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水平四(初中阶段)
1.目标
了解生活方式与健康的关系,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进一步了解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意义,养成科学、营养的饮食习惯;了解充足睡眠对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重要意义;了解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识;进一步了解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增强卫生防病能力;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识和预防方法,熟悉毒品预防基本知识,增强抵御毒品和艾滋病的能力;了解青春期心理变化特点,学会保持愉快情绪和增进心理健康;进一步了解青春期发育的基本知识,掌握青春期卫生保健知识和青春期常见生理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了解什么是性侵害,掌握预防方法和技能;掌握简单的用药安全常识;学会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了解网络使用的利弊,合理利用网络。
2.基本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不良生活方式有害健康,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恶性肿瘤、冠心病、糖尿病、脑卒中)的发生与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关;膳食平衡有利于促进健康;青春期充足的营养素,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生长发育和健康(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10个小时,初中生每天睡眠时间9个小时,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8小时);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细菌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等);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吃病死禽畜肉;适宜保存食品,腐败变质食品会引起食物中毒;拒绝吸烟、饮酒的技巧;毒品对个人、家庭和社会的危害;拒绝毒品的方法;吸毒违法,拒绝毒品。
(2)疾病预防:乙型脑炎的预防;疥疮的预防;肺结核病的预防;肝炎的预防(包括甲型肝炎、乙(丙)型肝炎等);不歧视乙肝病人及感染者;艾滋病的基本知识;艾滋病的危害;艾滋病的预防方法;判断安全行为与不安全行为,拒绝不安全行为的技巧;学会如何寻求帮助的途径和方法;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的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知识;吸毒与艾滋病;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
(3)心理健康:帮助学生适应中学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其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消除不良情绪对健康的影响;调控情绪的基本方法;建立自我认同,客观认识和对待自己;积极与同学、老师和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培养对挫折的耐受能力。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状况确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异性交往的原则。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青春期心理发育的特点和变化规律,正确对待青春期心理变化;痤疮发生的原因、预防方法;月经期间的卫生保健常识,痛经的症状及处理;选择和佩戴适宜的胸罩的知识。
(5)安全应急与避险:有病应及时就医;服药要遵从医嘱,不乱服药物;不擅自服用、不滥用镇静催眠等成瘾性药物;不擅自服用止痛药物;保健品不能代替药品;毒物中毒的应急处理;溺水的应急处理;骨折简易应急处理知识(固定、搬运);识别容易发生性侵害的危险因素,保护自己不受性侵害;预防网络成瘾。
(五)水平五(高中阶段)
1.目标
了解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了解常见食物的选购知识,进一步了解预防艾滋病基本知识,正确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培养有效的交流能力,掌握缓解压力等基本的心理调适技能;进一步了解青春期保健知识,认识婚前性行为对身心健康的危害,树立健康文明的性观念和性道德。
2.基本内容
(1)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食品选购基本知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的内容。
(2)疾病预防:艾滋病的预防知识和方法;艾滋病的流行趋势及对社会经济带来的危害;HIV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的区别;艾滋病的窗口期和潜伏期;无偿献血知识;不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患者。
(3)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具有适应高中学习环境的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充分开发学习的潜能,在克服困难取得成绩的学习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建立对他人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合理宣泄与倾诉的适宜途径,客观看待事物;人际交往中的原则和方法,做到主动、诚恳、公平、谦虚、宽厚地与人交往;缓解压力的基本方法;认识竞争的积极意义;正确应对失败和挫折;考试等特殊时期常见的心理问题与应对。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4)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热爱生活,珍爱生命;青春期常见的发育异常,发现不正常要及时就医;婚前性行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避免婚前性行为。
(5)安全应急与避险:网络交友的危险性。
三、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健康教育取得实效
(一)以课堂为主渠道,认真开展健康教育教学工作。
认真贯彻《学校卫生工作条例》的要求,保证学校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顺利开展。学校要把健康教育课纳入教学计划,并做到教师、教材、教学课时、教学评价、教学考核五落实。同时,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健康教育内容,如:在体育课、品德课教学中渗透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在社会课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在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生物、科学课教学中渗透健康知识等,使学生能够接受多方面的健康教育。
中、小学健康教育开课率以班级为单位要达100%,要做到有教师、有教材、有教案、有课时、有考核、有评价。健康教育课程应在学校总课表和班级课表上标明,并达到国家教育部规定的学时数。健康教育教学课时安排可有一定灵活性,如:遇下雨(雪)或高温(严寒)等不适宜户外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对无法在《体育与健康》等相关课程中渗透的健康教育内容,根据本地、本校教育教学实际,可以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课程的时间,采用多种形式,保证健康教育时间,向学生传授健康知识和技能。
健康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学校健康教育体现在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各学校在组织实施过程中,要注意健康教育与其他相关教育,如安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结合,把课堂内教学与课堂外教学活动结合起来,发挥整体教育效应。
(二)以活动为载体,认真做好健康教育的宣传和教育工作
学校要开设健康教育专栏并按月更换,结合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和疾病预防工作,切实起到健康宣传的作用。要特别重视艾滋病预防的健康教育,通过开展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进行预防艾滋病教育。
学校还要通过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墙报、板报等多种宣传教育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卫生知识和疫病预防知识。要切实抓好学生的青春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理健康教育等,确保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均达到90%以上。
要切实加强龋齿、近视眼、脊椎弯曲、沙眼、蛔虫病、营养不良、贫血和麻疹、腮腺炎等传染病的群体预防与矫治。加大对学生常见病防治和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建立健全传染病预防工作长效机制,做好学生体质健康指导工作。
(三)以教师为主导,建设一支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中小学健康教育师资以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和体育教师为主,吸收其他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人员。学校要重视健康教育师资建设,把健康教育师资培训列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计划,分层次开展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健康教育的水平。
(四)以教研为突破,建设健康教育课程资源
要加强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重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教研部门要把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纳入教研工作计划,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开展以知识传播与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教学研究工作。学校在进行健康教育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强调集体备课,统一做好安排。通过教研活动,明确健康教育的重点、难点,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提高健康教育的质量。
要加强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积极开发健康教育的教学图文资料、课件和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增强健康教育实施效果。
(五)以评价为抓手,促进健康教育不断深入
健康教育实施过程与健康教育实施效果纳入学校、教师工作考核方案。评价的重点包括学生健康意识的建立、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和卫生习惯、健康行为的形成,以及学校对健康教育课程(活动)的安排、必要的资源配置、实施情况以及实际效果。
(六)以管理为保证,全面提升健康教育质量
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管理者应以大健康观为指导,全面、统筹思考学校的健康教育工作,应将健康教育教学、健康环境创设、健康服务提供有机结合,为学生践行健康行为提供支持,以实现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目标。
加强对中小学生的健康体检,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体检费用(每生每年10元),从学校公用经费中开支。幼儿园、小学、初中入学新生报到,要带医疗机构出据的结核菌素实验报告,寄宿制学生需要进行肝功能检测,到符合规定的医疗机构进行检查。
严格执行学校疾病信息报告制度。学校发生群体性腹泻、食物中毒以及麻疹、腮腺炎、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时须及时书面报教育局和县疾控中心。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积极支持开展中小学健康教育工作,并把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到对学校督导评估之中。教育局要加大对学校健康教育的督查力度,采取普查和抽查相结合的形式,对学校健康教育工作进行全面督查,促进健康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
看过了“小学健康教育工作方案”的人还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