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顾名思义是与企业层面相关的文化,但只要将这种文化视为企业的“身外之物”,它们之间熔接得再好都会有缝隙。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自身的一个部分。
有人或许要问,企业文化既然是企业“体内”的东西,为何许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还要“引进企业文化”和“建设文化”?
文化,作为人类进化的一种必然产物,弥漫于社会活动的一切领域,概莫能外!企业从一开始运转(甚至可以上溯到筹备期),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是这种文化尚属于“自发”性质,未必成型和合乎要求,这才有了“引进”和“建设”一说。等到企业文化真正发育成熟,它反而又会退到幕后了。
以上企业文化的整合过程与唐朝禅师青原惟信关于修禅的三个阶段十分类似,他的话记载在《五灯会元》第十七卷:
“老僧三十年前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而今得个体歇处,依然是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
既然企业文化是企业生活的一部分,那么它是哪一部分?起什么作用?是否象人体的阑尾那样可有可无?
为了说明问题,看来要借助于一些电力知识。
在交流电路中,由电源供给负载的电功率有两种;一种是有功功率,一种是无功功率。
有功功率是保持用电设备正常运行所需的电功率,也就是将电能转换为其他形式能量(机械能、光能、热能)的电功率。
无功功率比较抽象,它用于电路内电场与磁场的交换,并用来在电气设备中建立和维持磁场的电功率。它不对外作功,而是转变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凡是有电磁线圈的电气设备,要建立磁场,就要消耗无功功率。
无功功率决不是无用功率,它的用处很大。电动机需要建立和维持旋转磁场,使转子转动,从而带动机械运动,电动机的转子磁场就是靠从电源取得无功功率建立的。变压器也同样需要无功功率,才能使变压器的一次线圈产生磁场,在二次线圈感应出电压。因此,没有无功功率,电动机就不会转动,变压器也不能变压,交流接触器不会吸合。
打个比方,农村修水利需要开挖土方运土,运土时用竹筐装满土,挑走的土好比是有功功率,挑空竹筐就好比是无功功率,竹筐并不是没用,没有竹筐泥土怎么能运到堤上?
在正常情况下,用电设备不但要从电源取得有功功率,同时还需要从电源取得无功功率。如果电网中的无功功率供不应求,用电设备就没有足够的无功功率来建立正常的电磁场,这些用电设备就不能维持在额定情况下工作,用电设备的端电压就要下降,从而影响用电设备的正常运行。
但是从发电机和高压输电线供给的无功功率远远满足不了负荷的需要,所以在电网中要设置一些无功补偿装置来补充无功功率,以保证用户对无功功率的需要,这样用电设备才能在额定电压下工作。
无功补偿的基本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相互交换。这样,感性负荷所需要的无功功率可由容性负荷输出的无功功率补偿。
无功补偿可以改善电能质量、降低电能损耗、挖掘发供电设备潜力、无功补偿减少用户电费支出,是一项投资少,收效快的节能措施。
不过在确定无功补偿容量时应注意在轻负荷时要避免过补偿,倒送无功功率势必造成功率损耗增加;另外功率因数越高,补偿容量减少损耗的作用将变小,通常情况下,将功率因数提高到0.95就是合理补偿。
企业孜孜以求的当然是利润,利润就相当于有功功率。企业文化所担当的责任则是生产“无功功率”,维持和稳定企业的正常运行,绝非可有可无。
良性企业发展的标志一是要有企业文化生产;二是要使企业内部的“功率因素”(即分配给物质利润和企业文化的比重)维持在一个恰当的水平;三是企业文化不能仅从企业领导(电源端)输出,在企业的不同层次都应给予随时随地的补偿。
无功补偿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功补偿”
更多阅读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 和一次电缆 svg静止无功补偿装置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和一次电缆(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35kV无功补偿装置为每台主供变压器配置2组SVG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容量为14Mvar,分别接在35kV的两段母线上。连接变压器:S11-6000/3535kV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
文化散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散文? 中国传统文化优美散文
文化散文是一种什么样的散文?久久(久久编者按:此文是专供教学用的一篇读书笔记,文中综合了包括杨天松先生在内的许多论者对文化散文的一些见述,遗憾的是未能一一加注,恳请杨先生等作者原谅。)与好友春哥一起讨论余秋雨散文的时候,我们都
低压无功补偿控制器 浅析农网低压无功动态补偿
一.无功补偿的概念 无功功率补偿的基本原理是:把具有容性功率负荷的装置与感性功率负荷并联接在同一电路,当容性负荷释放能量时,感性负荷却在吸收能量;而感性负荷释放能量时,容性负荷却在吸收能量,能量在两种负荷之间互相交
企业内部沟通机制 企业沟通是一种修行
沟通不畅,是企业出现问题之后最明显的一种症状。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不畅,责任往往在上级,上级目标意识的淡薄,直接导致了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不畅。那么上级目标意识为什么会淡薄呢,一级一级往上追,最终往往会追溯到德鲁克提出的三个
组织文化的形成机制 企业文化是一种活的机制
很多关于文化的定义,都把它理解为一种历史的沉淀,长期的积累,与之相关的词汇如模式,结构,方式,形式,符号,系统,遗物,遗迹,标准,象征,体系等等。关于企业文化,则是企业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的总和。这些定义,实际上是把文化物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