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即农历腊月初八,俗称腊八节,是汉族传统的民间节日,也是农历大年前的第一个节日,腊八这天在中国有喝腊八粥的风俗习惯,一般是把家里的各种豆类加上枸杞之类的东西小火熬制而成,非常有营养价值,可以美容养颜,建议大家平时也多和腊八粥,下面就说一说腊八粥的由来。
腊月就是农历十二月,根据古书记载,在我国远古时代,“腊”本是一种祭礼。在商代,每年人们用猎获的禽兽举行春、夏、秋、冬四次大祭,祭祀祖先和天地神灵,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其中以冬祀的规模最大也最隆重,称腊祭,农历十二月也就称为腊月,举行腊祭的那一天就是“腊日”。从先秦起,腊日都是当成“年节”过的,只是时间并不固定在腊月初八。直到南北朝时,才将农历十二月初八固定为腊八节。
腊八节的主要活动就是吃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传说也很多。据说吃腊八粥的习俗源于印度。相传释迦牟尼在得道成佛之前,曾游遍印度名山大川,到处访问贤明,寻求人生的真谛。一天,他走到北印度的摩揭陀国(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尼连河附近)时,由于地处荒僻,人烟稀少,加上酷热难熬,又累又饿,终于晕倒在地。过路的牧女看见后,忙取出自己的午餐,用甘甜的泉水煮成粥,喂给释迦牟尼吃,牧女的午餐原来是几天来家里吃剩的各种黏米和糯米粥混合的杂烩饭,里面还有牧女从山上采来的各种野果。释迦牟尼吃后,顿觉元气恢复,精神振奋,他就在尼连河里洗了个澡,然后在菩提树下静坐观思,终于在十二月初八得道成佛。从此以后,每年十二月初七,寺院里的僧侣都要洗涤器皿,选取清新谷果,连夜熬成粥,天明时供奉佛祖。同时还举行集会,诵经演法,吃腊八粥。
自从佛教传入我国,“腊八粥”也同时传入我国,宋代民间已开始流行吃腊八粥了。至清朝,吃腊八粥更为普遍。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皇室就在雍和宫内万福阁等处,大锅煮腊八粥,并请来喇嘛僧人诵经。在雍和宫内,至今还陈放着当年熬腊八粥的大铜锅,直径2米,深1.5米,重约8吨。
由于皇帝的提倡和重视,民间也争相效仿煮腊八粥,于是,吃腊八粥也就逐渐演变成了民俗。且对腊八节是很重视的,前一天置备好煮粥的用料,全家动手拣簸米豆,剥果涤器,五更前要把粥煮成,天不亮全家老少就要团聚一起,围炉品尝,享受节日之乐,有的地区不仅人要喝腊八粥,还要给猫狗喂一些,有的还要往果树上涂一点。民间谚语说,“大树小树吃腊八,来年多结大疙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