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意孤行的事例 一意孤行的故事

 一意孤行的解释: “意”,意见想法“孤”,一个人。行:行动。原意为谢绝请托,按照自己的意见去处理案件。现指顽固按照自己的想法,独断独行,不采纳他人的意见。

历史上一意孤行的事例 一意孤行的故事

  一意孤行的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禹为人廉倨。为吏以来,舍无食客。公卿相造请禹,禹终不报谢,务在绝知友宾客之请,孤立行一意而已。”

  一意孤行的典故

  西汉时期,有个叫赵禹的人,是太尉周亚夫的属官司,一个偶然的机会,汉武帝刘彻看到了他写的文章文笔犀利,寓意深刻,认为在当时很少有人及得上他。

  汉武帝大为赏识,便让赵禹担任御史,后又升至太中大夫,让他同太中大夫张汤一同负责制定国家法律。

  为了用严密的法律条文来约束办事的官吏;他们根据汉武帝的旨意,对原有的法律条文重新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当时许多官员都希望赵禹能手下留情,把法律条文修订得有个回旋的余地,便纷纷请他和张汤一起作客赴宴,但赵禹从来不答谢回请。几次以后,不少人说他官架子大;看不起人。

  过了一些时候,赵禹和张汤经过周密的考虑和研究,决定制定“知罪不举发”和“官吏犯罪上下连坐”等律法,用来限制在职官吏,不让他们胡作非为。

  消息一传出,官员们纷纷请公卿们去劝说一下赵禹,不要把律法订得太苛刻了。

  公卿们带了重礼来到赵禹家,谁知赵禹见了公卿,只是天南海北地闲聊。丝毫不理会公卿们请他修改律法的暗示,过了一会,公卿们见实在说不下去了,便起身告辞。谁知临走前,赵禹硬是把他们带来的重礼退还。

  这样一来,人们才真正感到赵禹是个极为廉洁正直的人,有人问赵禹,难道不考虑周围的人因此对他有什么看法吗?他说:“我这样断绝好友或宾客的请托,就是为了自己能独立地决定、处理事情,按自己的意志办事,而不受别人的干扰。

  

爱华网本文地址 » http://www.aihuau.com/a/4512571/350709294.html

更多阅读

历史上真正的铁道游击队下 铁道游击队mp4下载

历史上真正的铁道游击队(下) 1940年8月,鲁南军区成立,鲁南铁道大队的隶属关系也由苏鲁支队移交给了鲁南军区。由于铁道队频频出击,使驻枣庄和临城的日军损失惨重,他们受了上级主子的训斥之后,便集结大批兵力对铁道队活动地区进行“扫荡”

历史上真实的双枪老太婆 历史上真实的美人盂

满门忠烈:曾和蒋介石结拜,历史上真实的双枪老太婆赵洪文国(1881——1950),女,满族,夫姓赵,本名洪文国,辽宁省岫岩县哨子河乡红旗沟人,抗日英雄赵侗之母,人称“赵老太”,无党无派。抗日战争时期她屡挫屡战,参与组织创建了辽南“少年铁血军”、河

历史上真实的“大楚皇帝”张邦昌 张邦昌 皇帝

历史上真实的“大楚皇帝”张邦昌宇声星空按语:转发博友学苑出版社《还原一个真实的张邦昌》。五年前博友张开怀写有《张邦昌:一身软骨病做帝也短命》,当时我做了推荐。三篇文章一并发出。不是要为“奸臣”翻案,只是对历史和历史人物

声明:《历史上一意孤行的事例 一意孤行的故事》为网友最美不过初遇见分享!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