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的基本医保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2016年将实现城乡居民医保并轨,那么,医保并轨有哪些好处呢?下面,爱华网小编来为你介绍城乡居民医保并轨的好处。
城乡居民医保并轨的好处现今,我国已形成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要框架的基本医疗保险体系。长期以来,这种“三足鼎立”的结构在居民基本医疗保障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现实中,特别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独立运行,导致形成了“真空地带”,一些特殊群体恰处其中,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失地农民、低收入家庭、城市里的农民工、户籍在农村的城镇居民或户籍在城镇的农村居民等。
另一方面,这也加剧了“看病难,看病贵”。参加新农合的农村人口,不仅仅在看病时报销比例低,更是在进城看病方面承担着非常大的生活压力,尤其是新农合人群进入到大城市的“省级三甲医院”看病时,报销比例平均只有30%左右。这对于收入不高的患病农村居民而言,是灾难性的。锯腿自医,拒绝治疗的悲剧也随之发生。
这样不公平、不合理的医保制度,让我国的农村户籍人口成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也让不富裕的生活平添了“大病致贫”“大病返贫”的几率。
所幸,随着户籍制度的改革,医保制度的并轨提上了日程。
据报道,以前,在同一所医院看同样的病,持有“城镇居民”和“新农合”两种不同医疗保险的人,所用的药品、做的检查、花费以及报销水平等明显不同;而城乡医保并轨后,“农村人”也将拥有“城里人”相同的医保,即3000余种报销项目、400家左右的定点医疗机构、与城镇居民相同的生育报销待遇。
这无疑是对农村居民的福音。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改革切忌“一刀切”。医疗资源有限,是我国的现实。假设,改革后,所有病人都跑到北京就医,这就过犹不及。所以,将医疗资源改革与医保“并轨”同步进行,方能预防“福利综合症”。
当然,整合医保制度、消除参保身份不同带来的差异,最终将成为我国医疗保障体系发展的趋势。我们需要看到,横亘在城市与农村多年的那条鸿沟开始填平,“农村人”与“城市人”之间的区别终将要走进历史。
医保报销比例就高不就低 民众看病经济负担减轻城乡居民医保整合后将遵循“待遇就高不就低”原则,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医保报销比例显著提高。
宁夏在全国较早地建立起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统筹前,城镇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约为57%,农村居民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为53.59%。统筹后的2014年,城乡居民在医保政策范围内报销比例达到66%。
北京方面,依照当前门诊报销政策,城镇居民一个年度门诊报销封顶线是2000元,而新农合是3000元,按照医保待遇不降低的原则,政策合并后,城镇居民的门诊报销比例有望提高。
上海方面,从住院待遇一项来看,整合前,城镇居民医保支付比例最低为60%(60岁以下),新农合最低只有50%,而整合后统一为70%。
另外,上海市农村居民住院报销费用也不再设“限”。原来参加新农合的农村居民在住院时,费用如果超过12万元,超过部分就不能由医保支付。整合后,12万元封顶线取消,哪怕超过了也能继续按照规定的比例结算。
广东也大幅提高封顶限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支付比例提高到76%,封顶线从过去的5万元提高到现在的44万元。
下一页查看>>>城乡居民医保并轨的省份