征,那么,将会有一个良好的心理状态。

  7、正常人会出现哪些异常心理现象?

  -----精神正常并不意味着没有一点问题,关键是这些症状的产生背景、持续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对个体和环境的不良影响如何。正常人也可能出现短暂的异常现象,时间短、程度轻,尚不能贴上精神病的标签。

  (1)疲劳感:通常有相应的原因,持续时间较短,不伴有明显的睡眠和情绪改变,经过良好的休息和适当的娱乐即可消除。

  (2)焦虑反应:焦虑反应是人们适应某种特定环境的一种反应方式。但正常的焦虑反应常有其现实原因(现实性焦虑)如面临考试,并随着事过境迁而很快缓解。

  (3)强迫现象:有些脑力劳动者,特别是办事认真的人反复思考一些自己都意识到没有必要的事,如是不是得罪了某个人,反复检查门是否锁好了等。但持续时间不长,不影响生活工作。

  (4)恐怖和对立:我们站在很高但很安全的地方时仍会出现恐怖感,有时也想到会不会往下跳,甚至于想到跳下去是什么情景。这种想法如果很快得到纠正不再继续思考,属正常现象。

  (5)疑病现象:很多人都将轻微的不适现象看成严重疾病,反复多次检查,特别是当亲友、邻居、同事因某病英年早逝或意外死亡后容易出现。但检查如排除相关疾病后能接受医生的劝告,属正常现象。

  (6)偏执和自我牵挂:任何人都有自我牵连倾向,即假设外界事物对自己影射着某种意义,特别是对自己有不利影响、如走进办公室时,人们停止谈话,这时往往会怀疑人们在议论自己。这种现象经过片刻的疑虑之后就会省悟过来,其性质和内容与当时的处境联系紧密。

  (7)错觉:正常人在光线暗淡,恐惧紧张及期待等心理状态下可出现错觉,但经重复验证后可迅速纠正。成语“草木皆兵”、“杯弓蛇影”等均是典型的例子。

  (8)幻觉:正常人在迫切期待的情况下,可听到“叩门声”“呼唤声”。经过确认后,自己意识到是幻觉现象,医学上称之为心因性幻觉。正常人在睡前和醒前偶有幻觉体验,不能视为病态。

  (9)自笑、自言自语:有些人在独处时自言自语甚至边说边笑,但有客观原因,能选择场合,能自我控制,属正常现象。

  8、什么叫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精神疾病的某种症状,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常伴有思维障碍。另一层含义指轻微的心理失调,可以从一个人行为上的偏离程度来判断这个人的“障碍”程度。如果一个人的行为表现,偏离社会生活的规范程度越厉害,那么他的“障碍”程度也就越深。常见的心理障碍有:

  (1)适应性障碍。由环境的原因造成的心理和行为失调,表现为不能正常地适应工作、生活和学习,不能正常地发挥自己的能力,不能正常地进行人际交往等。

  (2)焦虑性障碍。焦虑是一种不明原因的害怕,是不能达到目标和不能克服障碍时表现的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忧心忡忡;并伴有身体不适感,如出汗、口干、心悸、嗓子有堵塞感、失眠等。

  (3)抑郁性障碍。主要表现是情绪持续低落,悲观,心理功能下降,自我评价降低,自罪自责,内心体验多不幸、苦闷、无助、无望,总感到活着没有意思。

  (4)恐怖性障碍。对事实上对人没有多大威胁的事物产生强制性的回避意愿和紧张、焦虑、眩晕等心理反应。如恐高症、利器恐怖、动物恐怖、广场恐怖及社交恐怖等,其中社交恐怖较为常见。

  (5)强迫性障碍。做事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自知不必想的事仍反复想,不该做的事仍反复做,因而感到紧张、痛苦。强迫性症状中常见的有:①强迫观念,如强迫回忆、强迫怀疑等;②强迫意向或强迫冲动等;③强迫动作,如反复检查门锁等。强迫症状几乎每个人都曾出现过,但只要不成为他们的精神负担,不妨碍正常的工作、生活,就不应算作强迫性障碍。(6)疑病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对自己健康状态过分关注,深信自己患了某种疾病,经常诉述不适,顽固地怀疑、担心自己有病,经实验室检查和医生的多次解释后仍不能接受,反复就医,甚至影响其社会功能。这种对自身健康过度担忧的心理倾向就是疑病性障碍的表现。9、怎样正确对待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首先,要对心理障碍与心理疾病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是“病”,而不是什么思想问题或道德问题,不要有太多的心理负担。对待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同学要多关怀而不是回避和歧视。

  -----其次,要了解一些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的基本常识。判定心理疾病可以依据三个标志:一是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是否与客观现实相符合。也就是是否与周围的环境一致。

  二是看一个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是否协调一致。正常人的认知、情感、意志活动都是协调一致的,人的认知能有效地调节自己的言行,情感也是正常的。如果知、情、意失调,不仅自己总是控制不住自己,而且虽经别人帮助和分析,仍坚持己见,甚至不能照管自己的生活等,那就表明这人已患了某种心理疾病。

  三是看一个人的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人的个性特征一经形成,就具有稳定性的特点。如果一个人的某种个性特征突然变得异乎寻常,就很可能是心理病态了。如,一个人本来很活泼,性格很开朗,突然莫名其妙地变得情感淡薄、消沉,情绪低落、郁郁寡欢、表情呆板、忧郁沮丧,甚至悲观厌世。

