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处于寒温交替之际,气候变化频繁无常。女性要做好养生工作。今天爱华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女性春季养生小知识,希望能让大家有所收获。
女性春季养生知识1、葆养阳气
中医养生学认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人体应该顺应这种气候的变化,打好一年健康的根基,尤其应注意葆养阳气。
以衣着为例,上半身为阳,下半身为阴。春夏之际,宜先减下衣,后减上衣;
以饮食为例,可适当吃些葱、姜、蒜、韭菜等,不仅能驱散风寒,还有助于激发体内的生发活动;
以药物补养为例,气为阳,血为阴,春季宜服益气升清之品,如补中益气丸;
以运动为例,动为阳,静为阴,春季宜适度增加运动量,但不要大汗,以免耗伤阳气。
2、衣要多捂
我国有句古老的生活谚语“春捂秋冻”。这句谚语告诉我们刚步入春季,切忌过早地脱棉卸衣,衣物的穿着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随时增减。否则风寒之气便会乘虚而入,导致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引发慢性支气管炎、肺炎、肺心病等。春季气候既非大寒,又非大热,以风为主。
3、食宜甘平
春季阳气升发,人体新陈代谢也开始旺盛。中医有“肝旺于春”之说。肝气旺则会影响到脾胃,所以,春季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病症。慢性消化道溃疡、慢性胃炎和慢性肝病在春季多频繁发作。
因此,春季养生就要注意这一生理特点,在饮食上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饮酒不可过多,米面团饼不可多食,致伤脾胃,亦难以消化。”此时,可适当进食一些性味甘平食物,如山药、薏米仁、莲子、大枣、荸荠、银耳等;不宜饮酒过量,油腻、糯米粽子等不易消化食物应少进;此外,大自然在春季里为人类提供了不少的野菜,如荠菜、马兰头、马齿苋、香椿、蓬蒿菜等既富含营养又有一定的疗疾功效,不可错过。
4、营造春色
居住环境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古代养生家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春季天气转暖,自然界充满着勃勃生机。此时人们应该抓紧时机,多在阳光充足、绿地覆盖率较高的地域活动。春天温暖的阳光可杀灭细菌、病毒,预防骨质疏松;绿地能调节气温、湿度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并起到防风、降尘、杀菌、降低噪音及缓解神经紧张的作用,对身心健康有极大的益处。
此时人们可以通过营造适宜居处的小环境来改善其生活的大环境。如种植花卉草木、养金鱼水草,不仅可以怡情养性,还可保护健康;同时应勤开门窗,加强空气流通,尽可能维持室内外气温的平衡,减少强烈的温差对人们的不利影响。
5、加强运动
俗话说:“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季是进行体育锻炼的好时节。因为在寒冷的冬季,人们裹着厚实的棉衣,体温调节中枢和脏腑功能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再加之活动的减少,肌肉和韧带缺乏锻炼,人们容易感到疲乏。风和日丽的春季,最有利于人体吐故纳新,吸收自然界的精华,充养脏腑,化生精血。这时,人们应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爱好来选择运动项目。如果是为了防止各器官系统机能过早衰退,改善心肺功能及代谢功能,可选择慢跑、登山、爬楼梯、骑自行车等耐力性强的项目;如果是为了放松精神、消除疲劳,可选择动作柔和、有节奏的项目,如散步、气功、太极拳、自我保健按摩等。
需要提醒的是,春季天气冷暖变化较快,晨炼时,衣服不能穿得太少;运动时不宜大汗,以微汗为好;一些体质虚弱或缺乏锻炼习惯的老年人,运动量要循序渐进,以免发生运动创伤或其它疾病;另外,春季也是各类病菌繁殖生长的旺盛期,参加户外运动,应注意卫生保健,避免不洁的环境场所。
6、调畅情志
为何春季容易生病?从自然界角度来讲,一方面春天气候温差大而多变,另一方面大自然万物复苏,进入生长的季节,人的神经、血管、内分泌及各组织器官的功能,都将进行适应性的调整,以恢复与自然界的平衡。对于适应性较差的人,就容易产生情绪抑郁、心情不畅的状况,出现中医所说“肝气郁结,肝阳上亢,肝风内动”病症。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讲,就是容易出现消化道溃疡和出血的发作,慢性肝病患者容易出现肝功能异常尤其是谷丙转氨酶升高,精神病和抑郁症患者易复发,高血压、中风患者也易发病。
虽然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其多种因素,但是情志波动也是一个诱发因素,尤其在春天。所以,春季调节情志十分重要。克服情志波动的最好方法在于增加休闲活动,如可以进行植树、养花、弹琴、下棋、书画、钓鱼或短途旅游等活动,努力做到心情舒畅、人际关系融洽。
