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秋雨一场寒”,中秋后,昼热夜凉,气候变化大。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若不注意养生保健,容易患病或旧病复发,所以古人称秋季为“多事之秋”。中医秋季养生方法有哪些呢?下面是爱华网小编整理的中医秋季养生方法,欢迎阅读。
中医秋季养生方法1. 节食欲 秋季切忌暴饮暴食,同时也要少吃辛辣烧烤类食物。
2. 忌悲伤 放松心情,不要悲伤,这样可以养肺气护津液。
3. 常梳发 经常梳理头发可以扩张皮下毛细血管,促进新陈代谢,保持头脑清醒易除疲劳。
4. 面多擦 用双手或干毛巾揉搓面部,使面部红润。
5. 舌舔腭 用舌头舔牙齿上腭,可以起到提神、补气、养心的作用。
6. 齿数嗑 牙齿多活动,相互嗑一嗑,保持牙齿健康,有助于消除疲劳。
7. 吐浊气 多走出户外呼吸新鲜空气,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保持良好的呼吸系统机能。
8. 咽唾液 咽唾液可促消化、开胸理气、增加内脏和气管功能,延年益寿。
9. 目运转 经常走出户外,眺望远方,结合眼保健操揉搓眼睛可以醒脑解乏。
10. 耳常弹 用手多揉搓耳朵,或多听听音乐激活听觉神经,有助于减轻疲劳。
11. 脊背暖 秋季早晚温差大应及时地增减衣物,防止感冒,保护五脏六腑。
12. 胸宜护 保持体温,可以增强免疫力。
13. 腹自揉 用手掌按摩腹部,适当揉搓,可以助消化、消除淤积、益气强身。
14. 谷道提 收缩、上提肛门,可以提神补气。
15. 肢节摇 甩甩手,踢踢腿,增强活力,消除疲劳。
16. 足心搓 每天洗脚按摩脚心,可以消浊通络、解除疲劳,起到吐故纳新的效果。
17. 净体肤 秋天干燥,应多用手揉搓身体,可以解除疲劳,使人精神焕发、延年益寿。
中医养生秋季养生之六调调节情绪 一般而言,秋天人的情绪不太稳定,易于烦躁或悲愁伤感,特别是身临花木凋零,秋风萧瑟的深秋,常在一些人(特别是老年人)心中引起苦闷与垂暮之感。因此,秋季养生以调达情志、培养乐观情绪、保持心理平衡为首要。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外出观赏风景,喜悦溢于言表,可使忧郁愁烦顿消,令人心旷神怡,给生活增添无穷乐趣。
调养起居 秋季昼热夜凉温差较大,应随时增减衣服,以防止秋凉感冒。为了提高人体在冬天的御寒能力,呼吸道抵抗力较弱而易患气管炎的人们,应特别进行秋季锻炼,保证机体顺利地从夏热与秋凉“接轨”,以提高人体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与抗寒能力。另外,秋季早睡早起有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
调节饮食 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的功效。夏季过后,暑气消退,人们的食欲普遍增强,此时千万记得要管住自己的嘴,以免伤及肠胃。饮食要以“滋阴润肺”为基本准则,另外还应“少辛增酸”,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少吃葱、姜、蒜、辣椒等辛辣食品,多吃广柑、山楂、新鲜蔬菜、酸味食品;多补充水分,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年老胃弱的人可晨起喝粥以益胃生津。
调护运动 秋季天高气爽,气候干燥,故要多呼吸新鲜空气,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跑步,这不但是在进行“空气浴”,还接受了耐寒训练,使身体能适应寒冷的刺激,为度过即将到来的寒冬作充分的准备。 此外,郊游登山是一项适宜秋季的锻炼项目,不仅增强人体的呼吸和血液循环功能,也使得人的肺活量及心脏的收缩力增大。
调节湿度 秋季空气中的湿度小,风力大,汗液蒸发得很快,易使人皮肤干裂,毛发也易脱落。故必须注意保持室内具备一定的湿度,并适当补充体内的水分。
中药调护 根据秋季的特点,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另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杏仁、川贝、胖大海等。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可用中成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如果出现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即“秋燥”现象,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能起到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