  ------第三,要坚信心理疾病是能够治好的。尽管心理疾病的原因十分复杂,疗效也比较缓慢。但是,患了心理疾病的同学,不要过分地惧怕、恐惧,只要善于了解自己,控制自己,增强信心,懂得一些有关心理健康的基本常识,在心理医生或专家的指导下,掌握并运用一些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那么心理疾病就一定能够治好。

  -----第四,要坚持心理咨询和治疗。一旦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不要害怕,因为每个人都育可能受到心理障碍的困扰,不要觉得内疚或麻烦别人。及时寻求帮助和坚持心理治疗和咨询有助于尽快恢复健康。

  10、如果你的同学出现心理异常的现象,怎样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知识问答

  如果有同学出现心理异常现象,你可以:

  (1)试着跟他沟通,做一个好的倾听者,给他提供心理支持和帮助,陪伴他走出心理危机。(2)尽量理解他的感受而不是简单地批评和教导他。

  (3)建议他去做心理咨询和辅导,也可以陪伴他去。

  如果是严重的心理异常,如:精神疾病发作、有自杀倾向等,要立即采取措施:

  (1)首先要尽可能安抚对方的情绪,试图跟对方讲话,了解原因,分散他们的注意力。

  (2)避免自伤或伤害他人事件的发生。例如:清除对方身边的刀、针、绳索等。

  (3)迅速跟辅导员老师、校医院、保卫处、心理咨询中心联系。

  (4)切忌激惹、嘲讽和冷漠的做法。

  11、心理防御有哪些?

  心理防御的种类有很多,主要包括:

  (1)否认,对现实的否认或对自己情绪的否认,掩耳盗铃就属于这一类的防御方式。

  (2)固执,不论自己的主意是否正确都坚持,也是一种任性的表现。

  (3)转移,把情感、欲望或行为从原本有的发展阶段转移到其它事物上,比如,在外面受了批评,回家来对家长发脾气。

  (4)合理化,就是为自己的"不良"动机开脱和找借口,或对失败进行可接受的解释,阿Q精神胜利法就是典型。

  (5)外投射,将自己内心不为外界所接受的想法、欲望、情感归咎于他人。比如,一个恨别人的人,确信"他恨我"。

  (6)潜抑,就是将不能接受的想法除去。

  12、怎样克服吝啬心理?

  -----吝啬,俗称小气,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和行为。是有能力资助他人却不肯付诸于行动的行为。吝啬的人非常计较个人的得失,遇事总怕自己吃亏,吝啬心理的形成与环境影响、人格成长不良有关系。吝啬的人缺乏社会责任感。吝啬使人自私、冷漠,它破坏了人类所固有的仁爱、同情之心,破坏了美好的社会关系、伦理关系和道德关系,对一些社会成员造成精神及肉体上的伤害。

  要想消除吝啬心理,不防作以下尝试:

  -----领悟法,即从精神上思考、领悟吝啬的错误。人活在世上,需要金钱,但更需要亲情与友谊。小气冷漠,只会使自己成为孤独的人,关心与帮助历来是相通的,每个人都有需要别人帮助的时候,今天帮人一把,日后自己有难处,也一定会得到他人的关心。

  13、大学生经常咨询什么样的问题?

  -----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是有关个人发展的问题,这类咨询也叫发展性心理咨询。主要涉及:

  (1)环境适应问题。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进入一个新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体验到陌生、焦虑、担心等情绪,如果适应的过程太长,会出现适应障碍。

  (2)学习问题。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

  (3)人际关系问题。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4)恋爱与性心理问题。大学生处于青年中后期,性发育成熟是重要特征,恋爱与性问题是不可避免的。

  (5)性格与情绪问题。性格障碍是大学生中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其形成与成长经历有关,主要表现为自卑、怯懦、依赖、神经质、偏激、敌对、孤僻、抑郁等。

  (6)神经症问题。长期的睡眠困难、焦虑、抑郁、强迫、疑病、恐怖等都是神经症的临床表现症状。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497471/955530929.html

更多阅读

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影响因素 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

(一)外国学者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的论述在众多的外国学者中,奥尔波特提出的“成熟者”的心理健康标准,马斯洛提出的“自我实现者”和“普通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具有较大的影响。1、奥尔波特提出的“成熟者”的心理健康标准奥尔波特认为:

衡量心理健康的标准 男人健康心理八个准则来衡量

  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的健康,也包括心理的健康。专家认为:凡对一切有益于心理健康的事件或活动作出积极反应的人,其心理便是健康的。作为支撑家庭与社会主体的男性,如果能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通过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己的言行,那您的心理一定

三必知四必谈五必访 让麻辣烫更健康的五个必知

 让麻辣烫更健康的五个必知     有些人认为麻辣烫是一种不健康的食物,或许更多地是因为它出身卑微,价钱低廉,担心其安全特性。实际上,如果能够在食品安全方面把好关,并进行合理的搭配,麻辣烫说得上是一种相当不错的快餐

气血充足的好处 健康的标准气血充足怎么看

  中医认为,一个人健康的标准就是气血充足。人体的脏器就如同人一样,吃得饱了,干起活来才有劲。而血就是脏器的“饭”。  1、看眼睛:看眼睛实际上是看眼白的颜色,俗话说“人老珠黄”,其实指的就是眼白的颜色变得混浊、发黄,有血丝,这

声明:《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知识问答》为网友今非昔比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