7、注意防风
自然气候的变化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并在一定条件下对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气候变化大而迅速是春天的特点之一。春季的气候像自然界的风一样“善行而数变”,如同孩儿的脸,一天能够变几变。尤其是早春“风寒”的入侵,只要稍不留神,体虚者就极易患感冒和呼吸道感染。
中医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说感冒和呼吸道感染主要与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因此,扶“正”和祛“邪”是预防疾病的关键所在。
春季每天应该早起,到住地绿化多的地方或公园去,在大树下呼吸新鲜氧气,这对鼻粘膜、肺的健康十分有利;还可做“吹笛”样的呼吸锻炼,不断提高肺活量;同时对鼻腔周围皮肤进行按摩,提高鼻腔对“邪”气的防御能力。
对容易患感冒、呼吸道感染的体虚者,平时每天可用黄芪、白术、防风、大枣煎汤代茶;也可在中医师的指导下,选用蜂蜜、人参、太子参、黄芪、山药、黄精、银耳等扶“正气”的药物或食品,这对增强体质是大有裨益的。
春季养生保健知识春三月起居——夜卧早起以养肝
《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也就是说,在春季中,我们的作息安排最好是能适当地晚睡早起。违背了这种方法,就会损伤肝,这是因为春天生养的基础。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春季的早晨是一天中阳气升发之时,是一年中生机最旺盛的时候。春季早起后进行适当的户外运动,可以顺应春季的升发之机,促进体内外的气体交换和吐浊纳清,有助于人体的新陈代谢,使人体精力充沛。
春三月饮食——少酸增甘健脾胃
中医认为:“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故春季饮食最好少食酸辣,免肝旺容易损伤脾胃,所以春三月饮食最宜忌酸。
在五脏与五味的关系中,酸味入肝,具收敛之性,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饮食调养要投其脏腑所好,即“违其性故苦,遂其性故欲。欲者,是本脏之神所好也,即补也。苦者是本脏之神所恶也,即泻也。”明确了这种关系,就能有目的地选择一些柔肝养肝、疏肝力理气的草药和食品。稍微偏甜较为合适。比如山药、百合、木耳等。其中,粥类饮食最养脾胃。
春季养生的七大原则1、喝水
当你出现口渴现象的时候,那就是预示着你的体内十分的缺水了,在提醒你要及时的补充水分了,但是在这时候你去补充已经迟了。有调查研究显示,对于有饮水习惯的人,患便秘、尿路结石者就会比不常饮水的人要少。而且,对于心肌梗死和中风等严重疾病还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因此,老年人、动脉硬化、高血脂、血液黏稠、冠心病和中风病人。
2、休息
生活中,很多人就会在劳累的时候才回去休息,其实,这样做的话是不对的。因为,当人感到累的时候,疲乏已到相当程度,这时休息就会话费更多的时间。过度的疲劳为疾病留下了隐患。
3、睡觉
不少人不想睡就不睡觉,误以为困倦才可以睡觉,事实上困倦是大脑相当疲劳的表现,不应该等到这时再去睡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保护我们的大脑,而且还容易入睡,并能提高睡眠质量,减少失眠。
4、体检
在每年的健康体检中,不免就会发现很多的严重疾病患者,如肝炎、肺结核、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癌症等。
其实,许多疾病光靠自我感觉是不容易发现的,只有定期去医院进行健康检查这样才有利于早期发现早治疗。所以,要定期去医院体检。
5、锻炼
我国近年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和骨质增生等也在侵袭着年轻的人们老年病,换句话说也就是青壮年患者大量的增加,青年脂肪肝患者的增加更是惊人,这些都和他们不锻炼、吃得过多和喝酒过多脱不了关系。
因此,正值青壮年的朋友们应该多多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养成锻炼身体的好习惯。每天按时锻炼,养成习惯,就可以有利于你身体的健康。
6、吃饭
生活中我们可以按时就餐,不要不饿不吃饭。不然的话对于胃是有害的,也会削弱人体的抗病能力。
因为食物在胃内仅停留四至五小时,人感到饥饿时,胃已经没有能量了,胃黏膜此时会对胃液进行“自我消化”,容易引起胃炎和消化性溃疡。
中医养生就需要遵循原则,按时工作和休息,按时运动和睡眠,按时进行各种生理活动,这样对于健康、长寿都是有益的。
7、如厕
大部分的人都是当便意明显时才去厕所,甚至有便不解。这样对于身体有害,大小便在体内停留过久,容易引起便秘或膀胱过度充盈而受到损害,甚至还会出现粪便和尿内的有毒物质被人体吸收,“自家中毒”也就会发生。因此,定时大便的习惯一定要养成,尤以晨间为好。定时解大便可防治便秘,对于减少大肠癌的发病机会也很有效的,对痔疮病人也有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